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最具影響力的皮影戲:唐山皮影戲現狀介紹

2023-10-12 19:55:39 1

  我們都知道皮影是一門古老的傳統的漢族藝術,在皮影戲文化中唐山皮影在皮影藝術界裡他的影響尤為重要,現如今皮影的狀況不容樂觀,老一輩的皮影製作人和藝人都已年逾百歲,唐山皮影藝術作為皮影界的祖師現狀如何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唐山皮影,又名冀東皮影,起源於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是我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民間藝術。據史料記載,它發源於河北冀東地區的灤州,由當地藝人黃素志發明,盛行於樂亭,故有「灤州影」、「樂亭影」之稱。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驢皮鏤刻並著色而製成,故又通稱「驢皮影」、「皮影」。清朝至民國年間的皮影戲與現在的皮影戲一脈相承,是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1966年,樂亭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皮影之鄉」。

  傳統工藝
  尺把見方的驢皮在手,只見刻影藝人操刀在手,如筆走龍蛇,遊刃有餘。皮影分兩部:人物和砌末。人物同插(頭部)和戳子(身子)組成。頭部有各色臉譜,如正面人物雕成鏤空臉,彎回形環勾眉眼,通天鼻梁,顯得俊朗、灑脫;反面人物則突出陰險狡詐的嘴臉,將眉目誇大,一副老奸巨滑的壞樣兒。

  丑角在眼睛上加畫一個圓圈兒,表示詼諧輕佻。唐山皮影是小、生、髯、大、醜的天下,角色相當豐富,雕起來要繁而不亂,密而不雜。精細活兒必須精細刀法,拉刀、推刀、迴轉、頓挫、明刀、暗刀,真是刀刀準、快、穩。做好了的影人兒安上三根杆,不僅要靈活自如,而且要和生活中人的一舉一動相合,各種套路乾淨利落,其手上功夫著實了得。

  光會表演的影人兒是啞巴,需要不專門演員配唱。唐山皮影的發聲方法很奇特。演唱時,演員用手指掐著喉頭髮音,經過擠壓後的聲音,具有一種特異色彩,恰好與影人的形象和動作渾然一體,形成唐山皮影戲的特殊風格。

  在其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名嗓不斷湧現,幾十年來,他們不僅發展了皮影藝術,更把唐皮影傳播到全國各地方及至海外,所到之處,盛況非凡,以致歐美、日本等國的人們將唐山皮影作為了中國皮影的代名詞。外來朋友們,最好去看看皮影,從這種承載了幾十代唐山人喜怒衰樂的戲曲形式中,感受那揮之不去的對生活美的追求。

  現代工藝


  唐山皮影製作工藝已經由傳統的手工製作刻樣,發展到如今的機械化批量化生產,刻影素材也是千變萬化。現有的刻影機器也是琳琅滿目,如雷射皮影機(JQ9060JQ1290),刻影人兒的材料已從素紙、五色蠟紙發展到羊皮、牛皮才驢皮、唐山皮影雕鏤精細,形象俊美,線條流暢清新,所選作雕刻的驢皮十分講究,只取驢前身的一個部位,經過加工、上漿,一張張透明度強、柔韌性好的原料就備好了。至今唐山還流傳著北山驢皮明如鏡的俗語。皮子有了,下一步該雕刻影人兒了。

  唐山皮影的劇目內容是深層剖析當地社會民俗民風、宗教心理的重要材料。歷代唐山皮影藝人對唱腔表演、舞臺道具的材料和技藝的改良與創新從未間斷過,這些經驗是今人和後人的寶貴財富。唐山皮影的傳承延續著口傳心授的方式,為文化傳承的方式方法提供了重要借鑑價值。唐山皮影的唱腔、音樂、表演、造型有著本地域特有的風格,受到國內外同行和觀眾的讚譽,具有很高的欣賞與研究價值。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審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因而大家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與人物,都以更精湛與更細膩的雕刻工藝表現出來,更強調了皮影的藝術性與裝飾性。把皮影製作好以後,加以裝裱用於展覽與裝飾。

  【結束語】皮影的製作工藝正在從曾經的娛樂為主,欣賞為輔向現如今以欣賞為主,娛樂為輔緩慢過渡。將來的皮影更強調與突出其靜態的藝術價值,通過場景的布置,角色的表情,豐富的色彩等,展示著它獨特的魅力。

你可能也喜歡:


帶動皮影戲傳承的經典的皮影戲有哪些
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滿族有多少人口,滿族的分布情況
皮影戲是哪裡的藝術形式,皮影戲出自哪裡

同类文章

湖南衛視2020片單出爐 流量和實力齊頭並進

  湖南衛視向來都是衛視臺的領軍人物,推出了不少受到廣大觀眾喜愛的好劇,而最近,湖南衛視2020招商大會舉行,2020年的影視劇片單也出爐了。從這份片單來看,既有新進的流量小生的劇,也有頗具爆款的實力劇,可謂是流量和實力兩頭抓,顯示出湖南衛視的野心!下面我們一起去戲劇文化那裡看看這份片單吧!  金鷹

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是很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種之一,發源於浙江,又有紹興文戲之稱,以唱為主,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與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劇目。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瞧一瞧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又名紹興戲,是中國漢族五大戲曲種類之一,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

廬劇文化之《五女拜壽》劇情簡介

  廬劇《五女拜壽》講述的是楊繼康被株連削職為民後,爭先恐後拜壽的五個女兒只有被嫌棄的養女願意收留題目,後楊繼康沉冤得雪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廬劇文化中具體看看《五女拜壽》的劇情吧。  明代嘉靖年間,戶部侍郎楊繼康,因對嚴嵩專橫擅權深為不滿,欲告老還鄉。在他六十壽誕之期,眾女兒女婿均奉厚禮進

廬劇文化之《老先生討學錢》唱詞

  廬劇,安徽省傳統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是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的。接下來,廬劇文化要介紹的是《老先生討學錢》的唱詞,一起去看看吧。  老先生:巍巍乎啊欠起身蕩蕩乎走出門庭  一路走來一路行來來往往都是人  家家都把那年來過小

戲曲文化說,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京韻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經藝人改革後發展而來。木板大鼓傳入天津、北京後,劉寶全改以北京的語音聲調來吐字發音,吸收石韻書、馬頭調和京劇的一些唱法,創製新腔,專唱短篇曲目。本期的為大家介紹下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木板大鼓發展成京韻大鼓後,伴奏樂器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了三

眉戶戲文化傳承:刺目勸學的劇情介紹

  在中國歷史上,關於考取狀元的典故不少,其故事情節或讓人深受鼓舞,或讓人義憤填膺,或唏噓不已。今天,要介紹的眉戶戲劇目之一《刺目勸學》,也與考取狀元相關,那麼,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刺目勸學》也叫《曲江歌女》又名《曲江打子》。故事發生在唐代曲江池畔,見文於唐白行簡李娃傳。  唐、常州

京韻大鼓名家有誰,及其代表作

  京韻大鼓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由當時的鼓書藝人劉寶全等把原用河北語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廣泛吸收京劇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間曲調創製新腔,並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且看本期的。  京韻大鼓有以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為代表

蘇州彈詞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有些事,有機會做的時候,就去做,別等沒機會了,再去做,就來不及了;有些人,有機會珍惜的時候,就去珍惜,別等失去了,再去把握,就沒意義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蘇州評彈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小三弦:  三弦:又稱「弦子」,中國漢族傳統彈撥樂器,其他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影響,也

一步一個腳印,淮海戲發展歷程

  淮海戲,江蘇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200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淮海戲的發展歷程吧,看它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1、正式定名  淮海戲曾在民間稱為「小戲」,與柳琴戲、泗州戲同源於「拉魂腔」,因流行於淮海地區,曾稱"淮海小戲",19

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山西的北路梆子,在山西的戲曲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當然在不可替代的價值裡,就有創造價值的人,本期梆子戲文化,讓我們一起來看卡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戲劇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二、三、四屆理事,山西分會二屆理事、三屆副主席、四屆名譽主席,山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二、三、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