一種新型外圓打磨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26 19:13:10 1

本發明涉及機械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外圓打磨裝置。
背景技術:
:
目前大多數機械零件採用傳統的人工打磨方式,小型產品人工打磨尚可,大一點的產品,人工打磨難以掌握平面度,易產生凹凸不平現象,打磨紋理難以保持一致,對員工操作熟練程度要求高,工作效率低下;另外在機械加工中,對於一些表面平整、形狀規則的零件來說,由於其表面不存在難以企及的死角而使打磨操作變得簡便,現有的打磨機一般結構複雜,零件在打磨前需要進行固定等操作,這影響了加工的效率,且打磨時產生的灰塵對人體有很大的傷害,市面上急需一種技術來彌補這一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於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新型外圓打磨裝置,解決了機械零件需要人工進行打磨和打磨機械比較複雜,打磨時產生的灰塵對人體有很大的傷害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新型外圓打磨裝置,包括底座、支撐腳、升降柱、滑動輪、第一立柱、液壓推動杆、導軌、推桿、滑座、氣壓杆、軸承、頂尖、轉銷、液壓推動杆護罩、抵靠墊、第二立柱、轉軸、卡盤、皮帶輪、皮帶、驅動電機、內管、鎖緊螺母、絲杆、手輪、轉動電機和砂輪;所述底座的下表面上以矩形陣列的方式固定連接有四個支撐腳;所述底座的下表面上同樣以矩形陣列的方式固定連接有四個升降柱;所述升降柱上均連接有一個滑動輪;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左端固定連接有一個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左表面上固定連接有一個液壓推動杆;所述第一立柱中貫穿連接有一個推桿,所述推桿與液壓推動杆的輸出軸軸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立柱的右側設有一個導軌,所述導軌固定連接在底座的上表面上;所述導軌上滑動連接有一個滑座;所述推桿的右端固定連接在滑座的左表面上;所述氣壓杆的固定端固定連接在滑座的右表面上;所述氣壓杆的活動端上通過軸承可轉動地連接有一個頂尖;所述第一立柱的左表面上可轉動地連接有一個液壓推動杆護罩;所述液壓推動杆護罩的上端通過轉銷與所述第一立柱可轉動連接;所述液壓推動杆護罩的下端通過抵靠墊抵靠在所述第一立柱的左表面上;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右端固定連接有一個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中貫穿連接有一個轉軸;所述轉軸的左端軸連接有一個卡盤;所述轉軸的右端軸連接有一個皮帶輪;所述底座的右表面上固定連接有一個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通過皮帶與皮帶輪相連接;所述內管滑動連接在第二立柱中;所述第二立柱的側面上通過螺紋連接有一個鎖緊螺母,所述鎖緊螺母與內管相互接觸;所述內管中通過螺紋活動連接有一個絲杆;所述絲杆的左端固定連接有一個轉動電機;所述轉動電機的輸出軸上軸連接有一個砂輪;所述絲杆的右端固定連接有一個手輪。
作為優選,所述液壓推動杆、推桿、氣壓杆、頂尖、轉軸、卡盤和皮帶輪均處於同一水平高度。
作為優選,所述驅動電機和轉動電機均為變頻電機或伺服電機,所述砂輪與所述轉軸的轉動方向相同。
作為優選,所述滑動輪均為萬向輪。
作為優選,所述皮帶為同步帶。
作為優選,所述支撐腳的具體結構為:包括梯形腳、吸盤、凹槽、彈簧和彈性件,所述梯形腳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數個吸盤,所述梯形腳的上端固定連接有一個凹槽,所述凹槽中設有一個彈簧,所述彈簧的頂端固定連接有一個彈性件。
作為優選,所述砂輪的具體結構為:包括實心圓柱、連接柱和砂輪盤,所述砂輪盤呈中空狀,所述實心圓柱位於砂輪盤中,所述實心圓柱和砂輪盤之間以圓形陣列的方式固定連接有數個連接柱。
作為優選,還包括轉軸、罩殼、過濾網、吸塵管、風機、灰塵過濾器、出塵管、把手和橡膠墊;所述轉軸轉動連接在第一立柱的頂端;所述橡膠墊固定連接在第二立柱的頂端;所述罩殼的左端支腳與所述轉軸可轉動連接;所述罩殼的右端支腳抵靠在所述橡膠墊上;所述罩殼的腔室中固定連接有一個過濾網;所述罩殼的右端面上固定連接有一個把手;所述罩殼的頂端固定連接有風機和灰塵過濾器;所述風機的進氣端通過吸塵管與罩殼內部相連通;所述風機的出氣端通過出塵管與灰塵過濾器的進氣端相連通;所述灰塵過濾器的出氣端上同樣連通有一個出塵管。
作為優選,所述過濾網為金屬過濾網。
作為優選,所述把手的外表面上設有防滑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具有結構合理簡單、生產成本低、安裝方便,零件被夾持在卡盤上,通過頂尖頂住零件,然後調節砂輪與零件之間的距離,從而實現打磨,省去人工打磨,提高工作效率,且適用於不同直徑的圓柱形的零件,達到較好得打磨效果,自動化程度高,減少人工成本,還設置了吸塵和過濾灰塵裝置,極大程度上保護了操作人員的健康,本發明電機均為伺服電機或變頻電機,不僅方便調節整個裝置的速度,且精度上也較大提高了。
附圖說明:
為了易於說明,本發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支撐腳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砂輪的結構示意圖。
1-底座;2-支撐腳;201-梯形腳;202-吸盤;203-凹槽;204-彈簧;205-彈性件;3-升降柱;4-滑動輪;5-第一立柱;6-液壓推動杆;7-導軌;8-推桿;9-滑座;10-氣壓杆;101-軸承、11-頂尖;61-轉銷、62-液壓推動杆護罩、63-抵靠墊、12-第二立柱;13-轉軸;14-卡盤;15-皮帶輪;16-皮帶;17-驅動電機;18-內管;19-鎖緊螺母;20-絲杆;21-手輪;22-轉動電機;23-砂輪;231-實心圓柱;232-連接柱;233-砂輪盤;24-轉軸;25-罩殼;26-過濾網;27-吸塵管;28-風機;29-灰塵過濾器;30-出塵管;31-把手;32-橡膠墊。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外圓打磨裝置,包括底座1、支撐腳2、升降柱3、滑動輪4、第一立柱5、液壓推動杆6、導軌7、推桿8、滑座9、氣壓杆10、軸承101、頂尖11、轉銷61、液壓推動杆護罩62、抵靠墊63、第二立柱12、轉軸13、卡盤14、皮帶輪15、皮帶16、驅動電機17、內管18、鎖緊螺母19、絲杆20、手輪21、轉動電機22和砂輪23;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上以矩形陣列的方式固定連接有四個支撐腳2;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上同樣以矩形陣列的方式固定連接有四個升降柱3;所述升降柱3上均連接有一個滑動輪4;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左端固定連接有一個第一立柱5;所述第一立柱5的左表面上固定連接有一個液壓推動杆6;所述第一立柱5中貫穿連接有一個推桿8,所述推桿8與液壓推動杆6的輸出軸軸連接在一起;所述第一立柱5的右側設有一個導軌7,所述導軌7固定連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所述導軌7上滑動連接有一個滑座9;所述推桿8的右端固定連接在滑座9的左表面上;所述氣壓杆10的固定端固定連接在滑座9的右表面上;所述氣壓杆10的活動端上通過軸承101可轉動地連接有一個頂尖11;所述第一立柱5的左表面上可轉動地連接有一個液壓推動杆護罩62;所述液壓推動杆護罩62的上端通過轉銷61與所述第一立柱5可轉動連接;所述液壓推動杆護罩62的下端通過抵靠墊63抵靠在所述第一立柱5的左表面上,所述液壓推動杆護罩62可對所述液壓推動杆6起到保護作用,有效防止液壓推動杆6損壞,所述抵靠墊63可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還可防止所述液壓推動杆護罩62的下端長時間與所述第一立柱5的左表面抵靠而對所述第一立柱5的左表面產生磨損;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右端固定連接有一個第二立柱12;所述第二立柱12中貫穿連接有一個轉軸13;所述轉軸13的左端軸連接有一個卡盤14;所述轉軸13的右端軸連接有一個皮帶輪15;所述底座1的右表面上固定連接有一個驅動電機17;所述驅動電機17的輸出軸通過皮帶16與皮帶輪15相連接;所述內管18滑動連接在第二立柱12中;所述第二立柱12的側面上通過螺紋連接有一個鎖緊螺母19,所述鎖緊螺母19與內管18相互接觸;所述內管18中通過螺紋活動連接有一個絲杆20;所述絲杆20的左端固定連接有一個轉動電機22;所述轉動電機22的輸出軸上軸連接有一個砂輪23;所述絲杆20的右端固定連接有一個手輪21。
其中,所述液壓推動杆6、推桿8、氣壓杆10、頂尖11、轉軸13、卡盤14和皮帶輪15均處於同一水平高度;所述驅動電機17和轉動電機22均為變頻電機或伺服電機,所述砂輪23與所述轉軸13的轉動方向相同;所述滑動輪4均為萬向輪;所述皮帶16為同步帶。
如圖2所示,所述支撐腳2的具體結構為:包括梯形腳201、吸盤202、凹槽203、彈簧204和彈性件205,所述梯形腳201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數個吸盤202,所述梯形腳201的上端固定連接有一個凹槽203,所述凹槽203中設有一個彈簧204,所述彈簧204的頂端固定連接有一個彈性件205。
如圖3所示,所述砂輪23的具體結構為:包括實心圓柱231、連接柱232和砂輪盤233,所述砂輪盤233呈中空狀,所述實心圓柱231位於砂輪盤233中,所述實心圓柱231和砂輪盤233之間以圓形陣列的方式固定連接有數個連接柱232。
如圖1所示,還包括轉軸24、罩殼25、過濾網26、吸塵管27、風機28、灰塵過濾器29、出塵管30、把手31和橡膠墊32;所述轉軸24轉動連接在第一立柱5的頂端;所述橡膠墊32固定連接在第二立柱12的頂端;所述罩殼25的左端支腳與所述轉軸24可轉動連接;所述罩殼25的右端支腳抵靠在所述橡膠墊32上;所述罩殼25的腔室中固定連接有一個過濾網26;所述罩殼25的右端面上固定連接有一個把手31;所述罩殼25的頂端固定連接有風機28和灰塵過濾器29;所述風機28的進氣端通過吸塵管27與罩殼25內部相連通;所述風機28的出氣端通過出塵管30與灰塵過濾器29的進氣端相連通;所述灰塵過濾器29的出氣端上同樣連通有一個出塵管30。
其中,所述過濾網26為金屬過濾網;所述把手31的外表面上設有防滑紋。
本發明的使用狀態為:使用時,首先抬高升降柱3,將設備移動到合適的位置,縮短升降柱3,支撐腳2對整個設備起固定作用,將零件夾持到卡盤14中,液壓推動杆6快速將頂尖11頂出,然後通過氣壓杆10微調,使頂尖11頂住零件的左端面的中心點位置,防止零件晃動,通過調節內管18的高度從而來調節砂輪23的高度位置,再通過手輪21將砂輪23移動到所要加工的左右位置,關上罩殼25,同時開啟轉動電機22和驅動電機17進行打磨,開啟風機28和灰塵過濾器29進行灰塵過濾,直到打磨結束,卸下零件,關閉設備。
其中,零件為圓柱形的零件,由於頂尖11與氣壓杆10的活動端之間連接有軸承101,在驅動電機17帶動零件轉動時,頂尖11也隨著零件一起轉動,而且砂輪23和轉軸13的轉動方向是相同的,從而使得砂輪32與零件接觸的待打磨部分的轉動方向相反,提高了摩擦打磨的效果。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範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