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外國名著《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2023-10-04 00:41:26

  「它是19世紀英國文學的一顆明珠,奠定了哈代在英國乃至世界文學的地位。在美麗的苔絲身上人們至始至終看到的是她純潔的本性對逼迫她的惡勢力的苦苦掙扎。」下面是為大家提供的《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前一段日子,讀完了《苔絲》——流著眼淚讀完的。

  這是我第二次讀這篇小說了,可從次數上來看雖是第二次,實質上只能說是第一次,或者說是一次多一點點。我第一次看這篇小說的時候才只是一個小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讀得也很粗略,那時,我對《苔絲》的唯一印象就是挺好看的,苔絲這個人物挺可憐的,除此以外便所剩無幾了,根本沒有把自己融入整個情節中去,根本沒有對苔絲這個悲劇性的人物作過任何有意識的評價,根本沒有想過苔絲一步一步走向毀滅是與其性格,與她所處的環境是如此密不可分。這一次閱讀,我不敢說我已經看懂了,但我對整個情節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了解。

  《苔絲》的作者託馬斯·哈代在這篇小說中體現出了他悲觀的宿命論,主人公苔絲陷入悲慘境地,但她無論如何掙扎都無濟於事,改變不了命運的安排與戲弄,最後走上絕路。但她走上絕路,絕不像某些低俗小說那樣一味追求情節曲折而硬讓主人公死去,而是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在故事的開端,當苔絲的父親約翰·德比被告知自己這樣一個貧窮小販竟是古代德伯家族——一個十分高貴顯要的家庭的後裔後,她的父母要她去有錢的德伯太太家攀親戚,她天性純樸,厭惡趨炎附勢,不同意去,但後來,她由於擔心喝得酩酊大醉的父親半夜外出送蜂密進城會出現意外,才與弟弟一起替父親跑一次腿,然而途中卻出現了意外——她家唯一一匹趕車的馬被軋死了,失去一匹馬對他們這樣一個貧困的家庭來說就是失去了用以維持生活的工具。在埋葬這匹衰老枯瘦的馬時,幾個孩子們都放聲大哭,苔絲沒有,「他臉色蒼白,沒有表情,似乎認為她自己是謀殺者」,書中是這樣描寫的。然後她帶著一種負罪感――是她自己的疏忽大意才使家庭的生活出現了危機,和她對父母的孝順,對弟弟妹妹們的關愛,以及她強烈的責任感——必須使家庭擺脫困境的責任感,去了德伯太太家攀親戚,也導致了她被亞歷克·德伯玷汙,給她日後的生活蒙上了一層抹不去的陰影。她的孩子在死前,她堅持要讓這個不清白的小小的肉慾的產物受洗禮,也是強烈的責任感趨使她這樣做的。如此說來,苔絲性格中最不容忽視的一點便是她強烈的責任感了,正如苔絲堅決地要把與亞歷克·德伯的那一段不快的往事告訴她所深愛,並且也深愛她的丈夫安吉爾一樣,她原本可以完完全全地把這件事隱藏起來,說像她母親教她的,然而,苔絲沒有,她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安吉爾,書裡這樣寫道:「她說得很輕,但很堅決。」苔絲把這件事告訴了安吉爾,而不願意隱瞞事實,致使安吉爾承受不住打擊而與她分居,也正是源於她那責任心,不是嗎?現在看整篇文章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吧,就是苔絲殺了亞歷克後追上安吉爾的時候:「……克萊爾停住腳步,以詢問的目光望著苔絲。『安吉爾』,苔絲說,好像她一直等待著他們停步時克萊爾會這樣看著她,『你知道我為什麼要追你嗎?我要告訴你我把他殺了!』她這麼說的時候臉上露出令人同情的慘澹微笑。」「令人同情的慘澹微笑」,你能想像一個人在殺了人後所露出的這種表情嗎?如她自己所說的「我殺了他——也不知道是怎麼把他殺死的。不過,安吉爾,為了你,也為了我自己,我非這麼做不可。」顯然,苔絲把殺死亞歷克看成是她應盡的責任,是她必須完成的任務,為她自己,也為她丈夫。亞歷克是籠罩在她心頭的陰影,亞歷剋死了,她只覺得如釋重負,只覺得自己是完成了任務,所以她急著要告訴她丈夫,這大概也就是她臉上會露出微笑,而不是殺過人後的慌亂、驚恐無措。因而在她生命的最後五天——與安吉爾在一起的五天——一生中最幸福的五天中過的生活是恬靜的,她的心情也是平靜的,她對待死亡的坦然也感染了逮捕她的人,「她站起身來,整了整衣服向前走去;那些人還一個也沒有起步。『我準備好了』,她平靜地說。」我想,苔絲或許是帶著幸福,甚至是帶著滿足感死去的,因為她覺得她死了,再也看不見安吉爾會看不起她了。這從她被逮捕前所說的話中是可以看出來的。

  至此為止,我所說的都是苔絲,也許你會問起安吉爾為什麼會接受不了苔絲曾被亞歷克玷汙並產有一子這一殘酷事實而提出與她分居,他不是很愛苔絲嗎?難道他對苔絲的愛並不是高尚的嗎?那麼,我要說,他是因為太愛苔絲了,他心目中的苔絲是如此美麗,如此善良,是一切純潔的象徵,他忍受不了他眼中所見,心目所想的苔絲有任何過錯,他努力扼殺自己對苔絲的感情,他覺得那個屬於他的苔絲已經不存在了,在他眼前的,已經不是他以前所深戀的苔絲,而是有著苔絲形貌的另一個女人。新婚之夜,也就是苔絲把往事告訴他的那個夜晚,也就是他們開始分居的那個夜晚,他曾夢遊,抱著苔絲走到了樹林中,把苔輕輕放在一口棺材中,看過這篇小說的人一定不會忘記他當時所一直重複說的那一句話:「死了,死了,苔絲,我的妻子死了,死了。」在他的心中,最最美好的那個苔絲死了,不存在了,他的悲痛,他的絕情,他的棄苔絲而去的行為,正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失去了當初最真最純的苔絲。

  至於亞歷克,我不想多說,他給苔絲帶來的災難是顯而易見的,他對苔絲所做的一切,根本不是出自他對苔絲的愛,因為愛是高尚的,他對苔絲只有情慾可言,絲毫沒有愛的根據。然而,苔絲並沒有因為亞歷克給她帶來的打擊而不純潔,她自始至終都是那麼的純潔,善良,都顯得那麼美麗。

  上文也就是我對《苔絲》的一點感想,寫好後,一陣輕鬆,這些話,一直是我在閱讀過程中想要說的,在這裡一吐為快,真是爽心。

  篇2:《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哈代曾經說過:「對一個女人的道德的評判,不應當根據她的過去而應當看她的傾向。」《德伯家的苔絲》是十九世紀現實主義作家哈代的作品。小說講的是女主人公苔絲的悲慘命運。苔絲是一個淳樸的農村姑娘,由於家境貧窮,迫於無奈去富人亞雷.德伯家認親戚,在德伯家工作期間,被花花公子亞雷誘姦後離開,生了一小孩夭折。後來來到了克裡克老闆的牛奶場,遇到了安磯.克萊並與他相愛。在新婚之夜向克萊道出了她那不堪回首的過去,沒想到的是說深愛她的未婚夫克萊卻無法原諒她,離開了她。最後又迫於生計,不得又和亞雷同居,當克萊回來找她時,苔絲為了證明自己對克萊的愛,殺了亞雷與克萊潛逃,最後被處刑的故事。

  從這一故事中,我們對苔絲抱以深深的同情,但在同情的同時,也應該探究她命運的悲劇和另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女性的貞操。苔絲與克萊的愛情,也逃不過這一關。其實很多時候都會在想,為什麼會有這麼不公平的事,在所謂的男女平等的今天也依舊如此。為什麼要給女性套上這一個沉重的枷鎖,而為什麼男人就沒有所謂的貞操?這真的可以作為評判一個女人是好是壞的標準嗎?克萊既然是深愛苔絲,為何卻為了這個緣故,原有的愛情瞬時蕩然無存,無情地離她而去呢?一切都是因為苔絲那不堪回首的過去。一個女人走錯了一步真的就無法再回頭了嗎?再說這也是她不願意發生的。男人的自私也可以在克萊身上有所體現。克萊自己在認識苔絲之前,也有過不止一次的性經歷,既然苔絲都可以原諒他,那他又為何不能原諒苔絲呢?哪個人沒有過去的。看到這裡時,其實會很氣的。女人的悲哀,女性的貞操,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是十九世紀還是二十一世紀,這都是一個值得去探討的問題。在現代所謂的文明開放的社會,這樣的思想在男人的腦中已是要根深蒂固,難以抹滅的。女主人公苔絲,就由於她過的一個不願犯的過錯,失去了愛情,失去了一切。其實,我覺得那樣的愛情也該質疑的。

  苔絲,一個淳樸的鄉村姑娘,她珍視愛情,看重愛情。她愛克萊,因為克萊的善良開朗,情感高尚。在與克萊交往相愛的過程中,她自己在思想上在這件事倍受折磨。她既希望得到克萊的愛,有同時又覺得自己是個有罪的人,快樂和痛苦的矛盾衝擊著她的精神。當在新婚之夜向克萊坦白時,她天真的以為,克萊會理解她和原諒她的,可是,她錯了。男人!也許很多人都會想,假如她沒有說出那件事來,那結局會是怎麼樣呢?他們從此以後幸福快樂地生活著,那一切不是很好嗎?但是一切就是因為苔絲是個女人,是個從鄉村裡長大的淳樸的女人,在她的思想中,一個男人這麼愛她,就會原諒她所有的過錯的,可是最後的事實卻並非如此。雖然這麼說,但克萊與苔絲的愛情依舊是真正的。

  安磯.克萊,他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在他身上,既有一定的開明思想,也保留著傳統的道德偏見。他身上所殘餘的傳統道德觀念是對苔絲無論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是致命的摧殘。在他眼裡,「苔絲是大自然的新生女兒,」然而在對待苔絲的過去,她的所謂不完美卻一點也不能容忍。對於自己深受的人,他就因為對方過去不想犯的錯誤而將她判處「死刑」,這樣的愛情也未免太自私了。在他也是從傳統的貞操觀來看待一個女人的純結與否,這對苔絲是毀滅性的打擊。苔絲的悲劇結局,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愛情,在有些事面前是不足為談的。

  「相愛的兩個人就必須相互坦誠、相互信任。」聽到很多身邊的戀愛中的朋友說。有時會想,真的要這樣嗎?在現代的社會,愛情有時候也會徒有虛名的。曾在網絡上看到過有人這麼說:「我不相信愛情,但我需要愛情。就像生存,必須要有空氣。」女人,是不能對一個男人太依賴、太信任的,也不要對他抱有太大的希望,也許這樣會有點悲觀。而男人對於女人,對於女人的貞操,所謂的處女情節,也還是依舊存在的,只是他們在乎也在乎不來了。那是相對於一個想要娶你的男人來說而言,假如只是現代所謂的快餐愛情,他們需要的卻又是不一樣。有時候真會覺得這很笑,也很諷刺。男人,愛情,一切都是。

  篇3:《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他們的手仍然握在一起。爐橋下的灰燼由爐火垂直地照亮了,就像一片炎熱乾燥的荒野。炭火的紅光落在他的臉上、手上,也落在她的臉上和手上,透射進她前額上蓬鬆的頭髮裡,把她頭髮下的細皮嫩肉照得通紅。這種紅色,讓人想像到末日來臨的恐懼。她的巨大的身影映射在牆上和天花板上。她向前彎著腰,脖子上的每一粒鑽石就閃閃發亮,像毒蛤蟆眨眼一樣。她把額頭靠在他的頭上,開始講述她的故事,講述她怎樣認識亞歷克·德貝維爾,講後來的結果,她低聲說著,低垂著眼帘,一點也沒有退縮。」

  ......

  "他熄了蠟燭,在客廳裡那張小床上躺下來。客廳裡夜色深沉,對他們的事一點兒也不關心,毫不同情;黑夜已經吞噬掉了他的幸福,現在正在懶洋洋地加以消化;黑夜還準備同樣吞噬掉其他幹萬人的幸福,並且一點兒也不慌亂。"

  上述片段選自英國小說《德伯家的苔絲》。主人公苔絲正在向對愛慕她的年輕小夥子安璣.克萊爾講述她不堪的遭遇,而這個曾熱烈愛著他的男人陷入猶豫之中。

  《德伯家的苔絲》被稱為英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瑰寶,出版於十九世紀末,作者是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託馬到斯.哈代。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