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人類簡史》讀後感

2023-10-13 04:05:14 2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

  《人類簡史》讀後感一

  《人類簡史》這本書講的是整個人類的歷史。全書不僅是站在某個民族(國家)或者人類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動物植物、整個世界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發展歷史。從數百萬年前講起,一直講到現代,並在結尾迎來的全書的高潮,那就是人類的可能的未來,最後的部分給人的感覺才是最震撼的。作者從遠古生物進化,講到農業革命,從帝國主義講到資本主義,一段段歷史娓娓道來,並在不同的人類發展階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視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進化是人類前進的永恆旋律。人類從低級動物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才逐漸成為當今的現代智人,雖然現在人類是整個生物鏈條的最高級物種,但並不意味著進化已經結束了,相反,人類也許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進化。進化真是始於人類在大腦、身體、以及心理等不同層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為現代人身上仍然存在這種不完善,認知偏差和謬誤導致了很多現代問題,丹尼爾·卡尼曼的書中對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來人類還將不斷進化,我們必須要認識到自身的局限和認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

  歷史的發展交織著很多偶然性因素。人類和黑猩猩擁有共同的祖先,而數百萬年前基因的偶然突變導致人類這個新物種的誕生。基督教的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樣有其偶然性,羅馬皇帝偶然發現了這個當時籍籍無名的小教派,並發現通過宗教能夠更好的統治國家,也因此在羅馬帝國的強力支持下,基督教一舉成為世界上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發展更是充滿了偶然性,很多科技發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導致人類有了新的發現。

  時代的進步夾雜著局限與包容。遠古時代,由於人類對大自然的認知有限,人們信仰各種神靈,通過神靈來解釋大自然的種種現象。農業革命之後,由於糧食供給的大大增加,開始有人可以從事一些更高級的工作,因此在這期間,哲學,政治,藝術以及其它各種思想文化都大大發展,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時代局限性,比如儒家強調君權,父權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紀,男女的地位始終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權主義的出現。現代社會對待同性戀的態度的轉變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人們漸漸認識到,人類這個物種還有其他生物物種都存在同性戀現象,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現象,也由此使得人們能夠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接納了同性戀這種現象。未來人們也一樣會以更加開發和包容的態度對待那些我們現在認為不對甚至不合法的現象,實際上很多所謂不對或者不合法的行為都是受我們的意識形態所扭曲的價值觀導致的。

  《人類簡史》讀後感二

  如果你平時很少讀社會發展史類通俗讀物,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這本書可以說讓你腦洞大開,倍感驚豔。其中充滿了讓人耳目一新的見解。例如公司,國家,民族人權等都是想像的現實。

  農業革命是歷史上的最大騙局。讓我們快速看看這本書說了什麼,這本書以三個重要的革命脈絡分篇章展開,人類歷史從7萬年前的認知革命正式啟動、一萬兩千年前的農業革命讓歷史加速發展。到了大約不過500年前,公元1500年讓歷史另起新局。

  人從哪兒來,是科學哲學社會學不可避免思考追尋的問題,(很有可能就是與我們最最相近的親戚黑猩猩,在600萬年前,有一頭母猿產下兩個女兒,一頭成了所有黑猩猩的祖先,另一頭成了所有人類的祖奶奶。)

  目前科學家多半同意,大約15年年前,東非有了跟我們幾乎一模一樣的智人。大約7萬年前,從東非擴張到阿拉伯半島,然後6萬年前到了亞洲,4.5萬年前到了澳大利亞,1.5萬年前左右到了美洲,也許冰河世紀大陸之間有連接,臺灣兩三萬年前也有智人同期的化石,智人徵服了全球。

  人類,這種沒有什麼特別的動物,從大約200萬年前到大約1萬年前,整個世界上存在著至少6種不同的人,200萬年前,不同的物種,魁梧肌肉發達適應歐亞大劉冰河世紀寒冷氣候的尼安德特人,適合熱帶叢林的梭羅人,為了適應環境侏儒化弗洛裡斯小矮人,東方亞洲直立人,直立人也成北京猿人,和1萬多年前的山頂洞人是不同物種,例如馬和驢是不同物種,交配的騾子會不能生育。山頂洞人屬於晚期智人種類。

  智人遷移有兩種不同理論,第一種是混種繁衍理論,第二種是替代理論,其他物種人類被智人趕盡殺絕,智人怎麼將其他人類物種趕出世界舞臺?這些是未解謎團。

  智人10萬年前,第一次與中東霸主尼安德特人衝突,贏家是尼安德特人,大約7萬年前到3萬年前,智人仿佛脫胎換骨,出現了新的思維和溝通方式,這是正是認知革命,發生認知革命的原因為何?目前也沒有辦法知道,普遍認可的理論是,某次偶然基因突變,改變了智人的大腦內部連結方式,讓他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語言來溝通。

  不論人類還是許多動物,都能喊出「小心!有獅子」,甚至還可以說謊,用「小心!有獅子」嚇走同類,獲取食物。但是認知革命之後,智人能夠說出「獅子是我們部落的守護神!」,討論虛構的事物是正是智人語言的最獨特的功能。

  ,這本書提到兩個觀點,讓我耳目一新如標緻汽車公司只是一個集體想像存在,國家,民族,人權等等想像的現實。如果你讀佛經,說這世上一切如夢如幻泡影,很難相信理解。但是尤瓦爾就把這些解釋稱

  人類歷史可能更多是一部歪打誤撞將錯就錯的歷史;比如所謂一神教固然由於想打敗多神教,想讓人們皈依「元始天尊」而特別富於戰鬥性和侵略性,但其實可能更多是偽裝的因地制宜的多神教;農業的出現可能不是因為社會大分工,而是因為人們想「侍奉」天上的神明而大興土木,而這種大型集體活動的糧食供給問題推動了農業的發展……

  除了這些俯拾皆是的「洞見」之外,整本書也給人很宏大敘事的感覺。視野固然足夠宏觀足夠全球,視角也足夠「俯視」,幾乎是從上帝的角度來看待芸芸眾生和凡碌塵世的變遷,也因此一部人類簡史並不僅僅是關於人類自身的歷史,同時還是一部自然史、生態史和地質史等等。

  在經過近三十年在新史學指導下對小人物、邊緣人物的日常命運和局部的、區域的小歷史的「關愛」後,人們漸漸對過多通過森森細細的細節去填補大歷史畫卷的努力感到不滿足,就像素食主義了大半天突然想吃肉一樣,迫切希望再次跳出來看人類自身的「大歷史」,這也是近年來各種全球史、新全球史、世界史和簡史又呈現爆炸性增長的根源所在。

  大歷史的敘說若要圓滿,必得刪繁就簡明白曉暢地抻出一根歷史主線,也就是所謂的歷史大脈絡,否則歷史不可能簡明,而以己之昏昏又何以令人昭昭?

  當然,「發現」歷史的發展規律是一回事,找到一個合適的結構來展現是另一回事。掛一漏萬是可以的,但必須讓人感到「框得住」整個大歷史。這時你對歷史片段的截取和歷史機樞的聚焦,就真正見功力了:哪些時刻和事件是歷史的「奇點」,哪些趨勢真正代表了歷史「前進」的方向,哪些工具承載著歷史的驅動力等等。

  這其中最重要是找到串聯歷史的「關鍵詞」,比如伊恩·莫裡斯以「戰爭」樞紐來串起人類歷史,道格拉斯·諾斯則用「暴力」及其控制來展示社會秩序的演化,而德隆·阿西莫格魯和詹姆斯·A.羅賓遜兩兄弟則以「制度」及其變遷為平臺來展現國家興衰的悲喜劇。

  就《人類簡史》而言,歷史主線的拿捏並沒有太出人意表,對於熟稔全球化敘事的我們來說,肯定覺得人類歷史就是一部「大合流」的故事的說法,往好了說是題中應有之義和「正確的廢話」,往壞了說還有從現狀倒推歷史之嫌。尤瓦爾·赫拉利的出彩之處在於用「三次革命」即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科學革命的框架來攏住人類發展進程,並用金錢、宗教和帝國這三個承載驅動力和凝聚力的工具,來闡釋四海為家的人類是如何走到「天下一家」的。

  手握這些頗為新穎的組織性符號之後,尤瓦爾·赫拉利就可以從容不迫地講述人類的故事了。而給他的故事添彩的是,他把學術通俗化,也即把《三國志》白話為《三國演義》的能力。比如講到印度的種姓制度是作為入侵者的雅利安人為「說服」被徵服者認命而「發明」出的一種秩序,讓人想到馬克斯·韋伯在《印度的宗教:印度教與佛教》中的相關論述。再比如汽車生產流水線上的工人雖然掙的比從前一個鞋匠多上許多,但從來享受不到從頭到尾完成一個產品的快感,無疑是馬克思關於人類「異化」的通俗版表達。

  儘管尤瓦爾·赫拉利對人類大歷史的把握給人以得心應手之感,《人類簡史》的字裡行間卻充滿了惶惑不安之情:人類歷史並沒有所謂的規律,而是充滿了隨機的選擇,人們更多時候不是在「創造」歷史,而是將錯就錯。人類的來時路固然崎嶇泥濘,充滿因恐懼而生的暴力和自以為是的偏見,未來的發展也並非全局在握,種種快速演進的科技進步或將給人類帶來種種始料未及的風險。

  《人類簡史》讀後感三

  《人類簡史》,類似於《槍炮、病菌與鋼鐵》,是從宏觀尺度描述整個人類的歷史與發展。作者把人類的發展分為了三個階段: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

  認知革命描述了智人如何在這個星球上佔據了統治的地位,不僅徵服了原本居住在生物鏈頂層的兇猛動物,而且消滅了其他智慧生物,比如尼安德特人。其他在金字塔頂端的動物花費了幾百萬年登頂,而自然在這個過程中也達到新的平衡。人類轉眼就登上頂端,不僅生態系統猝不及防,就連人類自己也不知所措。人類歷史上眾多的災難,不論是生靈塗炭還是生態遭逢的浩劫,其實都源自這場過於倉促的地位跳躍。

  農業革命,則是「史上最大的騙局」。農民的生活比採集者更加辛苦而且飲食更差。人類以為馴化了植物,其實是植物馴化了人類。但也正式農業革命,使得人類有了多餘的食糧,從而養活了政治、戰爭、藝術與哲學,為科學革命打下了基礎。

  科學革命的不同,在於人類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以觀察和數學為中心、取得新能力。歐洲之所以在科學革命中統治全球,在於現代科學與資本主義的結合。建立在鋼鐵基礎上被商業無盡野心驅動的西方文明壓垮了在竹木基礎上受限於精英政治自我封閉的東方文明。

  雖然是一本嚴肅的專著,不過作者在書中的一些小幽默也提升了本書的可讀性。節選一段:「如果大衛王穿越時空來到今天最正統的猶太教堂,卻看到信眾穿的是東歐的衣服,講的是德國的方言(意第緒語),不斷爭論由巴比倫文字寫的教條(猶太法典),相比也是十分傻眼。」

  宏觀的歷史才是真正的歷史,希望在中學學習歷史之前的學生都先看看《人類簡史》與《槍炮、病菌與鋼鐵》兩本書。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