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越劇十姐妹是哪幾位,越劇十姐妹還有幾位健在

2023-10-05 11:26:26 1

  當年,中國越劇十姐妹風靡一時,成為了紅遍大江南北的越劇名人,掀起一片的越劇狂潮。而越劇十姐妹也推動了越劇的發展,使得其發展直至頂峰。那麼當年的越劇十姐妹有哪些?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看看越劇十姐妹是哪幾位,越劇十姐妹還有幾位健在。

  尹桂芳(1919年12月1日——2000年3月1日),女,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原名尹喜花,浙江新昌人,1919年12月1日出生於浙江省新昌縣西門外小龍潭村(今屬七星街道下坎村)。越劇小生流派——尹派藝術創始人,被稱為「越劇皇帝」,「越劇十姐妹」之一。10歲入越劇之鄉的嵊縣學藝,後改入醒獅劇社、大華舞臺跟班。

  出科後在寧波、紹興、杭州等地演出。1946年在上海創建芳華越劇團,1959年隨越劇團遷往福建。歷任上海、福建芳華越劇團團長,上海老閘區第一屆政協副主席,黃浦區第一屆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劇協福建分會副主席。

  曾在《紅樓夢》、《西廂記》、《沙漠王子》、《盤妻索妻》、《屈原》、《梁山伯與祝英臺》、《江姐》等劇目中成功塑造了多個人物形象,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袁雪芬(1922.3.26——2011.2.19),浙江嵊州市甘霖鎮上杜山村人。中共黨員。歷任上海越劇院院長、名譽院長,上海對外友協副會長,全國政協常委等。11歲入四季春越劇科班,14歲開始在杭州演出。1938年到上海,1942年起致力於女子越劇改革。她的表演和唱腔柔婉細膩、樸實深沉,韻味醇厚,節奏明快,重視人物性格的刻畫,被稱為「袁派」。

  參與整理並主演了傳統戲《梁山伯與祝英臺》、《西廂記》,編演了歷史劇和現代劇《木蘭從軍》、《紅粉金戈》等。1946年,演出了根據魯迅小說《祝福》改編的《祥林嫂》。

  1953年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獲國際電影節「音樂片獎」。1955年緬甸總理吳努授予她金質獎章。1956年獲文化部頒發的「1949-1955優秀影片獎」榮譽獎。1989年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首屆「金唱片獎」。

  範瑞娟(1924年1月6日——),女,別名範竹山,浙江嵊縣黃澤鎮人,越劇範派創始人、國家一級演員,代表作《梁山伯與祝英臺》。

  1935年4月18日入龍鳳舞臺科班學戲,由黃炳文師傅啟蒙,工小生。1938年春節前,隨姚水娟、邢竹琴等所在的越升舞臺到上海演出。1941年夏初,在匯泉樓演出時因竺素娥生病,她毛遂自薦救場成功,由此當上了頭肩。

  1945年1月29日,袁雪芬、範瑞娟在九星大戲院首次演出《梁祝哀史》,1953年10月,越劇彩色藝術影片《梁山伯與祝英臺》,在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獲1949-1955優秀影片獎。

  1951年任華東越劇實驗劇團副團長兼任上海越劇工會主席,1951年被選為全國青聯委員、全國政協特邀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

  傅全香(1923年8月30日——),原名孫泉香,出生於浙江嵊縣后庄村。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1933年,她入四季春科班學習花旦,1940年以《恆娘》一劇聲譽鵲起。

  1943年在「四季春」掛頭牌,50年代初期,傅全香在《十八相送》和《織錦記》中首開定腔定譜先例,她廣泛借鑑京昆和評彈的唱法,在程派「真聲假一點,假聲真一點」的理論中汲取營養,形成自己的特色:嗓音明亮寬廣,細膩傳神,唱腔俏麗多變,表演富於激情,創立了越劇「傅派」。

  徐玉蘭(1921年12月27日——),漢族,越劇表演藝術家,生於1921年,祖籍浙江新登。1933年入新登的東安舞臺科班學花旦,後改老生。1939年與吳月奎等組建興華越劇社。她改唱小生的時間是1941年12月19日,地點在上海老閘戲院,當時是與施銀花搭檔。

  1947年9月組玉蘭劇團。與王文娟合作始於1948年。1952年參加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越劇隊,10月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以《西廂記》獲演員一等獎。1954年起加入上海越劇院。她的代表作有《北地王》、《西廂記》、《春香傳》、《紅樓夢》、《追魚》、《西園記》等。

  學生和傳人有徐小蘭、金美芳、劉麗華、汪秀月、錢惠麗、鄭國鳳,徐持平、翁荔英、錢麗亞、張小君、劉覺、汪濤等,其中以金美芳、錢惠麗、鄭國鳳、劉覺最具代表性。

你可能也喜歡:


越劇陸派的後起之秀:張宇峰簡介及經典劇目
越劇頭飾圖片,越劇頭飾特點與發展
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什麼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義

同类文章

湖南衛視2020片單出爐 流量和實力齊頭並進

  湖南衛視向來都是衛視臺的領軍人物,推出了不少受到廣大觀眾喜愛的好劇,而最近,湖南衛視2020招商大會舉行,2020年的影視劇片單也出爐了。從這份片單來看,既有新進的流量小生的劇,也有頗具爆款的實力劇,可謂是流量和實力兩頭抓,顯示出湖南衛視的野心!下面我們一起去戲劇文化那裡看看這份片單吧!  金鷹

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是很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種之一,發源於浙江,又有紹興文戲之稱,以唱為主,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與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劇目。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瞧一瞧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又名紹興戲,是中國漢族五大戲曲種類之一,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

廬劇文化之《五女拜壽》劇情簡介

  廬劇《五女拜壽》講述的是楊繼康被株連削職為民後,爭先恐後拜壽的五個女兒只有被嫌棄的養女願意收留題目,後楊繼康沉冤得雪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廬劇文化中具體看看《五女拜壽》的劇情吧。  明代嘉靖年間,戶部侍郎楊繼康,因對嚴嵩專橫擅權深為不滿,欲告老還鄉。在他六十壽誕之期,眾女兒女婿均奉厚禮進

廬劇文化之《老先生討學錢》唱詞

  廬劇,安徽省傳統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是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的。接下來,廬劇文化要介紹的是《老先生討學錢》的唱詞,一起去看看吧。  老先生:巍巍乎啊欠起身蕩蕩乎走出門庭  一路走來一路行來來往往都是人  家家都把那年來過小

戲曲文化說,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京韻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經藝人改革後發展而來。木板大鼓傳入天津、北京後,劉寶全改以北京的語音聲調來吐字發音,吸收石韻書、馬頭調和京劇的一些唱法,創製新腔,專唱短篇曲目。本期的為大家介紹下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木板大鼓發展成京韻大鼓後,伴奏樂器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了三

眉戶戲文化傳承:刺目勸學的劇情介紹

  在中國歷史上,關於考取狀元的典故不少,其故事情節或讓人深受鼓舞,或讓人義憤填膺,或唏噓不已。今天,要介紹的眉戶戲劇目之一《刺目勸學》,也與考取狀元相關,那麼,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刺目勸學》也叫《曲江歌女》又名《曲江打子》。故事發生在唐代曲江池畔,見文於唐白行簡李娃傳。  唐、常州

京韻大鼓名家有誰,及其代表作

  京韻大鼓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由當時的鼓書藝人劉寶全等把原用河北語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廣泛吸收京劇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間曲調創製新腔,並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且看本期的。  京韻大鼓有以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為代表

蘇州彈詞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有些事,有機會做的時候,就去做,別等沒機會了,再去做,就來不及了;有些人,有機會珍惜的時候,就去珍惜,別等失去了,再去把握,就沒意義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蘇州評彈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小三弦:  三弦:又稱「弦子」,中國漢族傳統彈撥樂器,其他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影響,也

一步一個腳印,淮海戲發展歷程

  淮海戲,江蘇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200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淮海戲的發展歷程吧,看它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1、正式定名  淮海戲曾在民間稱為「小戲」,與柳琴戲、泗州戲同源於「拉魂腔」,因流行於淮海地區,曾稱"淮海小戲",19

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山西的北路梆子,在山西的戲曲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當然在不可替代的價值裡,就有創造價值的人,本期梆子戲文化,讓我們一起來看卡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戲劇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二、三、四屆理事,山西分會二屆理事、三屆副主席、四屆名譽主席,山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二、三、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