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態溼地水生植物的選配方法
2023-09-27 07:58:05 1
專利名稱:一種生態溼地水生植物的選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環境生態修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生態溼地水生植物的選配方法。
背景技術:
通常在北方地區,水生植物的應用種類比較少,一般只有蘆葦、荷花和耐寒睡蓮等少數種類。隨著水體景觀性以及生態淨化水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多樣化水生植物、打造水生景觀生態群落的需求日益增加。因地制宜、科學地選擇、配置應用與否,不僅影響到景觀美,而且會對水質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生態平衡,對水生生態系統和景觀營造具有極其重要的
意義。 然而,水生植物的選擇設計配置對不少設計師和工程師存在很嚴峻的挑戰,他們一般對大部分水生植物的形態特徵、生長特性以及功能效用等不甚了解,同時對本地的水生植物鄉土種類認識不足。因此,在選擇、配置應用時存在標新立異心理、表面性、盲目性、不合理性現象,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盲目引種甚至可能會導致對當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破壞或威脅。目前,始終尚未形成一套水生植物從選種到合理配置應用進行溼地生態修復的一套科學、規範、高效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生態溼地水生植物的選配方法,旨在解決現有技術始終尚未形成一套水生植物從選種到合理配置應用進行溼地生態修復的一套科學、規範、高效的方法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生態溼地水生植物的選配方法,所述方法具體包括下述步驟對生態溼地進行調查,獲取生態溼地的自然條件信息;根據所述自然條件信息,對水生植物進行初步選擇;對初步選擇的水生植物進行觀測、比較,篩選出與所述自然條件信息相符合的水生植物種類;結合景觀營造、生態效應以及人文美學對篩選出的水生植物種類進行配置,建植水生植物群落。進一步地,所述對初步選擇的水生植物進行觀測、比較,篩選出與所述自然條件信息相符合的水生植物種類的步驟具體包括下述步驟從生物學、生態學和實際應用方面,對初選的水生植物進行觀察記載;對所述水生植物的生態適應性狀和種群更新與擴張進行觀測,對比其生長狀況和數量的變化;對影響所述水生植物的生長因子進行分析。
進一步地,所述生長因子包括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和人為因子。進一步地,所述自然條件信息包括氣候條件、水體特徵、土壤特徵、動物分布、原生態植被現狀和周邊人類活動信息。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對生態溼地進行調查,獲取生態溼地的自然條件信息;根據所述自然條件信息,對水生植物進行初步選擇;對初步選擇的水生植物進行觀測、比較,篩選出與所述自然條件信息相符合的水生植物種類;結合景觀營造、生態效應以及人文美學對篩選出的水生植物種類進行配置,建植水生植物群落。從而形成一套水生植物從選種到合理配置應用進行溼地生態修復的科學、規範、高效的方法。同時,該建植的水生植物群落有效調節生態溼地水體水分循環、豐富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對於生態環境修復、提升自我淨化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圖I是現有技術提供的生態溼地水生植物的選配方法的實現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對生態溼地進行調查,獲取生態溼地的自然條件信息;根據自然條件信息,對水生植物進行初步選擇;對初步選擇的水生植物進行觀測、比較,篩選出與自然條件信息相符合的水生植物種類;結合景觀營造、生態效應以及人文美學對篩選出的水生植物種類進行配置,建植水生植物群落。圖I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生態溼地水生植物的選配方法的實現流程,其具體的步驟如下所述
在步驟SlOl中,對生態溼地進行調查,獲取生態溼地的自然條件信息。其中,自然條件信息包括氣候條件、水體特徵、土壤特徵、動物分布、原生態植被現狀和周邊人類活動信息,該自然條件信息即為需要調查的項目信息。在步驟S102中,根據自然條件信息,對水生植物進行初步選擇。在該步驟中,該初步選擇水生植物的條件是耐汙能力強、淨化效果好,適地種植,開發鄉土資源與科學引進新優品種結合,根系發達,生物量大,具有生態安全性,具有一定的經濟、景觀效益、文化價值和綜合利用價值。水生植物初選之後,將該初選的水生植物種植在試驗區,該試驗區可以是預先設定一片區域,作為實驗。在步驟S103中,對初步選擇的水生植物進行觀測、比較,篩選出與自然條件信息相符合的水生植物種類。在該實施例中,對種植在試驗區內的水生植物進行觀測、比較,具體包括多個方面下述給出具體的說明,在此不再贅述。在步驟S104中,結合景觀營造、生態效應以及人文美學對篩選出的水生植物種類進行配置,建植水生植物群落。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上述對初步選擇的水生植物進行觀測、比較,篩選出與自然條件信息相符合的水生植物種類的步驟具體包括I、從生物學、生態學與實際應用方面,對初選的水生植物進行觀察記載。主要針對水生植物的生物學、生態學特徵與實際應用最相關的特徵-形態特徵、生長節律(物候)、越冬休眠等進行觀察記載,記錄初芽時間、開花時間、結果時間、枯萎時間、越冬休眠情況、冬季景觀等信息,對其綠期、花果期、觀賞期等進行觀測、統計、比較。2、對水生植物的生態適應性狀和種群更新與擴張進行觀測,對比其生長狀況和數量的變化。在水生植物的生態適應性狀與種群更新與擴張(繁殖)方面,通過觀測對比其生長狀況及其數量變化,可以篩選出優勢生長種類、繁衍能力強勢種類等。3、對影響水生植物的生長因子進行分析。 通過進一步試驗對比生長因子對水生植物的影響,該生長因子包括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和人為因子,生物因子包括光照、溫度、基質底泥、PH值、水位、水流速、水質狀況、地形地勢等,非生物因子包括捕食、寄生、競爭和互惠共生等,人為因子包括濫墾濫牧、工業汙染等。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結合景觀營造、生態效應以及人文美學對篩選出的水生植物種類進行配置,建植水生植物群落的步驟具體可以理解為一、從景觀營造角度配置水生植物依照變化與統一、協調與對比、對稱與平衡、韻律和節奏的基本植物造景原理,切忌「裙邊裝飾」失去了美觀,根據季相應四時變化,從水生植物的綠期、花期、花色、風格、線條、體量出發,相得益彰,與環境保持一定的平衡和比例的關係,可營造出錯落有致、協調得體、富有詩情畫意的和諧、自然、舒適的水體景觀。主要從大面積水面、小面積水面、人工溪流湖灣、自然河流等不同形式入手。二、從生態效應角度配置水生植物一定要以溼地的水質處理作為依據,建造自然溼地生物生態群落系統,形成由「挺水植物一浮葉植物一漂浮植物一沉水植物」優化組合的良好生態群落,防止單一種群的侵害,同時也抑制了低等藻類植物的水體富營養化;要以鄉土植物為主進行配置,同時豐富物種多樣性;選擇和搭配種類要適宜;選擇適宜生長的水深範圍;選擇不同土壤、環境條件下不同的品種配置;季節栽植不同選擇不同的植物類型配置;選擇不同的植物類型淨化功能不同,有重點的進行配置;與地被植物、觀賞草類及其他喬灌木的多層次配置等。三、從人文美學角度配置水生植物通過藝術構圖原理,體現出水生植物個體和群體的形式美,以及人們在欣賞時所產生的意境美。綜合型的水生植物景觀是栽種多種類、多類型的水生植物,不同形態和色彩的水生植物,會引起人的各種心理活動和戲劇性效果。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具體事例,下述給出*河生態溼地水生植物選配方案根據上述實施例給出的技術實施方案,首先對*河上遊生態溼地進行了一系列的現場詳細考察,有針對地重點選擇了適應性較強的水生植物種類,例如黃菖蒲、千屈菜等,建立起輔助溼地原生蘆葦及沉水植物的基調背景,然後引進海壽花、白海壽花、耐寒睡蓮、香蒲、荷花、澤苔、田字草、石菖蒲、芡實(播種)、水蔥、再力花、水毛花、花藺、浮萍、滿江紅、鳳眼蓮等等23種水生植物,經過了一系列的篩選,篩選出了最適宜的種類、豐富型種類、不適宜的種類等。溼地內的水域河灣、淺灘、深潭、沙洲等複雜多變的溼地生境及曲折蜿蜒的駁岸線,均綜合應用景觀營造、生態效應以及人文美學三方面進行各種水體景觀營造。經三年的實踐證明,本發明方法實踐性、針對性很強,引種篩選及技術規程較為規範,引種成功率高達96. 50%以上,水生植物的成活率平均達到97. 30%,大大節約了工程成本,經濟效益鮮明。同時,經過多角度水生植物配置應用,造景形式多樣、意境深遠。當前,*河生態溼地現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科教基地及旅遊、休閒、度假的重點景區,產生了無法估量的生態效益及社會效益。作為本發明的另一個具體事例,下述給出**市**水庫生態溼地水生植物選配方案在**市**水庫生態溼地綜合治理工程設計與施工中,首先對該工程的現場實際情況進行了充分全方位的考察。引進了蘆葦、千屈菜、黃菖蒲、海壽花、白海壽花、澤苔、田字草、石菖蒲、芡實、再力花等16種水生植物,循序漸進地篩選出了適宜的水生植物,同時進行科學、合理、藝術的水生植物配置應用,有效避免了盲目引種篩選的損失,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達95. 80%以上。從而降低了成本,並且景觀成型效果極佳,水環境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獲得了社會廣泛好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顯著。該工程把握當前園林建設的最新發展趨勢,堅持簡約、親水及人性化理念,科學進行引種篩選,把握水生植物配置先進理念,營造了由水生到溼生,再到陸生的生態演替景觀,形成了多處純自然生態溼地駁岸,惠及人與動植物、水環境等整個大生態圈的和諧可持續發展。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對生態溼地進行調查,獲取生態溼地的自然條件信息;根據自然條件信息,對水生植物進行初步選擇;對初步選擇的水生植物進行觀測、比較,篩選出與自然條件信息相符合的水生植物種類;結合景觀營造、生態效應以及人文美學對篩選出的水生植物種類進行配置,建植水生植物群落。從而形成一套水生植物從選種到合理配置應用進行溼地生態修復的科學、規範、高效的方法。同時,該建植的水生植物群落有效調節生態溼地水體水分循環、豐富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對於生態環境修復、提升自我淨化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權利要求
1.一種生態溼地水生植物的選配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具體包括下述步驟 對生態溼地進行調查,獲取生態溼地的自然條件信息; 根據所述自然條件信息,對水生植物進行初步選擇; 對初步選擇的水生植物進行觀測、比較,篩選出與所述自然條件信息相符合的水生植物種類; 結合景觀營造、生態效應以及人文美學對篩選出的水生植物種類進行配置,建植水生植物群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生態溼地水生植物的選配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對初步選擇的水生植物進行觀測、比較,篩選出與所述自然條件信息相符合的水生植物種類的步驟具體包括下述步驟 從生物學、生態學和實際應用方面,對初選的水生植物進行觀察記載; 對所述水生植物的生態適應性狀和種群更新與擴張進行觀測,對比其生長狀況和數量的變化; 對影響所述水生植物的生長因子進行分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態溼地水生植物的選配方法,其特徵在幹,所述生長因子包括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和人為因子。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生態溼地水生植物的選配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自然條件信息包括氣候條件、水體特徵、土壤特徵、動物分布、原生態植被現狀和周邊人類活動信息。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環境生態修復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生態溼地水生植物的選配方法,該方法包括下述步驟對生態溼地進行調查,獲取生態溼地的自然條件信息;根據所述自然條件信息,對水生植物進行初步選擇;對初步選擇的水生植物進行觀測、比較,篩選出與所述自然條件信息相符合的水生植物種類;結合景觀營造、生態效應以及人文美學對篩選出的水生植物種類進行配置,建植水生植物群落。從而形成一套水生植物從選種到合理配置應用進行溼地生態修復的科學、規範、高效的方法,同時,該建植的水生植物群落有效調節生態溼地水體水分循環、豐富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對於生態環境修復、提升自我淨化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文檔編號C02F3/32GK102674553SQ20121014017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8日
發明者張忠信, 朱志蘭, 楊友政, 王春紅, 王霞, 謝廣科, 趙術平, 鈕效東, 馬諫 申請人:山東濰坊東盛園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