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與子讀後感匯總
2023-10-22 11:51:47 2
父與子讀後感400字
《父與子》是世界上著名的連環漫畫,我本來想漫畫有何好看的?可仔細一讀,讓我感到真是名不虛傳!
書中的主人公父親充滿創意,喜愛和兒子在一起玩耍,他喜愛釣魚,可常常空手而歸;他喜愛打獵,可子彈卻被獵物當成了球;他喜愛運動,可常常輸給兒子。
兒子是一個小機靈鬼,什麼調皮的玩法都想得出來。他是一個小書蟲,一看書就忘了吃飯;他還是一個小發明家,能上鎖衣服。
讀完這本書,感觸很深。父與子讓我知道,讀書就要讀好書,而且要認真的讀,仔細的讀;父與子大膽發明讓我知道,做人要勇於創新,勇於實踐;父與子利用海狸幫助自己啃斷木頭來蓋房子讓我明白,遇到困難時要靜下心來,多想辦法,不能慌慌忙忙,不知所措;父與子把魚兒放生讓我明白,我們要保護動物,不能隨便傷害它們;父與子找到了金銀卻放棄,反而選擇了刀子來砍樹,這讓我明白無論做什麼,要選擇正確的「武器」來幫助自己。
這就是書中父親和兒子的生活,他告訴了我們許多道理,我十分喜歡!
父與子讀後感800字
這本書講的是長著刺蝟頭、調皮、可愛、喜歡搞惡作劇的兒子。長著大鬍子、和藹、善良、又經常被人嘲笑的父親,他們演出了一場場生動又好玩的畫面,回味無窮。比如說,爸爸會把夢與現實搞混,爸爸夢見兒子在拔小天使的羽毛,等他醒來後,發現兒子真的在玩羽毛,就打了他,其實兒子是在玩普通的羽毛。兒子呢,也很有趣。一天兒子回家,發現家裡窗戶不停地冒煙,以為著火了。於是二話不說就衝了一桶水進去,結果,把爸爸淋成了落湯雞。其實,是爸爸在抽菸。
聖誕節到了,父親給兒子買了小帽子、槍和圍棋當做聖誕禮物送給了的兒子。兒子也用自己攢的零花錢買了手套、拐杖和領帶送給了父親。他們倆看到了對方給自己買的禮物時,都感動得流淚了。父親抱著兒子哭了起來。他們都為對方對自己的愛感到幸福。
他們坐到鋼琴前彈著優美的樂曲,還一邊唱著歌。彈完了琴,兒子騎著單車,繞著聖誕樹一圈一圈的騎著,父親和兒子都高興極了。晚上,父親帶著領帶,穿著手套,拿著拐杖,站在鏡子前擺威風,自言自語地說:「看!我多麼威風!」他心想:兒子睡覺了嗎?便走到兒子房間,看見兒子戴著帽子,拿著槍,睡著了。父親開心的笑了。
當我看到這篇的時候,我開始默默流淚。為了父子之間純純的愛和依賴。為了人世間那無法替代的親情。我想到了我目前疲憊不堪的生活。
孩子已經12歲了,正處在青春叛逆期,從小養尊處優,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花錢如流水。厭學情緒高漲,脾氣愈發暴躁,時常和我吵得面紅耳赤,甚至摔門出走。我很痛心,痛徹心扉,我很害怕這樣發展下去無法收拾,我很害怕我的希望逐漸毀滅,然而我束手無策,猶如在籠子裡的困獸。看了《父與子》,看看那樣的父親,看看這樣的我,我不由得好好反思,是該到反思自己的時候了。
種什麼豆得什麼瓜,我教育孩子方法簡單粗暴,付出太少,所以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很沉重。
我在抱怨孩子不聽話,憂心我們關係緊張矛盾,自責教育孩子失敗的時候,看看我都在幹了些什麼。把有限的時間花在了打麻將,逛淘寶,看韓劇,進KTV。如果我能和《父與子》中那可愛的父親一樣,陪著孩子共同學習,共同玩樂,共同成長,那我也就很可能和他們一樣得到共同的幸福。兩代人之間應該摯愛,理解,信任。在生活中,我們也許會遇到種種困難。但是只要一家人互相扶持,互相信任,不論有多大的困難,都可以堅強的度過。父母和孩子之間應該感情篤深,互相信任,心靈相同。溝通,才能成為父子之間母子之間度過難關的最大的條件之一。溝通,可以互相了解,化解矛盾,消除分歧,和父母之間架起一座心靈的橋梁。溝通也是一門「藝術」,這個「藝術」的殿堂有一扇門就是訴說和傾聽。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多多溝通。親人之間一旦多多溝通,就會心靈相通,彼此之間就有了信任。有了溝通,家人之間就會互相體諒,就會互相忍讓,也不會整天吵架過日子了。
我從《父與子》這本書中讀到了很多,我渴望他們的理想生活狀態,我渴望我能和我的孩子做知心朋友,我渴望享受被濃濃的親情所包圍,如果可以,我願意拿我的一切來交換。
父與子讀後感600字
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屠格涅夫的短文《麻雀》,使我朦朧的覺得屠格涅夫溫和細膩富於同情心的人。
屠格涅夫的《初戀》、《阿霞》、《父與子》,這些故事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程序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構成了一幅又一幅生動的社會風情畫.
《初戀》述說的是,當時只有十六歲的男主人公愛上新搬來的鄰家女孩齊娜依達,但是女孩性情怪僻,時而熱情奔放,時而冷若冰霜,令主人公非常不安。後他得知父親也在跟她秘密約會,結果鬧得不歡而散。
初戀,就像含苞欲放的花朵,燦爛在情竇初開的時節,卻只能開放在記憶深處。
《阿霞》,因為熱切於「屠格涅夫的少女」——個性獨立,善於思考,冷靜任性的外表下掩藏著熾熱的心靈,願意為愛做出任何犧牲。而阿霞正是其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典型。
《父與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小說深刻揭示了兩代人的矛盾和衝突,這一衝突在屠格涅夫筆下著上了時代的色彩。巴扎羅夫代表了19世紀年輕一代——激進的平民知識分子。而巴威爾和尼古拉則代表了保守的自由主義貴族的老一代人。當然,在對待年輕人的態度上,父輩中的人們態度各有不同,尼古拉比較溫和,希望理解子輩,想跟上時代,只是不太成功。巴威爾則固執己見,信奉貴族自由主義,對年輕人的反叛耿耿於懷。父與子的衝突在廣義上表現為巴威爾和巴扎羅夫之間的對立,由此,在巴扎羅夫身上塑造了時代「新人」的形象。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他既擅長細膩的心理描寫,又擅長於抒情。人物形象生動,尤其善於細緻雕琢女性藝術形象,而他對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寫也充滿詩情畫意。這些小說內容緊湊、凝鍊,著重描寫主人公一生中的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有的故事結構精巧、層次錯落有致,令人有曲徑通幽之感;有的故事情節起伏跌宕,主人公的命運大起大落,把人生悲劇展現到了極致,讀來令人盪氣迴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