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提供正、負彎輥力的組合式液壓缸設計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13:24:47 1
專利名稱:一種可提供正、負彎輥力的組合式液壓缸設計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金屬壓延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B」提供正、負彎輥力的組 合式液壓缸設計。
背景技術:
現代金屬板帶軋機中已廣泛使用了液壓彎輥法進行板形控制,液壓彎輥法 就是將液壓缸壓力作用在軋輥輥頸處使軋輥產生附加彎曲,以補償軋輥有載輥 縫的變化,獲得良好板形。提供彎輥力的液壓缸稱為彎輥液壓缸,採用彎輥缸 提供彎輥力的裝置稱為液壓彎輥裝置。
目前軋機中應用的液壓彎輥裝置普遍存在結構複雜,密封環節多,液壓缸 接口多,輔助管路多等弊病,而且相應地所採用的液壓控制系統也較複雜。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提供正、負彎輥力的組合式液壓 缸設計,該設計結構簡單,密封環節少,液壓缸接口多,輔助管路少,減少液 壓控制的複雜程度。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所述的可提供正、負彎輥力的組合式液壓缸設計,其設計方法包含以下內
容
I 、組合式液壓缸包含四個單作用液壓缸,分布在可拆分的缸體上,可拆 分的缸體分為兩個端缸體和一個中間缸體,兩個端缸體上各有一個液壓缸,中 間缸體上有兩個液壓缸;
II 、端缸體上的液壓缸與中間缸體上的液壓缸的缸筒和活塞均保持同心, 兩者活塞通過聯接杆聯接;III、 單作用液壓缸只在活塞腔設置通油口,其杆腔不承受油壓,1天1此活塞 杆和法蘭蓋之間,法蘭蓋和缸體之間不用設置高壓密封件,以減少密封環節和 滲漏;IV、 法蘭蓋和活塞之間設置防塵圈;V、 被聯接的液壓缸活塞通過聯接杆互相傳遞運動,在活塞運動過程中, 聯接杆受壓縮力,力的大小等於被動活塞所克服的液壓缸背壓和摩擦力;VI、 為保證活塞運動的直線性,削弱聯接杆在推動活塞時產生的傾翻力矩 對運動的影響,在法蘭蓋和活塞之間設置導向帶;VD、法蘭蓋限制活塞極限位置,使活塞在極限位置時與油缸底面保持一定 的間隙,避免聯接杆受到太大的壓縮力;,、四個單作用液壓缸組為一個單元後,可使艽液壓系統減少比例閥和換 向閥的用量。所述的可提供正、負彎輥力的組合式液壓缸設計,其設計結構由端缸體、 活塞、中間缸體、防塵圈、聯接杆、法蘭蓋、導向帶、密封件構成,艽中端缸 體對稱地安裝在中間缸體的兩端,端缸體和中間缸體上均設置有各自的油路通 道,在端缸體和中間缸體的缸筒內均安裝有相同的活塞,活塞上配置密封件且 活塞的一端面設計有沉孔,每個安裝在缸筒內的活塞均由法蘭蓋固定,法蘭蓋 內徑設計有不同環狀的凹槽用於分別安裝防塵圈和導向帶;兩相鄰對稱反向安 裝的活塞沉孔內插接有聯接杆,聯接杆所限定的空間能容納上輥軸承座或下輥 軸承座的凸臺,使兩相鄰對稱反向安裝的活塞可提供正、負彎輥力;中間缸體 的缸筒內背靠背安裝有相同的活塞,兩活塞共用中間缸體的油路通道。 由於採用如上所述的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如下優越性1、 彎輥液壓缸為單作用液壓缸,液壓缸油口減少一半,相應地液壓管路明 顯減少。2、 杆腔不承受油壓,因此活塞杆和法蘭蓋之間,法蘭蓋和缸體之間不用設 置高壓密封件,減少了密封環節,減少液壓缸滲漏的機會。3、 正、負彎輥液壓缸聯為一個單元後,可使其液壓系統減少液j玉閥的用量, 具體地說,相對傳統的彎輥液壓系統,其比例閥和換向閥用量可以減少一半。4、 缸體分為端缸體和中間缸體,非常方便安裝,便於拆卸。
圖l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活塞結構示意圖;上述圖中1—端缸體;2—活塞;3—中間缸體;4一防塵圈;5—聯接杆; 6—匕輥軸承座;7—沉孔;8—法蘭蓋;9一導向帶;IO—下輥軸承座;ll一密 封件。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 2,本發明的可提供正、負彎輥力的組合式液壓缸設計結構由 端缸體l、活塞2、中間缸體3、防塵圈4、聯接杆5、法蘭蓋8、導向帶9、密 封件11構成,其中端缸體1對稱地安裝在中間缸體3的兩端,端缸體1和中間 缸體3上均設置有各自的油路通道,在端缸體1和中間缸體3的缸筒內均安裝 有相同的活塞2,活塞2卜.配置密封件ll且活塞2的一端面設計有沉孔7,每 個安裝在缸筒內的活塞2均由法—^蓋8同定,法蘭蓋8內徑設計有不同環狀的 凹槽用於分別安裝防塵圈3和導向帶9;兩相鄰對稱反向安裝的活塞2沉孔7 內插接有聯接杆5,聯接杆5所限定的空間能容納上輥軸承座6或下輥軸承座 IO的凸臺,使兩相鄰對稱反向安裝的活塞2可提供正、負彎輥力;中間缸體3 的缸筒內背靠背安裝有相同的活塞2,兩活塞2共用巾間缸體3的油路通道, 活塞2桿腔不設置油路通道。上述組合式液壓缸設計結構是基於以下設計方法1、組合式液壓缸包含四個單作用液壓缸,分布在可拆分的缸體上,可拆分 的缸體分為兩個端缸體和一個中間缸體,兩個端缸體上各有一個液壓缸,中間缸體上有兩個液壓缸;2、 端缸體上的液壓缸與中間缸體上的液壓缸的缸筒和活塞均保持同心,兩 者活塞通過聯接杆聯接;3、 單作用液壓缸只在活塞腔設置通油口,其杆腔不承受油壓,因此活塞杆 和法蘭蓋之間,法蘭蓋和缸體之間不用設置高壓密封件,以減少密封環節和滲 漏;4、 法蘭蓋和活塞之間設置防塵圈;5、 被聯接的液壓缸活塞通過聯接杆互相傳遞運動,在活塞運動過程中,聯 接杆受壓縮力,力的大小等於被動活塞所克服的液壓缸背壓和摩擦力;6、 為保證活塞運動的直線性,削弱聯接杆在推動活塞時產生的傾翻力矩對 運動的影響,在法蘭蓋和活塞之間設置導向帶-,7、 法蘭蓋限制活塞極限位置,使活塞在極限位置時與油缸底面保持一定的 間隙,避免聯接杆受到太大的壓縮力;8、四個單作用液壓缸組為一個單元後,可使其液壓系統減少比例閥和換 向閥的用量。本發明可廣泛應用於板帶軋機的彎輥裝置中,比如用於四輥板帶軋機中的 工作輥彎輥裝置。四輥板帶軋機的的工作輥彎輥裝置一般由16個彎輥液壓缸組成,分成4 組布設在軋機牌坊的四個窗口面上,每一組結構雷同見圖1。在圖1中共有四個液壓缸,從上至下依次為上工作輥負彎液壓缸,上工作 輥正彎液壓缸,下工作輥正彎液壓缸,下工作輥負彎液壓缸,其中兩個正彎液 壓缸共用一個中間缸體和油路通道。上輥軸承座6的側翼處於兩活塞2之間, 側翼厚度小於聯接杆5所限定的活塞2間距。下輥軸承座10道理相同。當對工作輥進行正彎時,中間缸體3上油口接壓力油,端缸體l上的油口 接回油,上輥正、負彎輥液壓缸的活塞2和聯接杆5—起向上運動,活塞2作 用於上輥軸承座6產生正彎力,下輥正、負彎輥液壓缸的活塞2和聯接杆5 — 起向下運動,活塞2作用於下輥軸承座IO產生正彎力。當對工作輥進行負彎時,中間缸體3上油口接回油,端缸體l上的油口接壓力油,上輥正、負彎輥液壓缸的活塞2和聯接杆5—起向下運動,活塞2作 用於上輥軸承座6產生負彎力,下輥正、負彎輥液壓缸的活塞2和聯接杆5 — 起向上運動,活塞2作用於下輥軸承座IO產生負彎力。正、負彎輥液壓缸活塞聯接以後,兩個液壓缸實現聯動,在液壓系統中把 正、負彎輥液壓缸看作為一個組合的雙作用油缸,這樣可以減少液壓閥的用量。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提供正、負彎輥力的組合式液壓缸設計,其特徵在於其組合式液壓缸設計方法包含以下內容I、組合式液壓缸包含四個單作用液壓缸,分布在可拆分的缸體上,可拆分的缸體分為兩個端缸體和一個中間缸體,兩個端缸體上各有一個液壓缸,中間缸體上有兩個液壓缸;II、端缸體上的液壓缸與中間缸體上的液壓缸的缸筒和活塞均保持同心,兩者活塞通過聯接杆聯接;III、單作用液壓缸只在活塞腔設置通油口,其杆腔不承受油壓,因此活塞杆和法蘭蓋之間,法蘭蓋和缸體之間不用設置高壓密封件,以減少密封環節和滲漏;IV、法蘭蓋和活塞之間設置防塵圈;V、被聯接的液壓缸活塞通過聯接杆互相傳遞運動,在活塞運動過程中,聯接杆受壓縮力,力的大小等於被動活塞所克服的液壓缸背壓和摩擦力;VI、為保證活塞運動的直線性,削弱聯接杆在推動活塞時產生的傾翻力矩對運動的影響,在法蘭蓋和活塞之間設置導向帶;VII、法蘭蓋限制活塞極限位置,使活塞在極限位置時與油缸底面保持一定的間隙,避免聯接杆受到太大的壓縮力;VIII、四個單作用液壓缸組為一個單元後,可使其液壓系統減少比例閥和換向閥的用量。
2、 一種可提供正、負彎輥力的組合式液壓缸設計,其特徵在於該組合式液 壓缸設計結構由端缸體l、活塞2、中間缸體3、防塵圈4、聯接杆5、法蘭蓋8、 導向帶9、密封件ll構成,其中端缸體1對稱地安裝在中間缸體3的兩端,端缸體1和中間缸體3上均設置有各自的油路通道,在端缸體1和中間缸體3的缸筒內均安裝有相同的活塞2,活塞2上配置密封件11且活塞2的一端面設計有沉孔 7,每個安裝在缸筒內的活塞2均由法蘭蓋8固定,法蘭蓋8內徑設計有不同環狀 的凹槽用於分別安裝防塵圈3和導向帶9;兩相鄰對稱反向安裝的活塞2沉孔7 內插接有聯接杆5,聯接杆5所限定的空間能容納上輥軸承座6或下輥軸承座10 的凸臺,使兩相鄰對稱反向安裝的活塞2可提供正、負彎輥力;中間缸體3的缸 筒內背靠背安裝有相同的活塞2,兩活塞2共用中間缸體3的油路通道。
全文摘要
一種可提供正、負彎輥力的組合式液壓缸設計結構由端缸體1、活塞2、中間缸體3、防塵圈4、聯接杆5、法蘭蓋8、導向帶9、密封件11構成,其中端缸體對稱地安裝在中間缸體的兩端且設置有各自的油路通道,在各缸筒內均安裝有活塞,活塞上配置密封件且活塞2的一端面設計有沉孔7,活塞均由法蘭蓋固定,法蘭蓋內徑設計有不同環狀的凹槽用於分別安裝防塵圈和導向帶;兩相鄰對稱反向安裝的活塞沉孔內插接有聯接杆,聯接杆所限定的空間能容納上輥軸承座6或下輥軸承座10的凸臺,使兩相鄰對稱反向安裝的活塞可提供正、負彎輥力;中間缸體的缸筒內背靠背安裝有相同的活塞,共用中間缸體的油路通道,結構簡單,密封環節和輔助管路少,減少控制程度。
文檔編號F15B15/02GK101602063SQ20081005007
公開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13日
發明者段宏波 申請人: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