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答案人教版(新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複習題第三單元)
2023-09-22 18:27:18 2
四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答案人教版?1.物體都有一個(豎直向下)的力,這個力就是(重力),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四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答案人教版?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四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答案人教版
1.物體都有一個(豎直向下)的力,這個力就是(重力)。
2.(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體(拉向地面),樹上的蘋果掉下來,拋向空中的皮球總要落回地面,小從滑梯上滑下,水往低處流·····,都是由於(重力)的作用。
3.在做小車運動快慢與拉力大小關係實驗時,(拉力的大小)用(墊圈的個數)來表示。
4.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就對物體用力,要想使靜止的物體運動得更快,就對物體用更大的力。
5.提供(動力)可以使小車(啟動),有(阻力)使運動的小車(靜止)。
6.氣球裡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衝力)。
7.充氣後的氣球具有(能量),噴氣時可以產生(動力)。
8.節日放的煙花、噴氣式飛機、火箭都是靠噴氣發動機產生的(反衝力)運動的。
9.要使氣球驅動小車行駛的更遠,就用大氣球和粗噴管。
10.像橡皮筋這樣的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很容易改變),在形狀改變時,它們會產生一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個力叫(彈力)。
12.衣褲鬆緊帶、票夾、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樣的彈簧都是利用了物體的彈力。
13.用橡皮筋纏繞小車,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多),產生的彈力越大,小車行駛(速度越快),行駛(距離越遠);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少,產生的彈力越小,小車行駛速度越慢,行駛距離越近。
14.彈力產生的原因:(1)彈力是物體形狀改變時產生的;(2)彈力是物體恢復形狀的一種力。
15.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彈簧測力計)。
16.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越大,彈簧伸得越長,示數也越大」的特徵製成的。彈簧秤有(提環、指針、刻度板、掛鈎、彈簧)五部分組成。
17.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表示,1牛約等於100克的力。它是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牛頓的名字命名的。
18.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注意:(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指在「0」位置。(2)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數量。
19.跳板、健身球、撐杆跳高和海綿墊、蹦床等都是利用了物體的(彈力)。
20.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運動時,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發生摩擦,運動物體要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2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兩種方式,滑動摩擦力要遠遠(大於)滾動摩擦力。
22.我們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一個物體,(剛好)能使這個物體運動起來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23.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體接觸面(粗糙),摩擦力越大;物體(重),運動時摩擦力越大,物體(輕),摩擦力越小。
24.自行車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後輪胎、腳踏的表面、剎車橡皮、手柄做成花紋,這樣可以使表面粗糙,從而增大摩擦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軸、中軸、後軸、腳踏的軸、大小齒輪與鏈條,這些地方可以安裝滾珠,加潤滑油,以減小摩擦力。
25.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利的,有時是有害的。我們走路、汽車行駛,摩擦力太小了要打滑,這時的摩擦力是有利的。機器運轉、部件間相互摩擦而磨損,這裡的摩擦力是有害的。
26.汽車運動和停止都要靠輪子,車輪與地面之間沒了摩擦力,情況會怎麼樣?(如果車輪與地面沒有摩擦力,車輪會打滑,汽車無法啟動,行駛的車子也很難停下來。)
27.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有:鞋底花紋、汽車輪胎花紋、臺階上的條紋、雨雪天氣鋪地毯、把滾動摩擦變成滑動摩擦等。
28.生活中減小摩擦力的有:滑冰鞋、旅行箱裝有小輪子、懸浮列車、把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等。
29.飛行的子彈將物體擊穿,踢飛的足球把玻璃打碎、呼嘯的狂風將大樹連根拔起,奔流的水驅動水輪轉動······它們都具有(能量)。
30.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沒有能量,自然界就不會有運動和變化,也不會有生命。
31.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形式的能量,(運動的小車、發光的燈泡、燃燒的蠟燭、拉伸的橡皮筋·····都具有能量。能量還儲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學物質)中。
32.賽車的設計特點:(1)輪胎很寬,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要設計力量很大的發動機,(3)車身重心很低,輪與輪之間的距離較寬,可以使行駛穩定。(4)設計流線型車身,使阻力減至最低。
33.設計製作小車 :(1)明確問題:明確設計什麼,用途是什麼,具體要求是什麼(2)制定方案:頭腦風暴,研究會遇到什麼問題,怎樣解決,制訂最優方案(3)實施方案:團隊協作,根據方案加工製作,匯報展示。(4)評估與改進:根據標準評估、打分、反思方案,製作以及整個過程存在的問題,並進一步改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