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耳鼻喉科專用護理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04:37:49 2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用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耳鼻喉科專用護理裝置。
背景技術:
耳鼻喉科是診斷治療耳、鼻、咽喉、及其相關頭頸區域的外科學科。基於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加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耳鼻喉患者日漸增多。醫護人員在對耳鼻喉患者進行治療及護理過程中,結合耳鼻喉的器官特點,會採用相應的一些輔助醫療用具,以更好地為患者進行治療和護理。
申請號201520751959.9的專利公開了一種醫用護理鼻腔清洗裝置,包括噴頭、端蓋、收集罩、廢液收集箱、清洗液輸送管和針管,所述的噴頭的前端螺紋連接有端蓋,所述的端蓋上均勻的設置有數個清洗孔,在每一清洗孔的外圍設置有清洗毛,所述針管的出氣口通過進氣管與噴頭連通;所述的清洗液輸送管通過單向閥與所述的進氣管連通;在接近端蓋一端的噴頭上安裝有一收集罩,該收集罩通過收集管與廢液收集箱連通。該實用新型可以較徹底地清除鼻腔內的病菌,清洗後的廢液可以被及時回收。但是該實用新型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噴頭結構不符合人體器官特點;在人體處於臥位的狀態下不適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使用靈活,可以對鼻部進行清洗或給藥的專用護理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耳鼻喉科專用護理裝置,包括進液管、出液管、瓶體Ⅰ、調壓瓶、瓶體Ⅱ和負壓囊,所述進液管的前端呈半球狀,表面設置柔性過渡層,所述進液管的前端部設置有若干出液孔,所述進液管的直逕自前端向後端逐漸增大,所述出液管套設在所述進液管的外部,所述出液管的前端具有進液孔,所述出液管的後端具有手持部,所述出液管與所述手持部內部相通,所述手持部的直徑相等,所述手持部設置指套,所述手持部的前端設置圓盤,所述圓盤上嵌設若干LED燈,所述瓶體Ⅰ通過軟管Ⅰ與所述進液管的後端連接,所述調壓瓶通過連接管與所述瓶體Ⅰ連接,所述瓶體Ⅱ通過軟管Ⅱ與所述手持部的後端連接,所述瓶體Ⅱ連接負壓囊,所述軟管Ⅰ和軟管Ⅱ設置單向閥。
優選地,所述手持部的外部設置護套。
優選地,所述瓶體Ⅰ和瓶體Ⅱ分別設置壓力計。
優選地,所述軟管Ⅰ伸進所述瓶體Ⅰ的一端部為弧狀,且具有供液體進出的通孔。
優選地,所述進液管的後端通過軟管Ⅲ連接充氣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內容,提出了一種使用靈活,可以對鼻部進行清洗或給藥的專用護理裝置。本實用新型耳鼻喉科專用護理裝置包括進液管、出液管、瓶體Ⅰ、調壓瓶、瓶體Ⅱ和負壓囊,其中,所述進液管的前端呈半球狀,表面設置柔性過渡層,所述進液管的前端部設置有若干出液孔,上述設置使得進液管的端部與人體鼻部的適應性更好,而且柔性過渡層的設置更加親和皮膚,不會直接碰傷皮膚,而柔性過渡層可以選擇,例如乳膠海綿等,與皮膚接觸柔和且不易脫落的材質製成。所述進液管的直逕自前端向後端逐漸增大,可以減小器械體積,同時外觀更美觀,而且更容易伸入鼻孔內,進液管的端部還可以適當地進行不同角度的傾斜,使之適應不同方位的需求。出液管套設在進液管的外部,前端具有進液孔,用於將廢液或鼻內部的髒汙之物吸出;後端具有手持部,方便手持;而且手持部還設置有指套,方便手部的把持,不容易滑落。手持部的前部設置圓盤,圓盤上嵌設若干LED燈,方便對鼻部進行照明。進液管內的液體可以為清洗液或藥液,在瓶體Ⅰ中配製好,然後通過軟管Ⅰ將兩者連接起來,而且為了防止液體的導流,在軟管Ⅰ上設置有單向閥,該單向閥靠近進液管的後端設置。出液管的液體藉助負壓囊通過軟管Ⅱ流入瓶體Ⅱ中,為了防止液體倒流,在軟管Ⅱ上設置單向閥,該單向閥靠近瓶體Ⅱ設置。
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設計合理,使用靈活方便,能夠方便地對患者進行鼻部的清洗或給藥操作,舒適自然,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和患者的心理負擔。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圖1的A-A剖視圖;
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進液管,2-出液管,3-瓶體Ⅰ,4-調壓瓶,5-瓶體Ⅱ,6-負壓囊,7-柔性過渡層,8-出液孔,9-進液孔,10-手持部,11-指套,12-圓盤,13-LED燈,14-軟管Ⅰ,15-連接管,16-軟管Ⅱ,17-第一單向閥,18-第二單向閥,19-護套,20-壓力計,21-通孔,22-軟管Ⅲ,23-充氣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清楚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內容不僅僅局限於下面的實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給出了大量具體的細節以便提供對本實用新型更為徹底的理解。然而,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無需一個或多個這些細節而得以實施。
實施例1
參閱圖1~圖2,一種耳鼻喉科專用護理裝置,包括進液管1、出液管2、瓶體Ⅰ3、調壓瓶4、瓶體Ⅱ5和負壓囊6,所述進液管的前端呈半球狀,表面設置柔性過渡層7,所述進液管的前端部設置有若干出液孔8,所述進液管的直逕自前端向後端逐漸增大,所述出液管套設在所述進液管的外部,所述出液管的前端具有進液孔9,所述出液管的後端具有手持部10,所述出液管與所述手持部內部相通,所述手持部的直徑相等,所述手持部設置指套11,所述手持部的前端設置圓盤12,所述圓盤上嵌設若干LED燈13,所述瓶體Ⅰ通過軟管Ⅰ14與所述進液管的後端連接,所述調壓瓶通過連接管15與所述瓶體Ⅰ連接,所述瓶體Ⅱ通過軟管Ⅱ16與所述手持部的後端連接,所述瓶體Ⅱ連接負壓囊,所述軟管Ⅰ和軟管Ⅱ設置單向閥。
在本實施例中,軟管Ⅰ上設置第一單向閥17,軟管Ⅱ上設置第二單向閥18。
其中,所述進液管的前端呈半球狀,表面設置柔性過渡層,所述進液管的前端部設置有若干出液孔,上述設置使得進液管的端部與人體鼻部的適應性更好,而且柔性過渡層的設置更加親和皮膚,不會直接碰傷皮膚,而柔性過渡層可以選擇,例如乳膠海綿等,與皮膚接觸柔和且不易脫落的材質製成。所述進液管的直逕自前端向後端逐漸增大,可以減小器械體積,同時外觀更美觀,而且更容易伸入鼻孔內,進液管的端部還可以適當地進行不同角度的傾斜,使之適應不同方位的需求。出液管套設在進液管的外部,前端具有進液孔,用於將廢液或鼻內部的髒汙之物吸出;後端具有手持部,方便手持;而且手持部還設置有指套,方便手部的把持,不容易滑落。手持部的前部設置圓盤,圓盤上嵌設若干LED燈,方便對鼻部進行照明。進液管內的液體可以為清洗液或藥液,在瓶體Ⅰ中配製好,然後通過軟管Ⅰ將兩者連接起來,而且為了防止液體的導流,在軟管Ⅰ上設置有單向閥,該單向閥靠近進液管的後端設置。出液管的液體藉助負壓囊通過軟管Ⅱ流入瓶體Ⅱ中,為了防止液體倒流,在軟管Ⅱ上設置單向閥,該單向閥靠近瓶體Ⅱ設置。
實施例2
參閱圖2~3,本實施例所描述的一種耳鼻喉科專用護理裝置,是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改進之處在於: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手持部的外部設置護套19,便於醫護人員的握持。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瓶體Ⅰ和瓶體Ⅱ分別設置壓力計20,便於醫護人員根據壓力調整液體的進入和流出。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軟管Ⅰ伸進所述瓶體Ⅰ的一端部為弧狀,且具有供液體進出的通孔21,這樣可以完全吸乾淨瓶體Ⅰ內部的液體。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進液管的後端通過軟管Ⅲ22連接充氣囊23,這樣在進液管1內部的液體未使用完畢時,可以採用充氣囊對進液管施壓,使其通過出液孔進入鼻部,使液體完全使用。
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