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非織造布生產用原料篩選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08:43:05

本實用新型涉及非織造布生產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非織造布生產用原料篩選裝置。
背景技術:
非織造布的形成是將熱塑性聚氨酯粒子經螺杆擠壓機加熱,熔融,擠壓成熔體,當熔體從模頭的噴絲孔擠出時,受到噴絲孔兩側熱氣流噴吹,熔體被拉伸成經向超細纖維,通過自粘合形成聚氨酯彈性非織造布。非織造布是新一代環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氣、柔韌、質輕、不助燃、容易分解、無毒無刺激性、色彩豐富、價格低廉、可循環再用等特點。在非織造布生產之前需要將非織造布原材料進行切片預處理,在原料切片預處理後要對原料進行篩分,從而去除不規則的大顆粒。現有的非織造布原料篩分裝置篩分效率低,篩分時間長,而且無法對原材料進行徹底的篩分,為此,我們提出一種非織造布生產用原料篩選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非織造布生產用原料篩選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現有的非織造布原料篩分裝置篩分效率低,篩分時間長,而且無法對原材料進行徹底的篩分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非織造布生產用原料篩選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頂部安裝有收集罐,所述底座的底部中央位置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的頂部動力輸出端安裝有轉軸,所述轉軸的底部貫穿於底座和收集罐的底部,所述轉軸的頂部安裝有篩分罐,所述收集罐的左側底部安裝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篩分罐的底部左側安裝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篩分罐的內腔橫向安裝有篩網,所述篩網的頂部安裝有振動器,所述篩分罐的上半部分外壁開有網孔,且網孔位於篩網的上方,所述篩分罐的右側安裝有第三出料口,且第三出料口位於篩網的上方,所述篩分罐的頂部左側安裝有進料口,所述收集罐的內腔頂部中央位置固定有軸承,所述篩分罐的頂部中央位置安裝有連接杆,所述連接杆的頂部插接在軸承的內腔。
優選的,所述網孔的孔徑大於篩網的孔徑。
優選的,所述篩分罐的內壁設置有耐磨層,且耐磨層為耐磨陶瓷層。
優選的,所述電機為變頻電機。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非織造布生產用原料篩選裝置,採用離心法對非織造布原料進行篩分,通過電機帶動篩分罐的轉動,然後配合振動器的振動,體積最小的原料通過篩分罐上的網孔進入收集罐,體積適中的原料通過篩網進入篩分罐的底部,體積最大的原料留在篩網的頂部,實現了對非織造布原料的逐級篩分,提高了篩分精度和篩分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該實用新型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收集罐、3電機、4轉軸、5篩分罐、6第二出料口、7第一出料口、8篩網、9振動器、10網孔、11進料口、12連接杆、13軸承、14第三出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非織造布生產用原料篩選裝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頂部安裝有收集罐2,所述底座1的底部中央位置安裝有電機3,所述電機3的頂部動力輸出端安裝有轉軸4,所述轉軸4的底部貫穿於底座1和收集罐2的底部,所述轉軸4的頂部安裝有篩分罐5,所述收集罐2的左側底部安裝有第一出料口7,所述篩分罐5的底部左側安裝有第二出料口6,所述篩分罐5的內腔橫向安裝有篩網8,所述篩網8的頂部安裝有振動器9,所述篩分罐5的上半部分外壁開有網孔10,且網孔10位於篩網8的上方,所述篩分罐5的右側安裝有第三出料口14,且第三出料口14位於篩網8的上方,所述篩分罐5的頂部左側安裝有進料口11,所述收集罐2的內腔頂部中央位置固定有軸承13,所述篩分罐5的頂部中央位置安裝有連接杆12,所述連接杆12的頂部插接在軸承13的內腔。
其中,所述網孔10的孔徑大於篩網8的孔徑,便於對非織造布原料的逐級篩分,所述篩分罐5的內壁設置有耐磨層,且耐磨層為耐磨陶瓷層,防止由於使用時間過長導致原料磨損篩分罐5的內壁,也防止了原料附著在篩分罐5的內壁,所述電機3為變頻電機,便於控制電機3的轉速,從而可以控制離心效率。
工作原理:通過進料口11向篩分罐5內添加非織造布原材料,啟動電機3和振動器9,電機3帶動篩分罐5進行旋轉,使得篩分罐5內的非織造布原材料產生離心力,開啟振動器9,使得篩網8上方的原料進行跳動,體積最小的原料通過篩分罐5上的網孔10進入收集罐2內,體積適中的原料通過篩網8進入篩分罐5的底部,體積最大的原料留在篩網8的頂部,實現了對非織造布原料的逐級篩分,最後通過第一出料口7、第二出料口6和第三出料口14分別取出各個體積的原料。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