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峭山黃氏二十子分布圖(黃氏譜系中的一大疑團)
2023-10-22 15:29:33 4
在泉州各地新編的黃氏族譜中,紫雲黃又叫五安黃,始祖黃守恭五子分五安的說法深入人心,在地方重大的黃氏宗族盛會中,也是五安齊聚,甚至還有《五安會親詩》:「五安五子各千秋,知是開元共一流」。「五安黃」的稱呼似乎是天經地義,毫沒疑問。
然而,詭異的是,一百多年前,並上溯到一千多年來,也沒能在留存下來的譜序、碑刻中看到任何關於紫雲始祖有五子分五安的記載,幾乎所有的黃氏族譜提到的都只是「四安「。
這個問題其實很重大,四安還是五安,不只是稱呼上的區別,它關係著一個黃氏支派千年來所傳數十萬甚至百萬族人的祖先歸屬。
宋代榜眼黃宗旦《紫雲黃氏分派支源流序》中記敘「長者有四子,各分居泉之管下……四子分居四安」。他還在另外一篇《錦田黃氏世系氏》中提到,「既成問僧卜宅四安……」黃宗旦距黃守恭僅有兩百多年,應是關於紫雲派的最早記載,直接影響到後世數千年關於開元寺及紫雲派的各種傳聞敘記。
明代史學家何喬遠所撰《黃氏始祖檀樾祠記》也稱:「公有子四人,問匡護求地安居。……於是匡護為公擇四安,四子居焉。南安,惠安,安溪,同安,所謂四安也」。差不多同時期撰寫的《泉州府開元寺檀越祠祀田記》也稱「四安郡子孫」,最後署名為「天啟五年(1625年)四安裔孫立石」。
直到1846年(道光26年),《泉州開元寺黃氏族譜序》也是「擇地分四安」,「獻袈裟四周,鐃鈸四片,付四子為記」。
此類內容,不勝枚舉。明代復修的守恭墓墓碑上也清楚地寫著「四安始祖之墓」。
明崇禎年間,南安埔頭房進士黃夢松主持修復的四安始祖之墓
那麼,為何後來紫雲四安就變成五安了呢?這一切都只因為一個人,一個叫黃思永的清末黃姓狀元。
據傳(下面照錄一段關於此說的來源):據福建泉州紫雲黃氏大宗族譜記載:清光緒庚辰年(1880年),黃思永高中文狀元後,曾到祖地安徽休寧拜祖,並查閱當地歷傳《黃氏族譜》,發現其始遷祖原來是泉州紫雲黃氏五房詔安派緯公,在清明年間,由於混亂,從詔安高坑幾經輾轉,來到安徽休寧落籍。在數傳之後,衍裔有人分遷居南京中華門內武定橋,……萬裡迢迢來到廈門,委託當地道臺出面斡旋,說服泉州紫雲宗長熱情接待。會見之日,思永出示本宗族譜,與紫雲黃氏大宗族譜對接,確認無誤,才正式認祖歸宗。
概括一下,大意是這樣的:黃思永,本是南京人,但祖籍是安徽休寧,他到祖籍地安徽休寧查看族譜,發現他們先祖是來自福建的詔安高坑,再查發現詔安高坑的始祖是紫雲派的五房黃緯。於是,他找到了組織,並帶出了一支詔安派的紫雲後裔,跟總部接上了關係,從此後,紫雲四安就變成了「紫雲五安」。
上面這段頗具戲劇性堪比連續劇的認親故事,實在感人,加上同年文武兩狀元均出自小小的泉州紫雲黃,更具轟動效應,放在今天,妥妥的熱搜榜第一名。
如果一切屬實,四安變為五安實為紫雲黃氏的重大發現,是件可以告慰先祖的大喜事,況且因支派眾多年代久遠而失去聯繫後重新接上譜系源頭的情況,各姓氏宗派都曾有過。但這事,並沒那麼簡單,可謂疑點重重。
首先是,記載這個認親故事的是什麼人,所謂的《紫雲黃氏大宗族譜》是本什麼書,原文怎麼說,不詳。
其次,按上面說法,思永「出示本宗族譜,與紫雲黃氏大宗族譜對接,確認無誤」。果真如此,那思永出示的"本宗族譜'和"紫雲黃氏大宗族譜"當是最好的證據,這兩本族譜今在何處?才一百多年,不至於散失了吧?
這兩本族譜應是子虛烏有的,試想,如果當時開元寺或」紫雲族長「手上有這麼一本可以對接詔安派的族譜,怎麼可能前面記述的所有族譜、譜序、碑刻都只有」四安「呢?這顯然不合情理。而能讓黃思永順藤摸瓜摸到泉州來的」本宗族譜』,應該是安徽休寧的,可是,目前為止,好像並沒安徽休寧的宗親跑來泉州認祖。查安徽休寧五城族譜,他們的始遷祖叫文漢,字天章,唐代人,也不是從福建遷去的,黃思永是他們五城鎮引以為傲的後裔。
再有,如果黃思永認新的事屬實,他來福建的第一站肯定是詔安高坑,那詔安派黃氏意外地發現了一個本宗狀元,這種光耀門楣的事必將大書特書,然而並沒有,相反,直至現在,詔安派不管是高坑還是秀篆的黃氏,均申明他們是峭山後裔而非泉州紫雲,並且以當地黃氏宗親會的名義發表了嚴肅的聲明,顯然,把詔安派納入五安之一收歸門下,只是紫雲派的一廂情願。
還有,如果真有黃思永千裡迢迢前來泉州認親事,可見他是個極具宗族觀念尊崇先祖的黃氏族人,其本人也應對此有所遺墨,但不管是他的著述還是書法作品,卻都沒有此事的蛛絲馬跡。按編譜慣例,紫雲出了這麼個大狀元、大名人,清末至民國的幾十年間,泉州各地的黃氏族譜竟沒一本請他作序也不合常理。而其它黃氏家譜倒是有他作的序,比如《陡亹黃氏宗譜序》(道光20年黃思永撰),序中自稱「實我新安始祖……」、「同出東晉新安太守元集公積」、永「距江夏六十五世,距新安五十六世」、「我江寧首祖之發源黃墩也」,該序作於1894年,對其所屬派系,反覆提及新安派,並稱首祖發源地黃墩,隻字未提到紫雲派黃氏。
以上幾點,實難得出紫雲有五安的說法,可是,五安之說如此盛行,認祖歸宗又非兒戲,此事應也非是憑空捏造,雖然明清以來就有專門偽造假譜的譜匠,但黃思永畢竟是近代人物,較難造假,且思永的後人似乎也認同這門親事。
一方面,紫雲派內眾口一詞,堅持認定始祖有五子並分五安;另一方面,被歸為五安之一的詔安派同樣以實據堅稱他們不屬五安。這,是不是黃氏譜系中的一大懸案?
紫雲黃人才輩出,我們希望並相信當代編譜專家們能通過細緻的考證,讓我們看到關於五安說法的較具說服力的依據,讓更多的黃氏子孫追本溯源,找到真正的先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