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寬帶結合濾波器的無磁芯匹配變量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15:03:47 2
專利名稱:一種寬帶結合濾波器的無磁芯匹配變量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學的基本電路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寬帶結合濾波器的無磁芯變量器。
現有技術中,在高壓和超高壓輸電線上傳送載波信號,通常採用結合濾波器來實現電網和低壓設備的工頻隔離及高頻匹配耦合。極大多數結合濾波器的電路中連接一隻帶磁芯的匹配變量器,該產品雖具有方便可行可完成電網線路阻抗和設備的電纜阻抗相匹配的優點,但同時存在下述缺點在大功率狀態下使用,往往產生非線性失真;尤其在工頻幹擾時,會造成通道阻塞。
為解決上述問題,國內石家莊華能電氣公司推出一種不帶磁芯的結合濾波器(其專利號為ZL93211235.8)。其雖然解決了上述問題,但由於它的通頻帶是把載波頻帶(40-500KHZ)分成若干段,分別進行匹配耦合;它不能同時使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頻段,因此造成高壓線通道利用率低,使用不便,未能推廣普及。隨著電網通訊技術的發展,在電網高壓線上傳輸更多的信號及發送功率不斷加大情況下,人們渴望一種寬帶結合濾波器面市,以滿足其在大功率狀態下非線性失真小,工頻強幹擾時通道不阻塞,寬頻帶,傳遞更多信息的需要。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寬帶結合濾波器的無磁芯匹配變量器,由它組成的結合濾波器既能在大功率狀態下工作不產生非線性失真,具有很寬的通頻帶,又能充分利用高壓線通道,滿足高壓線載波通訊要求且降低其製作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方案實現的。其結構的特點是無磁芯匹配變量器的初級串以電感Ls(包括漏感),次級並以電容Cf(包括分布電容)組成一個四端網絡,其一對端連接耦合電容Co和地,另一對端連接高壓電容c和地。並用它(包括它的初級電感、Ls、Cf)和耦合電容Co、高壓電容C及不帶磁芯的電感設計成寬帶結合濾波器。
其寬帶結合濾波器的無磁芯匹配變量器的線圈初、次級分3-4組,分層繞制並在次級每層外圈套以軟塑料管,層間組間墊以2-3層聚脂薄膜。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四端網絡電路,且線圈不帶磁芯的結構設計,所以其在大功率狀態下使用,不產生非線性失真且降低了製作成本;同時由以它為元件設計的濾波器使電網線路阻抗和設備的電纜阻抗相匹配;具有很寬的通頻帶,能在有工頻幹擾時,也不會造成通道的阻塞,能充分利用高壓線通道,傳送更多的信息需要,適於推廣普及。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結合濾波器的無磁芯匹配變量器的結構連接關係圖(框線內)。
下面結合圖1詳細說明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結合濾波器的匹配變量器具體的細節。
本實施例以耦合電容Co為3500pf,電網線路阻抗為400Ω,設備阻抗為100Ω、75Ω為例。其寬帶結合濾波器的參數為Co=3500pf,Ls=0.1789mh(包括變量器漏感),cf=2350pf(包括變量器分布電容),Lo=0.7158mh,C=17616pf,L=0.2669mh,頻帶寬度為68-500KHZ。
採用0.07×84絲包線和φ0.86高強度漆包線,10000V高壓電容,線圈採用尼龍骨架,尺寸內徑為32mm,高為22×3mm,三格骨架1個和內徑為32mm,高為22mm,單格骨架一個。
線圈繞制在三格骨架的第一格上,用φ0.07×84絲包線平繞。初級分四組平繞,前三組以每組40圈平繞,後一組為14圈。次級分三組繞制,第一、兩組20圈,第三組為11圈,分別平繞於初級二組之間;並且每層的外圈套以軟塑料管。層間組間墊以聚脂薄膜2-3層。在骨架的第三格上平繞55圈為Ls。
在單格骨架上用φ86漆包線繞91圈,在79圈處抽頭。繞好線圈進行真空浸漆,組裝後進行絕緣脂發泡灌封成匹配變量器。其初級串以Ls,次級並以cf組成四端網絡(可適當調動Ls的圈數和cf電容來滿足濾波器指標),網絡一對端連接Co和地,另一對端連接C和地,按圖1所示,連接成寬帶濾波器電路。
此濾波器的頻帶寬度為68-500KHZ,其由均為線性元件組成,不會產生非線性失真,有足夠寬的頻帶,能滿足電網通道傳送載波信息數量和功率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電網線路阻抗和設備的電纜阻抗相匹配寬帶結合濾波器的無磁芯匹配變量器,其特徵在於無磁芯匹配變量器的初級串以電感Ls(包括漏感),次級並以電容cf(包括分布電容)組成一個四端網絡,其一對端連接耦合電容Co和地,另一對端連接高壓電容C和地。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寬帶結合濾波器和無磁芯匹配變量器,其特徵在於其線圈初、次級分3-4組分層繞制並在次級每層外圈套以軟塑料管,層間組間墊以2-3層聚脂薄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寬帶結合濾波器的無磁芯匹配變量器,涉及電學的基本電路領域。其結構的特點是無磁芯匹配變量器的初級串以電感Ls(包括漏感),次級並以電容C
文檔編號H03H9/46GK2369413SQ9922034
公開日2000年3月15日 申請日期1999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1999年3月31日
發明者丁懷忠 申請人:丁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