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三體小說讀後感

2023-09-22 10:13:30 1

  《三體》三部曲小說,講述了地球文明和三體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下面是小說的讀後感作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三體》讀後感篇1

  三天假期,把《三體》讀完了,括弧,電子版。讀完後覺得得寫點什麼,就起了個小學命題作文式的標題。之前早就聽說,一直沒提起興趣來讀,因為中學那會兒看了一陣子的《科幻世界》,到現在沒有什麼作品能讓我印象深刻,慢慢的對科幻作品的興趣也就淡了。這次算是趁著劉慈欣的雨果獎的熱乎勁,湊個熱鬧。

  談下總體感受,這部作品構思上尺度很大,不論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空間上從地球到銀河系外太空,時間上從文#$#%革到宇宙湮滅,如果算上文中三體遊戲裡面的虛擬場景,得要從中國先秦時期算起了。構思上的宏大,使小說讀起來挺癮的。故事的主題,總體來說,是宇宙間各文明相處的問題,借用文中的理論就是「宇宙社會學」。與之前讀過科幻作品相比,這在構思上層次顯得更高一些。儘管裡面也有相當的篇幅在描寫地球文明與外星三體文明的戰爭。

  《三體》全套有三部,個人認為最精彩、最核心的是《三體Ⅱ黑暗森林》。《本體Ⅰ》更像相聲裡的墊話兒,到了第二部才入了正活。第二部中,完整地闡述了「宇宙社會學」,其基於兩個公理: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文明不斷地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並在兩個重要概念——猜疑鏈和技術爆炸的基礎上,建立起這樣一套「宇宙社會學」體系。好像太枯燥了,文中主人公羅輯有個比喻——宇宙好比一座黑暗的森林,宇宙的各文明,比如地球文明、三體文明等,就是森林中的獵人,他們帶著獵qiang,小心翼翼地前行著,他們盡最大的可能不暴露自己,一旦發現別的生命,就舉qiang消滅,而自己暴露了也會受到其他人的威脅。這就是「宇宙社會學」的重要法則——黑暗森林法則。儘管這個「社會學」的公理存在漏洞,但這應該就是科幻中的「幻」,而「科」就是基於「公理」的「嚴謹」的邏輯推理。這種硬科幻吸引我這個理科生的地方就在於此,說得在「理」,不魔幻,不玄幻。當然,這也失去不少文科背景的讀者。

  小說情節的推進是各種的插敘和倒敘,以及第一部中大量三體遊戲場景描述和第三部中以文中人物講故事的形式插入三個寓言童話,有一種電影鏡頭轉換的感覺。這種寫作技巧的運用,從第一部到第三部,作者也是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我覺得另一個亮點是對人性的揭露。印象最深的是第三部中,外星三體文明佔領了地球,要求地球人都搬到澳大利亞去,同時招募地球人維護治安,條件是可以不必搬到澳洲。這時在量的地球人應徵,大批去面試被刷的人,無情地嘲笑著那些「地球奸」(這是我造的詞);而同時在澳洲大地上,擠在一起的來自不同地方地球人暴發各種衝突。這些都是人性弱點和黑暗面的無情放大。

  如果非要挑刺兒,我想可能是故事的架構過大,很細的地方不容易處理好。而且三部書中,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著墨過少,感覺這不太科學,似乎不太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當然,這可能跟劉慈欣理工科背景而且讀者群也是一幫理科生有關,這一部分就沒有過多地去展開。再一個,也是不少人詬病的是作者的文筆不夠情細。從文學性上講可能是差一些,但要求一部硬科幻文筆優美有些免為其難了。總體來講,這是一部值得一讀的好作品。

  《三體》讀後感篇2

  剛才看書看的腦袋有些脹,一條條寫吧:

  1、威懾——廣播——掩體,整本書的架構憑這幾個詞猜出個七七八八了,但一直覺得作者肯定棋高一著,結果實際上也沒跳出這個框架。

  2、全書那個核心的idea不是很硬。大劉最牛的地方不是十多年來一直未被別人超越,而是十多年來自己一直都在超越自己。能夠成為東方不敗或者獨孤求敗是牛,但東方不敗不停的戰勝東方不敗,獨孤求敗不停的打敗獨孤求敗,從超級賽亞人不停的升級變成超超級賽亞人再變成超超超級賽亞人,這才是最牛最牛的。但《三體2》之於《三體1》不算,《三體3》之於《三體2》也不算。

  3、《三體1》的核心idea到目前為止依然是最硬的。那三顆瘋狂繞來繞去的恆星,夾在中間被這三個巨人不斷戲耍的那顆可憐的小行星,在這顆行星上誕生又毀滅誕生又毀滅的三體文明。慶幸自己那麼晚才讀《三體》的電子版,沒有太早的成為大劉粉絲,否則要被操蛋的《科幻世界》雜誌的連載給折騰死了。讀完《三體》那天晚上我做了整整一晚的夢,閉上眼睛就看見那三個球在空中轉呀轉轉呀轉……

  4、《三體1》裡甚至都不是最核心的東西甚至都影響到了我對於一些東西的理解。比如「進化」這兩個字,你得把它放到46億年這樣一個時間尺度上它才有意義啊。當年怎麼會有那麼多的聰明人搗鼓出什麼「社會達爾文主義」之類的東西?

  5、很多人喜歡《球狀閃電》勝過《三體》。其實《球》的問題和《三體2》一樣,就是那個diea不夠硬,以至於整體架構失去了平衡,一邊是慘烈到死的漫長掙扎,一邊不過是一層等著被捅破的窗戶紙。《球》中的「我」用了最大功力學習數學物理拜名師訪高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研究球閃到底是個啥,最後丁儀輕輕一點便捅破了那層窗戶紙——丫是一宏電子!《三體2》也是一樣,一邊是整個人類危機紀元之後慘烈無比的大低谷啥的,一邊不過是那麼簡單的一個黑暗森林法則。

  6、但不管怎麼說《三體2》還是嚴密的。很多人對那個黑暗森林法則質疑,太傻了。這就像寫論文,我只要保證我從a點推論到b點這個推論過程是邏輯嚴密的就可以了,至於a點本身是否成立跟整個推理過程是兩碼事,至少不完全是一碼事。只不過《三體2》的這個a點不如《三體1》來得硬來得生猛。

  7、《三體1》好比是金剛不壞之軀,而《三體2》有點像一部各方面都很猛只是結構有點問題的好萊塢大片,那四個面壁人的一一結果非但沒有一浪高過一浪,反而倒過來成了一個不如一個。這是整本書最大的遺憾。

  8、《三體3》核心的idea是什麼?讀到一半,到兩隻飛船進入四維空間的時候,我停下來抽了根煙,又遲鈍的往最開頭翻了翻,猜到了,覺得不算是非常有趣非常高明,跟《三體2》的思路及水平差不多。整個宇宙在坍縮,目前恰是處在從十維坍縮到三維的時期。這是最核心的東西,但這樣的東西其實早在以前的大劉作品裡面便有過了。整本書除了具體細節方面的想像創造以外,整體創意其實不過是以前各個短篇的一次重新打包大放送。雲天明明顯是《全頻段阻塞幹擾》裡男主角的再版,至於那個十維的東東已經被用過N次了,甚至最後那個第幾號世界啥的都有點像《贍養人類》或者《贍養上帝》。

  9、整本書九分像科幻一分像童話,似乎大劉的想像本可以無窮無盡,只可惜宇宙不夠大,目前已有的物理學的理論不夠多,所以只能在維度、光速這麼幾個東西上面繞來繞去。

  10、最後當然還是感謝大劉,讓我度過了這麼愉快的一個下午。後面幾天我會再把《三體3》細細咀嚼一遍。不管怎麼說這是兩年多來最好看的一部小說了。俺是一個字兒也寫不出來啦,只盼能多出幾個大劉這樣水準的作家,多幾部《三體》這般水準的作品,不用讓人等的這般辛苦。

  《三體》讀後感篇3

  我很喜歡看書,但有一個毛病,看的快,忘得也快。所以看一本書,時間長了,往往就會忘記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只籠統的有「好」、「一般」、「不好」的印象——《三體》就是一本好書,而且是一本我能記得住故事情節的好書。

  三體是劉慈欣大神的一本科幻力作。中學時我很喜歡看《科幻世界》,科幻視角所呈現出來的各種稀奇古怪、匪夷所思的想法對沒有想法的我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劉慈欣是《科幻世界》上的高產作家,2000年的時候就看了他寫的《地火》、01年《微紀元》、《全頻帶阻塞幹擾》、《中國太陽》、後來又陸陸續續的看了《球狀閃電》、《圓圓的肥皂泡》等諸多佳作,他的作品一般都是從普通人的普通生活開始,逐步引申至比較有技術含量的科幻課題,沒錯,很多關於宇宙、高深的物理學知識的硬科幻。

  《三體》講述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宇宙中是否還有別的生命存在?其實現實生活中各國也做了一些尋找外星生命的努力,美國航空局發射的飛船上攜帶著人類各種介質的信息已經飛出太陽系。書中講了文革時一個受政治迫害的天體物理學專業的女大學生,機緣巧合之下來到一個電磁武器基地,實驗過程中意外的發出了人類的喊話信息,通過太陽增幅後(書中描述的是恆星是大喇叭,可以對電磁波增幅)發往宇宙,結果8年之後收到了回復——4光年之遙的半人馬星座有另一個智慧生命的存在。

  三體指的就是這個智慧生命生存的星系,這個星系有三顆運行軌道不規律的「太陽」,隨著三顆太陽的不規則運動,行星會因為距離的變化而被不同太陽的引力俘獲成其衛星,如果只受其中一顆太陽的影響,就會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稱為「恒基元」,如果受到超過2顆太陽的影響,或者完全脫離太陽,那麼行星就會處於極熱和極冷狀態,生命無法生存,稱為「亂紀元」,三體星人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文明幾度毀滅又幾度重建。看不懂?沒關係,你就簡單的理解為三體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即可。

  三體星人對地球的態度如何?他們派出了一隻艦隊來地球。其實比較容易理解,不是所有生命都是熱愛和平的,生存的本能帶來對資源的渴求。因為有四光年的距離,並且三體飛船的速度只能加速到0.XX光速,所以還要幾百年才能到達地球。三體人的科技水平現階段高於地球,為了限制地球的科技發展,發射了兩顆「質子」進入地球,監控地球的一舉一動(原理請自己看書,我也沒弄明白,大意是宏觀世界看起來很小的東西微觀世界看來包羅萬象,是個高科技產品),在質子的影響下,人類所有的行動都無處藏身,並且由於基礎物理學研究受到影響,科技上也難有突破性進展。

  發現了外星生命,卻是有敵意的,人類該如何應對?

  人類開展了一個面壁計劃,找到了幾個很牛的人作為面壁者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應對措施,巨型核彈、改善人類思維、建造巨型戰艦,結果如何呢?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