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的氣壓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21:35:10 1
專利名稱:一種改進的氣壓閥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進的氣壓閥結構,該氣壓閥可供適用於縫紉機的集塵作業、或是其它可應用在各種行業的集塵、吹屑設備上均可使用。
背景技術:
按,習知的縫紉機的集塵方式是利用槓桿原理方式,由縫紉機帶動氣控的吸塵裝置,當縫紉機在進行車縫作業時,空氣即會由空氣閥進入吸塵裝置中,而使縫紉機作業時所產生的粉塵、布屑均可以一併被帶走;但是通常這種習知的集塵裝置是在提供縫紉機運作時,該集塵裝置才會具有集塵功能,因此若是車臺面布滿塵屑時,則無具備實時處理的使用功能。
因此,而本申請人也針對上述的結構加以改進提供一種″具氣流切換的氣壓閥結構″,該申請是通過由氣壓閥開啟後,可以帶動進入的空氣由進氣閥杆排出,且排出的氣流能一併帶動縫紉機上的塵屑一併被排出;或是將進氣閥杆轉動至另一角度後,能改變出氣方向,使得氣流可由另一噴氣接頭排出,利用此一噴氣接頭可以連接管體作為除塵,故該氣壓閥主要是由可切換空氣噴氣的方向,達到具有多元化使用功效。
鑑於習知的集塵裝置使用範圍有限的缺點,且本申請人先前所申請的″具氣流切換之氣壓閥結構″必須利用旋轉後達到可切換空氣噴氣的方向的使用功效,但是由於利用旋轉轉控制方式效果較不理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缺陷,尤其是對本申請人所申請並獲準專利權的上述技術內容再加以改進,以提供一種更為方便的改進的氣壓閥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改進的氣壓閥結構包括有閥座,設有兩個呈軸向獨立分開的內孔及氣室,該內孔可供導氣歧管貫穿的內孔,閥座內部還設有一軸向貫穿並可供氣閥組成設置的氣室;導氣歧管,其是設於閥座的內孔中,該內孔一端設有結合槽可供導氣歧管的本體設置,該導氣歧管本體上具有一個以上的斜貫孔,能做為將結氣室導入的氣流由斜貫孔進入導氣歧管內;氣閥組成,其包括有閥體、兩閥杆及彈性組件,其中閥體設置於氣室的結合部內,閥體與氣室的信道同側處設有凹入部,位於氣室閥體內及氣室另側可分別供兩閥杆設置,在兩閥杆之間的氣室內為容置一彈性組件,該兩閥杆上套設有防漏環圈後,其中一閥杆為貫穿閥體及氣室後設置於側蓋的槽孔之中,其尾端為固接一壓板,另一閥杆則貫穿氣室後設於鎖結蓋的槽孔內部,在閥杆尾端固定一壓板;側蓋,其槽孔內可供設有壓杆,該壓杆是貫穿槽孔而出,之後再套以彈性組件及固定的墊片,相對於壓杆末端位置為對接有一扣壓板;鎖結蓋,其內所設的槽孔為以出氣導孔連接於上方所鎖接的噴氣接頭,槽孔內設有壓杆,該壓杆是貫穿槽孔而出,之後再套以彈性組件及固定的墊片而定位,相對於壓杆末端位置為對接固定一扣壓板。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改進的氣壓閥結構,由拉杆直接操控,可以設於側蓋及鎖結蓋上的扣壓板可以帶動設於閥座內的氣閥組成作動,由其中閥杆移動,可以使由進氣接頭進入的氣體導通至導氣歧管內,並由導氣歧管帶動進入的空氣由排出,被排出的氣流能一併帶動縫紉機上的塵屑一併被排出;或是利用具槓桿原理設置的控制擺杆控制改變出氣方向,將壓動扣壓板可以控制由進氣接頭進入的氣體透過鎖結蓋的出氣導孔而由噴氣接頭導出,使得氣流可由另一噴氣接頭排出,利用此一噴氣接頭可以連接管體作為除塵,或是組接另外的驅動結構。
為使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徵及功效,茲通過由下述具體的實施例並配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一更加詳細說明。
圖1所示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外觀立體圖;圖2所示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立體圖;圖3所示的是本實用新型部分結構分解立體圖;圖4所示的是側蓋內部結構及其組件的分解立體圖;圖5所示的是鎖結蓋內部結構及其組件的分解立體圖;圖6所示的是依照圖1所示的A-A切線及箭頭所指方向視得的剖視圖;圖7所示的是本實用新型以拉杆控制切換氣體的實施例的之一圖;圖8所示的是本實用新型以拉杆控制切換氣體的實施例的之二圖。
符號說明1閥座;11內孔;111結合槽;12氣室;121結合部;122入氣孔;123信道;13鎖結孔;14軸接孔;2導氣歧管;21本體;211斜貫孔;22O型環;3氣閥組成;31閥體;311凹入部;32、33閥杆;321、331防漏環圈;322、332壓板;34彈性組件;4進氣接頭;5側蓋;51槽孔;52貫孔;53軸接孔;54鎖孔;55扣壓板;551螺柱;56壓杆;561防漏墊圈;562彈性組件;563墊片;564固定扣環;6鎖結蓋;61槽孔;611出氣導孔;62貫孔;63鎖孔;64壓杆;641防漏墊圈;642彈性組件;643墊片;644固定扣環;65扣壓板;651螺柱;66噴氣接頭;7螺接軸柱;8控制擺杆;81側控部一;82側控部二;83固定件;9拉杆。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有閥座1、導氣歧管2、氣閥組成3、進氣接頭4、側蓋5、鎖結蓋6、螺接軸柱7及控制擺杆8;其中導氣歧管2為貫穿閥座1、側蓋5及鎖結蓋6,而閥座1與側蓋5及鎖結蓋6之間為以數螺接軸柱7貫穿其閥座1的數軸接孔14及側蓋5的數軸接孔53後,數螺接軸柱7為鎖固鎖結蓋6的鎖孔63鎖固,進氣接頭4為鎖接於閥座1上並與氣室12(如圖3所示)之間由入氣孔122作為連通。
再請參閱圖2、3和圖6所示,上述閥座1設有兩個呈軸向獨立分開的內孔11及氣室12,該內孔11可供導氣歧管2貫穿的內孔11,內孔11一端設有結合槽111可供導氣歧管2的本體21設置,而在閥座1內部還設有一軸向貫穿的氣室12,在本體21內可供氣閥組成3設置;導氣歧管2與氣閥組成3分別設於不同內孔11及氣室12之中,但必須能使氣體之間具有可連通的結構,因此在氣室12一側開口處設有信道123,可以連通內孔11及氣室12之間,該導氣歧管2本體21上具有一個以上的斜貫孔211,能做為將結氣室12導入的氣流由斜貫孔211進入導氣歧管2內。
而設於氣室12內的氣閥組成3結構,請參閱圖3及圖所6示,該氣閥組成3包括有閥體31、閥杆32、33及彈性組件34,其中閥體31設置於氣室12的結合部121內,閥體31與氣室12的信道123同側處設有凹入部311,能供氣流由凹入部311進入信道123之中,位於氣室12內部再先行供閥體31設置定位後,在氣室12的閥體31內及氣室12另側可分別供閥杆32、33設置,在閥杆32、33兩者之間的氣室12內為容置一彈性組件34,以定位閥杆32、33容置的位置確實;該閥杆32套設有防漏環圈321後,為貫穿閥體31及氣室12後設置於側蓋5的槽孔51之中,其尾端為固接一壓板322;另一閥杆33為套置有一防漏環圈331後則貫穿氣室12而設於鎖結蓋6的槽孔61內部,之後再於閥杆33尾端固定一壓板332。
再請參閱圖2及圖4所示,上述供氣閥組成3的閥杆32設置的側蓋5,其槽孔51內除上述的閥杆32外還可供設有壓杆56,該壓杆56以防漏墊圈561套置後,貫穿槽孔51而出,之後再套以彈性組件562及固定的墊片563,且墊片563為以固定扣環564扣於壓杆56上將套於壓杆56上的組件定位,而相對於壓杆56末端位置為對接有一以螺柱551固定的扣壓板55,由扣壓板55可以壓動壓杆56的直線往復移動。
而閥座1另側設置的鎖結蓋6請參閱圖2、5和圖6所示,該鎖結蓋6為以螺接軸柱7鎖結與閥座1連結,鎖結蓋6的槽孔61為以出氣導孔611連接於上方所鎖接的噴氣接頭66,使得噴氣接頭66與槽孔61之間為連通狀態,供氣體可以導通;而槽孔61內還可供設有壓杆64,該壓杆64以防漏墊圈641套置後,貫穿槽孔61而出,之後再套以彈性組件642及固定的墊片644,且墊片643為以固定扣環644扣於壓杆64上將套於壓杆64上的組件定位,而相對於壓杆64末端位置為對接有一以螺柱651固定的扣壓板65,由扣壓板65可以壓動壓杆64的直線往復移動。
另外,當閥座1、導氣歧管2及氣閥組成3均組裝完成後,位於閥座1上具有一鎖結孔13可供控制擺杆8的固定件83鎖固,而控制擺杆8呈ㄩ型體兩側的側控部一81及側控部二83可供控制側蓋5及鎖結蓋6上的壓杆56、64的作動。
有關於氣體切換及流動控制狀態請參閱圖6至圖8所示,上述控制擺杆8是以固定件83而固定在閥座1上,因此以固定件83為軸心使得控制擺杆8具有杆槓運動,經控制擺杆8一側所固接的拉杆9得使控制擺杆8具左右偏擺運動。
以圖7為例,當拉杆9向下拉伸時,則控制擺杆8的側控部一81向上並壓觸設於側蓋5的扣壓板55,該扣壓板55被壓動時,則內推壓杆56移動,同時通過壓杆56再將閥杆32朝氣室12內部推動,此時原本以防漏環圈321將閥體31開口密封的閥體31為脫離接觸,使得氣室12、閥體31及凹入部311之間形成氣體信道,因此由進氣接頭4注入於氣室12的氣體便由閥體31的凹入部311經信道123導入內孔11內,再由設於內孔11內的導氣歧管2斜貫孔211引入導氣歧管2內輸出。而當閥杆32被壓動時會將設於兩閥杆32、33之間的彈性組件34壓縮,使得彈性組件34施壓於閥杆33上,將閥杆33迫緊於使氣體不致由氣室12另側竄出。
圖8所示的實施例,是以向上提升的控制擺杆8控制其側控部二82向上並壓觸設於鎖結蓋6的扣壓板65,該扣壓板65被壓動時,則內推壓杆64移動,同時通過壓杆64再將閥杆33朝氣室12內部推動,此時原本以防漏環圈331將氣室12開口密封的閥杆33為脫離接觸,使得氣室12、槽孔61及出氣導孔611之間形成氣體信道,因此由進氣接頭4注入於氣室12的氣體便由與氣室12連通的出氣導孔611導入噴氣接頭66內,使氣體由噴氣接頭66輸出。而當閥杆33被壓動時會將設於兩閥杆33、32之間的彈性組件34壓縮,使得彈性組件34施壓於閥杆32上,將閥杆32迫緊於閥體31開口使氣體不致由氣室12另側竄出。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改進的氣壓閥結構能夠提供較為簡易的控制結構,且所達到的氣流控制效果良好。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熟悉本實用新型的技藝人士依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做出的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在本新型所請求保護的專利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氣壓閥結構,其特徵在於其包括閥座,其設有兩個呈軸向獨立分開的內孔及氣室,該內孔可供導氣歧管貫穿的內孔,閥座內部還設有一軸向貫穿並可供氣閥組成設置的氣室;導氣歧管,其是設於閥座的內孔中,該內孔一端設有結合槽可供導氣歧管的本體設置,該導氣歧管本體上具有一個以上的斜貫孔,能做為將結氣室導入的氣流藉斜貫孔進入導氣歧管內;氣閥組成,其包括有閥體、兩閥杆及彈性組件,其中閥體設置於氣室的結合部內,閥體與氣室的信道同側處設有凹入部,位於氣室閥體內及氣室另側可分別供兩閥杆設置,於兩閥杆之間的氣室內為容置一彈性組件,該兩閥杆上套設有防漏環圈後,其中一閥杆為貫穿閥體及氣室後設置於側蓋的槽孔之中,其尾端為固接一壓板,另一閥杆則貫穿氣室後設於鎖結蓋的槽孔內部,於閥杆尾端固定一壓板;側蓋,其槽孔內可供設有壓杆,該壓杆是貫穿槽孔而出,之後再套以彈性組件及固定的墊片,相對於壓杆末端位置為對接有一扣壓板;鎖結蓋,其內所設的槽孔為以出氣導孔連接於上方所鎖接的噴氣接頭,槽孔內設有壓杆,該壓杆是貫穿槽孔而出,之後再套以彈性組件及固定的墊片而定位,相對於壓杆末端位置為對接固定一扣壓板。
專利摘要一種改進的氣壓閥結構,其主要包括有閥座、導氣歧管、氣閥組成、進氣接頭、側蓋、鎖結蓋、螺接軸柱及控制擺杆。本實用新型主要由拉杆直接操控,可以設於側蓋及鎖結蓋上的扣壓板可以帶動設於閥座內的氣閥組成作動,由其中閥杆移動,可以使由進氣接頭進入的氣體導通至導氣歧管內,並由導氣歧管帶動進入的空氣由排出,被排出的氣流能一併帶動縫紉機上的塵屑一併被排出;或是利用具槓桿原理設置的控制擺杆控制改變出氣方向,將壓動扣壓板可以控制由進氣接頭進入的氣體通過鎖結蓋的出氣導孔而由噴氣接頭導出,使得氣流可由另一噴氣接頭排出,利用此一噴氣接頭可以連接管體作為除塵,或是組接另外的驅動結構。
文檔編號F16K11/00GK2755375SQ20042011837
公開日2006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13日 優先權日2004年10月13日
發明者吳瑞椅 申請人:中山金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