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中學生讀《紅與黑》有感1500字

2023-09-22 11:49:20 4

  《紅與黑》描述了主人公於連的兩次戀愛,人物的心理描寫形象,逼真。下面是關於小說的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紅與黑》讀後感一

  《紅與黑》這篇小說講的是於連—一個生活在1830年法國這個宗教極度強大的黑暗社會的最底層的農民。他是農民的兒子,卻有幸得到一位將軍和神甫的幫助,會拉丁文,並且能夠在德·萊納先生—當時的市長家裡當教師。在這期間,他與德·萊納夫人相愛了,德·萊納夫人的三個孩子也開始崇拜並愛他了。在維裡埃,他們過著幸福的日子,而這幸福日子中,唯一煞風景的是德·萊納先生的存在。不管是德·萊納夫人還是他的三個孩子都愛於連而不愛他。於是,他恨於連,他是一個小氣且多疑的人。終於,有一天,維裡埃有人向我們最自私且最愛面子的市長大人—德.萊納先生舉報了德·萊納夫人與於連的愛情,德·萊納先生震驚了,並且憤怒了。他想報復於連,他覺得自己的尊嚴受到了最嚴重的傷害。但是以前他也受到過很多類似的檢舉信,都是說他妻子德·萊納夫人與別人的愛情,但那都只是別人嫉妒他而造假的,只是因為他的妻子是維裡埃最漂亮的上層社會的女人。很多很多人愛她卻得不到她,想以此來破壞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更何況德·萊納夫人的姨媽還把自己的全部遺產留給了她,如果自己與妻子分手的話,這也意味著他將放棄這份龐大的財產。於是,他忍下了。但是這次事件卻導致了於連與德·萊納夫人的分離。

  從此,於連去了巴黎,與德·萊納夫人真正分隔開了,雖然他們彼此深愛著對方。來到巴黎,他在一個教堂學習,並在這裡當上了助教。在這期間,他在這所教堂裡面深受同學的排斥,生活得很壓抑,但是他挺過來了。後來,他被彼拉神甫推薦給當時的貴族拉莫爾侯爵家裡做拉莫爾侯爵的秘書。在侯爵家裡,他與拉莫爾侯爵的女兒馬蒂爾德相愛了。在這裡,於連很自尊,他的尊嚴是最重要的,他受不了別人對他的一切的蔑視與侮辱,但是馬蒂爾德從小就像女王一樣高貴,且看不起任何人,他的樂趣是挖苦別人,從中獲得自身的樂趣。同時,馬蒂爾德是一個在那個社會中的反叛分子,她看不起整天圍在她身邊的那些伯爵貴族,認為他們太過平凡,縱使她對他們有過愛情,也只是一瞬間的,不能持久永恆。

  在馬蒂爾德心中,她的家族是光榮的,她是驕傲的,沒有人配得上她,所有人都要聽從她的安排與思想,她是拉莫爾家的主宰者。而於連剛好就跟那個社會相矛盾,他也是那個社會的反叛者,有許多與那個社會相牴觸的思想。因為這些,馬蒂爾德愛上了這個來自維裡埃最下層農民的兒子—於連。開始了她痛苦也甜蜜的愛情生活。她懷孕了,並告訴了拉莫爾侯爵自己不能跟伯爵結婚,因為她有了於連的孩子,自己也很愛他。毫無疑問,這個消息時拉莫爾侯爵震驚了,也憤怒了,他恨於連,認為於連犯了天大的錯誤。

  拉莫爾侯爵把於連逼走了,於連一個人又回到了貝藏松。他在貝藏松朝德·萊納夫人開了兩槍,他認為是德.萊納夫人破壞了自己與馬蒂爾德之間的愛情,是她的給拉莫爾侯爵的信毀了他與馬蒂爾德之間的幸福。這次事件使於連入獄了,幸虧德·萊納夫人沒有受很嚴重的傷害,沒有失去生命。她知道於連誤會了自己,因為那封信不是她的主意,是懺悔神甫硬要她照著寫的。她頂著巨大的壓力來貝藏松的監獄看望於連,在監獄裡,他們相見了,於連在牢中深深明白到他愛的是德.萊納夫人,而不是馬蒂爾德,並且馬蒂爾德也發現了這一點,由此,她嫉妒了,憤怒了。在牢獄裡,德·萊納夫人與於連渡過了幸福的幾個月,兩個女人為了把於連救出來花了巨大的精力與心血,可是,最後於連被判了死刑,並且不願意上訴。終於,於連要上斷頭臺了。於連死了,德·萊納夫人答應他自己不會自殺,但是卻在於連死後的三天抱著孩子一起死去了。而馬蒂爾德和於連的好友富凱遵從了於連的遺願把他安葬在一座山頂的山洞裡面。

  無疑,這是一個悲劇。於連死了,德.萊納夫人也死了,社會上的新生力量的代表被扼殺了。法國的社會一片黑暗,宗教勢力巨大,人們被蒙蔽了,人性被壓抑著。但這又是一個喜劇,喜的是於連他們的死換來了新生力量重生的可能性,他們打擊了社會上的舊勢力。

  《紅與黑》再現了法國波旁王朝復闢以後的歷史氛圍。斯丹達爾是個旅行家,足跡遍及巴黎和外省的許多地方,他利用細膩的觀察和切身的體驗,準確生動地描繪了外省生活的封閉狹隘和被銅臭氣毒化的心靈。在小城維裡埃,耶穌會橫行霸道,資產階級自由派虎視眈眈,封建貴族則深感危機四伏;不過,從上到下從貴族到平民,最高的行為原則只有一個:「帶來收益」。巴黎掩蓋不住他們對拿破崙的仇恨和恐懼。在巴黎,在外省,復闢的貴族和反動的教會都一樣地害怕再來一次革命,這是一個停滯、萎縮、喪失了活力的社會。自由資產階級也不見有更多的光彩,他們與封建貴族既相互對了又相互勾結。

  於連—小說主人公的命運確實是一個悲劇,《紅與黑》就是他沉浮升降興衰榮辱的過程。一個孱弱靦腆的平民青年只能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在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裡奮鬥。為了實現他那巨大的野心,他不僅要處處顯示知識和能力上的優勢,還要採取種種不大光彩的手段,例如虛偽、作假和唯心之舉。然而正當他爬上一定的位置,自以為踏上了飛黃騰達的坦途時,一封信就打斷了他上升的勢頭,讓他明白他仍然是一個「汝拉山區窮鄉下人」。他曾經試圖擺脫自己受欺凌遭蔑視的地位,以為在貴族社會爬上高地位就是實現了自己的抱負,然而他終於不曾放棄他最後的防線,即他的尊嚴。

  於連的成功以同兩個女人的戀情為標誌,他也是在這兩個女人的愛情中走向死亡的。於連和德·萊納夫人的愛情食始于于連的誘惑,止於德.萊納夫人的徵服;於連和德·拉莫爾小姐的愛情則始於德·拉莫爾小姐的主動爭取,止于于連的消極排拒。一個是「心靈的愛情」,一個是「頭腦的愛情」,結果是心靈戰勝了頭腦。對於連來說,愛情是手段,飛黃騰達、社會成功才是目的;然而於連畢竟是善良的,他不能在愛情中始終藏著心計,反而極易動真情。在試探中,在纏綿中,在痛苦中,在激情澎湃中,在感情的種種波折中,他都有真情的流露。當他一旦明白社會成功並不就是幸福的時候,他離開了德·拉莫爾小姐,投入了德·萊納夫人的懷抱。於連的兩次愛情經歷,對於連來說,是破除迷障走向清醒;對斯丹達爾來說,則是一種愛情觀的呈現,愛情不僅僅是肉體的接觸,更是兩顆心靈的融合。

  在那個年代,到底誰才是幸福的人,是於連他們,還是維裡埃的市長監獄長他們?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很。最終,我想,於連他們生活在那個不屬於他們的時代,他們是不幸的。但同時,他們又都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擁有自己想要的愛情,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抨擊了當時的社會,他們對自己的不幸遭遇做出了反抗。他們在精神上富有的,他們比其他人都幸福。而維裡埃的市長和監獄長他們卻雖然看似有權有勢,但他們卻是可悲的。因為他們的思想已經過時了,他們的權威受到了挑戰,特別是受到了像於連這樣一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挑戰。他們被於連嚇倒了,他們害怕於連,所以要弄死他,找於連充當了替死鬼。

  不管怎麼氣憤,怎麼惋惜,於連最終還是死了。雖然他死了,但是他的精神,他所代表的社會新生力量卻對當時的統治階級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所以,於連的人生沒有白活,他就算死了也是值得的。

  《紅與黑》讀後感二:

  第一次讀《紅與黑》是在學生時代,懵懂的年華,自然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精髓。記得當時的我,看著這本書,怎麼也弄不明白它到底好在哪裡,能立於世界名著之林。老實說我甚至有些反感,把不道德的愛情寫得如此傳神,把貴族小姐矯揉造作寫得如此淋漓盡致,我真懷疑那作者一定也是個風流種子。馬虎看了一下情節,了解了大概,便束之高閣不再問津了。

  如今年近不惑,自認為欣賞水平有所提高,便重新拾起《紅與黑》,看看是不是還是那樣無法接受。沒料到我竟深深地痴迷進去了,一口氣讀完不算,還把有些篇章反覆地閱讀,細細咀嚼著裡面的滋味。每一次的感悟都能讓我和作者走進一步,好像在與之交談。真是與當年大相逕庭,我不禁為那時年少幼稚的我而感到好笑。

  再一次解讀《紅與黑》,我為它巨大的魅力折服,我驚嘆於作者細膩的筆工,那些傳神的心理描寫簡直讓人無法相信這是在虛構小說,而所有一切的發生竟又顯得那麼自然,那麼合情合理,好像就是順其自然,直到瓜熟蒂落。

  這部小說不僅讓我看到了那個時期的廣闊的社會畫面,更讓我了解到了那段法國大貴族和資產階級交替執政的社會狀況。當然這也是故事發生的必要背景,沒有這些一切的敘述都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了。

  小說的主人公「於連.所雷爾」,是一個平民出生的小夥子,因精通拉丁文而進入市長家當起了家庭教師,自卑而又傲慢的他鄙視貴族階層,痛恨他們的所作所為,但心底裡又渴望擠進貴族階層。他勾引市長夫人,繼而又為市長夫人的真情所動。在事情敗露後,他不得不離開,進入神學院學習。之後又通過別人介紹進入了伯爵家當起了秘書,後又與伯爵的女兒產生了私情,正當他一步一步走上光明前景之時,市長夫人的一封信使他頓時失去了一切,痛恨之餘,他向曾經深愛的女人開槍了。坐在監獄裡,他進行了深深地反思,使得自己的心靈逐漸純澈起來,而他與兩個女人的愛情也得到了最圓滿的詮釋。用他的話,他最後的時光是幸福的,他得到了兩個最高貴女人的真愛。也許只有在最後的時間裡,他們才會剝去面具,真正地流露出內心世界,從而停止了彼此間的猜忌,讓愛散發出最真誠最原始的火花。真是叫人感慨萬分!

  說實話,我同情德.雷納爾夫人。單純的她從不知愛情的滋味,鄙視自己丈夫的言行,卻又以為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是如此而甘心服從著。她高貴美麗卻毫無貴族的傲氣和虛假,善良溫和,心裡充滿著愛。也就是如此,她才會在現實和愛情裡徘徊痛苦,她甚至憧憬著甘願放棄市長丈夫,放棄一大筆遺產,要和於連過清貧的生活,這難道不是她最真的愛情嗎?於連向她開槍,她仍然可以原諒,甚至希望自己死在心愛的人的搶下,這是她對無望愛情的一種解脫。在於連被判死刑後,她不惜放棄名利和地位,為於連奔波。在最後的日子裡,她陪伴著於連,毫無顧忌地一起幸福著。最後,在於連死後的第三天,她抱吻著孩子靜靜地去了。我無法責備這樣的女人,我為這樣的女人掉淚,我甚至佩服她的勇敢。她或許是背叛了丈夫和孩子,或許用惡毒話說是與人通姦,然而,她是最純潔的,她的心裡除了愛沒有一絲的雜念。若不是他的市長丈夫為著她擁有一筆巨大的遺產而採取隱忍態度,她完全可以去尋找自己的幸福。當然,這只是故事外的假想了。總之,雖是扭曲的愛情,卻也悲壯得令人心痛!

  與市長夫人相比,德.拉莫爾小姐就顯得完全不同了。她的愛是火辣辣的,是令人眩暈的。德.拉莫爾小姐生性高傲,厭惡貴族階級的虛偽,是一個階級叛逆者。她一方面喜歡於連,一方面又礙於自己的貴族血統,所以讓於連感到她的捉摸不定和善變。但最終,她還是放棄了尊嚴,成了愛情的俘虜,真心實意地和於連相愛了。為了愛情,她願意放棄貴族的身份,同於連一起遠走高飛,去過貧窮的日子。而當於連槍擊市長夫人被判死刑後,她不惜自己高貴的身份,拋頭露面到處為之說情,一心只為救出心愛之人,她也是值得敬佩的。

  小說的結局非常得悲涼,但卻很美很美。雖然,於連是那個社會的犧牲品,但他是幸福的。他帶著兩個不尋常女人的摯愛走向死亡,他的內心是平靜的,也是滿足的。

  看完這部小說,我不知道自己究竟為之流下了多少同情的眼淚,但我知道自己更明白了「愛情」的真諦。我為不幸的愛情落淚,更為自己的所得興慶。合攏書本的同時,我也告訴自己,從此不再有憂傷和煩惱,沒有什麼比兩個相愛的人廝守終身更重要的。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