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彎角型護網的製作方法
2023-10-24 11:10:07
專利名稱:高速公路彎角型護網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圍欄領域,特別是高速公路護網。
傳統的高速公路護網大致可分為重型和輕型兩種。重型護網中有鑄鐵護網、鋼筋護網,雖其剛度大,但材料費,成本較高,也不很美觀。輕型護網主要是帶邊框的編織網,雖材料較省,但邊框費料仍多,網身剛性較小。
後來出現了改進的輕型護網,每個交叉點用點焊連接,這種焊接網綜合了重型和輕型護網的優點,大大提高了網身剛性,又不需用重型邊框加固,既美觀又節省材料。
現有技術的焊接護網由主網片、防翻網片、立柱及三種夾具組成。網身高約1800毫米,寬2000毫米,網的兩端由立柱支持,立柱在上端向外彎曲,防翻網片也向外彎曲,立柱和防翻網片平向,向外彎曲的角度皆與主柱軸線成30℃角。在主網片和防翻網片兩端都具有卷環邊框,以便提高焊接網的剛性。所說的卷環邊框由焊有6根橫鋼絲的網加工成環形,六根橫鋼絲均布在環內側,卷環的直徑約50毫米。所說的三種夾具是在立柱上連接二側網片卷環邊框的聯柱卡具;在立柱上連接二側網片的夾具;以及連接主網片和防翻網片用的卡扣。其中,聯柱卡具由聯柱曲片、弧形片、套管、螺釘和螺母組成,零件多而形狀複雜,不易加工與安裝。
從以上可見,現有技術的焊接護網雖比以前有改進,但仍具有如下缺點1.卷環邊框不但需要護網兩端的卷環工序,而且還需有6根橫鋼絲直交焊接加固,既費工又費料,又不便安裝。
2.聯柱卡具的零件形狀複雜,加工工序多,又不便安裝。
3.聯網卡具由螺釘螺母固定在卷環邊框和立柱上,但螺母暴露於外,易被拆下。去年報紙上曾報導有一大段高速公路網護被竊,說明現有技術護網不防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節約鋼材、簡化製造工藝和便於安裝的高速公路護網。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帶有便於製造和安裝並能防盜夾具的高速公路護網。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達到的提供一種具有彎角邊框的高速公路護網,在主網片和防翻網片上、下兩端採用彎角型邊框,在各彎角型邊框二端和主網片中部兩側的立柱上設有帶U型件的聯柱卡具,在主網片和防翻網片彎角型邊框之間設有聯網卡扣。由於彎角型邊框加強護網的剛度,節約鋼材,便於製造和安裝;聯柱卡具和聯網卡扣結構簡單,便於製造和安裝,能防盜,從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完全達到了。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
圖1是本實用新型護網示意圖。
附圖2是附
圖1的A-A剖面圖。
附圖3是附
圖1的B放大圖。
附圖4是附圖3的C-C剖面圖。
焊接護網在製造技術上已前進一大步。為了進一步克服現有技術焊接護網的缺點,本實用新型以彎角型邊框代替卷環邊框。從所周知角鋼的強度比鋼板、鋼棒強度高,就是由於其截面呈角形。本實用新型利用了這個道理,將邊框做成彎角形。
附
圖1是本實用新型高速公路護網示意圖。本實用新型護網由主網片1、防翻網片2、立柱3、聯柱卡具4和聯網卡扣5組成。立柱3下部嵌入水泥預製墩6,立柱上部有一向外彎曲部分,立柱直立部分與主網片平行,而立柱彎曲部分則與防翻防網片平行。上部彎曲部分所以向外傾斜是為了防被人翻越。網身兩側由立柱支持,一般網片寬2000毫米、高1800毫米左右。
本實用新型護網的的主網片1和防翻網片2的上下兩端各具有彎角型邊框,所說的彎角型邊框由在縱鋼絲上焊有二條橫鋼絲、邊框彎出部分的長度為40~50毫米,在主網片1上端邊框11的彎角為90~120°,而在防翻網片2下端邊框22的彎角為120~90°,使主網片上端邊框11和防翻網片下端邊框22的彎出部分由聯網卡扣5連接後,防翻網片2向外傾斜,其傾斜角度α與主網片1成20~45°角,立柱3的垂直和彎曲部分分別與主網片1和防翻網片2平行,防翻網片上端邊框21的彎角為135~180°,主網片下端邊框12的彎角為90~135°。
附圖2是附
圖1的側視圖。附圖3是附圖2中B的放大圖,在這兩個圖上,主網片上端邊框11的彎角為90°,而防翻網片下端邊框22的彎角為120°,立柱的垂直部分與彎曲部分分別與主網片和防翻網片平行,這樣立柱3和防翻網片2向外傾斜角度α為30°。防翻網片2向外傾斜的角度α與主網片成30~45°角,當主網片上端11邊框的彎角大時,防翻網片下端邊框22的彎角則相應變化,二者變化都在90~120°內,二者連接後使α角在20~45°內,而立柱的彎曲部分則與主網片和防翻網片邊框的彎角相配合,α角也在20~45°範圍內。
關於防翻網片上端邊框21的彎曲角度與主網片下端邊框12的彎曲角度,則需考慮網片的運輸問題,使同樣的網片能同向疊在一起,節約運輸空間。防翻網片上端邊框21的彎角隨其下端邊框22的角度而變,當防翻網片向外傾斜角度α為30°,防翻網片下端邊框22的彎角為120°時,邊框21的彎角則為150°,主網片下端邊框11的彎角為135°。由於主網片下端邊框12的彎角為90~135°範圍內,也即使邊框具有所需的剛性即可,又便於運輸時疊放。
本實用新型護網的彎角型邊框能夠滿足護網剛性的要求,但比現有技術的工序簡易,節省材料,只要將網片兩端壓成一定的角度即可,在彎角伸出部分只有二根橫鋼絲,而現有技術卷環型邊框捲成環形,在該環內具有橫鋼絲6根。
本實用新型彎角型護網的主網片1上端邊框11和防翻網片2下端邊框22用聯網卡扣5連接。所說的聯網卡扣5由上卡片51、下卡片52、螺釘53、螺母54組成。上卡片51在上,是一個向下彎的短腳U形片,而下卡片是兩端向上彎的短腳U形片,每二隻短腳正好將二根橫鋼絲兜住,然後用螺釘53和螺母54擰緊。這樣的卡扣連接牢固,不前後搖擺(見附圖3)。
本實用新型採用聯柱卡具4(見附圖4,附圖4是附圖3的C-C剖面圖,用該卡具將主柱1兩旁網片連接並固定於立柱上。所說的聯柱卡具4用於彎角型邊框處以及立網片中部與立柱相連處。聯柱卡具4由U形件41,卡片42和43及螺母44組成。在U形件41兩腳上帶有螺紋,用其兩腳從立柱1外部套入,兩側網片的各一根縱鋼絲夾在二個卡片42和43之間,卡片42和43都是短腳的U形片,同向安裝,U形短腳朝內,然後以螺母將U形件擰緊。由於聯柱卡具4處於護網內側,螺母44及在短腳U形卡片之後,因此可避免被人拆下而盜去護網。
卡具4還代替了現有技術焊網用來連接主網片中部的夾具,從而減少零件種類,加固連接強度,並防盜。
本實用新型彎角型高速公路護網,除了具有焊接結構,其剛性大為提高外,由於採用彎角型邊框,從而又保證邊框剛性,節省材料和減少加工工序;本實用新型護網還採用聯網卡扣和聯柱卡具,連接牢固,便於製作和安裝,並且能防盜;本實用新型護網結構簡單、牢固,是高速公路的理想護網。
實施例1作為高1800毫米的護網,立柱總長2100毫米,其中,300毫米嵌入水泥預製墩,在距立柱底1800毫米處有一折彎部分,立柱由管徑45毫米有縫焊管制成,彎曲部分與立柱管軸成30°。每隔2米設立柱一根。主網片寬度為1990毫米,高1400毫米,防翻網片為1990×345毫米。網片所用縱鋼絲為Φ3.5毫米,橫鋼絲為Φ4.5毫米。防翻網片向外傾斜30°。主網片上端邊框的彎角為90°,而防翻網片下端邊框的彎角則為120°。防翻網片上端邊框的彎角為150°,主網片下端邊框的彎角為135°,邊框的彎出部分長為45毫米。每2米寬的護網上設有二個聯網卡扣,在主網片和防翻網片各自的上、下端以及主網片中部的立柱上各設一隻聯柱卡具。
權利要求1.高速公路護網,具有帶彎曲部分的立柱3,帶有邊框的主網片1和防翻網片2以及夾具,其特徵在於在主網片1和防翻網片2的上、下兩端採用彎角型邊框,在各彎角型邊框二端和主網片中部兩側的立柱上設有帶U型件的聯柱卡具4,在主網片1和防翻網片2彎角型邊框之間設有聯網卡扣5。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說的護網,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彎角型邊框由在縱鋼絲上焊有二條橫鋼絲、邊框彎出部分的長度為40~50毫米,在主網片1上端邊框11的彎角為90~120°,而在防翻網片2下端邊框22的彎角為120~90°,使主網片上端邊框11和防翻網片下端邊框22的彎出部分由聯網卡扣5連接後,防翻網片2向外傾斜,其傾斜角度α與主網片1成20~45°角,立柱3的垂直和彎曲部分分別與主網片1和防翻網片2平行,防翻網片上端邊框21的彎角為135~180°,主網片下端邊框12的彎角為90~135°。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說的護網,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彎角型邊框的彎出部分為45毫米,主網片上端邊框11的彎角為90°,而防翻網片下端邊框22的彎角為120°,立柱3和防翻網片2向外傾斜角度α為30°,防翻網片上端邊框21的變角為150°,主網片下端邊框11的彎角為135°。
4.按照權利要求1和2所說的護網,其特徵在於所說的聯網卡扣5用於連接主網片10上端和防翻網片20下端的彎角部分,由上卡片51、下卡片52、螺釘53、螺母54組成,上卡片51在上,是一個向下彎的短腳U形片,而下卡片是兩端向上彎的短腳U形片,二隻短腳正好將二根橫鋼絲兜住,然後用螺釘53和螺母54擰緊。
5.按照權利要求1和2所說的護網,其特徵在於所說的聯柱卡具4由U形件41、卡片42和43及螺母44組成,在U形件41兩腳上帶有螺紋,用其兩腳從立柱1外部套入,兩側網片的各一根縱鋼絲夾在二個卡片42和43之間,卡片42和43都是短腳的U形片,同向安裝,U形短腳朝內,然後以螺母將U形件擰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高速公路護網。本實用新型在主網片和防翻網片上,下兩端採用彎角型邊框,在各彎角型邊框兩端和主網片中部兩端的主柱上設有帶U形件的聯柱卡具,在主網片和防翻網片彎角型邊框之間設有聯網卡扣。彎角型邊框滿足護網的剛度要求,節約鋼材,聯柱卡具和聯網卡扣的結構簡單,便於安裝,能防盜。
文檔編號E01F15/00GK2110657SQ92203460
公開日1992年7月22日 申請日期1992年3月5日 優先權日1992年3月5日
發明者龍武山, 姚振淮 申請人:龍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