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紡羊毛面料的生產方法與流程
2023-10-08 08:44:34 6
本發明涉及一種面料的生產方法,尤其涉及一種粗紡羊毛面料的生產方法,屬於服裝面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國內大多數粗紡企業生產粗紡羊毛的工藝路線對加工純毛或羊毛比例較高的粗紡羊毛非常適合,但加工低羊毛比例的粗紡羊毛則產品風格得不到保證,因為化學纖維不具備縮絨性能,傳統工藝路線加工低羊毛比例的粗紡羊毛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縮絨後織物絨面效果較差,要依靠起毛工序來彌補,而後道起毛工序破壞了絨面纖維的氈化程度,使絨面膨鬆,產品容易起毛起球。
2、起毛工序為達到產品絨面豐滿程度的要求,使織物紗支損傷較大,這降低了織物的身骨與彈性,造成了手感鬆軟、無彈性。
3、起毛工序在拉絨過程中引起織物緯向收縮較大,相應地烘乾下機幅寬與成品幅寬之差較大,致使緯向縮水率增大,引起尺寸穩定性下降。
同時,由於毛織物具有拒水性,水份無法進行面料內部,吸水的多少將直接影響測試結果的正確性,所以以往的毛織物都不對其乾燥性能進行測試,也就不能保證毛織物的排溼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粗紡羊毛面料的生產方法,生產出來的羊毛面料能大大減少產品損傷,減少起球,彈性好,穩定性強。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粗紡羊毛面料的生產方法,這種生產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1)選用羊毛纖維、羊絨纖維、竹炭滌綸纖維和不鏽鋼纖維,對羊毛纖維、羊絨纖維、竹炭滌綸纖維和不鏽鋼纖維進行抗起球處理、酶處理和柔軟處理,抗起球處理選用磷酸酯三氧化二銻混合物作為抗起球劑,磷酸酯三氧化二銻混合物用量為羊毛纖維重量1.5-4%,酶處理系使用蛋白酶進行處理,蛋白酶用量為羊毛纖維重量的0.1-0.2%,柔軟處理選用的柔軟劑為水溶性有機矽柔軟劑,水溶性有機矽柔軟劑用量為羊毛纖維重量的6-8%;
2)將羊毛纖維、羊絨纖維、竹炭滌綸纖維和不鏽鋼纖維復精梳製成毛條,再經前紡-細紗-絡筒-併線-倍捻-蒸紗製成紗線,其中製得細紗其支數為81Nm,捻度780Z捻/米;製得的紗線其為支數80Nm的雙股紗,合股捻度810S捻/米;防透明滌綸在經紗與緯紗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為30;
3)然後對毛織物進行起毛、剪毛和拉毛;
4)再將拉毛後的毛織物進行縮絨,先將毛織物浸潤,將浸潤的毛織物放入溫度35℃左右的縮絨液中5~8分鐘;
5)對縮絨的毛織物進行洗呢並進行第一次脫水;
6)然後對第一次脫水後的毛織物進行染色並進行第二次脫水;
7)將第二次脫水後的毛織物烘乾並進行熟修;
8)最後將熟修好的毛織物進行蒸刷並修剪和包裝;
9)對毛織物的乾燥性能進行測試:
步驟一:在40cm通幅的毛織物樣品上取10cm×20cm的樣品兩塊作為測試試樣;
步驟二:將試樣放在洗滌儀容器中,加入300ml四氯乙烯作為乾洗劑,密封后放到乾洗儀中,乾洗30min後取出,然後重複洗滌兩次。
步驟三:折去乾洗後試樣布邊鬆散的毛紗,將試樣平置於溫度20±2℃,溼度65±3%的環境下,平衡12小時後放於天平上稱重,稱得試樣浸前重量;
步驟四:在燒杯中加入試劑500ml(試劑配製方法:499.5ml蒸餾水中加入0.5ml滲透劑FFA),把乾洗後的試樣置於燒杯中充分吸溼1分鐘;
步驟五:將吸溼後的試樣沿長度方向一折為二掛於涼衣架,將掛有試樣的涼衣架置於溫度20±2℃,溼度65±3%的環境條件下,並記錄時間,每隔30分鐘後測量試樣重量,直到試樣恢復浸前重量為止;
步驟六:記錄試樣恢復浸前重量的時間,即為面料自然乾燥時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這種粗紡羊毛面料的生產方法生產出來的羊毛面料能大大減少產品損傷,減少起球,彈性好,穩定性強,同時乾燥性測試短時間內可以完成,測試結果快速及時,有利於企業對吸水性面料生產和技術把關,測試方法簡單實用,不需要配置專門的檢測設備,測試成本低。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涉及一種粗紡羊毛面料的生產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選用羊毛纖維、羊絨纖維、竹炭滌綸纖維和不鏽鋼纖維,對羊毛纖維、羊絨纖維、竹炭滌綸纖維和不鏽鋼纖維進行抗起球處理、酶處理和柔軟處理,抗起球處理選用磷酸酯三氧化二銻混合物作為抗起球劑,磷酸酯三氧化二銻混合物用量為羊毛纖維重量1.5-4%,酶處理系使用蛋白酶進行處理,蛋白酶用量為羊毛纖維重量的0.1-0.2%,柔軟處理選用的柔軟劑為水溶性有機矽柔軟劑,水溶性有機矽柔軟劑用量為羊毛纖維重量的6-8%;
2)將羊毛纖維、羊絨纖維、竹炭滌綸纖維和不鏽鋼纖維復精梳製成毛條,再經前紡-細紗-絡筒-併線-倍捻-蒸紗製成紗線,其中製得細紗其支數為81Nm,捻度780Z捻/米;製得的紗線其為支數80Nm的雙股紗,合股捻度810S捻/米;防透明滌綸在經紗與緯紗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為30;
3)然後對毛織物進行起毛、剪毛和拉毛;
4)再將拉毛後的毛織物進行縮絨,先將毛織物浸潤,將浸潤的毛織物放入溫度35℃左右的縮絨液中5~8分鐘;
5)對縮絨的毛織物進行洗呢並進行第一次脫水;
6)然後對第一次脫水後的毛織物進行染色並進行第二次脫水;
7)將第二次脫水後的毛織物烘乾並進行熟修;
8)最後將熟修好的毛織物進行蒸刷並修剪和包裝;
9)對毛織物的乾燥性能進行測試:
步驟一:在40cm通幅的毛織物樣品上取10cm×20cm的樣品兩塊作為測試試樣;
步驟二:將試樣放在洗滌儀容器中,加入300ml四氯乙烯作為乾洗劑,密封后放到乾洗儀中,乾洗30min後取出,然後重複洗滌兩次。
步驟三:折去乾洗後試樣布邊鬆散的毛紗,將試樣平置於溫度20±2℃,溼度65±3%的環境下,平衡12小時後放於天平上稱重,稱得試樣浸前重量;
步驟四:在燒杯中加入試劑500ml(試劑配製方法:499.5ml蒸餾水中加入0.5ml滲透劑FFA),把乾洗後的試樣置於燒杯中充分吸溼1分鐘;
步驟五:將吸溼後的試樣沿長度方向一折為二掛於涼衣架,將掛有試樣的涼衣架置於溫度20±2℃,溼度65±3%的環境條件下,並記錄時間,每隔30分鐘後測量試樣重量,直到試樣恢復浸前重量為止;
步驟六:記錄試樣恢復浸前重量的時間,即為面料自然乾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