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早熟栽培方法與流程
2023-10-04 06:20:14
本發明涉及農業種植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玉米早熟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針對目前鮮食玉米正常種植每畝可收入3500元左右,而提早種植每畝收入可達到5000元左右,提早上市可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但河西走廊地區春季溫度低,露地播種由於晚霜的緣故容易發生凍苗的情況。而使用鋼架大棚種植佔用面積過大且成本增加過多。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玉米早熟栽培方法,旨解決鮮食玉米露地種植晚霜溫度低引起的凍苗問題,能夠有效防寒保苗,同時又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玉米早熟栽培方法,包括:將種子播種於種植地,且在播種的種子的上方設置有虧窩。利用地膜覆蓋虧窩;待種子出苗後,在地膜表面打孔,並使幼苗穿過膜孔繼續生長。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虧窩以及地膜覆蓋虧窩,使得每個虧窩成為一個簡易的「小溫室」,能夠對玉米種子進行保溫處理,促進玉米種子生長。同時,將幼苗穿過膜孔使其正常生長,而留下的地膜能夠保溫、防寒,防止晚霜對幼苗的損傷。也可以保持土壤內的溫度和溼度,為幼苗生長提供有利的條件,促進幼苗生長,能夠可以使鮮食玉米提早上市10天左右,有效的增加了農民收入,還可以保證綠色安全生產。此方法能起到防寒、保苗、保墒的作用,成本低,先進實用,可操作性強,有利於技術的延伸輻射,發揮帶動效應。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實施例中未註明具體條件者,按照常規條件或製造商建議的條件進行。所用試劑或儀器未註明生產廠商者,均為可以通過市售購買獲得的常規產品。
下面對本發明實施例的玉米早熟栽培方法進行具體說明。
S1、選種;
綜合考慮種植地區的天氣、土地等因素,選擇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質、高產的甜糯玉米品種。
S2、種子預處理;
採用優質品種後,在種植種子4-5天前對種子進行晾曬。具體的晾曬是在天氣晴朗(有太陽光)的情況下,將種子平鋪然後進行晾曬。並且在晾曬的過程中可以對種子進行適當的翻曬,使得種子表面每個部分都受到照射。而晾曬是為了去除種子表面可能含有的各種病毒,防止種子在儲存的過程中因為水分過多導致種子黴變或者是因為其表面附著的各種致病菌,能夠有效防止儲存不當而導致的種子不能生長發育。採用自然光晾曬,既能夠有效的利用自然光對病毒或致病菌進行滅活也可以激活種子生長活力。進一步優選地,晾曬的時間為1-2天。
進一步地,種子晾曬完後,進行拌種。拌種是採用2500份種子與10-15份質量百分比為15%的粉鏽寧可溼性粉劑混合拌種。粉鏽寧為內吸性殺菌劑,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還具有一定的燻蒸作用。在低劑量下就能達到明顯的藥效,且持效期較長。在本發明實施例中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與種子拌種後能夠有效的預防玉米絲黑穗病。
或者是將5-7份質量百分比為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與1000份種子混合拌種。多菌靈又名棉萎靈、苯並咪唑44號。多菌靈是一種廣譜性殺菌劑,對多種作物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在本發明實施例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和玉米種子拌種後能夠有效降低玉米絲黑穗病發生的概率。
或者是將3000-3500份辛硫磷溶液與20000份種子混合拌種。辛硫磷殺蟲譜廣,擊倒力強,以觸殺和胃毒作用為主,無內吸作用,對鱗翅目幼蟲很有效。在田間因對光不穩定,很快分解,所以殘留期短,殘留危險小,但該藥施入土中,殘留期很長,適合於防治地下害蟲。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辛硫磷溶液和種子拌種後能夠防止玉米黑穗病。優選地,辛硫磷溶液為質量百分比為50%的辛硫磷兌水得到。進一步優選地,為了保證辛硫磷的預防效果,將辛硫磷溶液和種子拌種後要燜堆4-5小時。
S3、施肥;
在種子播種前,對種植地進行深耕以及施肥處理,施肥是每667m2種植地施入腐熟農家肥4000~5000kg,氮磷鉀複合肥30~40kg做底肥。
在播種前對種植地施加底肥,是為種子的生長提供必要的生長營養,同時,也為後續幼苗生長提供一定的生長營養,底肥的肥效發揮平穩而緩慢。當底肥不足以滿足玉米苗生長所需的營養時,可追加速效肥料,速效肥料肥效快,效果明顯。
S4、種植;
在4月上旬(1-10號)進行播種,種植種子採用品字形定植法進行種植,種植行距為50-60cm,種植株距為22-25cm。
採用品字形定植法能夠最大限度利用田地空間,種植更多玉米;而種植行距為50-60cm,種植株距為22-25cm是根據設計者測量玉米成熟時植株尺寸設計得到的既不影響玉米生長又能最大限度利用空間的距離。
進一步地,種植種子的時候每穴播種2-3粒種子,保證每個苗穴內至少能長出一株幼苗。
採用人力手推車將玉米種子種植到規劃好的種植地上,並在每粒種子的上方設置一個虧窩,虧窩就是一個向土地下方凹陷的一個穴坑。即在種植地種植種子的上方開設或者挖掘一個穴坑。且虧窩的深度未超過種子種植的深度,即虧窩的底部也在種子的上方。即種子是在種植地內,而未在虧窩內。種子在種植地內,種植地可以為種子提供必要的營養元素,而若種子種植在虧窩內,則可能導致種子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不足,進而導致種子發育不良。進一步優選地,虧窩設置為圓形,虧窩設置為圓形有利於後續保溫時種子各部分溫度一致,保證了種子能夠良好的發育。需要說明的是,虧窩也可設置為其他形狀例如橢圓形、不規則圓形。
進一步優選地,虧窩的深度設置為5-7釐米。虧窩的深度處於該範圍既能保證種子出苗有足夠的空間進行生長,也能對種子以及幼苗進行適宜的保溫。
進一步地,利用地膜覆蓋虧窩。地膜與虧窩相互作用使得虧窩成為一個簡易的「小溫室」,進而達到對種子保溫和保溼作用,促進種子對土壤內的營養物質的吸收,促進種子生長,縮短種子出苗時間,並縮短幼苗生長時間。具體的,設置虧窩以及地膜覆蓋的土壤的溫度相交未設置虧窩的土壤溫度升高2-4℃。進一步地,覆膜後虧窩內的土壤溫度為10-12℃,土壤水分含量為田間持水量的60-70%。該溫度和該溼度為種子生長以及幼苗生長最佳條件。
種子長出幼苗後幼苗會逐漸填滿虧窩,若不將地膜上開設膜孔,幼苗則不能繼續正常生長。因此,種子利用土壤的基肥、水分等生長長出幼苗後,在地膜的開設一個孔徑大小適宜的膜孔,將生長的幼苗的苗葉從虧窩拉出,使得幼苗能夠通過膜孔繼續生長。剩餘的地膜仍然覆蓋在土壤表面,能夠對幼苗進行保溫和保溼處理,進一步地促進幼苗的生長。整體上,幼苗長出的時間大概為4月下旬(20-30號)左右。
幼苗長出後,土壤的溫度達到10℃左右,若僅僅是將幼苗的苗葉穿過膜孔,而不採取其他的防護措施,容易發生燒苗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進一步地,在地膜上開設膜孔後,在幼苗的周圍覆土。保證土壤內的營養物質能夠被幼苗的根系所吸收。
S5、田間管理以及採收;
為了保證後續幼苗正常生長,還需要對其進行田間管理。田間管理是定植後澆透水,大喇叭口期、吐絲期、灌漿期以900-1200m3/m2的平均灌水量對種植地進行澆灌。在拔節期到大喇叭口期以每1000m2地追施尿素375-380kg和硫酸鉀75-80kg;吐絲期後以每1000m2地追施尿素200-250kg。
大喇叭口期是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階段,此時如果肥水充足有利於玉米穗粒數的增加,是玉米施肥的關鍵時期。施肥主要以氮肥為主,補施一定數量的鉀肥也很重要。此時如果供肥不足,勢必造成植株大、果穗小而產量不高。因此在這一階段要進行灌溉以及追施肥料,保證玉米的生長。
進一步地,施加肥料也會促進田間雜草的生長,因此,為了防止田間雜草與玉米爭奪土壤中的養分,在玉米生長期中耕3次以去除田間雜草。具體的為播種後中耕除草一次,出苗顯行後中耕一次,灌頭水前中耕一次。
進一步地,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還應進行蟲害防治以及病害防治。蟲害防治包括懸掛黃藍板、放置性誘劑、設置殺蟲燈和噴灑化學藥劑防治。病害防治包括玉米幹腐病防治、玉米絲黑穗病防治、玉米銹病防治及玉米粗縮病防治。
具體地,黃藍板是黃板和藍板的統稱。黃板和藍板是利用一定的波長、顏色光譜及黃油等專用膠劑特殊膠質製成的黃藍色膠粘害蟲誘捕器。黃藍板誘殺是利用害蟲的趨黃性原理而採用的物理防治技術,是一項無汙染、使用方便、誘殺效果顯著的綠色環保技術。黃藍板誘殺技術可以避免和減少使用化學農藥給人類、其他生物及環境帶來的危害,是一種高效環保的蟲害防治方法。懸掛黃藍板對害蟲的誘殺率達到70%以上。
性誘劑殺蟲是利用個體昆蟲對性信息素產生反應而被殺,不會產生後代,故無抗性產生。具有專一性,對益蟲、天敵不會造成危害。應用昆蟲性誘劑可以降低農藥使用量,選擇最佳的噴施農藥時間,降低農藥和勞動力成本,解決農藥殘留問題,改善生態環境。
殺蟲燈是根據昆蟲具有趨光性的特點,利用昆蟲敏感的特定光譜範圍的誘蟲光源,誘集昆蟲並能有效殺滅昆蟲,降低病蟲指數,防治蟲害和蟲媒病害的專用裝置。主要用於害蟲的殺滅,減少殺蟲劑的使用。
噴灑化學藥劑防治為:大喇叭口期,每畝採用質量百分比為3%的辛硫磷6Kg/hm2灌心防治玉米螟;質量百分比為40%的敵殺死1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蟲。
進一步地,玉米幹腐病防治是玉米抽穗期使用質量百分比為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50%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交替噴霧;玉米銹病防治是在發病初期使用質量百分比為15%的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玉米粗縮病防治是玉米2-3葉期選用質量百分比為10%的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25%的吡蚜酮懸浮劑2000-2500倍、20%的異丙威乳油300-400倍液或25%的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3000-15000倍液。
鮮食玉米乳熟期含糖量、含水率變化快,適宜的採摘期短,採收早晚影響口感風味,授粉25天左右為適時採收期,大約在8月上旬,比正常種植的鮮食玉米提早上市10天左右。
實施例1
根據種植當地的土壤、天氣等條件選擇優質、高產的甜糯玉米新品種。在播種前4天對種子進行晾曬2天,晾曬完後對種子進行拌種,以2500份種子與10-15份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的比例混合拌種。種子播種前對種植地進行深耕以及施肥,施肥是每667m2種植地施入腐熟農家肥4000kg,氮磷鉀複合肥30kg做底肥。而後採用品字形定植法進行種植,具體的種植行距為50cm,種植株距為22cm。種植穴每穴內播種2粒種子。種子播種後在種植種子的種植地上方設置一個深度為5cm的虧窩。虧窩為半圓形,而後在虧窩表面覆蓋地膜。虧窩內的土壤溫度為10℃,土壤水分含量為田間持水量的60%。待種子生長出幼苗後,在地膜上開設膜孔,使得幼苗通過膜孔繼續向上生長。並且在幼苗周圍覆土,防止燒苗。
而後在大喇叭口期、吐絲期、灌漿期以900m3/m2的平均灌水量對種植地進行澆灌。在拔節期到大喇叭口期以每1000m2地追施尿素375kg和硫酸鉀77kg;吐絲期後以每1000m2地追施尿素200kg。並且在播種後中耕除草一次,出苗顯行後中耕一次,灌頭水前中耕一次。
幼苗生長期間的病蟲害防治是採用懸掛黃藍板、放置性誘劑、設置殺蟲燈結合在一起進行防治。同時大喇叭口期,每畝採用質量百分比為3%的辛硫磷6Kg/hm2灌心防治玉米螟;質量百分比為40%的敵殺死1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蟲。
玉米幹腐病防治是玉米抽穗期使用質量百分比為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50%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交替噴霧;玉米銹病防治是在發病初期使用質量百分比為15%的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玉米粗縮病防治是玉米2-3葉期選用質量百分比為10%的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25%的吡蚜酮懸浮劑2000-2500倍、20%的異丙威乳油300-400倍液或25%的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3000-15000倍液。
最後,在玉米授粉25天後進行採收。相較於正常種植的上市鮮食玉米增加收入2000元。種子生長過程中虧窩內部土壤溫度相較未設置虧窩的土壤溫度升高了4℃,促進了種子的生長,縮短了種子生長的時間,因此,相較於正常種植的鮮食玉米提早上市10天。
實施例2
根據種植當地的土壤、天氣等條件選擇優質、高產的甜糯玉米新品種。在播種前5天對種子進行晾曬1天,晾曬完後對種子進行拌種,以5-7份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與1000份種子比例混合拌種。種子播種前對種植地進行深耕以及施肥,施肥是每667m2種植地施入腐熟農家肥4500kg,氮磷鉀複合肥35kg做底肥。而後採用品字形定植法進行種植,具體的種植行距為55cm,種植株距為23cm。種植穴每穴內播種3粒種子。種子播種後在種植種子的種植地上方設置一個深度為6cm的虧窩。虧窩為半橢圓形,而後在虧窩表面覆蓋地膜。虧窩內的土壤溫度為12℃,土壤水分含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待種子生長出幼苗後,在地膜上開設膜孔,使得幼苗通過膜孔繼續向上生長。並且在幼苗周圍覆土,防止燒苗。後續的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採收和實施例1一致。種子生長過程中虧窩內部土壤溫度相較未設置虧窩的土壤溫度升高了2℃,促進了種子的生長,縮短了種子生長的時間,因此,相較於正常種植的鮮食玉米提早上市11天。相較於正常種植的上市鮮食玉米增加收入1500元。
實施例3
根據種植當地的土壤、天氣等條件選擇優質、高產的甜糯玉米新品種。在播種前4天對種子進行晾曬1天,晾曬完後對種子進行拌種,以3500份辛硫磷溶液與20000份種子比例混合拌種後燜堆4小時。種子播種前對種植地進行深耕以及施肥,施肥是每667m2種植地施入腐熟農家肥5000kg,氮磷鉀複合肥40kg做底肥。而後採用品字形定植法進行種植,具體的種植行距為60cm,種植株距為25cm。種植穴每穴內播種2粒種子。種子播種後在種植種子的種植地上方設置一個深度為7cm的虧窩。虧窩為半圓形,而後在虧窩表面覆蓋地膜。虧窩內的土壤溫度為11℃,土壤水分含量為田間持水量的65%。待種子生長出幼苗後,在地膜上開設膜孔,使得幼苗通過膜孔繼續向上生長。並且在幼苗周圍覆土,防止燒苗。後續的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採收和實施例1一致。
種子生長過程中虧窩內部土壤溫度相較未設置虧窩的土壤溫度升高了2℃,促進了種子的生長,縮短了種子生長的時間,因此,相較於正常種植的鮮食玉米提早上市10天。相較於正常種植的上市鮮食玉米增加收入2000元。
實施例4
根據種植當地的土壤、天氣等條件選擇優質、高產的甜糯玉米新品種。在播種前5天對種子進行晾曬2天,晾曬完後對種子進行拌種,以3000份辛硫磷溶液與20000份種子比例混合拌種後燜堆5小時。種子播種前對種植地進行深耕以及施肥,施肥是每667m2種植地施入腐熟農家肥4800kg,氮磷鉀複合肥33kg做底肥。而後採用品字形定植法進行種植,具體的種植行距為57cm,種植株距為24cm。種植穴每穴內播種2粒種子。種子播種後在種植種子的種植地上方設置一個深度為6cm的虧窩。虧窩為半圓形,而後在虧窩表面覆蓋地膜。虧窩內的土壤溫度為10℃,土壤水分含量為田間持水量的63%。待種子生長出幼苗後,在地膜上開設膜孔,使得幼苗通過膜孔繼續向上生長。並且在幼苗周圍覆土,防止燒苗。後續的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採收和實施例1一致。
種子生長過程中虧窩內部土壤溫度相較未設置虧窩的土壤溫度升高了3℃,促進了種子的生長,縮短了種子生長的時間,因此,相較於正常種植的鮮食玉米提早上市9天。相較於正常種植的上市鮮食玉米增加收入1800元。
實施例5
根據種植當地的土壤、天氣等條件選擇優質、高產的甜糯玉米新品種。在播種前4天對種子進行晾曬1天,晾曬完後對種子進行拌種,以3300份辛硫磷溶液與20000份種子比例混合拌種後燜堆5小時。種子播種前對種植地進行深耕以及施肥,施肥是每667m2種植地施入腐熟農家肥4400kg,氮磷鉀複合肥36kg做底肥。而後採用品字形定植法進行種植,具體的種植行距為55cm,種植株距為24cm。種植穴每穴內播種2粒種子。種子播種後在種植種子的種植地上方設置一個深度為5cm的虧窩。虧窩為半圓形,而後在虧窩表面覆蓋地膜。虧窩內的土壤溫度為11℃,土壤水分含量為田間持水量的67%。待種子生長出幼苗後,在地膜上開設膜孔,使得幼苗通過膜孔繼續向上生長。並且在幼苗周圍覆土,防止燒苗。後續的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採收和實施例1一致。
種子生長過程中虧窩內部土壤溫度相較未設置虧窩的土壤溫度升高了4℃,促進了種子的生長,縮短了種子生長的時間,因此,相較於正常種植的鮮食玉米提早上市11天。相較於正常種植的上市鮮食玉米增加收入1500元。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玉米早熟栽培方法,通過設置虧窩以及地膜覆蓋虧窩,防止土壤內的水分以及營養物質的流失,能夠保持土壤內的溼度和溫度,為玉米種子生長提供必要的溫度和溼度,促進玉米種子的生長,並且能有效的預防晚霜溫度低引起的凍苗問題,保證了玉米的生長,使得玉米能夠提前上市,增加收益。同時,該方法不必採用鋼架大棚降低了成本。該方法可防寒、保苗、保墒的作用,成本低,先進實用,可操作性強,有利於技術的延伸輻射,發揮帶動效應。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