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鴻兵《貨幣戰爭》讀後感500字
2023-10-13 07:58:39 1
《貨幣戰爭》出版以來,該系列叢書不僅持續風靡中國大陸多年,更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暢銷外.讀完這本書後你有什麼感受呢?下面請看為大家帶來的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貨幣戰爭》讀後感
買到這本書純屬意外,去了書店看到「貨幣戰爭」四個字的就直接拿著付了帳,屁顛屁顛地走了,回來看了一眼才發現,原來買錯了,是中國版的,說的是中國人歷史上金錢的事情。
話說這本書實是在是太能扯了,說的內容這這那那,無所不包,但可以看出來沒有什麼接近深層的東西(當然,我也不是追求什麼深層的東西,但起碼也是本書嘛,就要有些思想才是),不知是作者想把問題寫的通俗易懂,讓讀者自己領悟箇中道理,還是作者的真實水平也就如此。總之,這本書讀起來趣味性十足,春秋戰國,老子孔子,五行之說都出來了,而且這本書寫的金線的規律:無價值、稀缺、普遍、穩定、易於分割(說它們是金錢的性質或許更好一些),總覺得說的是紙幣,而又在易於分割那體現了金屬,所以感覺不對。
書中還說到了金錢的價格曲線,總結出來就是個倒U型,這是歷史的曲線,放在金錢這是在過於牽強,而後又扯到了才符合近前的關係,前者是封閉的概念,後者是開放的,用我們現在的話說財富是存量,儲蓄是流量,好像沒啥差別。
不過後面的一句話不錯「德不語無德之人,財不傳不富之徒」有一定的道理,但解釋的馬馬虎虎,後面的五行學說情理上說得過去,但是古人是否真的用的明白就不得而知了。
這裡所說的金錢的臉譜:俠客、政客、隱士、世族、富民五張,這不都是有錢人麼,或者說有能力取得金錢的人,我覺得還有一張臉譜,那就是它本身,我們都被它的臉譜給騙了。
「賺錢定律:雙成本定律——只有兩倍的成本投入,才能夠完成一次經營周期的運轉;業內人士定律——收信息所限,非業內資深人士不可以進行投資;優秀生定律——經常做生意的人才是生意人,喜歡做生意的人才能賺大錢;意外定律——任何生意都會有意外發生,生意就是處理意外;擅長定律——最賺錢的生意,就是你最擅長的生意。
弄錢有兩個原則:一是不弄大錢,二是不惹是生非(和珅就是這麼幹的)
金錢的五大明訓:
1)越是簡單的事情就越是容易賺錢
2)比簡單的事情更容易賺錢的,就是那些雖然簡單單相對別人卻未必容易的事情
3)社會身份的識別是比任何買賣更要賺錢的生意
4)最有效的永遠是最直觀的,最直觀的永遠是針對於人的最基本的低層次欲望的
5)永遠別指望著用智慧賺錢,這是一條你必須要銘記的訓誡」(我就不怎麼相信)
以上就是這本書作者的觀點,管他對不對,也許有那麼三四分道理可言,我就看個熱鬧,但這樣一來,搞得我沒心情讀那本真正的《貨幣戰爭》了。
篇2:《貨幣戰爭》讀後感
利用春節的這幾天假期讀了最近很火的一本書名為《貨幣戰爭》。看標題以為是一本金融知識普及類的書,看完後發現實際上是揭穿了一個天大的陰謀。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我看完後的感受,惶恐!整部書講述的其實就是一件事情,全世界近170年來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是由銀行家們操控的,而這些銀行家們又都效力於一個起源於德國的猶太銀行世家羅斯柴爾德家族。什麼英法戰爭、美國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等等影響著人類發展歷程的事件,統統是由這個家族所一手創造的。感覺就像活在《黑客帝國》裡描述的世界中一樣,其實我們都是不存在的,只是由一個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之外的某個人創造出來的。鑑於自己對這方面知識的匱乏,實在無從知曉這些是不是都是真實的。不過好像美國人很認同這種看法,在《24小時》這部劇集中就有一個小集團來操縱美國總統,而《越獄》更甚,一個公司居然可以謀殺對他們不利的總統。
篇3:《貨幣戰爭》讀後感
這本書,我覺得寫的有點懸。猶太人,銀行家能夠發動戰爭,左右國家的命運,引發經濟危機,這些觀點有些離譜。在二戰的時候,德國納粹把猶太人迫害的很慘,如果按照宋鴻兵的觀點,猶太人應該有很大的能量左右時局,但是沒有。宋鴻兵寫《貨幣戰爭》這本書,參考了大量的書籍文獻。我還認為,這些書都是那些嫉妒,看不起猶太人的白人寫的。他們宣揚一種觀點,經濟危機,戰爭,通貨膨脹都是猶太人製造出來的。德國納粹上臺後,就宣稱德國二十年代發生的超級通貨膨脹就是猶太銀行家故意製造的,猶太人為了錢不會顧忌國家和道德。所以,這本書只能信一些,不能全信。
貨幣戰爭已出了四本,我看了前三本。我的感覺是,這三本像一本,只有一個主題——極少一撮人控制著全世界大部分的財務,左右著國家政權。如果是這樣,大家還有什麼希望跳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呢?有些國家的債務是永遠也還不清了,老百姓當牛當馬在為那些極少數人工作,事實真是這樣嗎?我持懷疑態度,我對我們的這個世界保持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