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機防護罩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16:59:40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發電機防護罩。
背景技術:
發電機是將發動機動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車輛的發電機一般安裝在發動機上,發電機外側設置有發電機防護罩。發電機防護罩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引起路面的沙石和積水對發電機的飛濺,由於發電機防護罩的保護,使得發電機的使用壽命得以提高。
現有的發電機防護罩的罩體部分是一個大平面,整體剛度較低,容易在低頻造成共振,產生破壞,並且加強筋與罩體焊接固定,增加了新的工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出一種發電機防護罩,該發電機防護罩加強筋與罩體一體成型,簡化了製造工藝並且提升了罩體的剛度。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發電機防護罩包括:罩體,所述罩體適於套設在發電機的外側且至少部分地包圍所述發電機,所述罩體上設置有罩體加強筋和罩體翻邊,所述罩體加強筋沿所述罩體的周向延伸。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發電機防護罩,通過設置罩體加強筋,增大了罩體的剛度,同時罩體加強筋集成在罩體上,由此簡化了發電機防護罩的製造工序。
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發電機防護罩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徵: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罩體加強筋包括:第一加強筋和第二加強筋,所述第一加強筋的長度大於所述第二加強筋的長度。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罩體翻邊包括:第一翻邊和第二翻邊,所述第一翻邊和所述第二翻邊分別設置在所述罩體的兩側邊緣。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翻邊上設置有多個第一固定孔,且所述多個第一固定孔沿所述第一翻邊的長度方向間隔分布。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加強筋和所述第二加強筋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二翻邊,所述第一加強筋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翻邊,所述第二加強筋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翻邊間隔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加強筋與所述第二加強筋平行設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罩體上設置有衝壓平面,所述第二加強筋的所述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衝壓平面處,所述衝壓平面與所述第一翻邊間隔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罩體上還設置有第三加強筋,所述第三加強筋設置在所述罩體與所述第一翻邊的交界處且朝向所述衝壓平面延伸,所述第三加強筋的朝向所述衝壓平面的一端與所述衝壓平面間隔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罩體翻邊還包括:前部導流翻邊和後部翻邊,所述前部導流翻邊設置在所述罩體的前側邊緣上,所述後部翻邊設置在所述罩體的後側邊緣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罩體的厚度為0.8mm-1mm。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發電機防護罩與發電機的位置關係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發電機防護罩的立體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發電機防護罩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附圖標記:
發電機防護罩10、罩體1、罩體加強筋2、第一加強筋21、第二加強筋22、罩體翻邊3、第一翻邊31、第一固定孔311、外部翻邊312、第二翻邊32、衝壓平面4、第三加強筋5、前部導流翻邊6、後部翻邊7、折邊8、第二固定孔81、發電機2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或可以互相通訊;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係。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結合圖1-圖3詳細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發電機防護罩10。
參照圖1-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發電機防護罩10可以包括罩體1。
罩體1適於套設在發電機20的外側且至少部分地包圍發電機20。具體地,罩體1的外形輪廓近似呈「弓」形,發電機20被部分地包圍在罩體1的「弓」形區域內,罩體1能夠防止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捲起的路面沙石或積水等對發電機20的飛濺。由於罩體1的保護,使得發電機20的使用壽命大大延長。
進一步地,罩體1上設置有罩體加強筋2和罩體翻邊3。其中,罩體加強筋2沿罩體1的周向延伸,由此增大了罩體1的剛度,使罩體1不易變形,從而進一步增強了罩體1對發電機20的防護作用。同時通過設置罩體加強筋2,發電機防護罩10的固有頻率得到了提高,由此避免了發電機防護罩10在發動機常用轉速範圍內的共振,減小了發電機防護罩10疲勞破壞的機率,進而提高了發電機防護罩10的使用壽命。
此外,優選地,罩體加強筋2集成在罩體1上,即罩體加強筋2與罩體1一體成型,由此可以簡化發電機防護罩10的製造工藝,同時避免了傳統焊接加強筋的方式所帶來的焊接殘餘應力及變形。罩體翻邊3為緊固件提供了安裝位置,以便於罩體1與發電機20以及發動機上的結構進行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發電機防護罩10,通過設置罩體加強筋2,增大了罩體1的剛度,同時罩體加強筋2與罩體1一體成型,由此簡化了發電機防護罩10的製造加工工序。
參照圖2所示,罩體加強筋2可以包括第一加強筋21和第二加強筋22。在圖2所示的具體示例中,第一加強筋21和第二加強筋22分別為兩條,四條罩體加強筋2大大提高了發電機防護罩10的剛度。
罩體翻邊3可以包括第一翻邊31和第二翻邊32,第一翻邊31和第二翻邊32分別設置在罩體1的兩側邊緣,固定孔(如下面將提及的第一固定孔311和第二固定孔81)設置在罩體翻邊3上。
如圖2所示,第一翻邊31上設置有多個第一固定孔311(例如兩個),且多個第一固定孔311沿第一翻邊31的長度方向間隔分布。第一翻邊31的前端設置有折邊8,折邊8上設置有第二固定孔81。裝配時,螺栓穿設第一固定孔311和第二固定孔81,從而將發電機防護罩10與發電機20以及發動機上的結構進行螺栓連接,以便於發電機防護罩10對發電機20進行防護。同時,第一固定孔311和第二固定孔81的軸線近似正交設置,由此可使發電機防護罩10與發電機20的連接更加可靠。
進一步地,第一翻邊31的外側設置有外部翻邊312,外部翻邊312提高了第一翻邊31的剛度,即提高了第一固定孔311周圍的剛度,進而提高了發電機防護罩10與發電機20連接的可靠性。
參照圖2、圖3所示,罩體1上設置有衝壓平面4,衝壓平面4位於罩體1的後端,且與第一翻邊31間隔開布置,衝壓平面4可以有效避免發電機防護罩10與車輛控制模塊的幹涉。
第一加強筋21的長度大於第二加強筋22的長度。具體地,第一加強筋21的一端延伸至第二翻邊32,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翻邊31。換言之,第一加強筋21貫通罩體1的周向。第二加強筋22的一端延伸至第二翻邊32,另一端與第一翻邊31間隔開,具體地如圖2所示,第二加強筋22的另一端延伸至衝壓平面4處。
可選地,第一加強筋21與第二加強筋22平行設置。
參照圖3所示,罩體1上還設置有第三加強筋5,第三加強筋5設置在罩體1與第一翻邊31的交界處且朝向衝壓平面4延伸,第三加強筋5的朝向衝壓平面4的一端與衝壓平面4間隔開。第三加強筋5可以提高第一固定孔311周圍的剛度,使發電機防護罩10與發電機20的連接更加牢固。
參照圖3所示,罩體翻邊3還可以包括前部導流翻邊6和後部翻邊7。具體地,前部導流翻邊6設置在罩體1的前側邊緣上,後部翻邊7設置在罩體1的後側邊緣上。前部導流翻邊6能夠提高發電機防護罩10前側平面的剛度,同時前部導流翻邊6向上翻邊,由此能夠增加空氣流入發電機20的截面積,提高了散熱性能,從而保證了發電機20工作在正常溫度範圍內,提高了發電機20的使用壽命。後部翻邊7可以提高發電機防護罩10後側平面的剛度,這樣罩體1在受到碰撞時,不易被壓潰而發生變形,從而保護髮電機20免受損壞。
優選地,發電機防護罩10的材質為鋼材,發電機防護罩10整體可以通過衝壓工藝製造而成,衝壓工藝簡單,並且在大批量生產中,衝壓工藝可以大大縮短產品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地,罩體1的厚度優選範圍為0.8mm-1mm,這樣可以在保證發電機防護罩10整體剛度的前提下,儘量減小自身重量,有利於車輛的輕量化設計。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於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進行接合和組合。
儘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