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誡子書讀後感範文

2023-10-13 17:35:39 1

  《誡子書》是諸葛亮寫給其子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雖闡述的是敬業奉獻、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

  誡子書讀後感範文一:

  今天我們學了諸葛亮的《誡子書》,這是諸葛亮臨終前寫給自己兒子的家書。這家書是誠懇又富有哲理的,表現出了他對兒子的殷切期望。讓我從中看到了諸葛亮的智慧,也看到了他超越凡人的淡泊,這就是他偉大的原因吧。

  正如諸葛亮所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要有理想,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會有很多困難和誘惑,我們都要努力克服它,多多聽取別人的意見,不要害怕困難,不要被誘惑,朝著目標,努力奮鬥。我相信,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我,我會努力,朝著理想努力前進!

  誡子書讀後感範文二:

  在院裡舉辦廉政文化書畫筆會上,甘老師欣然為我題寫了一副書法:「澹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把它掛在了我的辦公室牆上,時時觀賞,細細品味,受益良多。

  「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取自於諸葛亮的《誡子書》,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意思是說,有道德修養的人,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專心致志,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縱慾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奮發向上;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使節操高尚。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對社會無任何用處,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破家舊舍裡。到那時後悔也來不及了。

  書全文86個字,字字珠璣,言簡意賅,內涵豐富。聯想到本職工作——人民法官,從中給我予很多啟示。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一名法官,我們的理想就是追求法律神聖,通過法律的實施來實現正義和公平。為了實現理想境界,必須保持良好的心態,努力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襲。清者清白,廉者潔淨。法官作為社會的普通成員,處在燈紅酒綠的五彩世界,各種誘惑無處不在,如何抗拒誘惑,唯有靜、儉既養德又養廉,清心寡欲才能志向堅定。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有人說,選擇了法官這個職業,就選擇了孤獨,這話不無道理。法庭上唇槍舌劍之間的坐壁上觀,深夜孤燈下辨法析理的苦思冥想,與形形色色社會角色保持距離的矜持,處處透著「高處不勝寒」的孤獨。但高舉法槌定紛止爭是一種審慎和嚴謹,在各種「疑難雜症」面前,法官苦苦地尋找著「病灶」,還要在紛繁複雜的法律、法規中拿出一劑「良方」來,一個內心沒有寧靜的法官,沒有一種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哪裡會有辨法析理的深厚功底?任何「險躁」都會給案件的質量埋下隱患。寧靜是一種禪意,是一種智慧。「心浮則氣必躁,氣躁則神難凝」,只有心中寧靜,才不會困於喧囂的市井,不會被紛繁複雜的社會表象擾亂心智。寧靜,實在是法官職業所使然。

  淡泊、寧靜,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是以「明志」、「致遠」為目標的。良醫能妙手回春,庸醫則能變相殺人;好工匠能鑄造出鋒利無比的寶劍,一般工匠只能打造出鐵器而已。為什麼會這樣?技藝高下不同也。法官就像醫生,像鑄劍的工匠:同一個案件,有的法官能把它斷好,有的法官卻把它辦砸,什麼原因呢?同樣是技藝高下有別。一個好的法官,就應該是名醫,是好工匠,是有著高超技藝的法律專家。知識是「明志、致遠」的營養源和動力。知識浩瀚無際,對待學習,來不得半點「淫慢」;「年與時馳,意與日去」,要有「只爭朝夕」精神,加強學習、善於學習,持之以恆,博覽群書,積學儲寶,才能不斷地「明志」;才能與時俱進,到達「致遠」的彼岸。

  誡子書讀後感範文三: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讀後感《「誡子書」讀後感》.在這裡,諸葛亮用的是雙重否定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用現代化來說:」不把眼前的名利看的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誡子書」強調「靜」與「儉」,是學習,才幹和志向的基礎,是自我修養,自我砥礪,自我提高的關鍵.那什麼是真正的靜呢?「靜」在身體外部的表現,可以理解為泰然,穩重,禮節,嫻靜,含蓄等等.「靜」在身體內部的表現,可以理解為滿足,專注,快樂,充實,激情,樂觀,向上等等,凡能夠使身心達到積極和諧狀態的一切,都應稱之為「靜」.

  在「小窗幽記」中講「多躁者,必無沉潛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篤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將影響身心達到「靜」的最佳狀態.

  在眾多名人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耐得住寂寞.盛大網絡公司CEO陳天橋說過:「想要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孟子也有云:「故天將降大任於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誡子書」給了我許多啟示,大家可以看一下哦!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