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冬棗加工處理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06:02:09 1
一種冬棗加工處理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冬棗加工處理工藝,屬於食品保健品加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棗類,藥用幹品,大約180-130顆/斤。黑棗有兩種,其中一種是鮮棗在棉子油、松煙水中煮熟,再用煙火燻烤成的,是鮮棗的幹製品,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多種維生素等。以含維生素C和鈣質、鐵質最多。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多用於補血和作為調理藥物,對貧血、血小板減少、肝炎、乏力、失眠有一定療效。市面上常見的黑棗以此種居多。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冬棗加工處理工藝,以便能製備生產出較好的棗類食品,滿足生產和消費的需要。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冬棗加工處理工藝,具體方法為:
(I)選紅透的鮮棗,將破皮、蟲蛀、未熟透的剔除,用清水洗淨,放入煮沸的水中,邊煮邊攪拌。用手輕輕捏住棗的兩端,如能捏著棗核,並且在用刀切時切面為青白色,應將棗迅速撈出。如切面呈白色,則煮的時間不夠;若呈紅黃色,則煮過了頭。將撈出的棗放入冷水中激冷,棗身開始收縮,產生細密的紋理,即恰到好處。若無紋理,需馬上揀出重煮。將冷透的棗撈出,晾乾。
[0006](2)在地下挖深I米、寬0.9米、長6米的燻窖,用磚砌窖牆,基部0.5米垂直,再向上至窖口呈15度的斜坡,在一端開一窖門,上口用梁、檁搭成平架,鋪上秫秸箔,將煮好的棗入在箔上燻烤,上面用葦席覆蓋。開始時火大些,火焰不能超過0.66米,燻3個小時後,棗身發汗,火逐漸減小。
[0007](3)燻制時,棗溫應控制在60?70攝氏度,每次點火後,燻6小時,停火後用餘熱悶6小時,使棗內水分均勻連續地蒸發。一般大棗燻8遍,中棗燻6遍,小棗燻5遍。燻制時間應逐次減少。整個燻制周期為5?8天,I千克棗可出300克燻棗。
[0008](4)燻棗的燃料以榆木為最佳。應該用大火時,如火力不足,棗色不油潤;應該用小火時,若火力過大,容易燒焦,失去烏棗特有的香味。
[0009]該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技術根據可以將棗製成黑棗,滿足人們保健品生活的需要,使得人們吃到美味有營養的食品。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發明。實施例
[0011]本實施例中的冬棗加工處理工藝,具體方法為: (I)選紅透的鮮棗,將破皮、蟲蛀、未熟透的剔除,用清水洗淨,放入煮沸的水中,邊煮邊攪拌。用手輕輕捏住棗的兩端,如能捏著棗核,並且在用刀切時切面為青白色,應將棗迅速撈出。如切面呈白色,則煮的時間不夠;若呈紅黃色,則煮過了頭。將撈出的棗放入冷水中激冷,棗身開始收縮,產生細密的紋理,即恰到好處。若無紋理,需馬上揀出重煮。將冷透的棗撈出,晾乾。
[0012](2)在地下挖深I米、寬0.9米、長6米的燻窖,用磚砌窖牆,基部0.5米垂直,再向上至窖口呈15度的斜坡,在一端開一窖門,上口用梁、檁搭成平架,鋪上秫秸箔,將煮好的棗入在箔上燻烤,上面用葦席覆蓋。開始時火大些,火焰不能超過0.66米,燻3個小時後,棗身發汗,火逐漸減小。
[0013](3)燻制時,棗溫應控制在60?70攝氏度,每次點火後,燻6小時,停火後用餘熱悶6小時,使棗內水分均勻連續地蒸發。一般大棗燻8遍,中棗燻6遍,小棗燻5遍。燻制時間應逐次減少。整個燻制周期為5?8天,I千克棗可出300克燻棗。
[0014](4)燻棗的燃料以榆木為最佳。應該用大火時,如火力不足,棗色不油潤;應該用小火時,若火力過大,容易燒焦,失去烏棗特有的香味。
[0015]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主權項】
1.一種冬棗加工處理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具體方法為: (1)選紅透的鮮棗,將破皮、蟲蛀、未熟透的剔除,用清水洗淨,放入煮沸的水中,邊煮邊攪拌;用手輕輕捏住棗的兩端,如能捏著棗核,並且在用刀切時切面為青白色,應將棗迅速撈出;如切面呈白色,則煮的時間不夠;若呈紅黃色,則煮過了頭;將撈出的棗放入冷水中激冷,棗身開始收縮,產生細密的紋理,即恰到好處;若無紋理,需馬上揀出重煮;將冷透的棗撈出,晾乾; (2)在地下挖深I米、寬0.9米、長6米的燻窖,用磚砌窖牆,基部0.5米垂直,再向上至窖口呈15度的斜坡,在一端開一窖門,上口用梁、檁搭成平架,鋪上秫秸箔,將煮好的棗入在箔上燻烤,上面用葦席覆蓋;開始時火大些,火焰不能超過0.66米,燻3個小時後,棗身發汗,火逐漸減小; (3)燻制時,棗溫應控制在60?70攝氏度,每次點火後,燻6小時,停火後用餘熱悶6小時,使棗內水分均勻連續地蒸發;大棗燻8遍,中棗燻6遍,小棗燻5遍;燻制時間應逐次減少;整個燻制周期為5?8天,I千克棗可出300克燻棗; (4)燻棗的燃料以榆木為最佳;應該用大火時,如火力不足,棗色不油潤;應該用小火時,若火力過大,容易燒焦,失去烏棗特有的香味。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冬棗加工處理工藝,具體方法為: (1)選紅透的鮮棗,將破皮、蟲蛀、未熟透的剔除,用清水洗淨,放入煮沸的水中,邊煮邊攪拌。(2)將煮好的棗入在箔上燻烤,上面用葦席覆蓋。(3)燻制時,棗溫應控制在60~70攝氏度,每次點火後,燻6小時,停火後用餘熱悶6小時,使棗內水分均勻連續地蒸發。(4)燻棗的燃料以榆木為最佳。應該用大火時,如火力不足,棗色不油潤;應該用小火時,若火力過大,容易燒焦,失去烏棗特有的香味。本發明根據可以將棗製成黑棗,滿足人們保健品生活的需要,使得人們吃到美味有營養的食品。
【IPC分類】A23L1/212
【公開號】CN105707540
【申請號】CN201410721613
【發明人】李長娟
【申請人】李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