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管路用偏心異型縮徑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9 16:19:22 1
專利名稱:煤氣管路用偏心異型縮徑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輸氣管路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煤氣管路用偏心異型縮徑裝置。
背景技術:
在冶金行業的工業爐管道設計中,儀表調節閥口徑的確定是根據煤氣管路的通徑,按調節閥的調節特性計算出來的,一般比煤氣管路的通徑小。目前,國內和國際上通常選用同心碳質縮徑管頭(即煤氣流經調節閥前為突然收縮型,而流過調節閥後為突然擴張型,閥前、閥後的局部阻力損失較大,氣流流動紊亂,影響調節閥的調節性能)作為煤氣管路上各類調節閥前後管道變徑的連接。因主煤氣管路內水蒸汽含量較大。特別是冬季,煤氣管路置於露天低溫狀態下,管內易積存冷凝水,嚴重時出現管內結冰現象,氣流的流通面積減小,造成管內煤氣輸送不暢、儀表自動調節不順等問題。實用新型內容綜上所述,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問題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煤氣管路用偏心異型縮徑裝置,它是在儀表或調節閥的兩側分別設置連接管,連接管與煤氣管道通過縮徑頭連接,縮徑頭為偏心縮徑頭,通過縮徑頭與連接管實現煤氣管道與儀表或調節閥的過渡連接,在保證煤氣管路流通能力和調節閥特性的情況下,減少局部阻力損失,使氣流暢通;同時,方便調節閥附近的冷凝水順利排出。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煤氣管路用偏心異型縮徑裝置,包括調節閥,其中所述的調節閥的兩側均設置有連接管,且連接管的一端與調節閥通過法蘭連接,連接管的另一端通過縮徑頭與煤氣管道連接,縮徑頭的一端內徑與連接管內徑相同,其另一端內徑與煤氣管道的內徑相同,縮徑頭為偏心縮徑頭,其截面形狀為直角梯形。進一步,所述的縮徑頭的直角梯形的斜邊與上底邊的夾角為105° 1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I、本實用新型是在儀表或調節閥的兩側分別設置連接管,連接管與煤氣管道通過縮徑頭連接,縮徑頭為偏心縮徑頭,通過縮徑頭與連接管實現煤氣管道與儀表或調節閥的過渡連接,在保證煤氣管路流通能力和調節閥特性的情況下,減少局部阻力損失,使氣流暢通;同時,方便調節閥附近的冷凝水順利排出。2、本實用新型製作簡單、安裝方便、安全性高和使用壽命長,能夠很好的解決主煤氣管道內易積水問題,保證調節閥的調節性能,減少了煤氣管道內的局部阻力損失,保證管內的氣流暢通。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I的左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I、圖2所示,一種煤氣管路用偏心異型縮徑裝置,包括調節閥2,調節閥2的兩側均設置有連接管3,連接管3的一端與調節閥2通過法蘭I連接,連接管3的另一端通過縮徑頭4與煤氣管道5連接,縮徑頭4的一端內徑與連接管3內徑相同,其另一端內徑與煤氣管道5的內徑相同,縮徑頭4為偏心縮徑頭,其截面形狀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斜邊與上底邊的夾角為105° 115°。使用時,煤氣在煤氣管道5內流動,在經過縮徑頭4時,隨著縮徑頭4直徑的逐漸變小,煤氣逐漸的收縮通過調節閥2,這樣,調節閥2兩側不會出現大的壓力變化,避免氣流出現紊亂,保證調節閥2的調節性能的穩定,同時,煤氣在流動過程中產生冷凝水,煤氣比重輕,在縮徑頭4上部流動,冷凝水沉積在縮徑頭4的下部,可方便冷凝水排出,不影響調節閥2的性能。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說明而非限制,所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等同替換或者根據現有技術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沒超出本實用新型技 術方案的思路和範圍,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的權利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煤氣管路用偏心異型縮徑裝置,包括調節閥(2),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調節閥(2 )的兩側均設置有連接管(3 ),且連接管(3 )的一端與調節閥(2 )通過法蘭(I)連接,連接管(3)的另一端通過縮徑頭(4)與煤氣管道(5)連接,縮徑頭(4)的一端內徑與連接管(3)內徑相同,其另一端內徑與煤氣管道(5)的內徑相同,縮徑頭(4)為偏心縮徑頭,其截面形狀為直角梯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煤氣管路用偏心異型縮徑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縮徑頭(4)的直角梯形的斜邊與上底邊的夾角為105° 1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煤氣管路用偏心異型縮徑裝置,包括調節閥,所述的調節閥的兩側均設置有連接管,且連接管的一端與調節閥通過法蘭連接,連接管的另一端通過縮徑頭與煤氣管道連接,縮徑頭的一端內徑與連接管內徑相同,其另一端內徑與煤氣管道的內徑相同,縮徑頭為偏心縮徑頭,其截面形狀為直角梯形。本實用新型是在儀表或調節閥的兩側分別設置連接管,連接管與煤氣管道通過縮徑頭連接,縮徑頭為偏心縮徑頭,通過縮徑頭與連接管實現煤氣管道與儀表或調節閥的過渡連接,在保證煤氣管路流通能力和調節閥特性的情況下,減少局部阻力損失,使氣流暢通;同時,方便調節閥附近的冷凝水順利排出。
文檔編號F16L25/14GK202442031SQ20122005851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2日
發明者付勁光, 竇楠, 許峰, 郭國營, 郭運玲, 韓磊 申請人:郭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