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汲取二程理學精華)
2023-10-19 05:02:09
【領讀人】李庚香,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河南省政協常委,河南省法學會副會長,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
二程理學有很多思想精華,對我們的思想、行為和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二程理學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其中天人合一的理性主義世界觀、利不妨義的義利觀、至公無私的公私觀、節制嗜欲的修養觀、誠敬為本的處世之道等思想,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思想的燭照下,具有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永恆價值,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二程理學是構築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寶貴資源之一,筆者認為,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二程理學用「理一分殊」解決了思想體系中多樣性與統一性的關係,使中華民族思想體系呈現出完整面貌。二程理學在認識高度上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題,就是「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在二程思想體系中,理具有三層含義:一是天理。「天理雲者,這一個道理,更有甚窮已」「百理具備」。佛、道,一個「空」、一個「無」,都是對現實世界的否定。二程的本體論理念是「理」,則是對現實世界的肯定。佛教認為,現實世界「無常」,而二程認為,這個常就是「理」。二是倫理。三是物理。在二程看來,倫理、物理都是天理的表現,既承認世界的統一性,也承認世界的多樣性,這樣就把理與物理、倫理的統一性與多樣性講清了。「理一分殊」,「理一」是統一的,道理就是一個,而它的形態各異,世間萬物分屬同一個「理」。正如程顥所言:「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程頤說:「性即理也」。「理一分殊」,既解決了統一性問題,也解決了多樣性問題。它表明,「理」既不在「事」前,也不在「事」上,而是「理」就在「事」中。這樣,二程就建構起自己的「理」本論。
第二,二程理學掂量出「天理」二字,從而使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凝聚過程中的「以天為則」落在了實處。中華文化在5000多年文明史中經過了一個凝聚和輻射的過程。凝聚的過程,就是始終堅持以天為則、以史為鑑、以民為本和以文載道;輻射的過程,則是努力做到以美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動力和以文化人。二程理學研究如何做人、特別是關注事後面的「理」,聚焦「事」和「理」的關係。我們做事都要有一個「理」,「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二程理學萃取「天理」作為宇宙間萬事萬物的大本,實現了對傳統儒學理論的進一步提升。我們今天所說的「理該如此」「理所當然」「天理難容」,均是受理學的影響。「天理」說的提出,使我們這個民族始終在實踐的進路上,始終在實事求是的追求中前行,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
第三,二程理學的最核心要義在於「以公釋仁」,它突破了儒家倫理中「等差次序」格局的狹隘性問題。「以公釋仁」實現了從「仁愛」到「兼愛」的跨越,其核心是處理好公與私的關係。在二程看來,為私還是為公,是衡量一個人思想境界、道德水平乃至對事物認識是否準確的根本標準。二程對公私關係的思考並沒有停留在道德修養層面,而是深入到政治領域,明確提出執政者的公心與私心是決定國家興盛衰敗的關鍵。程顥說:「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他追求的是「至公無私,大同無我」的境界。他每到一地做官,就在桌子上寫「視民如傷」,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並說「顥常愧此四字!」「視民如傷」源於《左傳》:「臣聞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視民如土芥,是其禍也」。在程頤看來,「聖人以大公無私治天下」「仁之道,要之只消道一公字」「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民為本」。公心是一心為國家、民眾服務的大公之心,是一切從事公共服務工作者的基本政治品格,這是由公共事務崗位的性質所決定的。「以公釋仁」不僅區分了「愛」與「公」之間的差異,更為可貴的是揭示了公共價值理念。可以說,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同富裕都是「以公釋仁」的新時代表達。
第四,二程理學實現了從道德到倫理的轉化。不同於西方的宗教法治型文化,中國文化是一種道德倫理型文化。如果說道德文化是屬於精英的,那麼倫理文化則是屬於大眾的。二程理學著眼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對宋代社會的道德重建、思想重構,乃至對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構築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傳統儒家講道德都是針對知識分子階層的,孔子的仁愛思想是士大夫的道德理想,並沒有「飛入尋常百姓家」。由於佛、道的興起,孔孟所開創的儒學道統日漸式微。二程理學以儒為宗,整合了佛、道思想,更重要的是正確處理了體用關係,完成了從道德到倫理的轉型,使儒學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道德規範和行事原則,從而使其思想體系有了廣泛的社會基礎。倫理關係、人際關係背後的支撐是什麼?是道德。這是我們為人處世最高的行為原則。二程實現了從「道德」到「倫理」的轉化,到朱熹時,「理」成為從普通民眾到士大夫和帝王都公認的道德原則。由此,儒學既主導了中國社會政治,又廣泛流傳民間,影響大眾。價值觀念只有深入人心,才能更好地指導思想和實踐,這對我們今天傳承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第五,二程理學釐清了知行關係。「知行合一」在道德理想方面,就是儒家推崇的「內聖外王」,而「內聖外王」正是在知行合一的基礎上,倡導一種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入世精神,把個人修養與國家、社會的發展有機統一。「內聖」要求在內心修養上學習古代聖賢之德,是「知」的過程;「外王」則要求以自己修養所達到的內在德性推己及人,進而推廣到整個社會,以達到「王道」的理想境界,即是「行」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傳統哲學的對接點就在於知行關係。中華民族講究實踐,講究知行合一,但我們講的知行合一與馬克思主義的知行合一區別在於,馬克思主義的「知」不僅是德性之知,還包括見聞之知,特別是科學等,「行」是建立在科學判斷的基礎上;我們的「知」是道德踐履,道德上認同就去踐「行」。這是二者的區別,但總體上都屬於實踐論。因此,二程理學的知行關係,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具有一定的融通性。
第六,二程理學為中華民族找到了精神內在超越的出路,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構築打下了良好基礎。道家、佛家是出世的,講究靜心、修道,遁世、出家,修仙、成佛,追求外在超越,強調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對立,實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否定。儒家是入世的,理學家們取消了彼岸世界,重申「一個世界」的原則,強調要在事上磨,要在心上練,強調磨鍊心性、大義擔當,追求的是內在超越。這種內在超越不同於外在超越,體現的是平凡中的偉大、入塵與出塵的統一。二程理學以重建合理的社會秩序為宗旨,通過經世致用的價值取向,將「內聖外王」的終極追求內求於己、外化於行。通過探討理事關係,理學家們突破了宗教話語,進而轉向人生哲學話語,從而為中華民族找到了一個精神內在超越的出路。二程理學成功將儒釋道合流,從而實現了治世、治身、治心相統一,做到了「極高明而道中庸」,做到了「心安理得」,做到了「想得開、拿得起、放得下」,達到了「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這樣一種極高的思想境界。程顥的「中心如自固,外物豈能遷」,體現的正是這種境界。宋代以後,「以理學代宗教」成為現實,中國沒有成為宗教國家,宋明理學功不可沒。
發端於伊洛之濱的二程理學,是孔孟儒學的繼承和發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程理學作為中原學研究的高原、高峰、高地,我們既要看到它的歷史局限性,也要看到它在中華民族思想發展中的價值,更要認識其在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家園構築中的價值。以上六個方面表明,二程理學在中華民族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對於今天構築中華民族精神家園有著重要意義。當中國大地上高樓大廈林立時,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也要巍然屹立。舉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園,增強人民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是我們時代的重大任務。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構築中華民族精神家園,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
主委致辭洛陽市政協副主席、民革洛陽市委會主委 程相朝
中共洛陽市委統戰部機關第二黨支部和民革洛陽市澗西支部聯合開展的「喜迎二十大·團結讀書會」品讀經典活動,是學習貫徹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精神的生動實踐,是深入推進民革洛陽市委會「深化政治交接、錘鍊能力作風、爭先出彩二十大」主題教育的務實之舉,也是傳承弘揚民革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攜手共進的優良傳統、加強基層組織交流互動的創新舉措。
二程思想是在充分吸納傳統思想精華基礎上形成的具有完整體系的哲學思想,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高峰。我們學習二程思想,既要體會原義,也要與時代相結合,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支部共讀中共洛陽市委統戰部機關第二黨支部與民革洛陽市澗西支部聯合開展「團結讀書會」活動
【中共洛陽市委統戰部機關第二黨支部】
支部於2019年5月完成換屆,設支部書記1名、支部委員2名。現有正式黨員11名,預備黨員1名,入黨積極分子1名。
支部在洛陽市委統戰部機關黨總支的領導下,團結帶領全體黨員,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嚴格落實「從嚴治黨」要求,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活動,不斷加強支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支部積極探索創新基層黨建內容、載體與機制,通過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支部活動,激勵黨員同志加強學習、改進作風,努力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務水平,形成以服務為宗旨、班子為核心、隊伍為基礎、目標為動力的工作格局,在服務中心、推動發展等方面發揮著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2020年,支部被中共洛陽市委直屬機關工委授予「五星黨支部」榮譽稱號。
【民革洛陽市澗西支部】
支部前身是成立於1957年的民革洛陽市澗西小組,1984年8月成立民革洛陽市澗西支部。現有黨員46人,其中市級政協委員1人、區縣級政協委員11人,黨員來自文、教、醫、衛等行業。
多年來,支部充分發揮政治協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職能,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建立了完善的制度體系和活動機制,注重品牌建設,堅持守正創新。例如,始於1987年的為老黨員及貧困家庭送溫暖的「一籃子雞蛋」活動;始於1989年的「送醫送藥進社區」活動;始於2012年的為老黨員免費訂閱《團結報》及在抗戰紀念日前夕看望慰問抗戰老兵活動;始於2016年的赴抗戰老兵陵園舉行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活動等,都是支部至今仍在堅持的品牌項目。
近年來,支部傾力推進「家文化」建設,不斷豐富活動內容,月月有活動、年年有新意。
支部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先後與全國六個優秀民革支部締結為友好共建支部。
2014年,支部榮獲「全國民革博愛牽手十佳基層組織」榮譽稱號;2019年,支部黨員之家獲評全國「優秀民革黨員之家」;支部連續多年獲民革河南省委會及民革洛陽市委會授予的榮譽稱號。
中共洛陽市委統戰部機關第二黨支部與民革洛陽市澗西支部聯合開展「團結讀書會」活動後合影
學習感悟中共洛陽市委統戰部機關第二黨支部書記姜秋會:
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孕育了燦爛豐富的文化,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又孕育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北宋思想家程顥、程頤的《二程集》就是一部歷久彌新的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其中關於「民本思想」的闡述,對於今天黨員幹部強化宗旨意識、提升黨性修養仍然具有不可忽視的時代價值。
二程思想強調民眾在國家政治中的基礎性地位。程顥認為,「下者,上之本,未有其本固而能剝者也。故上之剝必自下,下剝則上危矣」,「民」是國家存在的前提和基礎,為政者對待群眾必須「若保赤子」,解決好老百姓的溫飽問題,再施以教化、使民明理,才能穩民以安邦。
二程思想蘊含樸素的執政為民理念。程頤說,「為政之道,以厚民生為本,以順民心為本,以安而不擾為本」。二程主張在經濟運行中抑制統治者的特殊利益,反對豪強掠奪。「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在二程看來,為私還是為公,是衡量一個人思想境界、道德水平乃至對事物的認識是否正確的根本標準,而治國理政的核心就是大公無私。
作為新時代的共產黨員,承載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肩負著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我們應從中汲取養分,增強宗旨意識並踐行,自覺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民革洛陽市澗西支部主委王銀平:
曾多次引用《二程集》中的名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引用「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強調領導幹部從走上崗位的第一天起,就面臨著公與私的考驗;領導幹部手中掌握著公權力,掌管著公共資源,公私分明、秉公用權,是起碼的政治道德和為政操守。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於公心,才能有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觀。此外,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引用「不日新者必日退」一句,「日新」意即每一天都要進步,要保持一顆積極進取的心,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
作為民革黨員,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斷汲取精華、吸收智慧,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作為一名支部主委,我將儘可能多的組織開展讀書活動,團結帶領支部黨員努力做到愛讀書、善讀書、讀好書,將學習收穫進一步轉化為履職能力和履職成果,助力民革事業發展,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中共洛陽市委統戰部機關第二黨支部黨員王 敏:
在給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的賀信中指出,「中華民族自古提倡閱讀,講究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傳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國人民自信自強的品格。」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跟二程大有關聯,其源於《禮記·大學》八目,二程將其加以發揮,形成宋明理學中極具影響的二程認識論。程顥、程頤的思想有個共同前提——「致知在格物」,就是說,格物是窮盡明達事物中的天理,致知是達到對天理的認識,致知以格物為前提條件。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引用了《河南程氏遺書·卷第二十五》中的「不日新者必日退」,強調宣傳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二程粹言·論學篇》裡有段話,「讀書將以窮理,將以致用也。今或滯心於章句之末,則無所用也。此學者之大患。」意思是:讀書應尋根究源,應盡其所用。像這樣有益的觀點,《二程集》中還有很多,值得認真學習。
二程思想是中國古代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為古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據,也為中華文明提供了重要內容。
民革洛陽市澗西支部黨員王 喆:
閱讀與人的關係,有如「千江有水千江月」,一來開卷有益,二來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啟迪。在浩瀚的書海裡,傳統文化經典像是高潔的月光,其思想的光輝亙古閃耀。
對於「二程」最早的記憶來自「程門立雪」的故事。這個故事,小時候父親讀給我聽,後來,我又講給我的學生。初讀《二程集》,最先受用的是二程的教育方法。程顥、程頤,雖同為大家,但教育方式卻大不相同。
程顥性情寬和,待人接物渾然和氣;對學生循循善誘,而程頤的教學以嚴格著稱,不苟言笑,非常自律。在他們身上,我學習到了對學生要寬嚴相濟,因材施教。後來,當我有了更多的教育實踐,再讀《二程集》,對於教育立德樹人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認知。程顥說:「『德不孤,必有鄰』,一德立而百善從之」;程頤說:「學本是修德,有德然後有言」。
作為新時代的德育工作者,我們肩負著為黨和國家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任,要時刻牢記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良好的道德風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