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壓把式射吸割炬的製作方法
2023-10-04 02:59:59 2
專利名稱:一種壓把式射吸割炬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割炬,具體說是ー種壓把式射吸割炬。
背景技術:
射吸式割炬是ー種使用氧氣、可燃氣體(こ炔、丙烷等)的氣體割炬,利用可燃氣體與氧氣混合燃燒的火焰熱能,先將物體工作切割處預熱到一定溫度後,再噴出高速切割氧氣流,使金屬劇烈氧化並放出熱量,把溶化狀態的金屬氧化物吹掉,從而實現切割。現有的射吸式割炬存在以下缺點
(I)、現有的普通射吸式割炬,其切割氧是採用旋鈕式開關控制,當工作時,按順序打開こ炔閥點燃割炬,馬上打開預熱氧開關調節火焰,預熱金屬,使金屬達到一定溫度,打開控制切割氧的旋鈕式開關(旋鈕ニ至三周)切割物體。如工作量大、需不停的切割下ー個物體時,需要逆時工作,先把切割氧關掉(旋鈕ニ至三周)再預熱物體,再打開控制切割氧的旋鈕式開關(旋鈕ニ至三周)。反覆的操作,這時開、關控制切割氧的旋鈕式開關的間隙時間中,切割氧處於開啟狀態(開啟狀態氧壓力O. 5mPA流速)浪費了不少氧氣和工作時間。(2)、現有割炬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碰到回火,普通割炬一般是在こ炔減壓器的出口處裝有回火裝置,然後裝上軟管,軟管接上割炬。發生比較嚴重的回火時,往往會在割炬的射吸管處(氧氣和こ炔混合處)爆掉,割炬報廢。(3)、現有割炬一般採用銅管,使割炬本身結構不牢固,使用壽命不長。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壓把式射吸割炬,結構合理,外形線條流暢,手握方便,操作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氧氣用量。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壓把式射吸割炬,包括中部主體10和後部主體14,二者之間通過手柄13連接,後部主體14的尾端設有氧氣進氣接頭15和燃氣進氣接頭16,其特徵在於所述燃氣進氣接頭16內設有燃氣單向防逆接頭17,
手柄13內分別設有連接氧氣進氣接頭15和燃氣進氣接頭16的銅管,
輸送氧氣的銅管在中部主體10處通過Y形分路接頭分成兩路,
第一路氧氣連接到中部主體10的高壓閥孔室,高壓管4的尾端與高壓閥孔室連接,高壓管4的首端與頭部3連接,所述高壓閥孔室內設有壓把式調節機構,
第二路氧氣連接到設置在中部主體1 0上的氧氣預熱閥9,從氧氣預熱閥9下方進入,從氧氣預熱閥9上方流出,通過調節氧氣預熱閥9的閥杆實現第二路氧氣流量的調節,
射吸管6的尾端通過噴嘴ロ 7與氧氣預熱閥9上方的第二路氧氣出ロ連接,
射吸管6的首端通過混合管5與頭部3連接,
所述頭部3的下端通過割嘴螺母2與割嘴I連接,
輸送燃氣的銅管連接到中部主體10上的燃氣閥8,利用燃氣閥8的閥杆來調節燃氣,射吸管6的尾端直接和燃氣閥8連通。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壓把式調節機構包括
設於高壓閥孔室內的高壓閥杆11,所述高壓閥杆11由帶彈簧18的堵頭19限位於高壓閥孔室之內,
所述高壓閥杆11還能由壓把式的切割氧開關12控制其在高壓閥孔室內往復移動實現對氧氣的開和關控制。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用於輸送切割氧氣的高壓管4為不鏽鋼管。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用於混合輸送氧氣和燃氣的混合管5為不鏽鋼管。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高壓管4輸送的氧氣從割嘴I的內環孔內噴出,
混合管5輸送的氧氣和燃氣的混合氣從割嘴I的外環流出。 本發明所述的壓把式射吸割炬,結構合理,外形線條流暢,手握方便,操作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氧氣用量。
本發明有如下附圖
圖I壓把式射吸割炬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ー步詳細說明。如圖I所示,本發明所述的壓把式射吸割炬,包括
中部主體10和後部主體14,二者之間通過手柄13連接,
後部主體14的尾端設有氧氣進氣接頭15和燃氣進氣接頭16,
所述燃氣進氣接頭16內設有燃氣單向防逆接頭17,
手柄13內分別設有連接氧氣進氣接頭15和燃氣進氣接頭16的銅管,
輸送氧氣的銅管在中部主體10處通過Y形分路接頭分成兩路,
第一路氧氣連接到中部主體10的高壓閥孔室,高壓管4的尾端與高壓閥孔室連接,高壓管4的首端與頭部3連接,所述高壓閥孔室內設有壓把式調節機構,
第二路氧氣連接到設置在中部主體10上的氧氣預熱閥9,從氧氣預熱閥9下方進入,從氧氣預熱閥9上方流出,通過調節氧氣預熱閥9的閥杆實現第二路氧氣流量的調節,
射吸管6的尾端通過噴嘴ロ 7與氧氣預熱閥9上方的第二路氧氣出ロ連接,
射吸管6的首端通過混合管5與頭部3連接,
所述頭部3的下端通過割嘴螺母2與割嘴I連接,
輸送燃氣的銅管連接到中部主體10上的燃氣閥8,利用燃氣閥8的閥杆來調節燃氣,射吸管6的尾端直接和燃氣閥8連通。本發明增設了壓把式調節機構用於實現切割氧的開關,使切割氧開關更加的靈敏更加的方便,還設置了獨立的氧氣預熱閥9作為氧氣預熱開關、獨立的燃氣閥8作為燃氣開關,使三個開關統ー集中在中部主體上,可以避免整個射吸式割炬的手柄13處前後比重不同的問題,使得手握久後不至於太累,通體線條更美觀。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壓把式調節機構包括 設於高壓閥孔室內的高壓閥杆11,所述高壓閥杆11由帶彈簧18的堵頭19限位於高壓閥孔室之內,高壓閥杆11在彈簧18的作用下進行工作,實現第一路氧氣流量的調節,所述高壓閥杆11還能由壓把式的切割氧開關12控制其在高壓閥孔室內往復移動實現對氧氣的開和關控制,人工手壓切割氧開關12即可控制氧氣通斷。本發明通過壓把式的切割氧開關12帶動作為調節柱塞的高壓閥杆11移動(壓把式的切割氧開關12的受カ方向是上下的,施加向下的壓力,則高壓閥杆11後移且彈簧18受壓變形積蓄彈力,鬆開切割氧開關12,則彈簧18在積蓄的弾力的作用下自動復位,使高壓閥杆11前移),從而調節送往切割氧氣管(即高壓管4)中的氧氣的流量,可以方便地隨時調節或關閉切割氧氣,大大方便了調節,同時避免了浪費氧氣,節約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用於輸送切割氧氣的高壓管4為不鏽鋼管。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用於混合輸送氧氣和燃氣的混合管5為不鏽鋼管。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高壓管4輸送的氧氣從割嘴I的內環孔內噴出,
混合管5輸送的氧氣和燃氣的混合氣從割嘴I的外環流出。本發明所述的壓把式射吸割炬,其工作過程如下
當工作時,先打開氧氣預熱閥9時,氧氣從噴嘴ロ 7噴出至射吸管6內,這時會在噴嘴ロ 7的周圍形成真空狀態,在打開燃氣閥8時,燃氣單向防逆接頭17內的彈簧會自動伸縮(氣壓的作用),燃氣從燃氣進氣接頭16處直接進入到混合管5內,兩種氣體同時混合,在割嘴I的外環流出點燃氣體進行對待切割的金屬的預熱工作。待切割的金屬預熱到一定的溫度後,壓下切割氧開關12,切割氧氣從高壓管4直接進入割嘴I的內環孔噴出對金屬的預熱部位進行分割,利用氧氣的氣流對金屬的厚度進行切割。發生回火時,火焰的傳播速度大於氣體的流速時,燃氣單向防逆接頭17的彈簧伸縮自動切斷燃氣,回火停止。本發明不局限於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發明的啟示下作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發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術方案,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本說明書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於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木。
權利要求
1.一種壓把式射吸割炬,包括中部主體(10)和後部主體(14),二者之間通過手柄(13)連接,後部主體(14)的尾端設有氧氣進氣接頭(15)和燃氣進氣接頭(16),其特徵在於所述燃氣進氣接頭(16)內設有燃氣單向防逆接頭(17), 手柄(13)內分別設有連接氧氣進氣接頭(15)和燃氣進氣接頭(16)的銅管, 輸送氧氣的銅管在中部主體(10)處通過Y形分路接頭分成兩路, 第一路氧氣連接到中部主體(10)的高壓閥孔室,高壓管(4)的尾端與高壓閥孔室連接,高壓管(4)的首端與頭部(3)連接,所述高壓閥孔室內設有壓把式調節機構, 第二路氧氣連接到設置在中部主體(10)上的氧氣預熱閥(9),從氧氣預熱閥(9)下方進入,從氧氣預熱閥(9)上方流出,通過調節氧氣預熱閥(9)的閥杆實現第二路氧氣流量的調節, 射吸管(6)的尾端通過噴嘴ロ(7)與氧氣預熱閥(9)上方的第二路氧氣出ロ連接, 射吸管(6)的首端通過混合管(5)與頭部(3)連接, 所述頭部(3)的下端通過割嘴螺母(2)與割嘴(I)連接, 輸送燃氣的銅管連接到中部主體(10)上的燃氣閥(8),利用燃氣閥(8)的閥杆來調節燃氣,射吸管(6)的尾端直接和燃氣閥(8)連通。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壓把式射吸割炬,其特徵在於,所述壓把式調節機構包括 設於高壓閥孔室內的高壓閥杆(11),所述高壓閥杆(11)由帶彈簧(18)的堵頭(19)限位於高壓閥孔室之內, 所述高壓閥杆(11)還能由壓把式的切割氧開關(12)控制其在高壓閥孔室內往復移動實現對氧氣的開和關控制。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把式射吸割炬,其特徵在於所述用於輸送切割氧氣的高壓管(4)為不鏽鋼管。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把式射吸割炬,其特徵在於所述用於混合輸送氧氣和燃氣的混合管(5)為不鏽鋼管。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把式射吸割炬,其特徵在於高壓管(4)輸送的氧氣從割嘴(I)的內環孔內噴出, 混合管(5)輸送的氧氣和燃氣的混合氣從割嘴(I)的外環流出。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壓把式射吸割炬,包括中部主體、手柄和後部主體,後部主體上設有氧氣進氣接頭和燃氣進氣接頭,手柄內設有連接兩個接頭的銅管,輸送氧氣的銅管在中部主體處分成兩路,第一路氧氣連接到中部主體的高壓閥孔室,所述高壓閥孔室內設有壓把式調節機構,再經高壓管與頭部連接,第二路氧氣連接到設置在中部主體上的氧氣預熱閥,再經射吸管、混合管與頭部連接,所述頭部的下端通過割嘴螺母與割嘴連接,輸送燃氣的銅管連接到中部主體上的燃氣閥,射吸管的尾端直接和燃氣閥連通。本發明所述的壓把式射吸割炬,結構合理,外形線條流暢,手握方便,操作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氧氣用量。
文檔編號F23D14/42GK102644921SQ20121014608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1日
發明者陳金樓 申請人:陳金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