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油管防噴總成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22:20:39 3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氣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油管防噴總成。
背景技術:
目前,在油井井下作業現場進行起、下油管過程中,一旦出現油管或油管套管環空溢流現象,即判斷為井噴前兆,需立即實施井控,一般是搶下防噴總成,使防噴總成的下端部通過油管防噴器中心通孔與油管進行連接。
目前,所採用的油管防噴總成,由下至上依次為雙公短節、油管懸掛器、提升短節與旋塞閥,其中,雙公短節用於連接井內油管,油管懸掛器用於坐入井口油管頭的四通錐形腔內,旋塞閥用於控制油管內腔的溢流液體。
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設計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由於油管或油管套管環空產生溢流現象而從油管噴射出來的液體會從油管防噴總成頂部的旋塞閥中噴射出來而自然散落,直接影響操作員工的視覺、呼吸功能,導致搶噴速度緩慢甚至不能實施;另外,若油管液體落地或隨風飄散會造成環境汙染。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溢流液體從油管防噴總成頂部的旋塞閥中噴射出來而自然散落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油管防噴總成。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油管防噴總成,所述油管防噴總成包括:
限徑雙公短節;
與所述限徑雙公短節的上端部進行連接的頂孔油管懸掛器;
與所述頂孔油管懸掛器的上端部進行連接的提升短節;
與所述提升短節的上端部進行連接的旋塞閥,且所述旋塞閥的上端部安裝有閥把手;
其中,在所述旋塞閥的上端部連接有快速接頭;
在所述快速接頭的上端部連接有彎頭;
在所述彎頭的下端部連接有引流管。
優選地,所述限徑雙公短節的中部的外徑小於所述限徑雙公短節端部的外徑;
所述限徑雙公短節的中部的外徑為73mm。
優選地,在所述頂孔油管懸掛器的上表面設置多個圓孔,且所述圓孔平均分布在所述頂孔油管懸掛器的上表面。
優選地,所述引流管為矽膠軟管,且所述引流管的內徑大於或等於所述旋塞閥的內徑。
優選地,在所述旋塞閥與所述快速接頭之間螺紋連接有把手變扣。
優選地,在所述把手變扣的外側連接有多個把手,且所述把手沿周向平均分布在所述把手變扣的外側。
優選地,在所述頂提升短節和所述旋塞閥之間螺紋連接有接箍。
優選地,在所述引流管的下端部連接有固定鎖鉤。
優選地,所述固定鎖鉤包括:套在所述引流管外部的套圈、用於固定所述引流管的掛鈎以及連接在所述套圈與所述掛鈎之間的連接杆。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在快速接頭的上端部依次連接有彎頭與引流管,可改變快速接頭內液體的流向,使液體能定向流入到儲液罐內,避免了液體從油管防噴總成頂部自然散落,也就避免了液體落地或隨風飄散而造成環境汙染;通過在彎頭與旋塞閥之間連接有快速接頭,不僅能有效控制溢流液體的頂噴現象,而且也能實現防噴總成的快速連接與拆卸,減少了操作時間與人力。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油管防噴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的雙公短節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限徑雙公短節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對附圖中的各標號說明如下:
1 限徑雙公短節,101 限徑雙公短節的中部;
2 頂孔油管懸掛器,201 圓孔;
3 提升短節;
4 旋塞閥,401 閥把手;
5 快速接頭;
6 彎頭;
7 引流管;
8 把手變扣,801 把手;
9 接箍;
10 固定鎖鉤,1001 套圈,1002 掛鈎,1003 連接杆;
11 雙公短節,1101 雙公短節的中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油管防噴總成,如圖1所示,該防噴總成包括限徑雙公短節1;與限徑雙公短節1的上端部進行連接的頂孔油管懸掛器2;與頂孔油管懸掛器2的上端部進行連接的提升短節3;與提升短節3的上端部進行連接的旋塞閥4,且旋塞閥4的上端部安裝有閥把手401;其中,在所述旋塞閥4的上端部連接有快速接頭5;在快速接頭5的上端部連接有倒置「U」形的彎頭6;在彎頭6的下端部連接有引流管7。
以下就該防噴總成的工作原理給予解釋:
當油管或油管套管環空出現溢流現象時,搶下防噴總成,即將限徑雙公短節1與頂孔油管懸掛器2穿過油管防噴器的中心通孔,使限徑雙公短節1與井內的油管進行連接,此時由於油管或油管套管環空產生溢流現象而從油管噴射出來的液體會依次經過該防噴總成的限徑雙公短節1、頂孔油管懸掛器2、提升短節3、旋塞閥4、快速接頭5、彎頭6與引流管7,最終流入到指定的儲液罐內,避免了油管內的液體直接從油管防噴總成的旋塞閥4中噴射出來而自然散落。
可見,通過在快速接頭5的上端部依次連接有彎頭6與引流管7,可改變快速接頭5內液體的流向,使液體能定向流入到儲液罐內,避免了液體從油管防噴總成頂部自然散落,也就避免了液體落地或隨風飄散而造成環境汙染;通過在彎頭6與旋塞閥4之間連接有快速接頭5,不僅能有效控制溢流液體的頂噴現象,而且也能實現防噴總成的快速連接與拆卸,減少了操作時間與人力。
其中,快速接頭5包含上下兩部分,其本身可以通過上部分與下部分的卡扣實現快速連接及分離,且連接後的快速接頭5可做360°的旋轉。如圖1所示,快速接頭5的上部分可與彎頭6進行螺紋連接,下部分可與旋塞閥4進行螺紋連接,由於快速接頭5可做旋轉,使快速接頭5以下部分(包括限徑雙公短節1、頂孔油管懸掛器2、提升短節3、旋塞閥4)能自由旋轉以滿足上、卸扣時管串所必須支持的多圓周運動,而快速接頭5以上部分(包括彎頭6與引流管7)相對靜止以滿足定點排放溢流液體的需要,則油管防噴總成頂部溢流液體被有效控制,不再空中自由散落噴射。另外,在上、下防噴總成時,防噴總成的上下部分可通過快速接頭5的卡扣以實現快速連接及分離。需要說明的是,當快速接頭5以下部分在自由旋轉以滿足上、卸扣時管串所必須支持的多圓周運動時,與限徑雙公短節1進行連接(比如螺紋連接)的油管隨快速接頭5以下部分進行同時旋轉;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管串指的是該油管防噴總成的組成部分。
如圖1所示,油管防噴總成的限位雙公短節1連接在井內油管與頂孔油管懸掛器2之間,為了便於安裝與拆卸,限位雙公短節1採取螺紋連接方式連接在井內油管與頂孔油管懸掛器2之間。其中,現有技術中的油管防噴總成的雙公短節11的結構,如圖2所示,該雙公短節11的中部1101的外徑大於該雙公短節11的左、右端部的外徑,而該雙公短節11的中部1101的外徑大約為78.5mm,安裝或拆卸雙公短節11的工具比較單一,例如常規的雙板牙、可調鎖緊管鉗(此類管鉗的長度為600毫米、900毫米,易出現打滑脫落風險),故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限徑雙公短節1。
更進一步地,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限徑雙公短節的中部101的外徑小於限徑雙公短節1的左、右端部的外徑,且限徑雙公短節的中部101的外徑為73mm。該限徑雙公短節的中部101的外徑大小符合API(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美國石油學會)關於油管本體外徑的標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螺紋連接在安裝或拆卸限徑雙公短節1時,不僅可以使用常規的雙板牙、可調鎖緊管鉗,而且也可以使用三瓣、單齒等適用於外徑為73-75mm油管的各種類型的油管鉗以及尺寸為2.875英寸的油管鉗(該油管鉗只適用符合API標準且外徑為73mm的油管本體,且在閉合鎖緊後能消除打滑脫落風險),故適用安裝或拆卸限徑雙公短節1的工具不再單一,也大大削減了事故風險。
如圖1所示,進一步地,在頂孔油管懸掛器2的上表面設置多個圓孔201,且圓孔201平均分布在頂孔油管懸掛器2的上表面。那麼,在安裝或拆卸頂孔油管懸掛器2時,不僅可以使用大型號的管鉗(其長度為900mm或1200mm)在其外壁進行旋轉;而且也可以使用比較輕便的「F」型扳手,使扳手的上端部插入到圓孔201對其進行旋轉,則避免了旋轉工具的單一性,大大削弱了事故風險。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不對圓孔201的具體位置進行限制,例如本實用新型中的頂孔油管懸掛器2上端面的外徑為170mm、最大內徑為78.944mm,在頂孔油管懸掛器2上端面的半徑為120mm的位置均勻布置4個直徑為12mm、深度為20mm的圓孔201。
為了便於操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將引流管7設置為矽膠軟管,矽膠軟管相比與其他材質的管,具有重量輕、彈性好、耐油等優點。另外,引流管7的內徑大於或等於旋塞閥4的內徑,以便造成節流。其中關於引流管7與彎頭6的連接方式有多種,例如可以直接將引流管7套在彎頭6的外部。
如圖1所示,進一步地,在旋塞閥4與快速接頭5之間連接有把手變扣8,通常採用螺紋連接的方式將上述三者進行連接,之所以在快速接頭5與旋塞閥4之間螺紋連接有把手變扣8,是因為快速接頭5與旋塞閥4的螺紋不匹配,故在快速接頭5與旋塞閥4之間螺紋連接有小尺寸且具有外螺紋的把手變扣8。更進一步地,在把手變扣8的外側連接有多個把手801,且把手801沿周向平均分布在把手變扣8的外側,則方便對快速接頭5以及旋塞閥4進行旋轉連接,尤其方便在油管防噴總成搶裝完成後快速拆下,這樣就可以迅速安裝壓力表實施後續工作。
如圖1所示,進一步地,在提升短節3和旋塞閥4之間連接有接箍9。因為在實際操作中為了便於安裝與拆卸提升短節3,一般在提升短節3的外部設置螺紋,使提升短節3分別與頂孔油管懸掛器2與旋塞閥4進行連接,但是升短節3與旋塞閥4的螺紋一般不匹配,不能直接進行螺紋連接,故在提升短節3和旋塞閥4之間連接有接箍9。其中,提升短節3的外徑為73mm,符合API關於油管本體外徑的標準,而其連接接箍9後的長度略大於1000mm,可使頂孔油管懸掛器2坐入採油樹油管頭的錐形腔後,提升短節3在油管防噴器上平面的高度約500mm,即可方便的使用任何型號的油管吊卡升降本管串。
為了防止引流管7在使用過程中來回擺動,使引流管7中的液體沒有流到相應的儲液罐中,故如圖1所示,在引流管7的下端部連接有固定鎖鉤10,也可以在引流管7的下端部的外側套有固定鎖鉤10,使固定鎖鉤10的右端部固定到某一個固定點上,進而使管內液體定點定向流出到儲液罐內,避免汙染源失控落地。如圖1所示,固定鎖鉤10的結構可以設置為:套在引流管7外部的套圈1001、用於固定引流管7的掛鈎1002以及連接在套圈1001與掛鈎1002之間的連接杆1003。
上述所有可選技術方案,可以採用任意結合形成本公開的可選實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