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顯示方法及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4 13:29:24 1
專利名稱:全方位顯示方法及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顯示技術,特別涉及一種利用視覺暫留作用獲得持續地全方位顯示效果的方法與實現該方法的裝置。
在現有技術中,任何需要顯示的畫面(包括平面畫面、立體畫面、立體物的某一個指定面及動態畫面,以下統稱顯示面)都只能在一定的範圍內被觀察到,即使顯示面極為清晰,也只能在正對顯示面的一定角度範圍內被觀察清楚。而不能在其側面,更不能在其背面看到它,即使在其正面,也會因視角的傾斜而降低觀察效果。
為克服該缺陷,在實際應用中,往往製作幾個相同的顯示面,面對幾個方向均勻布置,以使其在較大範圍內被觀察到。例如,置於大廳或高大建築物上的信息顯示屏、時鐘或廣告牌,就是採用該方法達到擴大視野的效果,但這種採用多個顯示面的簡單組合,仍無法使處於任意位置的觀察者都獲得正對顯示面觀察的視覺效果。
在現有技術中,人們也曾利用視覺暫留作用,採取連續通過人眼,並按一定規律逐漸變化的靜止畫面來產生電視、電影或動畫效果,但觀察者也不可能在任意位置看到這一效果。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法,與實現這種方法的裝置,利用視覺暫留作用,通過使需要觀察的顯示面在視覺暫留的時限內,循環重複出現於其周圍的觀察者眼中,從而獲得持續地全方位顯示的視覺效果。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全方位顯示方法,使一其顯示面的前方帶有消隱裝置的顯示屏繞一垂直軸線旋轉,或同時繞一水平軸線旋轉或水平俯仰振動,並使其繞該垂直軸線旋轉的轉速V1大於12周/秒,V1最好取為20-60周/秒,或同時繞該水平軸線旋轉的轉速V2=V1×360°/α或繞水平軸線俯仰振動的次數n= (β+γ)/(α) ×V1×次/周。各式中α為由該消隱裝置對顯示面所分割的任一圖象單元在顯示面繞該垂直軸線旋轉過程中,在觀察者眼中從出現到消失,顯示屏所轉過的水平周向角度。β和γ分別為顯示屏繞水平軸線振動的仰角和俯角。
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顯示面繞該垂直軸線旋轉,或×繞該水平軸線旋轉或水平俯仰振動,從而不斷地、周而復始地循環掃過一個以顯示面為中心的360°環周或球形區域。而在顯示面前帶有與其同步旋轉的消隱裝置。消隱裝置的作用是限制觀察範圍,其目的是使顯示面只能在旋轉到正對觀察者的位置時,才能被觀察者看到,而當顯示面繼續向前轉過一個微小的角度後,由於消隱裝置的作用,顯示面的影像即從觀察者的眼中消失,從而避免了顯示面在旋轉時各不同朝向的影像互迭加。由於視覺暫留作用,該顯示面的印象還將保留一個短暫的瞬間,而當此印象尚未消失時,顯示面又轉回到觀察者的正面。而被重新看到,周而復始,通過旋轉運動與消隱裝置的共同作用可使得在此顯示面周圍的一個360°環周或球形區域內任意位置的觀察者,都始終看到顯示面正對自己的視覺效果,也即全方位顯示效果。
顯示面本身在顯示狀態下事實上是非連續地被觀察者看到的,因此為了使觀察者的視神經獲得足夠的顯示面的光通量,保證視覺反應,以便其清晰地看到顯示面,因此顯示面最好是明亮的,它可以是自身發亮或被照亮。如果是顯示屏自身發亮,顯示屏就會發熱;如果對顯示面進行照明,光源和顯示屏均會發熱,因此還須對光源、顯示屏進行冷卻,例如風冷。
在實際應用中,由於使顯示屏同時繞一垂直軸線和一水平軸線旋轉實現難度較大,在一般場合下,更宜實施顯示屏僅繞垂直軸線旋轉的全方位顯示方法,可使觀察者在其所處位置與顯示面的高度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仍可獲得顯示面始終正對自己的視覺效果。
按照本發明的上述方法,還提供一種實施上述方法的全方位顯示裝置。該裝置包括一基座,一顯示屏,基座上安裝有一旋轉裝置,該顯示屏與該旋轉裝置相連接,且該顯示屏的顯示面的前方與該顯示屏相固定設置有一消隱裝置。
上述裝置中的旋轉裝置可設成使顯示屏同時繞一垂直軸線和一水平軸線旋轉或在繞該垂直軸旋轉的同時繞一水平軸線作俯仰振動或僅繞該垂直軸線旋轉。從而構成不同形式和效果的全方位顯示裝置。
對於同時繞一垂直軸線和一水平軸線旋轉的,或在繞該垂直軸旋轉的同時繞一水平軸線作俯仰振動的顯示屏,所採用的消隱裝置可以是由不透明,不反光的暗色調的薄片垂直於顯示面並相交構成的各種形狀例如三角形,矩形,多邊形等的網格結構或也可是由不透明,不反光的暗色調的薄壁細管垂直於顯示面密集組成的蜂窩狀結構。
對於僅繞一垂直軸線旋轉的顯示屏,所採用的消隱裝置可以是由不透明,不反光的暗色調的薄片垂直於顯示面並鉛垂互相平行地排列構成的一柵板。或者是在所述的柵板的各薄片之間進一步填充並固定折射率接近大氣折射率的透明材料所構成的一導光板。
消隱裝置的作用如前所述,不再贅述。
由於顯示屏無論繞垂直軸線旋轉還是繞水平軸線旋轉,均會產生很大的風阻,因此可在上述的旋轉裝置中加設包容顯示屏等構件的,其外形呈旋轉對稱面的透明抗風殼體,以減小風阻。
另外,對於同時繞垂直軸線和水平軸線旋轉的顯示屏,由於顯示屏會交替出現向上和向下的位置,為了避免因顯示屏交替出現向上與向下位置引起顯示面在觀察者眼中的正像與倒像的疊加,旋轉裝置上還須加設一不繞該水平軸線旋轉的,與該水平軸線平行的免視板,以便當顯示屏處於向下位置(倒像)時,將其顯示面遮擋住,不被觀察者所看見。
由於希望顯示屏的顯示面是明亮的,可以是顯示屏自身發亮,也可以設置電光源對其照明,同時為了防止該電光源和顯示屏發熱,可再加設冷卻裝置,例如風冷裝置,或其他冷卻裝置對該電光源及顯示屏進行冷卻。
本發明的優點是有效顯示範圍廣,在以顯示面為中心的球形區域或360度環周區域的任意位置的觀察者均可獲得正對顯示面觀察的視覺效果。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以使本發明的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得以更加明了。其中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全方位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另一種全方位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所示的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又一種全方位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所示裝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7是圖5所示裝置的左視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的再一種全方位顯示裝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參見圖1和圖2,本發明的一種全方位顯示裝置包括一基座11,一安裝在基座11上作為一旋轉裝置的垂直旋轉驅動裝置12,例如,電動機或內燃機,一顯示屏1通過一垂直軸121與該電動機12連接,該顯示屏1的顯示面,例如A的前方固定設置有消隱2,該消隱裝置2最好是由不透明、不反光的暗色調的薄片垂直於該顯示面A並鉛垂直互相平行地排列構成的一柵板,或者為了增加強度,也可以是進一步在該柵板的各薄片之間填充並固定,例如與柵板粘結固定折射率接近大氣折射率的透明材料所構成的一導光板。裝有這種消隱裝置後,顯示面A只有當旋轉到正對觀察者的位置時,才能被觀察者所看到,當其繼續轉過一個微小角度後,就會被柵板或導光板中的各薄片擋住,而無法被觀察者所看到,從而避免了顯示面A在旋轉時在觀察者眼中的各不同朝向的影像的疊加(這種疊加會使整個影像一片模糊),確保觀察者每次看到的都是顯示面A的正面影像,並因視覺的暫留作用,在觀察者眼中並非連續地看到的顯示面A產生了顯示面A始終連續地正對觀察者的視覺效果。
為保證顯示面A在視覺暫留的時限內重複出現,垂直軸121的轉速V1應大於12周/秒。最好選在20-60周/秒。
導光板中的透明材料之所以要選擇其折射率與大氣折射率相近的材料是因為各種透明材料在光照下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泛光,這種泛光作為背景光會與顯示面A的影像疊加,從而降低顯示面影像的對比度,而折射率越接近大氣,這種泛光也越弱,對顯示面影像的影響也越小。
因顯示屏1在高速旋轉時會產生很大的風阻,因此可加設一與垂直軸121和顯示屏1相固定並包容該顯示屏1及消隱裝置2的,外形呈旋轉對稱面狀的,例如球形,圓柱形等透明的抗風殼體9。
另外,為了使顯示面A更加明亮,可將該顯示面A照亮或使其自身發亮。例如,可將顯示屏1製成透明或半透明,並在該顯示屏1後方的抗風殼體9內設置照亮該顯示屏1的電光源(圖中未示),為了儘量減小該電光源發熱和顯示屏1因光照而發熱,可在該顯示屏1後方的抗風殼體9的側壁上沿切向分別設置吸風口和排風口13、15,同時,在該顯示屏1後方的抗風殼體9中設置一根或多根引風管14,使該引風管14的一端與吸風口相連通,其另一端對準該電光源或者還對準顯示屏1,這樣,當抗風殼體9及顯示屏1等旋轉時,開口朝向迎風側的吸風口13會自動吸入強勁的冷風,經引風管14引導,吹向電光源及顯示屏1對它們進行冷卻。為了防止電光源的光散出,影響觀察顯示面A的效果,可將顯示屏1後方的抗風殼體9設成不透明的。
作為一種較佳的選擇,可將電光源設置在顯示屏1後方中部,例如顯示屏1後側面中部,並使引風管14的另一端從電光源的後方對準它,這樣,引風管14吹出的風既能對電光源冷卻,又能吹過顯示屏1對其冷卻。而且冷風由於進風風壓的驅使,從中部向四周吹過所有發熱的部位,最後離散到抗風殼體9的邊緣,經開口朝向背風側的排風口15排出。為了使冷風分布均勻,可將引風管14的另一端設成扁平狀。
作為另一種選擇,上述照明結構也可改為在顯示屏的顯示面A周圍、柵板或導光板2的後方設置電光源,並在電光源與柵板或導光板2之間固定設置遮光板(圖中未示)。這樣,既能對顯示面A照明,又能防止光從顯示面A前方直射出。風冷結構與上述的類似,也使引風管14的另一端對準電光源及顯示屏1,同時將顯示屏1後方的抗風殼體9設成不透明的。
如果使顯示屏1自身發亮,可在顯示屏1中加設霓虹燈或顯示屏1全部由霓虹燈構成且外圍加設固定框等,例如用作廣告牌。風冷結構也與上述的類似,只須將引風管的另一端對準顯示屏1即可,同時,顯示屏1後方的抗風殼體設成不透明的,以防光散出。
為了對整個全方位顯示裝置進行保護,可在該裝置外套設一透明外殼10,該外殼10可與基座11相固定。為了使空氣流通,可在外殼10的下部側壁上設置進風口17,在該外殼10的上部側壁或頂壁上設置出風口18。以使抗風殼體9中排出的熱風能從外殼上的出風口18及時逸出,而從外殼下部的進風口17吸入外部的較冷空氣。熱風從外殼上的出風口18排出,依靠的是熱空氣上升的自然通風原理,若抗風殼體9內產生的熱量較大,以致於僅靠自然通風已不能及時排出時,可加裝機械排風裝置。
圖2中的箭頭F表示旋轉方向。
上述實施例中,只要觀察者處於與該顯示裝置高度相當的以該顯示裝置為中心的360°環周區域的任一位置,均可看到一正對自己的顯示面A。如果顯示裝置處於高於或低於觀察者的位置時,顯示屏1宜以一定的角度向下或向上傾斜,以利觀察。圖3和4表示了一種顯示屏1連同消隱裝置2向下傾斜的全方位顯示裝置。其中,顯示屏1與一水平固定杆19的一端固定並通過垂直軸121與電動機12相連接,固定杆19的另一端固定一配重塊16,以確保旋轉平衡。
參見圖5、6和7,本發明的另一種全方位顯示裝置包括一基座11,一顯示屏1,顯示屏1的顯示面A前方固定設置有消隱裝置2,基座上安裝有旋轉裝置,該旋轉裝置包括一安裝在基座11上的垂直旋轉驅動裝置12,例如電動機或內燃機,一其底部通過一垂直軸121與該電動機12相連接的U形支架7,該U形支架7的一端安裝有一水平旋轉驅動裝置5,例如電動機。該顯示屏1與一水平軸101固定,該水平軸101的一端與該水平電動機5相連接,其另一端通過一軸承6可旋轉地安裝在該U形支架7的另一端上。由此,該顯示屏1可同時在垂直電動機12和水平電動機5驅動下繞垂直軸121的軸線和水平軸101的軸線旋轉。消隱裝置2的作用是在垂直電動機12和水平電動機5驅動下確保顯示面A只有當轉動到正對觀察者的位置時才能被看到,而當顯示面A無論繞垂直軸軸線或還是水平軸軸線繼續轉過一個微小角度時,消隱裝置2就可將顯示面A擋住,從而避免顯示面A在旋轉時各不同朝向的影像相互疊加。因此該消隱裝置2最好是由不透明,不反光的暗色調的薄片垂直於顯示面A並相交構成的不同形狀例如三角形,矩形,或多邊形等的網格結構,或也可是由不透明,不反光的暗色調的薄壁細管垂直於顯示面A密集組成的蜂窩狀結構。另外,為了防止因顯示屏1出現向上和向下位置所引起的顯示面A在觀察者眼中正像與倒像的疊加,須在旋轉裝置中加設一不繞該水平軸101的軸線旋轉的,但與之相平行的免視板4,用於當顯示屏1處於向下位置時,將其顯示面A擋住,不被觀察者所看見。該免視板4可固定安裝在該U形支架7上,並可呈箕形(見圖7)。
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可使位於以該顯示裝置為中心的球形區域內的任一位置處的觀察者始終看到一個正對自己的顯示面A。因而比前一個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顯示範圍大大增加,但在該裝置的正上方有一範圍很小的盲區。
為了保證顯示面A在視覺暫留的時限內重複出現,垂直軸121的轉速V1應大於12周/秒,最好選在20-60周/秒。水平軸101的轉速為V2,V2=V1×360°/α。式中,α為由所述的消隱裝置2對顯示面A所分割的任一圖象單元在該顯示面繞該垂直軸121的軸線旋轉過程中在觀察者眼中從出現到消失,顯示面A所轉過的水平周向角度。α的大小取決於消隱裝置2的具體結構和尺寸。
為了防止顯示屏1,U形架7等在旋轉時受到的風阻,上述的旋轉裝置還可加設一與該水平軸101和顯示屏1相固定並包容該顯示屏1及消隱裝置2的,外形呈旋轉對稱面狀的,例如球形,圓柱形等透明的水平抗風殼體3,一與該垂直軸121和該U形支架7相固定的並包容該U形支架7,顯示屏1,消隱裝置2,水平電動機5,免視板4及水平抗風殼體3的,外形呈旋轉對稱面狀的,例如圓柱形,球形等,透明的垂直抗風殼體8。
另外,與前述實施例相類似,為了使顯示面A更加明亮,可在水平抗風殼體3中設置一照亮該顯示屏1的電光源,並可對該電光源及顯示屏進行風冷。例如,將該顯示屏1設成透明或半透明,在顯示屏1後方的水平抗風殼體3內設置一電光源,並在該顯示屏1後方的水平抗風殼體3的側壁上沿切向設置吸風口和排風口,以及在該顯示屏1後方的水平抗風殼體3內設置引風管,使該引風管的一端與吸風口連通,其另一端對準該電光源及顯示屏1。同時,將該顯示屏1後方的水平抗風殼體3設成不透明的。作為較佳的選擇,可以將電光源設置在該顯示屏1後方中部,例如後側面中部,並使引風管的另一端從電光源後方對準該電光源,以便同時對電光源和顯示屏進行冷卻。引風管的另一端也可設成扁平狀,以利吹出的冷風分布均勻。為了使空氣流通,還必須在該垂直抗風殼體8的側壁上分別沿切向設置進風口和出風口。有關的結構均與前述實施例相類似,故為使圖5、6和7清晰起見,均未在圖上表示。
與前述實施例相類似,還可在該裝置外套設一透明外殼10,該外殼10可與基座11相固定。而且為使空氣流通,同樣地可在外殼10的下部側壁上設置進風口,在其上部側壁或頂壁上設置出風口。
注意到,圖5、6和7所示的實施例,觀察者可在以該顯示裝置為中心的球形區域內的任一位置處觀察到一正對自己的顯示面A。
如果顯示面A所要照顧的俯仰角不大,顯示面A繞水平軸線旋轉可由繞水平軸線作俯仰振動所替代,如圖8所示,設振動的仰角為β,俯角為γ,其每秒的振動次數(頻率)為n。
則n= (β+γ)/(α) ×V1×次/周因此上述實施例的旋轉裝置可變換為保留垂直旋轉驅動裝置12,U形支架7,並將水平旋轉驅動裝置5安裝在U形支架下部(圖中未示),並加設一與該水平旋轉驅動裝置5相連接的驅動輪20,例如可將輪20可旋轉地安裝在U形支架7的下部外側或內側。並在該輪20的端面上距中心一定距離固定一銷釘201。另外,顯示屏1與一水平軸101固定,該軸兩端分別可旋轉地安裝在U形支架的兩端上,水平軸101的一端固定一向下延伸的搖杆21,該搖杆21的下部設有一沿其軸向延伸的長孔211,使該長孔211活動套裝(最好是活動配合套裝)於該銷釘201上。這樣,當水平驅轉驅動裝置5轉動時,便能通過驅動輪20,銷釘201和搖杆21使顯示屏1作俯仰振動。與此同時,顯示屏1繞一垂直軸線轉動,這樣,在一個以該顯示屏為中心的去掉上、下球冠的球形區域內的任意處的觀察者始終可看到一正對他的顯示面A。
與前述實施相類似,為了防止受到風阻,還可加設垂直旋轉抗風殼體8,但由於顯示屏1不繞水平軸旋轉,故當其俯仰振動角度(β+γ)不大時無須加設水平旋轉抗風殼體。
另外,為了使顯示面A顯得更明亮,可在顯示屏1後方的垂直旋轉抗風殼體8中設置照亮顯示屏1的電光源(顯示屏1為透明或半透明),例如設置在顯示屏1後方中部,同時在顯示屏1後方的垂直抗風殼體8的側壁上沿切向設置吸風口和排風口並在顯示屏1後方的垂直抗風殼體8中設置引風管,以對電光源及顯示屏1進行風冷。此外,還可加設透明外殼10,並在外殼10上開設進風口和出風口。
上述實施例僅僅作為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若干例子,而本發明不僅局限於這些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完全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構思,設想出其他實施例,但均不會超出本申請的權利要求書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全方位顯示方法,其特徵在於,使一其顯示面的前方帶有消隱裝置的顯示屏繞一垂直軸線旋轉,其繞該垂直軸線旋轉的轉速V1大於12周/秒。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使該顯示屏同時繞一水平軸線旋轉,其繞該水平軸線旋轉的轉速為V2=V1×360°/α,α為由所述的消隱裝置對顯示面所分割的任一圖象單元在該顯示面繞該垂直軸線旋轉過程中在觀察者眼中從出現到消失,顯示面所轉過的水平周向角度。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使該顯示屏同時繞一水平軸線作俯仰振動,其每秒的振動次數(頻率)為n,n= (β+γ)/(α) ×V1次/周式中β為顯示屏繞水平軸線振動的仰角,γ為顯示屏繞水平軸線振動的俯角,α為由所述的消隱裝置對顯示面所分割的任一圖像單元在顯示面繞該垂直軸線旋轉過程中在觀察者眼中從出現到消失,顯示屏所轉過的水平周向角度。
4.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對所述的顯示屏進行照明並對照明源或和顯示屏進行冷卻。
5.一種全方位顯示裝置,包括一基座,一顯示屏,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基座上安裝有一旋轉裝置,所述的顯示屏與該旋轉裝置相連接,且該顯示屏的顯示面的前方與該顯示屏相固定設置有一消隱裝置。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旋轉裝置包括一安裝於基座上的垂直旋轉驅動裝置,該垂直旋轉驅動裝置與該顯示屏相連接,並將該顯示屏驅動得以大於12周/秒的速度V1繞一垂直軸線旋轉,還包括一與該顯示屏固定並包容該顯示屏及消隱裝置的,外形呈旋轉對稱面狀的,透明的抗風殼體,所述的消隱裝置是由不透明、不反光的暗色調的薄片垂直於顯示面並鉛垂互相平行地排列構成的一柵板,或是在該柵板的各薄片之間進一步填充並固定折射率接近大氣折謝率的透明材料所構成的一導光板。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顯示屏連同所述的柵板或導光板向上或向下傾斜。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顯示屏為透明或半透明,在其後方的抗風殼體內設有照亮該顯示屏的電光源,並在該顯示屏後方的抗風殼體的側壁上沿切向分別設有吸風口和排風口,及在該顯示屏後方的抗風殼體內設有引風管,該引風管的一端與該吸風口相連通,其另一端對準該電光源或和顯示屏;該顯示屏後方的抗風殼體為不透明。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光源設置在該顯示屏後方中部,所述的引風管的另一端呈扁平狀並從該電光源的後方對準該電光源。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顯示屏的顯示面周圍、所述的柵板或導光板的後方設有電光源,並在該電光源與該柵板或導光板之間固定設有遮光板,在所述的顯示屏後方的抗風殼體的側壁上沿切向分別設有吸風口和排風口,及在該顯示屏後方的抗風殼體內設有引風管,該引風管的一端與該吸風口相連通,其另一端對準該電光源,該顯示屏後方的抗風殼體為不透明。
11.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顯示屏包括有霓虹燈,在所述的顯示屏後方的抗風殼體的側壁上沿切向分別設有吸風口和排風口,及在該顯示屏後方的抗風殼體內設有引風管,該引風管的一端與該吸風口相連通,其另一端對準該顯示屏,該顯示屏後方的抗風殼體為不透明。
12.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旋轉裝置包括一安裝於基座上的垂直旋轉驅動裝置,一其底部通過一垂直軸與該垂直旋轉驅動裝置相連接的U形支架,該垂直旋轉驅動裝置將該垂直軸及U形支架驅動得以大於12周/秒的速度V1繞該垂直軸軸線旋轉,一安裝於該U形支架一端的水平旋轉驅動裝置;該顯示屏與一水平軸相固定,該水平軸的一端與該水平旋轉驅動裝置相連接,其另一端可旋轉地安裝在該U形支架的另一端上;該水平旋轉驅動裝置將該水平軸及該顯示屏驅動得以V2=V1×360°/α的速度繞該水平軸軸線旋轉,U形支架上還固定安裝有一與該水平軸軸線平行的免視板,所述的消隱裝置是由不透明,不反光的暗色調的薄片垂直於顯示面並相交構成的網格結構或是由不透明,不反光的暗色調的薄壁細管垂直於顯示面密集構成的蜂窩狀結構。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旋轉裝置還包括一與該顯示屏固定並包容該顯示屏及消隱裝置的,外形呈旋轉對稱面狀的,透明的水平抗風殼體,一與該U形支架相固定並包容該U形支架,顯示屏,消隱裝置,水平旋轉驅動裝置,免視板,及水平抗風殼體的,外形呈旋轉對稱面狀的,透明的垂直抗風殼體。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顯示屏為透明或半透明,在其後方的水平抗風殼體內設有照亮該顯示屏的電光源,並在該顯示屏後方的水平抗風殼體的側壁上沿切向分別設有吸風口和排風口,及在該顯示屏後方的水平抗風殼體內設有引風管,該引風管的一端與該吸風口相連通,其另一端對準該電光源或和顯示屏;該顯示屏後方的水平抗風殼體為不透明;在所述的垂直抗風殼體的側壁上沿切向分別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光源設置在該顯示屏後方中部,所述的引風管的另一端呈扁平狀並從該電光源的後方對準該電光源。
1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旋轉裝置包括一安裝於基座上的垂直旋轉驅動裝置,一其底部通過一垂直軸與該垂直旋轉裝置相連接的U形支架,該垂直旋轉驅動裝置將該垂直軸及U形支架驅動得以大於12周/秒的速度V1繞該垂直軸軸線旋轉,一安裝於該U形支架下部的水平旋轉驅動裝置,一與該水平旋轉驅動裝置相連接的驅動輪,該輪的端面上距中心一定距離固定有一銷釘;所述的顯示屏與一水平軸固定,該水平軸的二端分別可旋轉地安裝在該U形支架的兩端上,該水平軸的一端固定有一向下延伸的搖杆,該搖杆的下部設有一沿其軸向延伸的長孔,該長孔活動套裝於所述的銷釘上,該水平旋轉驅動裝置通過該驅動輪,銷釘及搖杆將該水平軸及顯示屏驅動得以n= (β+γ)/(α) ×V1×次/周的頻率繞該水平軸軸線俯仰振動,所述的消隱裝置是由不透明,不反光的暗色調的薄片垂直於顯示面並相交構成的網格結構或是由不透明,不反光的暗色調的薄壁細管垂直於顯示面密集構成的蜂窩狀結構。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旋轉裝置還包括一與該U形支架固定並包容該U形支架,顯示屏,消隱裝置,水平旋轉驅動裝置,驅動輪,搖杆,銷釘的,外形呈旋轉對稱面狀的透明的垂直抗風殼體。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顯示屏為透明或半透明,在其後方的垂直抗風殼體內設有照亮該顯示屏的電光源,並在該顯示屏的後方的垂直抗風殼體的側壁上沿切向分別設有吸風口和排風口,及在該顯示屏後方的垂直抗風殼體內設有引風管,該引風管的一端與該吸風口相連通,其另一端對準該電光源或和顯示屏;該顯示屏後方的垂直抗風殼體為不透明。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光源設置在該顯示屏後方中部,所述的引風管的另一端呈扁平狀並從該電光源的後方對準該電光源。
20.如權利要求9或10或11或15或19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一套設有整個裝置外並固定在基座上的透明外殼,該外殼的下部側壁上設有進風口,該外殼的上部側壁或頂壁上設有出風口。
全文摘要
一種全方位顯示方法與實現該方法的裝置,它是利用視覺暫留作用,使帶有消隱裝置的顯示面由旋轉裝置驅動作高速旋轉,以使顯示面在視覺暫留的時限內,循環重複出現在它周圍的觀察者眼中,從而使得在此顯示面周圍任意位置的觀察者始終看到顯示面正對自己的視覺效果,即全方位顯示效果。
文檔編號G09F19/12GK1083247SQ92108510
公開日1994年3月2日 申請日期1992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1992年7月20日
發明者李哲安, 陳可芬, 李維慶 申請人:李哲安, 陳可芬, 李維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