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氨氮汙水的處理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09:37:10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汙水處理,特別涉及高氨氮汙水的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汙水中氮元素的大量積累,很容易導致水環境的嚴重惡化,如河流、湖泊等富營養化,因此脫氮成為汙水處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如圖1所示,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為:經過預處理的汙水進入缺氧池,與經過好氧硝化回流的硝化液一同在缺氧池中完成反硝化反應,產生氮氣,而沉澱池回流汙泥到缺氧池維持缺氧池的汙泥濃度;經過反硝化反應後汙水進入好氧池進行硝化反應,產生硝酸氮;經過硝化反應後汙水進入沉澱池進行泥水分離,沉澱的汙泥部分回流到缺氧池維持汙泥濃度,上清液進入後續處理。
上述的傳統脫氮工藝具有諸多不足,如:
1.硝化與反硝化中的微生物細菌生長環境不一樣,需要分開培養運行,需要在兩個水池中分別進行,增加了投資成本與運行難度;
2.硝化菌增殖速度慢且難以維持較高的汙泥濃度,需要一套完整的汙泥回流系統,造成系統水力停留時間長,負荷低,反硝化池與硝化池容積增大,增加了投資與運行成本;
3.硝化過程消耗大量的氧氣,風機功率大,運行耗能大;
硝化過程需要投加鹼,提高了運行成本;
反硝化反應一般設置在硝化池前,需要汙泥回流與硝化液回流,運行成本高。
4.處理高氨氮廢水時,需要外加碳源,才能使反硝化反應正常進行。投加的碳源費用高、運行也比較麻煩,且採用甲醇為碳源時,具有危險性,脫氮微生物啟動速度慢。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方案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低成本、佔地面積小的高氨氮汙水的處理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高氨氮汙水的處理裝置,所述高氨氮汙水的處理裝置包括:
調節池,所述調節池用於容納待處理汙水;
加藥單元,所述加藥單元用於向所述調節池內輸送酸液或鹼液,調節待處理汙水的PH值;
處理單元,所述處理單元包括:
罐體,所述罐體的上部具有出口;
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設置在所述罐體內且處理第二容器內,底部具有開口,在該開口處設置隔離網;第一容器內具有填料;所述調節池輸出的汙水送第一容器內;
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設置在所述罐體內,底部具有開口,在該開口處設置隔離網;第二容器內具有填料;所述調節池輸出的汙水送第二容器內;
第一隔離件,所述第一隔離件自上而下地設置在所述罐體內,且處於所述第二容器外;所述第一隔離件的上部呈傾斜狀,第一隔離件到罐體內壁的水平距離自上而下地減小;
第二隔離件,所述第二隔離件自上而下地設置在所述罐體內,且部分地處於罐體和第一隔離件之間;所述第二隔離件的頂端的高度低於所述第一隔離件;所述第二隔離件具有開口;
曝氣模塊,所述曝氣模塊設置在所述第二容器的下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的全程自養脫氮工藝在一個處理單元中完成全部轉化過程,顯著地簡化工藝流程;
2.全程自養脫氮處理工藝由於無需外加碳源,減少工藝處理費用,供氧較少,均節省了運營成本;
另水力停留時間短,減少佔地面積和處理單元容積,顯著地降低了相應的建設成本;
3.本實用新型的全程脫氮反應區與沉澱單元組合在同一處理單元中,無需採用汙泥回流設備,全程靠重力自流,回流量大,顯著地延長了汙泥停留時間,有利於脫氮菌的成長。
附圖說明
參照附圖,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將變得更易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這些附圖僅僅用於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並非意在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構成限制。圖中:
圖1是根據現有技術的脫氮的工藝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高氨氮汙水的處理裝置的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2和以下說明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可選實施方式以教導本領域技術人員如何實施和再現本實用新型。為了教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已簡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規方面。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源自這些實施方式的變型或替換將在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下述特徵能夠以各種方式組合以形成本實用新型的多個變型。由此,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下述可選實施方式,而僅由權利要求和它們的等同物限定。
實施例1:
圖2示意性地給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高氨氮汙水的處理裝置的結構簡圖,如圖2所示,所述高氨氮汙水的處理裝置包括:
調節池11,所述調節池用於容納待處理汙水;
加藥單元21,所述加藥單元用於向所述調節池內輸送酸液或鹼液,調節待處理汙水的PH值,如為7.5-8.5;
處理單元,所述處理單元包括:
罐體81,所述罐體呈筒形,罐體的上部具有出口71,出口的位置高於第二隔離件的頂端;
第一容器31,所述第一容器設置在所述罐體內且處理第二容器內,底部具有開口,在該開口處設置隔離網,防止填料漏出;第一容器內具有填料,如火山巖填料;所述調節池輸出的汙水的少部分送第一容器內;
第二容器32,所述第二容器設置在所述罐體內,底部具有開口,在該開口處設置隔離網,防止填料漏出;第二容器內具有填料;所述調節池輸出的汙水大部分送(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間的)第二容器內;
第一隔離件41-42,所述第一隔離件自上而下地設置在所述罐體內,且處於所述第二容器外;所述第一隔離件的上部傾斜設置,該部分的第一隔離件到罐體內壁的水平距離自上而下地減小;
第二隔離件51-52,所述第二隔離件自上而下地設置在所述罐體內,且部分地處於罐體和第一隔離件之間;所述第二隔離件的頂端的高度低於所述第一隔離件;所述第二隔離件具有開口91;
曝氣模塊61,所述曝氣模塊設置在所述第二容器的下部。
實施例2: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高氨氮汙水的處理裝置及方法的應用例。
在該應用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罐體81呈筒形,且底部為倒錐形;所述第一隔離件和第二隔離件均呈筒形;第一隔離件的上部42傾斜設置,第一隔離件到罐體內壁的水平距離自上而下地變小,下部41豎直設置;所述第二隔離件上部52豎直設置,底部51處於第二容器的下部,且呈倒錐形,在所述第二隔離件的中心軸線處具有開口91;第二隔離件的頂端位置低於第一隔離件的頂端位置;所述曝氣模塊61設置在所述第二隔離件的底部和第二容器之間,曝氣口的排布方式呈倒錐形;所述填料為火山巖填料,直徑為2-3cm,孔隙率為45%-60%,填充率為7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