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蔬果類農產品的包裝袋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13:53:59 3
含有蔬果類農產品的包裝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含有蔬果類農產品的包裝袋,是將蔬果類農產品的內容物放入包裝袋的容置空間內且密封,待內容物在呼吸作用下耗氧且不斷生成二氧化碳充滿在容置空間內,使容置空間內的含氧量相對減少,且當容置空間內因充滿二氧化碳而氣壓大於包裝袋外的氣壓時,過飽和的二氧化碳可由單向透氣閥排出包裝袋外,藉此構成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將蔬果類農產品密封在包裝袋內,可抑制其呼吸作用,並延緩其脫水;可通過放置具抗氧化成分的乾燥劑進一步達到抑制氧化的效果;更進一步地,將包裝袋放置在低溫的冷藏環境中,達到更好抑制蔬果類農產品呼吸作用進行且延緩脫水,使甜度降低及脫水枯萎的情形相對緩慢,使其因此能延長休眠期間而利於保存。
【專利說明】含有蔬果類農產品的包裝袋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產品包裝結構,尤指一種含有蔬果類農產品的包裝袋。
【背景技術】
[0002]新鮮的蔬果類農產品在採收之後,仍會進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時會消耗氧氣,同時會排出二氧化碳,由於呼吸作用會持續消耗糖分,當能提供的糖分不足時,除了甜度會逐漸降低之外,呼吸作用也會由強轉弱,此時蔬果類農產品本身便會逐漸脫水而枯萎,直至呼吸作用完全停止而腐爛敗壞。
[0003]蔬果類農產品採收後可保存的時間,與其維持呼吸作用及脫水的時間成正比,而維持吸呼作用時間及脫水的影響因素,大致包括蔬果種類本身的吸呼強度、環境溫度、體積大小以及保存方式等。換言之,體積小、環境溫度高、呼吸強度較強的蔬果類農產品,可保存的時間相對較短;反之,體積大、環境溫度低、呼吸強度較弱的蔬果類農產品,可保存時間相對較長。
[0004]由於蔬果類農產品本身體積的大小以及呼吸強度的高低,皆為本質而無法改變,所以目前大多是將蔬果類農產品依屬性放在蔭涼或冷藏的環境溫度下保存,使蔬果類農產品的活動力隨溫度降低而下降,但低溫冷藏對蔬果類農產品的呼吸作用及脫水的抑制效果仍然有限,所以如何使蔬果類農產品在保存時的休眠期延長並延緩脫水,仍有進一步研究及改善的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目的之一,在於解決上述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含有蔬果類農產品的包裝袋,使蔬果類農產品在含氧量低的環境之下貯藏,抑制呼吸作用的進行,減緩氧化而延長休眠期間,並延緩脫水,使蔬果類農產品可保鮮的時間較久。
[0006]本實用新型目的之二,在於貯藏蔬果類農產品的包裝袋內放置乾燥劑,以吸收蔬果類農產品呼吸作用所生的水分,降低溼氣且達抗氧化的效果,使蔬果類農產品保鮮的效果更好。
[0007]本實用新型目的之三,在於將貯藏蔬果類農產品的包裝袋置放在低溫的冷藏環境下,使蔬果類農產品的活動力下降,進而抑制呼吸作用,使休眠期間延長且延緩脫水,使蔬果類農產品保鮮的效果更好。
[0008]為達前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
[0009]一包裝袋,具有一可密封的容置空間,且設有至少一可供氣體僅能由該容置空間內往包裝袋外排出的單向透氣閥,並對應該至少一單向透氣閥的位置設有供氣體排出的開孑L ;
[0010]—內容物,為蔬果類農產品,置放於該容置空間內。
[0011]其中,所述包裝袋的容置空間內置放可吸收水分的乾燥劑。
[0012]優選地,所述乾燥劑為鹽。
[0013]所述乾燥劑為具抗氧化成分的植物乾燥劑。
[0014]更進一步地,所述植物乾燥劑為植物炭化物。
[0015]其中,所述內容物放入所述包裝袋的容置空間內且密封后,將包裝袋放入低溫的冷藏環境。
[0016]更進一步地,所述低溫為5±3°C。
[0017]所述單向透氣閥包含一外殼體,此外殼體中具有一容室,且外殼體於容室內的底部具有複數透氣孔,一隔膜設於所述容室內的底部且覆蓋所述複數透氣孔,且於所述容室內設有一限制所述隔膜於外殼體內的限位盤,此限位盤具有一供包裝袋內的氣體由所述複數透氣孔推開所述隔膜而由所述開孔排出包裝袋外的穿孔。
[001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將蔬果類農產品密封在包裝袋內,可抑制蔬果類農產品呼吸作用的進行,並延緩蔬果類農產品脫水;可通過放置具抗氧化成分的乾燥劑進一步達到抑制氧化的效果;更進一步地,將包裝袋放置在低溫的冷藏環境中,達到更好地抑制蔬果類農產品呼吸作用進行且延緩脫水,使甜度降低及脫水枯萎的情形相對緩慢,蔬果類農產品便因此能延長休眠期間而利於保存。
[0019]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與優點,不難從下述所選用實施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中,獲得深入了解。
[0020]當然,本實用新型在某些零件上,或零件的安排上容許有所不同,但所選用的實施例,則於本說明書中,予以詳細說明,並於附圖中展示其構造。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包裝袋內含有蔬果類農產品的正視平面示意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包裝袋內含有蔬果類農產品的側視剖面示意圖。
[0023]圖3為圖2在單向透氣閥局部放大的剖視示意圖。
[0024]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包裝袋內的二氧化碳由單向透氣閥往包裝袋外排出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請參閱圖1至圖4,圖中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選用的實施例結構,此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並不受此種結構的限制。
[0026]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含有蔬果類農產品的包裝袋,如圖1所示可見一包裝袋1,在此包裝袋I內貯藏的內容物為新鮮的蔬果類農產品2,此述的蔬果類農產品2可歸納為含水分在15%以上會發酵的農產品均可,例如洋蔥、大白菜、蕃茄、紅蘿蔔、青蔥、甘藍菜、玉米、馬鈴薯、生薑、青椒等農產品。在本實施例中將洋蔥、大白菜、蕃茄、紅蘿蔔、青蔥等各種不同的蔬果類農產品2放入同一包裝袋I內,其中:
[0027]如圖1至圖2所示,該包裝袋I具有一可密封的容置空間11,該蔬果類農產品2置放於該容置空間11內,且在本實施例中設有一單向透氣閥3,包裝袋I對應單向透氣閥3所設的位置具有一開孔12,以此單向透氣閥3供氣體僅能由該容置空間11內往包裝袋I外排出。
[0028]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單向透氣閥3包含一外殼體31,此外殼體31中具有一容室32,且外殼體31在容室32的底部具有複數透氣孔33,一隔膜34設於該容室32內的底部且覆蓋該複數透氣孔33,且在容室32內設有一限位盤35,以此限位盤35限制該隔膜34在外殼體31內,且限位盤35具有一穿孔36,包裝袋I內的氣體可由該複數透氣孔33推開該隔膜34,且經由該穿孔36,並由包裝袋I在單向透氣閥3位置的開孔12排出包裝袋I外。
[0029]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在該包裝袋I的容置空間11內置放可吸收水分的乾燥劑4,此乾燥劑4在本實施例為具抗氧化成分的植物乾燥劑,特別是指乾燥過的茶葉裝包而置放在容置空間11內,透過茶葉釋放抗氧化成分在包裝袋I內,而進一步抑制蔬果類農產品2的氧化反應。且在本實施例中,將該包裝袋I放入低溫的冷藏環境下,在本實施例以冷凍設備提供5±3°C的冷藏環境,供包裝袋I的外在環境維持在該低溫下。此外,該植物乾燥劑除可為乾燥過的茶葉外,也可為植物炭化物。再者,該乾燥劑4除為植物乾燥劑外,也可為鹽。
[0030]如圖3所示,蔬果類農產品2在包裝袋I的容置空間11內密封保存時,蔬果類農產品2在呼吸作用下耗氧且不斷生成二氧化碳,此時二氧化碳將充滿在該容置空間11內,使該容置空間11內的含氧量相對減少,且當容置空間11內因充滿二氧化碳而氣壓大於包裝袋I外的氣壓時,過飽和的二氧化碳可由該單向透氣閥3排出包裝袋I外。
[0031]由上述的說明不難發現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將蔬果類農產品2密封在包裝袋I的容置空間11內,通過蔬果類農產品2呼吸作用耗氧並生成二氧化碳的現象,使包裝袋I的容置空間11內的氧氣隨著二氧化碳的充滿而相對減少,即足以達到抑制蔬果類農產品2呼吸作用的進行,並延緩蔬果類農產品2脫水;進一步利用乾燥劑4吸收包裝袋I的容置空間11內的水分,使容置空間11內維持較低的溼度,且乾燥劑4若為具抗氧化成分的植物乾燥劑,可通過抗氧化成分的釋放而進一步達到抑制氧化的效果;將包裝袋I放置在低溫的冷藏環境中,降低外在環境的溫度,達到更好地抑制蔬果類農產品2呼吸作用進行且延緩脫水,使甜度降低及脫水枯萎的情形相對緩慢,蔬果類農產品便因此能延長休眠期間而利於保存。
[0032]以上所述實施例的揭示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並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因此舉凡數值的變更或等效元件的置換仍應隸屬本實用新型的範疇。
[0033]由以上詳細說明,可使熟知本項技藝者明了本實用新型的確可達成前述目的,實已符合專利法的規定,於是提出專利申請。
【權利要求】
1.一種含有蔬果類農產品的包裝袋,其特徵在於,包括: 一包裝袋,具有一可密封的容置空間,且設有至少一可供氣體僅能由該容置空間內往包裝袋外排出的單向透氣閥,並對應該至少一單向透氣閥的位置設有供氣體排出的開孔; 一內容物,為蔬果類農產品,置放於該容置空間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蔬果類農產品的包裝袋,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包裝袋的容置空間內置放可吸收水分的乾燥劑。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蔬果類農產品的包裝袋,其特徵在於,所述乾燥劑為鹽。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蔬果類農產品的包裝袋,其特徵在於,所述乾燥劑為具抗氧化成分的植物乾燥劑。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含有蔬果類農產品的包裝袋,其特徵在於,所述植物乾燥劑為植物炭化物。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蔬果類農產品的包裝袋,其特徵在於,所述單向透氣閥包含一外殼體,此外殼體中具有一容室,且外殼體於容室內的底部具有複數透氣孔,一隔膜設於所述容室內的底部且覆蓋所述複數透氣孔,且於所述容室內設有一限制所述隔膜於外殼體內的限位盤,此限位盤具有一供包裝袋內的氣體由所述複數透氣孔推開所述隔膜而由所述開孔排出包裝袋外的穿孔。
【文檔編號】B65D30/24GK204137509SQ201420450267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5日
【發明者】謝禮丞, 欒家敏, 田日蒸 申請人:謝禮丞, 欒家敏, 田日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