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身背奸臣罵名的北宋名將潘美

2023-10-13 15:06:25

許多人認為歷史上的潘美就是潘仁美,其實這是錯誤的。歷史上只有潘美而沒有潘仁美。潘仁美是《楊家將演義》中的虛構人物,雖然有潘美的影子,但與真實的潘美大相逕庭。由於《楊家將演義》中將潘仁美塑造成一個用心險惡的奸臣,再加上人們認為潘美和潘仁美美是同一個人,致使潘美這個北宋名將背上了奸臣的罪名,被後人罵了幾百年,這是極不公正的。因此,把歷史上的潘美與小說中的潘仁美嚴格區分開來,是十分必要的。

  初出茅廬,深得周世宗器重

  潘美(925-991),字仲詢,大名(今河北大名東北)人。父親叫潘曼,擔任軍校之職,駐守常山(今河北正定)。潘美生於亂世,長得非常英俊,曾在府中當過典謁(掌管賓客請見的傳達和接待事務)。相當於今天政府辦公室的幹事。別看他年紀小,但卻胸懷大志。他對朋友王密說:「漢代將終,兇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時立功名、取富貴,碌碌與萬物共盡,可羞也。」潘美所說的漢代,是指五代時的後漢。後漢是五代中壽命最短的王朝,前後僅僅三年。

  公元950年,後漢大將郭威推翻了後漢王朝,當了皇帝,第二年在汴京即位,建立了周,史稱後周。郭威就是後周太祖。後周建立的時候,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後漢高祖)的弟弟劉崇不服後周統治,佔據太原,成為一個割據政權,歷史上稱為北漢(十國之一)。劉崇為了跟後周對抗,就投靠了遼朝,拜遼主為「叔皇帝」,自稱為「侄皇帝」,他多次在遼兵的幫助下進犯周朝,都被後周太祖打敗。

  當時,後周太祖郭威沒有兒子,柴皇后有個侄子叫柴榮(後來的周世宗),從小聰明能幹,練得一身武藝,郭威非常喜歡,就把他收作自己的兒子。柴榮當開封府尹的時候,潘美在他的手下做事,關係非常好。當時,趙匡胤也成為柴榮的部屬,深得柴榮賞識,因此,潘美與趙匡胤相處,交情甚厚。

  公元954年,後周太祖郭威去世,柴榮繼承皇位,就是周世宗。柴榮當了皇帝不久,就提拔潘美當了供奉官(皇帝身邊的武官侍從),參與軍政事務。

  周世宗當了皇帝,北漢國主劉崇認為周朝局勢不穩,就集中三萬兵馬,又請求遼主派出一萬騎兵,向潞州(今山西長治)進攻。周世宗決定率軍親徵,他率領大軍到了高平(今山西高平),跟北漢兵相遇,雙方都擺開陣勢,準備決戰。劉崇以為周世宗的兵馬比自己的少,就驕傲起來,結果被周世宗打得大敗,最後只剩下100多騎兵,狼狽不堪地逃回了晉陽(今山西太原)。

  周世宗得勝後回到汴京,封賞有功將士,潘美被提升為西上閣門副使(負責禮儀交接的官員)。過了兩年,周世宗準備統一中國。他親率大軍徵討南唐(十國之一),攻下了長江以北十四個州。接著,他又下令北伐,收復北方大片失地。在此期間,潘美先後擔任陝州(轄今河南三門峽市、陝縣、洛寧、靈寶及山西平陸、運城東北地區)監軍、引進使(掌管臣僚及外國和少數民族進奉禮物事務的官員),深得周世宗器重。

  南徵北戰,為北宋的建立和鞏固立下汗馬功勞

  公元959年,周世宗病逝,軍權落在大將趙匡胤手裡。第二年正月,北漢國主和遼朝聯合攻打北周邊境,趙匡胤奉命出徵。到達離京城二十裡的陳橋驛時,趙匡胤的部下發動兵變,擁戴趙匡胤當了皇帝。由於趙匡胤與潘美原來關係就好,所以趙匡胤當了皇帝,自然對潘美委以重任。

  趙匡胤雖然建立了宋朝,但天下並不太平。北方有契丹建立的遼國和盤踞太原的北漢國,南方有南唐、吳越、後蜀、南漢等國,湖南還有人擁兵自立。所以趙匡胤統一天下的任務十分艱巨。當時,陝州軍帥袁彥擁兵自重,信任奸佞小人,濫殺無辜,趙匡胤擔心他叛亂,就派遣潘美去擔任監軍,以消除隱患。潘美單騎獨馬到了陝州,向袁彥等人曉以大義,陳述利害。袁彥被潘美的真誠所打動,於是跟著潘美到了京城,以示效忠。趙匡胤非常高興,說:「潘美不殺袁彥,能讓他來覲見,正合我的心意啊。」

  建隆元年(960年)九月,郭威的外甥李重進在揚州叛亂,並打出了「驅逐趙賊,回復周室」的旗號。宋太祖趙匡胤率部親徵,命大將石守信為招討使,潘美為行營都監。叛亂平定後,潘美被留在揚州。任巡檢,後又任鎮撫、秦州團練使。當時,湖南的叛將汪端被平定後,人心不穩,趙匡胤又任命潘美為潭州防禦使。

  南漢國建都廣州,國主叫劉魷,十分荒淫殘暴,百姓對他恨之入骨。南漢幾次進犯桂陽、江華,都被潘美打敗。武陵山一帶的夷落(少數民族)自唐代以來,經常鬧亂,潘美帶兵徵剿,終於穩定了這一地區的局勢。乾德二年(964年),潘美又與丁德裕率軍攻克了郴州。

  開寶三年(970年),宋太祖又命潘美徵討南漢。宋軍很快攻克了富川(今廣西富川),劉急忙派一萬多人來援,被潘美軍打得大敗,隨即又攻佔了賀州。十月,潘美的部隊又連續攻佔了昭、桂、連三州,西江諸州都紛紛投降。潘美因為連戰連勝,宋太祖提升他為南面都部署,率軍進逼韶州(轄境相當於今廣東韶關市以及周圍八縣,治所在曲江,即韶關市曲江區)。

  韶州是廣州北面的重要門戶,南漢國在這裡駐紮著十多萬人馬。潘美指揮部隊進攻韶州,斬殺數萬南漢軍,佔領了韶州。劉沒有辦法,於第二年二月派人請降。實際上是想拖延時間,負隅頑抗。潘美根據趙匡胤的旨意,沒有答應劉魷。劉就派他的弟弟劉保興率兵抵抗,潘美率大軍長驅直人,距廣州只有120裡了。南漢軍15萬人靠山谷布陣,準備抵抗。潘美與諸將商量說:「南漢軍以竹木為屏障,如果用火攻,對方必定潰亂。然後再以精銳部隊夾擊,此為萬全之策。」於是,分別派遣數千人。手持火炬,等到夜間,萬炬齊發。正趕上颳起了大風,火借風勢,劇烈地燃燒起來。南漢軍驚慌失措,慌忙應戰,潘美指揮大軍發起攻擊,南漢軍大敗,損失數萬軍士。潘美指揮大軍逼近廣州,兵臨城下,劉魷沒有辦法,放火燒了府庫和宮殿,出城投降。潘美派人將劉押送到東京(今河南開封),然後發布文告,安撫百姓。五月,宋太祖任命潘美為山南東道節度使,第二年又兼任了嶺南道轉運使。土豪周思瓊聚眾負海為亂,潘美率兵徵討,平定了叛亂。自此,嶺南局勢穩定下來。

  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決定向南唐進兵。南唐建都金陵(今南京),佔有現在的江蘇、安徽淮河以南和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東部,南唐國主就是有名的李煜。李煜自知不是宋朝的對手,所以一直向宋朝納貢。後來,李煜自動取消了南唐國號,改稱江南國主,企圖維持他的統治地位,但宋太祖還是決定要除掉他。九月,宋太祖命令潘美、曹彬等率十萬大軍兵出荊南。臨行前。宋太祖對他們說:「攻破金陵城的時候,千萬不可濫殺無辜。尤其是李煜一家,要設法讓他歸降,不可加害。」

  潘美與劉遇等率兵先到江陵(今湖北荊州)。十月,任命潘美為昇州道行營都監,與大將曹彬一同到達秦淮。當時,因為船隻還沒有準備好,潘美就下令說:「我受皇上的命令。帶領數萬兵馬徵討南唐,一定要取得勝利,怎麼能因為河水阻擋而停止前進呢?」於是,他身先士卒,涉水而進,大軍也跟著他搶渡秦淮河,南唐軍大敗。潘美指揮宋軍在采石磯架設浮橋,南唐兵用二十多艘戰船來阻擊。潘美指揮部隊奮勇出擊,奪得南唐兵的戰船,並俘獲鄭賓等七名將領,隨後攻破了城南水寨,分兵把守。這天夜晚,南唐兵偷襲水營,由於潘美早有準備,南唐兵未能成功。

  第二年夏天到秋天,宋軍連連獲勝,潘美、曹彬等人率大軍兵臨金陵城下,連續幾次把南唐軍打得大敗。李煜非常著急,於十月、十一月兩次派徐鉉到開封請求延緩進佔金陵的時間,宋太祖沒有答應,仍詔令諸將促令李煜歸附。李煜沒有辦法。連夜派部隊數千人,手持火把來攻潘美的軍隊。潘美率精銳軍隊與敵軍短兵相接,又與大將軍曹彬率領軍隊在黎明時分攻城,一舉攻克了金陵。金陵平定後,潘美被封為宣徽北院使。

  宋太祖用了13年時間,消滅了南方五國,接著就出兵攻打北漢都城太原。由於北漢有遼國的援助,北伐沒有成功。不久,宋太祖病死,他的弟弟趙匡義(趙炅)繼承皇位,這就是宋太宗。

  抗遼英雄,身背罵名幾百年

  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宋太宗任命潘美為南院使。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加封潘美為開府儀同三司。

  宋太宗決心完成統一北方的事業,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親自率領四路大軍圍攻北漢都城太原,並任命潘美為北路都招討,判太原行府事。遼兵又來援助,宋太宗派兵截斷了援兵的要道,把太原城包圍起來。太原城裡無糧草,外無救兵,北漢國主劉繼元只得投降,北漢自此滅亡。劉繼元手下有一名老將叫楊業,也歸附了宋朝。宋太宗早就聽說楊業武藝高強,英勇善戰,就讓楊業做了大將。由於遼軍不斷侵擾宋朝邊境,宋太宗又派楊業為代州刺史,扼守雁門關。

  宋太宗滅了北漢,想乘勝攻打遼國,統一北方。在徵伐範陽時,任命潘美為知幽州行府事。宋軍攻勢凌厲,幾個州的遼朝守將紛紛投降,宋軍一直打到幽州(今北京)。後來,遼朝派大將耶律休哥救援,雙方在高粱河(今北京城西)打了一仗,結果宋軍大敗,宋太宗乘了一輛驢車才逃回東京。在宋軍撤退的時候。宋太宗又讓潘美兼任三交都部署,並在那裡屯兵,以防禦遼國的進攻。

  三交西北三百裡有個地方叫固軍,地勢險要,是北邊的咽喉。潘美率兵偷襲,佔領了這個地方。他積蓄糧草,嚴陣以待,遼國一直不敢輕舉妄動,北方邊境暫時穩定下來。

  不久,遼國一萬多騎兵來犯,潘美秘密行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起攻擊,大破遼軍。宋太宗十分高興,封潘美為代國公。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改任忠武軍節度使,升封為韓國公。

  公元982年,遼主耶律賢死去後,即位的遼聖宗耶律隆緒才12歲,所以由他的母親蕭太后執政。有人向宋太宗建議,認為遼國幼主即位,朝政不穩,可趁機收復燕雲十六州。宋太宗接受了這個建議,於雍熙三年(986年)命潘美、曹彬、崔彥進分別率大軍北伐,並且派楊業做潘美的副將。

  三路大軍分路進攻,旗開得勝,潘美、楊業這一路人馬出兵雁門關,很快收復了四個州。但是,曹彬率領的主力由於孤軍深入,被遼軍殺得大敗,宋太宗急忙命令各路大軍撤退。

  潘美、楊業接到命令,就率領大軍,掩護四個州的百姓退到狼牙村。這時,遼兵已佔領了寰州(今山西朔縣東),兵勢十分兇猛。楊業建議派兵佯攻,吸引住遼兵主力,然後派精兵埋伏在撤退的路上,掩護軍民撤退。

  監軍王詵反對楊業的意見,說:「我們帶了幾萬精兵還怕他們?我們只管沿著雁門大路,大張旗鼓地行軍,也好讓遼軍見了害怕。」

  楊業說:「現在敵強我弱,這樣幹一定要失敗。」

  王詵帶著嘲笑的口氣說:「楊將軍不是號稱楊無敵嗎,怎麼在敵人面前卻畏縮不前了,是不是另有打算呀?」

  這一句話把楊業激怒了,他說:「我並不是怕死,只是看到現在時機對我們不利,怕士兵白白喪命。你們一定要打,我可以打頭陣。」

  潘美愛惜楊業是個難得的將才,本來不同意他去送死,但有王詵從中作梗,只得違心同意。楊業無可奈何,只好帶領手下人馬出發了。臨走時,潘美抓住楊業的馬韁繩,說:「楊將軍此去一定要多多保重,能勝則勝,不能勝則迅速回兵,不必戀戰。」接著又問道:「楊將軍還有什麼要交代的嗎?」楊業含著眼淚對潘美說:「這個仗肯定要失敗,我本來想看準時機痛擊敵人,報答國家。現在大家責備我懼敵,我不得不先死了。」

  接著,他指著前面的陳家峪(今山西朔縣南)說:「希望你們在這個谷口兩側埋伏好步兵和弓弩手,我兵敗之後,退到這裡,你們帶兵接應,兩面夾擊,也許有轉敗為勝的希望。」

  楊業出兵沒多遠,果然遭到遼軍的伏擊。他帶兵拼殺了一陣,終於抵擋不住,只好一邊打一邊把遼軍引向陳家峪。到了陳家峪,正是太陽下山的時候。楊業退到谷口,只見兩邊靜悄悄的,連一個宋軍的影子也沒有。原來,楊業走了以後,潘美按照楊業的意見,把人馬帶到了陳家峪準備接應,但等了一天,聽不到楊業的消息。王詵認為一定是遼兵退了,他怕楊業搶了頭功,就催促潘美把伏兵撤離了陳家峪。

  楊業見約定的地點沒有自己的人接應,氣得直跺腳,只好帶兵與追上來的遼兵展開搏鬥。楊業雖然勇猛,但終因寡不敵眾,兵敗被俘,在遼營絕食三天而死。

  消息傳到東京,宋太宗十分難過。他把王詵革職查辦,又把潘美連降三級,讓潘美擔任了檢校太保。第二年任檢校太師,任真定知府。不久,改任都部署、并州通判。

  淳化二年(991年),宋太宗又加封潘美為同平章事,但數月後就去世了,終年67歲。死後追贈中書令,賜諡號為武惠。

  楊業的死雖然與潘美沒有堅持在陳家峪接應有很大關係,但他並沒有要陷害楊業的意思,更沒有要故意置楊業於死地的意圖。他的失誤在於,當監軍王詵心存私念讓他從陳家峪撤軍時,潘美沒有堅持自己的意見,而是一昧聽命於王詵,致使楊業兵退陳家峪時沒有得到援助。因此,楊業的死,主要責任在王詵,次要責任在潘美。

  《楊家將演義》成書於明代中葉,楊家將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書中塑造的潘仁美故意陷害楊業,一定要置楊業於死地,是一個讓人痛恨的奸臣。但是,潘仁美是一個藝術形象,跟歷史上的潘美根本不同。潘美之所以身背奸臣罵名幾百年,終究是受了《楊家將演義》的影響而已。

同类文章

傅恆後代是誰?傅恆我們被稱為傅六爺?乾隆明相傅恆的個人成就

  傅恆為沙濟地方富察氏,乾隆一朝重臣,深受乾隆帝寵信,步入仕途之後,出將入相,活躍在乾隆朝堂。他不到三十歲就成為首輔,在乾隆一朝權傾一時,分量極重。  傅恆為名門出生,先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起兵時,便率族人歸附,為清太祖心腹。曾祖哈什屯在太宗與世祖兩朝位列議政大臣,祖父米思涵為康熙帝戶部尚書、議政大

乾隆名將兆惠是個什麼樣的人?兆惠將軍的優缺點

  人物檔案  姓名:烏雅·兆惠  諡號:文襄  國家:中國  民族:滿族  旗籍:正黃旗  所處朝代:清朝乾隆時期  出生時間:公元1708年  去世時間:公元1764年  職業:都統  爵位:一等武毅謀勇公  主要成就:平準部、回部  兆惠是清朝乾隆年間著名戰將,曾經參與過平定大小金川之亂、平定

兆惠是誰?兆惠是怎麼死的?

  兆惠,烏雅氏,全名烏雅·兆惠,字和甫,滿洲正黃旗人,生於公元1708年,去世於公元1764年,是清朝乾隆時期的著名將領。兆惠在乾隆時代曾經多次鎮壓叛亂,阻攔外族進攻,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安全,是乾隆朝非常重要的一位將領。  雍正九年,已經二十四歲的兆惠以筆帖式的身分入值軍機處,授軍機章京,算是

清朝將領和琳簡介 和琳是怎麼死的?

  雖然文章開頭就已經給和琳添加了標籤,說他是清朝時期著名將領,但實際上今天知道和琳到底是誰的卻並不多。歷史上姓和的官員不少,但是說到清朝姓和的官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絕對是「和珅」!添上乾隆朝著名權臣、貪官標籤的和珅,加上今日各類影視劇對其的刻畫傳播,和珅絕對算的上是家喻戶曉的一位歷史人物。  在往

和琳與和珅、紀曉嵐的關係如何?和琳為什麼能戴三眼花翎?

  和琳,清朝乾隆時期著名將領,滿洲正紅旗人,生於公元1753年,去世於公元1796年,鈕祜祿氏,字希齋。和琳,又是鈕祜祿氏,想來大家心裡都有數了。沒錯!和琳除了是清朝乾隆時代的著名將領之外,同時也是清朝著名權臣和珅的親弟弟。因為有和珅的幫助,和琳自從入仕開始,官路可以說是一路暢通,歷任兵部侍郎、工

王輔臣是誰?王輔臣是怎麼死的?

  王輔臣是明末清初之時的一位軍閥,曾經兩次反清也兩次降清,是一位首鼠兩端之人。  王輔臣為山西大同人氏,原本是明朝一官宦人家僕傭的孩子,生年不詳。他本姓李。,後來給王進朝當誼子,此後便改姓王。  明朝末年,內憂外患,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王輔臣後來跟隨姐夫劉某參加農民軍。王輔臣非常好賭,常常一擲千金

清朝將領王輔臣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自殺?如何評價王輔臣?

  王輔臣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地方軍閥,曾經先後在明朝和清朝為官為將。他多次加入反清勢力,也曾多次投降清朝,後來在投靠吳三桂反清,隨後再次降清之後,畏罪自盡而亡。  王輔臣是一位能幹的將領,這一點小編並不否認。雖然他在今天名聲並不大,但是卻非常能打。早在明末之時,他跟隨大同守將姜瓖麾下就曾經屢建奇功。當

王輔臣與吳三桂有沒有關係?王輔臣的故事

  王輔臣山西大同人,原本是明朝宦官奴僕的兒子,後來硝煙四起,天下大亂,王輔臣跟隨姐夫一起參加起義農民軍。後來他又投靠在山西大同守將姜瓖麾下,跟隨姜瓖一起投靠大清。多爾袞去世,順治帝親政之後,王輔臣受到重用,此後青雲直上,步步高升。  王輔臣原本前途無量,可惜一步錯步步錯,後來他參加吳三桂反清勢力,

河西四漢將趙良棟簡介 趙良棟是怎麼死的?趙良棟歷史評價

  人物檔案  姓名:趙良棟  字:擎之  號:西華  諡號:襄忠  國家:中國  民族:漢族  所處時代:清朝  出生地:甘肅寧夏  出生時間:公元1621年  去世時間:公元1697年  官職:勇略將軍、雲貴總督  爵位:一等伯爵  主要成就:平定三藩之亂  主要作品:《趙忠襄奏疏存稿》  趙良

甘龍是誰?他為何反對商鞅變法?

  甘龍是秦孝公時代的臣子,他的後代甘茂、甘羅都成為了秦國的國相,得到了秦國君主的重用。他是秦國有名的世家貴族,也是反對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對商鞅變法,可是並沒有什麼用,但是他為何要反對呢?  商鞅變法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很有名,經過變法圖強,秦國從一個邊陲小國,一躍而躋身春秋戰國四大強國之一。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