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漲錨杆、配套連接頭及連接方法
2023-09-27 07:42:40 4
專利名稱:水漲錨杆、配套連接頭及連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巖土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ー種水漲錨杆、配套連接頭及連接方法。
背景技術:
水漲錨杆,是ー種新型的錨固用裝置,大量應用於公路、鉄路、隧道、水電大壩工程等工程中。現有的水漲錨杆如圖I所示,包括注水接ロ I、封套2、錨杆體3和底封4其中,底封4和封套2使錨杆體3內成為ー密閉空間,注水接ロ I與錨杆體3連通,用於向錨杆體3中注水將錨杆體漲開,達到錨固的作用。水漲錨杆在注水錨固後,需要通過拉カ機作拉拔試驗,以檢驗錨固效果,試驗過程中需要將水漲錨杆的封套2與拉カ機連接,通過牽拉封套2來檢測錨固效果,而現有水漲錨杆的封套2為圓筒形,不容易與拉カ機連接,需要靠夾具與封套之間的摩擦カ夾持住封套2後檢測,但是夾具與現有封套2之間的摩擦力往往不足以達到拉拔測試要求,容易滑移,影響試驗結果。另有ー種做法是將拉力機與封套2焊接後,再進行拉拔試驗,操作複雜,而且,這樣雖然可以完成試驗,但焊接對水漲錨杆的抗拉強度有影響,也會影響試驗結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 ー種水漲錨杆、配套連接頭及連接方法,不影響拉拔試驗結果。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具體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水漲錨杆,所述水漲錨杆設有拉拔試驗接ロ,所述拉拔試驗接ロ為具有連接件的封套。優選地,所述連接件包括設置於封套外的螺紋;所述螺紋為波形螺紋、梯形螺紋或三角螺紋。優選地,所述連接件包括兩端具有凸出的鞍部,中間凹陷的鞍形結構。優選地,所述鞍形結構兩端的鞍部中,拉拔方向一端的鞍部還設有加強板。ー種水漲錨杆配套連接頭,所述連接頭設有與水漲錨杆的封套上的連接件配合的連接具。優選地,所述連接具為一端開放,一端封閉的圓筒;所述圓筒的封閉端上設有通孔;所述圓筒的內壁設有與水漲錨杆封套外的螺紋配合的內螺紋。優選地,所述連接具為ー鉸鏈式夾頭,其夾頭部分形狀與水漲錨杆的鞍形結構外形相配合。優選地,所述連接具還包括一圍繞於所述夾頭部分外的環形鎖套。 ー種水漲錨杆的連接方法,該方法包括、
在水漲錨杆上設置拉拔試驗接口,所述拉拔試驗接口為具有連接件的封套;通過具有與所述連接件配合的連結具的配套連接頭,將所述水漲錨杆與拉力機連接。優選地,所述連接件為封套上設置的外螺紋;所述連接具為與所述外螺紋配合的一端開放,一端封閉的圓筒;所述封閉端上設有通孔;所述圓筒內壁設有與所述外螺紋配合的內螺紋;將所述配套連接頭通過所述通孔與拉力機連接,並通過所述內、外螺紋的配合,將 拉力機與所述水漲錨杆連接;或者,所述連接件為兩端具有凸出的鞍部,中間凹陷的鞍形結構,所述連接具為一鉸鏈式夾頭,其夾頭部分形狀與水漲錨杆的鞍形結構外形相配合;將所述配套連接頭與拉力機連接,通過所述連接具與連接件的配合,將拉力機與所述水漲錨杆連接。由上述技術方案可見,本發明的這種水漲錨杆、配套連接頭及連接方法,以拉拔試驗接口與拉力機進行連接,通過螺紋、鞍形配合等非固定連接方式,能夠方便地將水漲錨杆與拉力機穩固地連接,不會滑移,也不需要進行如焊接等破壞性的連接,從而不會不影響拉拔試驗結果。
圖I為現有水漲錨杆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水漲錨杆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水漲錨杆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與本發明實施例一的水漲錨杆配套的配套連接頭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另一種與本發明實施例一的水漲錨杆配套的配套連接頭結構示意圖。圖6為與本發明實施例二的水漲錨杆配套的配套連接頭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參照附圖並舉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水漲錨杆連接方法是在水漲錨杆上設置拉拔試驗接口,所述拉拔試驗接口為具有連接件的封套;通過具有與所述連接件配合的連結具的配套連接頭,將所述水漲錨杆與拉力機連接。封套上的連接件可以採用任意非固定連接形式的連接件,下面舉幾個例子實施例一如圖2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水漲錨杆包括注水接口 5,封套6,錨杆體7和底封8。其中對注水接口 5,錨杆體7和底封8本發明沒有進行改進,可以採用現有技術實現,這裡不再贅述。其中,封套6外設有螺紋9,該螺紋9即為連接件,通過該螺紋9,使得水漲錨杆可以方便地通過螺紋配合與拉力機連接。螺紋9的螺紋類型任意,例如可以是波形螺紋、梯形螺紋或三角螺紋。為了與拉力機連接,本發明還提供了與實施例一的水漲錨杆配合的配套連接頭,如圖4所示,該配套連接頭10設有與水漲錨杆的封套6上的連接件即螺紋9配合的連接具即內螺紋11 (由於配合,圖中螺紋9與內螺紋11重合);該配套連接頭10為一端封閉,一端開放的圓筒,其內壁設有內螺紋11,與封套6的螺紋9配合連接,該配套連結頭10的封閉端上還設有通孔12,該通孔12可以用於連接拉力機的活塞軸13或者類似的連接結構;其中,拉力機活塞軸13插入該通孔12中,通過卡套14與該配套連結頭10連接。另外,作為另一實施例,如圖5所示,該配套連結頭10上的通孔12內還可以設置有內螺紋25,通過與拉力機活塞軸13或者類似連接結構的外螺紋配合連接。 實施例二如圖3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水漲錨杆包括注水接口 15,封套16,錨杆體17和底封18。其中對注水接口 15,錨杆體17和底封18本發明沒有進行改進,可以採用現有技術實現,這裡不再贅述。其中,封套16上設有兩端具有凸出的鞍部19、26,中間凹陷的鞍形結構,該鞍形結構即為封套16上設置的連接件,通過該鞍形結構,使得水漲錨杆可以方便地通過夾頭部分與所述鞍形結構配合的鉸鏈式夾頭,將配套連接頭與拉力機連接。另外,為了保證鞍形封套16的兩個鞍部中,拉拔方向一端的鞍部19需要承受拉力機的拉力,因此為了增強鞍部19的抗拉強度,受拉力的鞍部19處還設有加強板20,從而保證鞍部19不會因為拉力而斷裂。為了與拉力機連接,本發明還提供了與實施例二的水漲錨杆配合的配套連接頭,如圖6所示,該配套連結頭21為一鉸鏈式夾頭,該配套連接頭21設有與實施例二的水漲錨杆的封套16上的連接件即鞍形結構配合的連接具,即夾頭部分22,其夾頭部分22的形狀與水漲錨杆的封套16的鞍形結構外形相配合,從而可以卡在封套16外,與水漲錨杆連接。優選地,為了保證夾頭部分22不會從封套16上鬆脫,該配套連接頭21還可以包括一圍繞於所述夾頭部分22外的環形鎖套23,從而保證夾頭部分22能夠緊貼封套16,不會鬆脫。另外,該水漲錨杆配合的配套連接頭21的鉸鏈部分27還可以設有一通孔24,該通孔24內還可以設有內螺紋,用於與拉力機的活塞軸13或者類似連接結構的外螺紋配合連接。上述兩個水漲錨杆及配套連接頭的實施例僅為舉例,水漲錨杆上的拉拔試驗接口還可以採用很多其它形式,例如封套外設置的連結件可以是在封套外表面上環形分布的突起,配套連接頭上的連結具可以是與該環形分布的突起配合的通孔,從而令該突起穿過通孔來實現配合連接,也就是說,只要是非固定連接方式,都可以成為本發明中拉拔試驗接口的實施例,這裡就不再一一舉例了。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保護的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ー種水漲錨杆,其特徵在於,所述水漲錨杆設有拉拔試驗接ロ,所述拉拔試驗接ロ為具有連接件的封套。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漲錨杆,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件包括 設置於封套外的螺紋; 所述螺紋為波形螺紋、梯形螺紋或三角 螺紋。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漲錨杆,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件包括兩端具有凸出的鞍部,中間凹陷的鞍形結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漲錨杆,其特徵在於,所述鞍形結構兩端的鞍部中,拉拔方向一端的鞍部還設有加強板。
5.ー種水漲錨杆配套連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頭設有與水漲錨杆的封套上的連接件配合的連接具。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水漲錨杆配套連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具為一端開放,一端封閉的圓筒; 所述圓筒的封閉端上設有通孔; 所述圓筒的內壁設有與水漲錨杆封套外的螺紋配合的內螺紋。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水漲錨杆配套連接頭,其特徵在幹,所述連接具為ー鉸鏈式夾頭,其夾頭部分的形狀與水漲錨杆的鞍形結構外形相配合。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水漲錨杆配套連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具還包括ー圍繞於所述夾頭部分外的環形鎖套。
9.ー種水漲錨杆的連接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 在水漲錨杆上設置拉拔試驗接ロ,所述拉拔試驗接ロ為具有連接件的封套; 通過具有與所述連接件配合的連結具的配套連接頭,將所述水漲錨杆與拉カ機連接。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水漲錨杆的連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件為封套上設置的外螺紋; 所述連接具為與所述外螺紋配合的一端開放,一端封閉的圓筒; 所述封閉端上設有通孔; 所述圓筒內壁設有與所述外螺紋配合的內螺紋; 將所述配套連接頭通過所述通孔與拉カ機連接,並通過所述內、外螺紋的配合,將拉カ機與所述水漲錨杆連接; 或者,所述連接件為兩端具有凸出的鞍部,中間凹陷的鞍形結構,所述連接具為ー鉸鏈式夾頭,其夾頭部分形狀與水漲錨杆的鞍形結構外形相配合; 將所述配套連接頭與拉カ機連接,通過所述連接具與連接件的配合,將拉カ機與所述水漲錨杆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漲錨杆,所述水漲錨杆設有拉拔試驗接口,所述拉拔試驗接口為具有連接件的封套。一種水漲錨杆配套連接頭,所述連接頭設有與水漲錨杆的封套上的連接件配合的連接具。一種水漲錨杆的連接方法,該方法包括在水漲錨杆上設置拉拔試驗接口,所述拉拔試驗接口為具有連接件的封套;通過具有與所述連接件配合的連結具的配套連接頭,將所述水漲錨杆與拉力機連接。該水漲錨杆、配套連接頭及連接方法,不影響拉拔試驗結果。
文檔編號E02D5/74GK102733835SQ20121022750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日
發明者陳睿 申請人:四川伯源巖土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