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玄武湖簡介100字(玄武湖的別名)
2023-10-12 21:42:30 2
南京玄武湖簡介100字? 南京出版社推出《南京稀見文獻叢刊》新品——攝影、散文集《南京》(印芝虹譯,二0一五年七月版),德文原版由Verlag von Max Noessler & Co.於一九四五年在上海出版收錄德國攝影家赫達•哈默爾所攝南京風景、文物、人物照片兩百餘幀,德國駐中國汪偽政權的外交官、學者阿爾弗雷德•霍夫曼配文哈默爾後來回憶:「由於當時很難獲得優質的印刷材料,因此儘管其他方面製作精良,這本書還是因其低劣的紙質遜色不少雪上加霜的是,這本書剛好在日本投降前不久問世,在接管時期的混亂之中,許多拷貝(按:指德文版《南京》的複本,並非攝影底片)不翼而飛,它們可能都已經回收成為紙漿了」據中譯本編者介紹,攝影家在中國十三年間所拍攝的一萬多張底片、六千多幀照片等已贈存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了之前,曾由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用這些原始資料,先後印行過兩冊影集,「其中包括六十多幅一九四四年的南京影像」現在所出《南京》中譯本,圖像可能複製於紙質低劣的上海舊版,推想不如上述牛津版影集清晰,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南京玄武湖簡介100字?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南京玄武湖簡介100字
南京出版社推出《南京稀見文獻叢刊》新品——攝影、散文集《南京》(印芝虹譯,二0一五年七月版),德文原版由Verlag von Max Noessler & Co.於一九四五年在上海出版。收錄德國攝影家赫達•哈默爾所攝南京風景、文物、人物照片兩百餘幀,德國駐中國汪偽政權的外交官、學者阿爾弗雷德•霍夫曼配文。哈默爾後來回憶:「由於當時很難獲得優質的印刷材料,因此儘管其他方面製作精良,這本書還是因其低劣的紙質遜色不少。雪上加霜的是,這本書剛好在日本投降前不久問世,在接管時期的混亂之中,許多拷貝(按:指德文版《南京》的複本,並非攝影底片)不翼而飛,它們可能都已經回收成為紙漿了。」據中譯本編者介紹,攝影家在中國十三年間所拍攝的一萬多張底片、六千多幀照片等已贈存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了。之前,曾由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用這些原始資料,先後印行過兩冊影集,「其中包括六十多幅一九四四年的南京影像」。現在所出《南京》中譯本,圖像可能複製於紙質低劣的上海舊版,推想不如上述牛津版影集清晰。
《南京》中的照片,風格上趨近自然主義和唯美傾向,看不到多少戰火浩劫的留痕。霍夫曼的文章,儘管也惋惜「國民政府令人十分看好的建設工作,很大一部分淪為戰亂的犧牲品」,「今天的城市面貌到處都還帶有未愈的戰爭傷痕」, 但他「對藝術的興趣勝過對政治的興趣」(赫達•哈默爾語),也就與照片風格適配了。他的觀察,別具隻眼,敏銳捕捉到「人們可能會在同一條街上找到破舊的茅草棚、簡單的中式瓦房和最現代化的、歐洲風格的多層樓房,它們直接相鄰而立」——近乎「關鍵的一瞬」。書中有幾幀玄武湖的風景照,沒有迷濛的煙柳,有的只是象當年一位作家形容的那樣,「蓮叢已盡,蘆荻蕭蕭,莽蒼荒寒」(鍾敬文《湖上散記》)。霍夫曼專門寫了一章,細緻地介紹玄武湖的簡史、四季風光與生態,特別提到「夏季湖中荷花繁茂,『荷湖』由此得名,但只有歐洲人使用這個名稱」。
關於玄武湖的得名,夏仁虎《秦淮志》云:「後湖,古桑泊也,亦曰北湖。宋元嘉中,黑龍見,因名玄武。宋孝武閱水軍於此,因號昆明(池),俗曰飲馬塘。」王煥鑣主纂《首都志》引《南史• 昭明傳》,記「梁昭明太子建果園於後湖,植蓮子湖中,更立亭館與朝士大夫名素著者,遊詠其間」。又記,清同治十一年四月,「湖神廟工竣,共造房屋方亭披廈三十三間」,中有「賞荷廳」雲。民國文人記遊玄武湖,多有著墨於蓮荷者,如「蓮葉蓮花天際開,莫愁只合作輿臺」(柳亞子《初至玄武湖有作》),如「後湖荷葉招人慾往」(胡適《日記》),如「湖中有了菱兒菜與荷花,使我們趣味橫生」(魯彥《我們的太平洋》),如「滿湖都是荷花,不僅開時似『水殿風來暗香滿』,而且一直到深秋,還『留得殘荷聽雨聲』」(陳千帆《玄武湖憶舊》)……。倪貽德在小說中,描寫玄武湖的寒秋,「幾片殘荷,一堤疏柳,默默的在那裡表現出一種頹廢的詩美,除開數叢白頭的蘆花隨風飄搖之外,這荒廣的湖面上,更沒有半點兒動靜,大約自從秋風吹過江南以來,她的青春時代的榮華,也都隨著四周的草木,一樣的消衰下去了。」(《玄武湖之秋》)
霍夫曼筆下「荷湖」的別名,其來有自,惜乎後來沒有叫開,亦且被國人遺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