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會有出息嗎(雞一輩子不容易)
2023-09-22 18:32:36 1
雞會有出息嗎?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一個哲學命題憑自己的認知來看,我認為先有蛋因為我見到雞是從雞蛋破殼而生的,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雞會有出息嗎?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雞會有出息嗎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一個哲學命題。憑自己的認知來看,我認為先有蛋。因為我見到雞是從雞蛋破殼而生的。
我小時見過母親孵化小雞。孵化小雞首先要選好雞蛋,母親選雞蛋的方法是用兩根指頭把雞蛋夾住,對著太陽照,看看是不是「公雞蛋」。所謂的「公雞蛋」就是公雞授過精的雞蛋,只有這樣的雞蛋才能孵化出小雞。我小時,不明白「公雞蛋」的含義,只看到母親像一個科學工作者一個一個認直篩選的樣子,覺得很專業且神秘。
選好蛋之後,要做孵化小雞的窩。記得做雞窩用的是一個籮筐,這種籮筐是竹子編的,有圓有方。孵化小雞的雞窩是專用的,筐裡要捕上一層厚厚的稻草,再加上一些細碎的麥殼,柔軟而保溫。這算得上是精心布置的一個雞窩了。這個雞窩一定放在噪音小而且背光陰涼之處。這樣可以使母雞少受外界幹擾,專心致專地孵化小雞。
布置好雞窩之後,母親白天要觀察家中母雞們誰想著做雞媽媽。想當雞媽媽的母雞一般喜歡在房前屋前的竹子林中或牆邊用瓜子刨一個坑,並在坑裡安靜趴下。這個動作就表明母雞想做雞媽媽了。母雞為什麼想去當雞媽媽擔當那麼繁重的勞動,也許只是因為母性使然。
母親是能從一群母雞中選拔責任心強的母雞來當雞媽媽的。她會拿糧食去引誘這種想當雞媽媽的母雞,如果把吃食放在處於趴窩這種狀態的母雞身邊,母雞不會忙著跳出窩來吃食,說明它有擔當精神,就有做雞媽媽的資格。最終母親就選定了它。
把母雞捉回家中,放在裝好「公雞蛋」的籮筐裡。母雞很是順從安排,很自覺地趴在雞窩裡,開始履行當雞媽媽的職責。這時母雞會把一雙翅膀張開,用整個身體將雞蛋覆蓋住。如果有雞蛋露在外面,它會用嘴去規整。然後再趴下,一副捨我其誰的表情。
過不了幾天,這些雞蛋在母雞的體溫孵化下就有變化。五六天時,雞蛋裡面就會出現血絲狀的東西,十來天上,雞蛋裡就有了小雞雛形出現,看得見一雙小雞眼睛。到了二十一二天,小雞就破殼而出,新生命誕生了。孵化一窩小雞,一般十幾二十個。等小雞出全,雞媽媽就帶著小雞走向全新生活。一家子幸福地生活在院場裡,牆角邊,它們不會走遠。這時母親要給它們餵些細碎的糧食,外加青菜什麼的,確保小雞有充足營養,健康成長。
母雞還會帶著小雞在屋前房後找些吃得去,這如同人需要運動一樣。當然,這也是讓小雞長見識的過程。雞媽媽很不容易,白天要防著天上老鷹叼小雞,晚上要防黃鼠狼吃小雞。我是親眼見過老鷹抓小雞的,老鷹從高空腑衝而下,眨眼之間就將小雞抓走了。這種時候,母雞會張開翅膀,「咯咯」亂飛,驚叫著,豎著雞冠亂啄,有時還勇敢撲向老鷹。母雞見小雞抓走,會聲撕力竭地大叫,它一邊叫,一邊讓其它小雞們躲在它的翅膀之下,等解除危險後,才讓小雞們出來。雞媽媽失去孩子之後,它左看右看,情緒低落,很是悲傷無助。
黃鼠狼是很狡猾的,它會趁雞們夜裡熟睡時來偷吃小雞。在萬籟俱寂的深夜,如果母雞和小雞亂鬨鬨叫時,肯定是黃鼠狼來過。但黃鼠狼鬥不過母親,母親已給雞們安排了一個大籮筐的家,而且上面蓋著一個木蓋子,在木蓋子上又重重壓著一塊石頭。在我家,黃鼠狼總是撲空而歸的。
小雞長到半大,就不跟著雞媽媽了。它們有的被作雞苗賣給了別人,有的留下給自家產蛋。雞多起來,我經常看到屋前的一夥富態而慵懶的雞們有事沒事地抖摟抖摟摺扇似的翅膀,用利喙梳妝一下華貴的羽緞,抬頭向遠處的山梁看一眼。這種場景讓村子充滿了詩情畫意。
農村養雞,最主要的目的是讓雞下蛋,因為雞蛋是家庭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在我家雞下了蛋,是不能自己吃掉的,而是要靠賣了雞蛋換來的錢維持家中買油買鹽,還有我們幾個孩子的學費。
那時,母親每天早上下地幹活之前,她要挨個兒地用手檢查一下母雞們的屁股,以確定它們當中今天有幾個會有蛋要下,做到心中就有了數。從地裡一回到家,放下鋤頭、糞筐,母親先奔雞窩查看,清點母雞們的「工作成績」,就好像老師檢查我們的作業一樣。帶著欣喜的笑容,母親把那幾個渾圓的還有幾分溫熱的雞蛋放進一口盛著麥子的罈子裡埋住,然後抓出一大把玉米,「犒勞」院子裡那些正在此起彼伏歡叫著「個個大」的母雞們。
母親一邊心滿意足地看著它們你爭我奪地搶食兒吃,一邊點數著雞們的數目。哪只母雞下蛋勤,又不「野」蛋(把蛋下到別人家或別的什麼地方),哪只剛長大的小母雞臉變紅了,快要下蛋了,哪只母雞應該在今天下蛋,母親的心裡都有數,她拋灑玉米時不免就有些「厚此薄彼」,手上也就有了方向。如果哪只雞有一天下了野蛋正好讓母親逮住了,母親就會左手攥住它的翅膀,右手虛張聲勢地拍打它的腦袋,一邊拍打一邊數念:「叫你再『野』蛋,叫你再『野』蛋!」那隻雞便挨殺似地亂叫一氣,然後母親將它扔出去,作了「叛徒」的母雞落荒而逃,匆忙鑽進一個什麼角落,羞愧難當,擔驚受怕地好長時間不敢出來……
這就是一個中國式母親的生活方式,為一家人的生活如此操勞,費盡了心神。每每回憶起母親教訓母雞時的情形,我總是追問自己這個世界太大,多少人相遇,多少人水流風行、而誰可以在內心留下真實、溫暖而又疼痛不滅的痕跡?答案很明確,那就是母親。
雞蛋在鄉下那是最營養的物質,平時是捨不得吃的。如果那家親戚有人坐了月子,起碼要送去二十個以上的雞蛋,以此來維繫重要的親戚關係。家裡哪個孩子生病了或過生日什麼的,才能享受吃雞蛋的優待生活。小時候,有一次我生病了,母親給我做過兩次雞蛋吃。一種做法先將雞蛋打開,在鍋裡煮熟,蛋清包著蛋黃,將蛋盛在碗裡後,放少許菜籽油,灑上蔥花。別一種是將雞蛋打在杯子裡,再加上滾燙的開水衝開,用筷子絞動,使雞蛋形成散狀的蛋花。母親說這種吃法有營養,能補身體。
一般來說,若是家裡來了客人,也會好不吝嗇炒雞蛋吃的,以示對客人尊重。若是來了貴客,那招待就特隆重了,會殺雞吃的。
小舅舅是上過大學在城裡工作的人。有一次突然來了我家,他理所當然是我家的貴客,一是因為他很少來,二是他是知識分子身份要比當農民父母高級。小舅舅來的那天,看得出母親不是一般的高興,小舅舅來了,可能讓母親回憶起了曾經有過互相關愛的姐弟時光,重溫了血緣溫情。當然地,小舅舅享受到了我家招待客人的最高禮遇,那就是殺雞。
母親用把稻穀誘惑了一群雞「咯咯咯」地撲上來搶食。她用眼瞄了瞄那群雞,馬上分辨出了哪只會下蛋,哪只還會孵雞。權衡一陣之後,她一把抓住了一隻不大下蛋的灰雞。這隻灰雞在母親的印象中,是隔一天才下一個蛋的,但這雞個兒大肉肥,毛色光澤,非常健康,很是可愛。但母親認為它偷懶,不肯下蛋。這就是它的命,被宰殺的命。雞殺好後,柴火燉好,端到飯桌上,滿屋子都溢出了香氣。已是城裡人的小舅舅啃著雞肉,多此一舉地連連說:「好吃!好吃!」。
鄉下生活的雞,既要自己找食,又要親自孵化小雞,一代一代繁衍後代,為一個家庭做出過不少貢獻。真的可說,沒有功勞有苦勞。
據說雞的自然年齡可以活上六到七年。在鄉下,母雞要比公雞活得久。因為一群母雞中,大概只會留著一兩隻健壯的公雞配種,其它公雞都會在一兩歲就賣給了有錢人,做成了美味佳餚。母雞要活得長些,因為它們要產蛋孵小雞,任務繁重。但老了也逃不了一殺了之的命運。
現在城裡賣的肉雞,我覺得它們的命運比鄉下的雞們要悲慘。從基地統一繁殖,沒有享受過雞媽媽的母愛。生長的過程中,吃的飼料中加了激素,沒有享受過真正的穀物、青草、蟲子等自然食物。短短六七個月的生長期,都待在養雞場,成群成群擠在一起,沒有自由活動空間,沒有見過綠水青山,藍天白雲。在送到去宰殺的路上,看到天空、山水、太陽、它們還不知道此為何物,就命喪黃泉一命烏呼了。
雞在家禽界地位低下,人類總是草菅雞命。我知道雞的身世,知道雞這一輩子如何過活的。有時真想一隻雞能活到自然老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