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讀後感500字
2023-10-15 16:27:09 1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下面整理提供了菜根譚的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菜根譚》讀後感1: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而精深,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的不斷衝刷、洗禮下,留下了一顆顆瑰麗無比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的一顆。有人評價此書:「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來品味,果香可以用舌頭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
初看此書,覺得不過如此,都是些常見常聽的勸告,但細看之後,就讓我越看越著迷,這些道理在平時常被我們忽略,就如菜根一樣,一旦細細品味卻是有其獨特之處。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這是自古以來多少前人成功與失敗所得到的結論,就如秦始皇的統一無疑是因他能夠進忠言,最後使得他成為第一個開創中央集權國家的人,從而得到了千古一帝的名號。而楚懷王客死異鄉的收場也終因其不能聽進忠言,無視屈原的忠言,最後落得客死秦國的悲慘境地。秦始皇與楚懷王相比可以說是成與敗的對比,無疑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這句名言的最好詮釋。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這是在勸戒我們做人要謙虛,不要自以為是,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不會輕易顯露自己的才智,一旦鋒芒過露,只會招人嫉妒,因為樹大招風。楊修就是最好例子,他自以為聰明,三四次猜出曹操的心事,卻又到處宣揚,最後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你說楊修聰明嗎?他確實聰明,但是又為何會死呢?這便是他愚蠢的一面,因為他猜透了曹操的心事,卻猜不透曹操的為人性格。曹操內心裡怎麼想,大臣們幾乎都知道,但就是自以為聰明的楊修不知道,只因他不懂得才大招妒這個道理。所以,「大智若愚,大巧似拙」是值得我們借鑑的人生準則。
我喜歡《菜根譚》,因為它是一本歷世閱人的書。充滿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益。
《菜根譚》讀後感2:
《菜根譚》中有句名聯:「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展雲舒。」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遇事要淡泊?話往往說出來容易,但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卻很少,但有一位大師卻做到了,他就是齊白石。
不論是譽還是罵,都能做到聽之任之,這屬於一種超脫的人生境界,如此一來,便逃出了自我的約束,走出了自我封閉,於是,拳腳大展,專心於自己的事業,不為名所擾,更不為利所煩。這種不求名利之心,喚起了精神上的覺醒,反而會成就一番大事。
對於他人對自己的讚譽,能夠淡然視之的人固然有,但面對他人對自己的謾罵,又有幾人能夠「一笑而過」呢?
所以,人活在世上,要學會用一顆簡單淡薄之心入世,不要總活在他人的議論之下,不管是面對著他人的稱讚,還是別人的誹謗,不必大費口舌與他人爭執。古話說的好「清者自清,濁著自濁」,所以清濁自有定數,只求問心無愧便可。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做到「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的,但是心理專家還是給出了我們兩點提議和方法,具體如下:
別把自己看的太重
有的時候,在特定的某個環境中,我們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太把自己當回事。面對他人的讚美之詞時,一定要保持清醒,自己真正的水平只有自己知道,8能把他人的話全部信以為真,這樣只會迷失自我。有時候假如把自己看的太重,就是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心理再也難以裝下他人,也就更容不得他人對自己隻言片語的負面議論之詞,暴露自身的狹隘心胸。
事過心隨空
無論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還是處在人生的低谷,我們要時刻保持一種低調的態度。遇事不大肆張揚,遇悲事不盲目急躁,並且不要時刻放在心上,事過心隨空。如果只是陶醉於自己取得的一點小成就上,只一心期待得到別人的了誇讚,很容易盲目自大,不思進取。所以,要想做到寵辱不驚,首先要學會低調為人處事,這樣可以有助於達到「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人生境界。
最後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想做到這一切,可能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事過心隨空」如果可以做到這點,那麼就沒什麼煩惱呢。努力的去改變吧!
《菜根譚》讀後感3:
我第一次看《菜根譚》是在十年前,那時太年輕,好讀書而不求甚解,很多東西都是囫圇吞棗。而今已是而立之年,有了一些人生經驗,便更能理解書中的至理名言了。《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的語錄集。書裡闡述了為人處世、淡泊從容、修身養性、怡情適性、功業成敗、返璞歸真幾方面內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從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為人處世方式。表現了古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見解。
讀《菜根譚》須靜靜地讀,細細的品,用心感悟,方能領略到它的哲學和智慧。毛主席也曾說:「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讀懂一部《菜根譚》體味人生的百種滋味,方能做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商界人士喜歡讀《菜根譚》,因為他們認為《菜根譚》是一部奇書,是企業界經營管理的「指南」,企業家修身養性的「教材」;僧侶們喜歡讀《菜根譚》,是因為其博大、寬容、善良。我也喜歡讀《菜根譚》,因為我覺得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
我讀《菜根譚》的最大感悟是它能使人的心境更加平靜。當你愉悅時,它是一首清脆婉轉的歌,讓你心悅飛翔;當你憂鬱時,它是一首悠遠而又有力的笛聲,讓你重整旗鼓,走出陰霾。《菜根譚》是一壇久經醞釀的老酒,值得我們去品味、享受。它更像是一壺老茶,值得用心去泡,用心去喝,用心去細細體會。
「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大意是在狂風暴雨的天氣中,連飛禽都感到哀傷憂慮;在晴空萬裡的日子裡,連草木也呈現出欣欣向榮。由此可見,天地之間不可以一天沒有和祥之氣,而人間也不可以一天沒有歡欣之氣。這讓我體會到世界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皺眉,它就對你皺眉;你微笑,它就對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種現實,而是一種感覺。在工作中、生活中經常保持喜悅的心情,就是獲得幸福的根本。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崗位「先學生之憂而憂,後學生之樂而樂」的工作熱忱;不但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強」、「修辭立其誠」、「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品格,作為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後於這個時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而且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為自己充電、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