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用動態合成晶化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04:01:44 7
專利名稱:實驗室用動態合成晶化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實驗室用動態合成晶化器,屬於實驗室合成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實驗室用分子篩合成設備主要是合成反應罐,將原料放入乾燥烘箱內進行合成反應,由於合成反應過程處於靜止狀態,合成反應罐中溶液極易產生濃度梯度;其次,採用烘箱進行溫度控制,控制精度較差,溫度波動較大;由於合成條件控制精度差,合成出來的分子篩產品質量難以得到保證。目前實驗室主要採用晶化釜進行非負載催化劑活性金屬氧化物合成 ,不但單批合成量較大,且每次只能合成一釜,非常不利於實驗室液合成條件的篩選。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實驗室用動態合成晶化器,其具有結構簡單、合成條件控制精度高、外型美觀和安裝使用方便的特點。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內容如下在晶化器殼體上層空間兩端側壁上設有旋轉支撐軸,旋轉支撐軸上設有轉筒,在轉筒的前、後端面上均布有對應的通孔,合成罐裝設在通孔內,轉筒側面設有固定合成罐的螺絲,轉筒端面設有防止合成罐滑落的擋片。旋轉支撐軸端部設有從動齒輪,其通過傳動鏈條連接傳動齒輪,傳動齒輪設在調頻電機的輸出軸端,調頻電機設在位於殼體下層空間的支撐座上。晶化器殼體設有可視前開門,其上設有調頻電機控制旋鈕和連接熱電偶的智能溫控裝置。晶化器殼體底部設有可制動萬向輪。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合成罐在轉筒的帶動下均速旋轉,能使罐內原料實現充分均勻地混合;熱電偶與程序升溫設備形成控制迴路,可使殼體內反應溫度實現智能控制,溫度波動範圍小,控制精度高。變頻電機安置晶化器底部,與動態合成晶化器形成一個整體,設備結構緊湊,外型美觀;動態合成晶化器底部的萬向輪能使設備移動靈活,便於安裝維修。
附圖為實驗室用動態合成晶化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將轉筒6和從動齒輪9固定在旋轉支撐軸8上,然後將旋轉支撐軸8裝在晶化器殼體I上層空間兩端的側壁上,將四個合成罐4插入轉筒6端面上的通孔後,用螺絲5和擋片7將其固定。可根據實際需要加大轉筒6的面積,同時增加合成罐4的數量,圓孔的尺寸取決於合成罐4的大小,螺絲5及擋片7能使合成罐4的安裝更加穩固,防止其隨轉筒6轉動時脫落。將調頻電機11設在位於殼體I下部空間的支撐座13上,將傳動齒輪12裝在調頻電機11的輸出軸端,通過傳動鏈條10與從動齒輪9連接。在殼體I前開門15上設置電機調頻旋鈕2及溫度智能控制裝置3,溫度智能控制裝置3通過熱電偶對殼體I內溫度實施監控,以保證合成溫度恆定。在殼體I底部安裝可制動萬向輪14。本實用新型可用於分子篩或非負載催化劑活 性金屬氧化物等物質的合成晶化。
權利要求1.一種實驗室用動態合成晶化器,其特徵在於 在晶化器殼體(I)上層空間兩端側壁上設有旋轉支撐軸(8),旋轉支撐軸(8)上設有轉筒(6),在轉筒¢)的前、後端面上均布有對應的通孔,合成罐(4)裝設在通孔內,轉筒(6)側面設有固定合成罐(4)的螺絲(5),轉筒(6)端面設有防止合成罐(4)滑落的擋片(7);旋轉支撐軸(8)端部設有從動齒輪(9),其通過傳動鏈條(10)連接傳動齒輪(12),傳動齒輪(12)設在調頻電機(11)的輸出軸端,調頻電機(11)設在位於殼體(I)下層空間的支撐座(13)上;晶化器殼體(I)設有可視前開門(15),其上設有調頻電機控制旋鈕⑵和連接熱電偶的智能溫控裝置(3);晶化器殼體(I)底部設有可制動萬向輪(1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實驗室用動態合成晶化器,是為解決現有設備控制精度差、溫度波動大、合成條件控制精度低及分子篩產品質量難保證的問題而設計的,其主要包括設在殼體上的旋轉支撐軸、設在旋轉支撐軸上的轉筒、設在轉筒端面通孔間的合成罐、傳動機構和調頻電機等。合成罐在轉筒的帶動下均速旋轉,能使罐內原料實現充分均勻地混合。熱電偶與程序升溫設備形成控制迴路,可實現反應溫度的智能控制,提高控制精度。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外型美觀,移動靈活,便於安裝維修。
文檔編號B01J19/28GK202527180SQ20122002476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8日
發明者崔德強, 張立忠, 王曉, 趙悅, 陳世安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