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後感1000字

2023-09-22 19:41:50 2

  人類群星閃耀時是史蒂芬·茨威格的著作,下面是由為大家提供的讀後感範文,希望你喜歡。

  讀後感一:

  在老師的要求下讀了又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寫的《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是一本傳記,第一次接觸它的時候是在語文書上,學習了其中的一篇《偉大的悲劇》,這是他為失敗者所寫的傳記,這是史上少有的。就是因為這篇文章勾起了我對這本書想讀的欲望。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講了哥倫布回來後,說有一個黃金王國,於是所有的人開始向那個小島出發,但是事實並沒有像所有人想得那樣美好,呆在小島上後,再回來就很困難,一位聰明的年輕人藏在了一艘貨船的箱子裡,成功地離開了小島,但他後來就要找到真正的「黃金之國」的時候,卻被那些嫉妒他的人所殺害。這一部分並不是僅僅告訴了我以前所發生的事,它讓我知道了如何做人。所有的人都對黃金有非常美好的幻想,都想一夜之間成為暴發戶,但是現實永遠不會是我們想像地那麼完美。所以做人應該少做白日夢,腳踏實地做好自己即可。

  但所有人發現厄難開始降臨的時候,卻又無法逃去,而聰明的年輕人用自己的智慧逃了出去,他選擇藏在一艘貨船的箱子裡,等到已經不可能再返回的時候才出來。這告訴我,做人難免會有失誤的地方,就算是面臨絕境也要想盡辦法解決,不能等著所謂的上帝或者是鬼神來「幫助」自己。雖然想要活著的念頭是人類的本能,但並不似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有些人只靠蠻力是無法達到目的的,所以要靠自己的智慧才能解決所有的難題。不要任命運擺布。

  當年輕人即將要成功的時候,卻被命運殘忍地送上了斷頭臺。並不是因為這個年輕人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只是因為他的成功讓其他的人眼紅,滿心的嫉妒讓總督翻出了陳年老帳,而執行死刑的是這個年輕人的知己兼戰友。做人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要受別人背地裡使得陰招。

  讀後感二:

  最近讀完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此書又譯為《人類命運攸關的時刻》。

  三十多年前,曾經讀過他一本中短篇小說集,印象最深的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為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羅曼·羅蘭、斯湯達、託爾斯泰等人寫的傳記,可惜幾乎都沒讀過。

  《人類群星閃耀時》是從外孫女的書架上看到的。說來慚愧,我小學六年,除了教科書,幾乎沒接觸過課外書;到初中,也只讀過很少幾本書,如《薛仁貴徵東》《七俠五義》《珍珠塔》《林海雪原》《鐵道遊擊隊》之類。可外孫女剛進初中,讀過的書比我進大學之前讀書的總和還要多。她書架上放著的許多書,我至今也沒讀過,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了不起的蓋茨比》《蘇菲日記》《明朝那些事兒》、《中國通史》、《可怕的哲學》、《目送》等等。

  多年來,讀書養成一些習慣,比如從序言或前言讀起,一篇一篇往後讀,很少「跳」著讀;還有一旦拿起一本書,無論喜歡與否,都會從頭讀到尾,即使不喜歡的或讀得很困難的書,也會硬著頭皮往下讀。這樣的習慣,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可既成習慣,想改也難了。

  這次讀《人類群星閃耀時》也是這樣。全書兩篇序(一篇是作者序,一篇是譯者序),12篇正文。讀過兩篇序,興趣甚濃,再讀正文,前兩篇是《不朽的逃亡者》《拜佔庭的陷落》。讀完這兩篇,心裡有點嘀咕:似乎不怎麼樣嘛。第一篇寫的是逃亡者,第二篇寫的是入侵者,讚揚歌頌這樣的人,作者是怎樣的歷史觀呢?可我還是硬著頭皮讀下去了。從第三篇《亨德爾的復活》起,漸漸地被吸引住了,漸漸地激動起來了,漸漸地有點兒懂作者了,漸漸地欲罷不能、難以釋手了。

  這幾年讀書,純為「消遣」,再無功利。過去或為長些知識,或為傳道授業,讀書的目的性很強;如今退休了,讀書就是為興趣,為消閒,或者說就是一種習慣。可既然讀過了,就會有些感受,有些想法,也算是「消遣」之外的別樣收穫。這次讀《人類群星閃耀時》,它能這樣吸引我,以至興奮激動,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是選材。幾千年的人類歷史,值得書寫的何其多,可作者選中這「12幅歷史袖珍畫」,主旨很明確。作者認為:「一個民族,千百萬人裡面才出一個天才,人世間數百萬個閒暇的小時流逝過去,方始出現一個真正的歷史性時刻,人類星光璀璨的時辰。」「一個影響至為深遠的決定繫於唯一的一個日期,唯一的一個小時,常常還只繫於一分鐘,這樣一些戲劇性的時刻,命運攸關的時刻,在個人的生活上,在歷史的演進中,都是極為罕見的。」「戲劇性的時刻」正是作者選中這些事件的原因,如巴爾博亞發現太平洋,祖特爾發現黃金國,都是這樣。正如譯者所言:「僅僅想到能有幸一窺世界史上這些叱吒風雲的英雄豪傑偉人名家傳奇一生中極具戲劇性的插曲,便足以令人怦然心跳」。這本書,就是容易讓人「心跳」。

  其次是別具一格的寫法。它不是傳記,卻如傳記一樣真實;它不是小說,卻比一般小說更加扣人心弦;它特別擅長運用渲染、鋪墊、對比、反襯等手法,加速讀者的心跳。《亨德爾的復活》寫的是世界名曲《彌賽亞》創作誕生的過程,寫的是一個音樂家肉體與心靈復活的經歷。瀕臨死亡的亨德爾又從地獄歸來了,心如槁木、灰心絕望的亨德爾又完成了不可言說的壯舉。「被點燃的靈魂又一次成就了意志的奇蹟,一如先前癱瘓的軀體成就了復活的奇蹟。」從絕望的深谷,又回到高山之巔,反差之大,幾乎令讀者窒息,誰能抗拒它的魅力呢?《封閉的列車》寫革命家列寧十月革命前夕潛回俄國的驚心動魄的經歷。開頭一節標題是「修鞋匠家中的房客」,瑞士這座和平小島複雜、喧鬧、緊張、危機四伏的場景,與修鞋匠家中平靜、冷落、沒人注意的氣氛形成極大的反差,充分表現出列寧革命家的睿智、氣度、沉著和勇敢。

  最後是極富表現力語言。據說,當年這本書出版之後,一時洛陽紙貴,德國大學生幾乎人手一冊,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語言具有極大的魅力。《一夜天才》寫的是魯日上尉創作法國國歌《馬賽曲》的經過。「魯日奮筆疾書歌詞、樂譜,越寫越快,猶如筆錄別人的口授——一場他那狹隘的市民心靈從未經歷過的風暴已經向他襲來。一種極度興奮,一種本非他所有的激情,而是凝聚於唯一的一秒鐘的魔幻偉力,把這可憐的業餘作者千百倍地拔高,把他像一枚火箭似的射出去,直抵星辰,剎那間閃耀著燦爛的光華和火焰。魯日上尉一夜之間躋身於不朽人物行列:街頭和報刊最初的呼聲被吸收、被借用,形成創造性的歌詞,並升華為一詩節,其詞永世長存,一如曲調不朽。」這類激動人心的描寫在書中比比皆是,只要你翻開它,你就一定會被他形象、熱烈、華麗、煽情的語言所打動、所吸引、所感動,欲罷不能。

  也許我讀得太馬虎了,讀後的感覺不是很清晰的,甚至有點兒模糊,很難確切地說出《人類群星閃耀時》的動人之處,本文的立論與舉例可能不盡恰當,也許會貽笑大方。可我相信,我的總體感覺是不會錯的,這本書儘管是「舊書」新版,可對沒有讀過它的人來說,絕對值得一讀,你讀過它以後,也一定不會後悔的。

  讀後感三:

  如果當時魯熱真的被處死了,可以說是死得英勇而又壯烈,而不會象他以後生活得那麼潦倒、那麼不清不白。因為這個不奉的魯熱在他四十餘年的生涯中,雖然度過了成千上萬的日子,但是只過了一天真正具有創造性的日子。

  命運總是迎著強有力的人物和不可一世者走去。多少年來命運總是使自己屈從於這樣的個人:凱撒、亞歷山大、拿破崙,因為命運喜歡這些象自己那樣不可捉摸的強權人物。

  但是有時候,當然,這在任何時代都是極為罕見的,命運也會出於一種奇怪的心情,把自己拋到一個平庸之輩的手中。有時候——這是世界歷史上最令人驚奇的時刻——命運之線在瞬息時間內是掌握在一個窩囊廢手中。英雄們的世界遊戲象一陣風暴似的也把那些平庸之輩卷了進來。

  但是當重任突然降臨到他們身上時,與其說他們感到慶幸,毋寧說他們更感到駭怕。他們幾乎都是把拋過來的命運又哆哆嗦嗦地從自己手裡失落。一個平庸之輩能抓住機緣使自己平步青雲,這是很難得的。因為偉大的事業降臨到渺小人物的身上,僅僅是短暫的瞬間。誰錯過了這一瞬間,它決不會再恩賜第二遍。

  關於這次戰役(滑鐵盧戰役),曾經有過無數的描述。但人們似乎從不厭倦去閱讀關於它的各種各樣激動人心的記載,一會兒去讀司各特寫的宏篇巨製,一會兒去讀斯湯達寫的片斷插曲。這次戰役,無論是從遠看,還是從近看,無論是從統帥的山頭上看,還是從盔甲騎兵的馬鞍上看,它都是偉大的,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它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富於戲劇性的藝術傑作:一會兒陷入畏懼,一會兒又充滿希望,兩者不停地變換著位置,最後,這種變換突然成了一場滅頂之災。

  在塵世的生活中,這樣的一瞬間是很少降臨的。當它無意之中降臨到一個人身上時,他卻不知如何利用它。在命運降臨的偉大瞬間,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順從、勤勉、謹慎,都無濟於事,它始終只要求天才人物,並且將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運鄙視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門外。命運——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願意用熱烈的雙臂把勇敢者高高舉起,送上英雄們的天堂。

  看來徒勞的事情會再次結出果實,一件耽誤了的事情會變成對人類的大聲疾呼,要求人類把自己的力量集中到尚未達到的目標;壯麗的毀滅,雖死猶生,失敗中會產生攀登無限高峰的意志。因為只有雄心壯志才會點燃起火熱的心,去做那些獲得成就和輕易成功是極為偶然的事。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佔絕對優勢的惡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最偉大的悲劇,一個作家只是有時候去創作它們,而生活創作的悲劇卻要多至一千倍。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