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將領吳禎簡介 吳禎是怎麼死的?
2023-10-13 05:15:49 1
吳禎是明朝開國將領,出生於公元1328年,去世於公元1379年。吳禎早些年隨朱元璋四處徵戰,朱元璋建立大明,稱帝繼位之後,因功封靖海侯,去世之後追封海國公。補充說明,後來胡惟庸發生,吳禎被認定為胡黨人氏,被除爵。
吳禎,定遠人氏,最早之前叫吳國寶,後改名吳禎,字幹臣。吳禎在沒有參加起義之前,就以勇略而被人熟知。至正十二年的時候,與其兄吳良一起參加起義,投入到朱元璋麾下,成為朱元璋的帳前先鋒。
吳禎膽略過人,常常更換便服到敵軍陣營刺探消息,每每都有收穫。參加起義之後,先後隨朱元璋一起取得滁州、和州、採石、集慶、鎮江等地的勝利。在這些戰役中,屢立戰功,受到朱元璋重用。
至正十七年,朱元璋命麾下大將常遇春率兵奪取池州,吳禎作為列將跟隨。擊潰敵方援軍,攻佔池州。因為在這場戰役中,立下大功,吳禎因此被朱元璋任命為天興翼副元帥。隨後領命前往江陰一帶,抵抗張士誠來軍,守護江陰。
在這之後,吳禎勇猛作戰,多次擊敗前來進攻的東吳軍隊,生擒敵將朱定,因功升英武衛親軍指揮使。
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麾下另一員大將奉命攻打湖州,吳禎跟隨前往。此戰中,吳禎率軍大敗吳軍,成功奪下湖州。後來徐達繼續前行,吳禎留守湖州。
平江之戰爆發之後,吳禎參戰,攻破葑門、胥門,拿下平江,張士誠的東吳滅亡。事後論功行賞,吳禎升任大都督府僉事。
至正二十七年,吳禎為徵南副將軍,隨湯和討伐方國珍。方國珍也是起義領袖之一,後來接受元朝招降,帶領水軍與朱元璋等起義力量作戰。在這場戰役中,湯和和吳禎擊潰敵軍水壩,直抵敵軍陣營,大破敵軍。方國珍出逃海外,吳禎又追到盤嶼與方國珍開展,最後成功逼降方國珍。
朱元璋後來建立明朝,建元洪武,是為明太祖。吳禎隨後不久又破陳友定,再破蘭秀山海口。回師之後,吳禎受到朱元璋嘉獎, 為吳王左相兼大都督府僉事。
洪武二年,明太祖朱元璋決定設立功臣廟,祭祀二十一位開國功臣。不管是死人生人,一起論功,「死者塑其像,生者虛其位」,吳禎與其兄吳良都位列其中。
洪武三年,吳禎被任命為靖海將軍,前往沿海練兵,同時徵討沂州答山賊。朱元璋大封功臣之時,吳禎被封靖海侯,推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
洪武五年,吳禎開始領命統領水軍,督理海運。因為輸送遼東糧餉無誤,收復遼東未附之地,立下大功。
洪武七年,沿海倭寇入侵,吳禎為總兵官,率江陰四衛水軍徵討。不僅成功擊潰倭寇,還一直追到琉球附近,將倭寇人船全部俘虜。因為吳禎的關係,此後幾年之內,沿海地區再沒有倭寇作亂。
洪武十二年,吳禎病逝,終年五十二歲,追贈他為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海國公,賜諡襄毅。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案爆發,吳禎牽涉其中。後來吳禎被定為胡惟庸逆黨中人,爵位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