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的遺言是什麼意思?徐茂公死後是否被開棺?
2023-10-14 06:18:04 5
徐世勣,字懋功,現在人們通常稱之為徐茂公,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李勣,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唐高祖李淵還親自賜他李姓,被評為純厚的臣子,後來被封為英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在中國的唐朝史上,徐茂公可以說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徐茂公從17歲參軍,到76歲去世,半生戎馬,為國盡職盡忠,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榮辱不衰,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以至於在他死後,唐高宗還廢朝七日到府上親自弔唁,贈徐茂公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此時他終於可以和他昔日的好兄弟們相聚,想像還是蠻美好的,可是徐茂公臨終的遺言處處透露出玄機,為什麼深得三代皇帝信任和愛戴的徐茂公會說出這樣的臨終遺言?
史書是這樣記載他的臨終遺言的,徐茂公的遺言是說給他的親弟弟的,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我自知必死,想同你做訣別。怕你悲傷痛哭,所以假裝病情轉好為此宴樂。你現在不要哭泣,聽我講話。我親見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等人辛苦建立門戶,都被後輩破家亡人。我這些不肖兒孫,現在都交付給你,應細加防察,如有操行不倫、結交非類,馬上打殺,然後奏之,以免傾覆家族……」從這段遺言中我們可以看出徐茂公對自己的生死看得十分淡然,他在乎的是自己後世,他擔心自己的子孫不能處理好與皇家的關係,擔心整個家族會毀於不肖子孫之手。因此他才在遺言中點名只要他們有做出不倫不類之事,立即按家法處置,絕不能連累家族。我想說的是,徐茂公的這種擔憂不是不無道理的,這個戎馬一生,歷經三代帝王的老臣,首先,對於帝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弄權術,徐茂公已經領教過多次。
徐茂公17歲就加入了軍營,在歸唐之前,他先後在翟讓、李密的手下做事,由於徐茂公是翟讓的舊部,因此李密對他不信任,在那次李密宴請翟讓的鴻門宴上,李密差點殺掉了徐茂公。此後,兜兜轉轉,歸順唐朝,先後替李淵、李世民和李治效力,其一生的閱歷極為豐富,幾乎經歷了隋末唐初的所有大事件,令徐茂公對帝王們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弄權術有著極為深刻的認識。正因為如此,他在生死面前表現的極為冷靜,面對李世民突如其來的試探,精明的徐茂公立刻明白了老奸巨猾的皇帝的用意,保住了性命。
其次,徐茂公深諳為臣之道。他深知自己出身草莽,也不是皇親貴族,唯有走「純臣」的路線,才能在微妙的君臣關係中立於不敗之地。所謂「純臣」,並非僅僅理解為忠純篤實,還應該理解為一種忠於自身職責而不選邊站隊的操守與智慧。第一次與李唐打交道的徐茂公,就以「純臣」的面貌出現在李淵面前,使得唐高祖還賜他李姓。在玄武門之變的前夜,李世民曾問過徐茂公的建議,得到的是他的緘口不言,這正是智者的做法,而那些積極介入皇家紛爭博取功名者,大多是沒有好下場的。
第三,唐高宗也跟他爹學會了玩弄權術。李治想要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但此事遭到了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代表的元老重臣們都紛紛反對,在李治的追問下,徐茂公思量再三回答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可以說徐茂公的回答堪稱完美,古往今來,無論臣子權位有多高,血緣有多親,摻和進宮闈之事無論成敗,最終往往都難逃劫數,徐茂公選擇置身事外,實屬明智選擇。由於此事,很多前朝老臣都得罪了李治,他們有的被流放,有的被殺害,高宗執政時期朝堂上這種詭譎多變的政治氛圍不得不讓徐茂公擔驚受怕,這些前車之鑑歷歷在目,所以他才在臨終前留下那段遺言告誡子孫。
只可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儘管你算的再準,後代子孫聽不進去也是枉然。唐高宗李治駕崩後,武則天登上了帝位。一介女流登上了帝位,不得不讓人感到氣憤,如同李唐宗室習以為常的亂倫一樣,這本是皇家內部狗咬狗的鬧劇,臣子只需要做好本分就行了。然而徐茂公的長孫徐敬業偏要趟這渾水,起兵反武,最後兵敗身死。徐家也被剝奪賜姓,滿門抄斬,就連死去多年的徐茂公也被追削一切官爵,刨墳斫棺,挫骨揚灰。徐茂公到臨死前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