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講八卦的來歷(詳談易經八卦的由來)
2023-10-21 06:34:13
大家總說易經八卦,只知道這是老祖宗留傳下來的東西,但是否真正了解易經八卦的由來和他的歷史呢?
在伏羲氏的時代裡,人類生活在自然狀態中,伏羲氏藉由觀察大自然種種景象,採用一陰(-)一陽(一)兩個符號,將人類比較熟悉、相生活密切相關的八種景象,以八卦來表,告訴大家應該遵守的規矩,與必須保持的秩序。從共同認可的法則中,建立起若干制度,起了很了不起的貢獻。
周文王看到商紂王暴虐無道,人民無辜受古,唯恐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政治理念和社會秩序,遭受扭曲和破壞而逐漸喪失或造成錯亂 。 於是把八卦兩兩相重,兩個單卦重疊起來,成為六十四個重卦。八八六十四,同樣是排列組臺的必然結果,一個不能多,也一個少不了。
他把畢生累積的寶貴心得和難得經驗,透過卦辭和爻辭,分別加以註解,利用大眾關心未來變化,又喜歡趨吉避兇的心理,設計出一套佔筮的方法,一方面掩飾自己的用意,逃避紂王的迫害;一方面也經由大家的佔ト,推廣宇宙秩序的觀念,使其繼續發揚光大。
周朝創立之後,設置正式的佔筮官員,每遇國家大事,便佔ト成卦。相當於向君王作一次政治哲學的專題報告,也促使大家對天人合一有進一步的認識。由此可見,周文王以神道設教的苦心,令人由衷敬佩。
孔子生長在混亂的春秋時代,對於亂臣賊子的不守秩序,十分厭惡;看到暴君汙吏的橫徵暴斂,更是深惡痛絕。於是根據《魯史》而作《春秋》,目的在使亂臣賊子心生畏懼而改變作為。但是作《春秋》原本是天子才能做的事情,孔子不是天子,恐別人說他僭越,所以有「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的感慨。後來他研究易理,既欣賞周文王以神道設教的方式,又擔心佔ト被誤用,搞不好就會造成嚴重的迷信一—盲目接受佔ト的結果,等於放棄可貴的自主性和創造力,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都有負面的影響。這才為《易經》作傳,希望把《易經》的道理,說明得更加符合時代的要求。
孔子出生時,距離周文王重卦,已經有五百年之久。種種變遷,使他不得不說出一些和卦爻辭不一樣的話。他的重點,在把宇宙秩序和人生規律,更加緊密地連結起來,並且加強道德實踐的重要性,把它視為趨吉避兇能否有效的根本要素。後人把這些註解《易經》的傳,稱為"十翼」。因為一共算起來,剛好有十種。好比為《易經》添加了十隻強有力的翅膀,從此振翼高飛,可以發揮大作用了。 我們把易理的弘揚,當做大用;而將佔ト的功能,看成小用。希望大家多多講究易理,透過「象」、「數」、「理」的連鎖作用,來掌握未來的變化,尋求趨吉避兇的有效途徑。
「象」就是現代常說的現象,「數」代表我們十分重視的數據,而「理」便是依據現象和數據,推論出背後的道理。說出為什麼會這樣,而又必然產生哪些後果,我們現代把這種過程,叫做推理。
推理和佔卜,其實可以聯合運用。資訊充足,數據準確時,當然方便推理。若是資訊不足、數據缺乏,而自己又拿不定主意,或者左右為難,以致搖擺不定時,便可藉由佔卜,來找到自己的定位。這對尋求此時、此地最合理的平衡點,很有助益。
前述針對《易經》的介紹,是不是完全符合真實情況,我們沒有十足的捉握。其實,經歷如此漫長的歲月,對於歷史的真實狀況,恐怕誰也沒有把握。作為一個忠誠的易理實踐者,我們只是按照象、數、理的連鎖作用,把它推論出來,為易學的傳承略盡一份微薄的心力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