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形式的戲曲,歌仔戲的表演藝術
2023-10-04 22:09:14 4
每一種好的戲曲,在其表演本身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甚至可以說是戲劇本身的靈魂,讓劇本內容活起來的重要載體。今天,要通過歌仔戲文化介紹的是關於歌仔戲的表演藝術,讓我們看看這個歌劇型式的劇種有什麼表演特色。
歌仔戲的表演藝術屬於歌劇型式,而傳統戲曲最重要之元素為身段與唱腔,所謂「有聲皆歌,無動不舞。」正是傳統戲曲的藝術特色;質言之,「合歌舞以演故事」即為傳統戲曲的表演方式。
歌仔戲表演藝術最大特色在其唱腔與音樂,傳統戲曲的戲碼、腳色、服裝、道具及舞臺陳設等大致相同,因此,聲音部分為各種傳統戲曲主要區別之處。
歌仔戲故事情節主要以歌謠及唱腔來陳述,其發聲方法使用「本嗓」,唱詞則為閩南語白話,親切自然且通俗易解。臺灣其它傳統戲曲大多為「假嗓」美聲唱法,戲曲語言則分官話(北管戲曲)、泉州土腔(南管戲曲)或韻白(京戲),雖較具藝術性,但一般觀眾較難了解。
歌仔戲之念白亦使用閩南語白話,內容均為通俗之語句,鮮有詞藻華麗之文詞。此外,歌仔戲中亦經常出現臺灣民間之俚語、諺語,以及句尾押韻的「四念白」,因此,歌仔戲亦能展現臺灣俗諺之美。
身段做表為歌仔戲另一欣賞重點。所謂「有聲皆歌,無動不舞。」日常生活中之動作轉化為戲曲演出,均須經美化與象徵,再以另一種藝術形式加以表現,民間即將身段稱為「腳步手路」。
歌仔戲之演出囿於舞臺空間之限制,演員必須在有限空間內,呈現劇中情節,並講求戲曲之美,因此身段做表更顯重要。例如卷珠簾這項身段,通常由花旦表演,因昔日簾幕以竹製成,所以必須用卷的,象徵動作是「踏左腳蹲下,雙手放低平,大拇指、食指、中指共同往上捲動。」其後尚須以手於簾幕兩端做打結的動作。
此外,劇中腳色首次出場,通常須先整冠或「跳臺」亮相,使觀眾看清楚演員之造型扮相,爾後自報姓名與身世,讓觀眾了解演員於劇中所扮演的腳色與背景,再提綱契領地說明劇情綱要,之後才進行演出。
歌仔戲最原始之身段做表,其實是來自車鼓戲,其中例如主腳的展扇花、駛目箭(送秋波)、醜腳的閹雞行(半蹲行進)和演員出場「踩四角」走方位,都和車鼓戲相同。後來歌仔戲又吸收北管戲、南管戲與京戲動作,才構成完整之舞臺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