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引式機動茶樹修剪機的製作方法
2023-09-27 08:55:40 2
專利名稱:牽引式機動茶樹修剪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園藝專用的切割工具,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茶樹修剪設備。
我國是個盛產茶葉的國家,但是茶樹的修剪工作仍十分落後,尤其是小茶場更是如此,至今仍延用古老的方法——用鐮刀砍或鋸子鋸。這種古老的修剪的方法不僅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而且容易將茶樹撕裂,使茶樹的發芽期推遲,尤其是被修剪的茶樹高矮不齊,無法進行機械化採茶。前幾年,我們從日本引進了一臺R-8GA型雙人手抬式機動茶樹修剪機,它雖然克服了人工用刀子砍、鋸子鋸的諸多不足,但尚存在用人力抬,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等缺陷。
鑑於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勞動強度低,工效高,且適用於高低不平山坡作業的牽引式機動茶樹修剪機。
本實用新型實現上述目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牽引式機動茶樹修剪機,其特徵是園藝拖拉機的掛接框上掛接一臺雙輪掛車,該雙輪掛車的底盤的上平面向上延伸出四根立柱,四根立柱上設有升降臺,升降臺的檯面上設有手抬式機動茶樹修剪機。
由於本實用新型使用園藝拖拉機作牽引動力,同時將手抬式機動茶樹修剪機設置在升降臺上,因此與現有技術具有下述優點(1)進一步提高了茶樹的修剪工作的機械化程度,把園藝工人從繁重的抬機勞動中解脫出來;(2)可以自由地選擇茶樹的修剪高度;(3)爬坡能力強,可以在地形複雜的山坡上作業;(4)使手抬式茶樹修剪機的修剪效率得到充分地發揮,而且只需要一個人操作,節約勞力。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便公眾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上述以外的目的,更好地掌握實施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但本實用新型不受所述實施例限制。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案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圖1的A向視圖;圖4為圖1中局部Ⅰ的放大圖;圖5為圖1中局部Ⅱ的放大圖。
實施例參見圖1、圖2和圖3,掛接在C-12型園藝拖拉機(1)的掛接框上的雙輪掛車(2)是由設在主要由兩根大梁構成的底盤下的兩隻車輪(17)和焊接在所述底盤的上平面上的四方形框架所構成的。其中,所述的四方形框架是在四根立柱(5)的上、下頭焊接六根(上頭四根,下頭兩根)橫杆所構成的。為了充分利用刀片(9)的長度,能使手抬式茶樹修剪機(4)的安裝位置儘量靠右(參見圖3),本實施例將上述焊接在底盤上的四方形框架的左側與底盤對齊右側懸出底盤。
參見圖1、圖2和圖3,升降臺(3)呈梯子形,兩根邊框的兩頭分別焊接有導向套(6)(參見圖4),該導向套(6)套裝在雙輪掛車(2)的立柱(5)上,導向套(6)與立柱(5)之間設有定位螺釘(8),定位螺釘(8)上設有鎖緊螺母(12)。
參見圖1和圖5,為安裝調試的方便本實施例在梯子形的升降臺(3)的兩根橫格上分別套設一隻套管(13),套管(13)上焊接一塊平板(18),R-8GA型手抬式機動茶樹修剪機(4)可安裝在平板(18)上。參見圖5,套管(13)和升降臺(3)之間設有定位螺釘(14),定位螺釘(14)上設有鎖緊螺母(15)。
參見圖2和圖3,為了提高刀片(9)的強度,本實施例在刀片(9)的背後設有刀片架(16),該刀片架(16)的一頭固定在R-8GA型手抬式機動茶樹修剪機(4)的底座上,另一頭用螺釘與刀片(9)的外伸端聯接。參見圖2,刀片架(9)上設有夾枝板(10)。
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的升降臺(3)和C-12型園藝拖拉機(1)之間設有連接鏈條(7),以提高本實用新型工作的穩定性。
參見圖1和圖4,本實用新型工作前應根據待修剪茶樹需要修剪的高度,先適當地調整升降臺(3)的高度,再啟動R-8GA型手抬式茶樹修剪機(4)的動力裝置(1)(汽油機或柴油機),最後才開動C-12型園藝拖拉機(1)開始修剪工作。
權利要求1.一種牽引式機動茶樹修剪機,其特徵是園藝拖拉機(1)的掛接框上掛接一臺雙輪掛車(2),該雙輪掛車(2)的底盤的上平面向上延伸出四根立柱(5),四根立柱(5)上設有升降臺(3),升降臺(3)的檯面上設有手抬式機動茶樹修剪機(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牽引式機動茶樹修剪機,其特徵是升降臺(3)與園藝拖拉機(1)之間設有連接鏈條(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牽引式機動茶樹修剪機,其特徵是園藝拖拉機(1)的掛接框上掛接一臺雙輪掛車(2),該雙輪掛車(2)的底盤的上平面向上延伸出四根立柱(5),四根立柱(5)上設有升降臺(3),升降臺(3)的檯面上設有手抬式機動茶樹修剪機(4)。本實用新型不僅可以自由地選擇茶樹的修剪高度,而且可以在地形複雜的山坡上作業,使茶樹的修剪工作完全機械化。
文檔編號A01G3/00GK2178042SQ932235
公開日1994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1993年9月4日 優先權日1993年9月4日
發明者董修養, 付德軍, 侯利, 趙傑 申請人:董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