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造口栓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03:29:59 1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用敷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造口栓。
背景技術:
造口術後,傳統方法是在患者造口處貼造口袋,設置在體外的造口袋暴露在外面,為患者的出行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在於提供一種造口栓,能將造口術後的裝置最小化暴露在外面,控制排洩物排放的次數,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造口栓,其特徵在於:包括栓體,所述栓體為中空圓柱形,所述栓體內設置有排便囊,所述排便囊的開口指向栓體後側,所述排便囊包括囊底,所述囊底上設置有排便通道;所述栓體前側設置有栓罩,所述栓罩上設置感應裝置;所述栓體前側邊緣設置有環形的圓盤,所述圓盤包括內圈和外圈,所述外圈為粘貼面。
為提高排便囊的彈性,所述排便囊的囊體為波紋結構,囊底排便通道為褶皺交疊結構。
為塗抹防漏膏,防止排便囊內的排洩物漏出,所述內圈設置有凹槽。
為更換具有粘貼面的外圈起到延長造口栓使用壽命的作用,所述內圈和外圈為分體式設置。
為方便患者或陪護人員排便,所述感應裝置包括感應器、微動開關和指示燈,所述感應器連接微動開關,所述微動開關控制指示燈。
為防止造口栓脫落,所述栓體外周設置有若干個環形球囊,所述環形球囊外設置防滑環,所述防滑環一側固定在栓體上,所述環形球囊為中空結構,所述環形球囊連接有注水通道。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具有較大彈性和韌性排便囊,仿生替代人體肛門,用感應裝置替代人體觸感(便意),通過設置具有防滑環的球囊,將造口栓牢固在患者體內,同時設置圓盤將造口栓黏貼在患者體表,不但遮擋造口避免傷口外露的不便,還隔斷造口和外界的接觸,防止感染。本實用新型結合精準醫療和人性化服務為一體,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較大的推廣前景。
以下通過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闡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排便囊充盈時);
圖3為本實用新型囊底結構示意圖(排便通道處於未打開狀態);
圖4為本實用新型囊底的左視圖(排便通道處於未打開狀態);
圖5為本實用新型排便通道的結構示意圖(排便通道處於打開狀態);
圖6為本實用新型排便通道的左視圖(排便通道處於打開狀態)。
標號說明
栓體10,排便囊20,開口21,囊底22,排便通道221,栓罩11,感應裝置112,球囊30,防滑環31,圓盤40,內圈41,凹槽412,外圈42。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造口栓,包括栓體10,所述栓體10為中空圓柱形,如圖1所示,所述栓體10後側(圖中的右側)用於插入患者造口內,所述栓體10前側(圖中的左側)與患者造口外延齊平,所述栓體10內設置有排便囊20,所述排便囊20的開口21指向栓體10後側,所述排便囊20與栓體10由矽橡膠、TPU或TPE等彈性體一次性注塑成型。所述排便囊20為具有較大的彈性和韌度的矽橡膠製作而成,波紋管的伸縮功能和材料的彈性。所述排便囊20包括囊底22,所述排便囊的囊體為波紋結構,所述波紋結構具有伸縮的功能,隨著排洩物的增多,波紋的伸縮功能和材料的彈性使得排便囊發生向排便囊20囊底22擴張的形變。
所述囊底22上設置有排便通道221,囊底排便通道221為褶皺交疊結構。如圖3-4所示,所述排便通道在排便囊20收縮時為閉合狀態(褶皺的囊底重疊時自動關閉排便通道221);如圖5-6所示,在排便囊20充盈且在外力擠壓下,褶皺的囊底展開使得排便通道221打開。
在患者未排便的狀態下,如圖1所示,所述排便囊20為收縮狀置於栓體內部(靠近栓體後側);隨著患者排洩物的增加,如圖2所示,增加的排洩物逐漸充滿排便囊20,並擠壓排便囊20的囊底22,將囊底22推向栓體10的前側。
所述栓體10前側設置有栓罩11,所述栓罩11上設置感應裝置112,用於檢測排便囊20是否擠壓栓罩11以及擠壓程度,當排便囊20的囊底22被排洩物擠壓後觸碰栓罩11上的感應裝置112,感應裝置112用於提醒患者或陪護人員排便需求,所述感應裝置112包括感應器、微動開關和指示燈,所述感應器連接微動開關,所述微動開關控制指示燈,所述栓罩11觸碰感應器後,感應器將信號傳送至微動開關,指示燈閃動。所述感應裝置可與手機app連接,用於提醒患者或陪護人員排便。
所述栓體10外周設置有三個環形的球囊30,所述環形的球囊30外設置防滑環31,所述環形球囊30和防滑環31環繞栓體10設置,所述防滑環一側固定在栓體上,另一側可沿著所述固定側翻起,所述環形球囊30為中空結構,所述環形球囊30連接有注水通道,可用於注入空氣或液體,使得環形球囊30膨脹,從而支撐起防滑環31一側(靠近栓體前側),使得栓體不易從腸道滑出,同時起到密封腸道和栓體的作用。
所述栓體10前側邊緣設置有環形的圓盤40,所述圓盤40平貼於造口外沿,所述圓盤40包括內圈41和外圈42,所述內圈41設置有一圈環狀凹槽412,所述凹槽用於填充防漏膏,起到密封的作用,同時保護造口周圍的皮膚。所述外圈42為粘貼面,粘貼面用於黏貼造口栓與患者皮膚,將造口栓固定在患者體內,所述內圈41和外圈42可設置為一體式或分體式,優選內圈和外圈為分體式,通過更換具有粘貼面的外圈起到延長造口栓使用壽命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式為,將本實用新型栓體10的後側置入患者造口內直至栓體10的前側與患者體表平行,在內圈41的凹槽內填充防漏膏,並將外圈42黏貼於造口周圍,在注水通道內注入空氣或液體並密封,將造口栓固定在患者體內。此時的排便囊20為收縮狀;隨著患者排洩物的增加,如圖2所示,增加的排洩物逐漸充滿排便囊20,並擠壓排便囊20的囊底22,將囊底22推向栓體10向前,觸碰栓罩11上的感應裝置112,感應裝置112上的指示燈閃,患者或陪護人員打開栓罩11,排便囊20伸出栓體10,用兩隻手指或夾具朝著患者體前方向,擠壓排便囊20,擠壓排洩物穿過囊底22的排便通道排出造口栓,此時造口栓內為真空狀態,在排便的同時,排便囊20回彈產生是真空狀態將患者腸道內的排洩物吸出,並按照上述操作將排洩物排出體外;排便結束後,擠壓囊底22,使得排便通道收縮閉合,將排便囊20推回造口栓內。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具有較大彈性和韌性排便囊20,仿生替代人體肛門,用感應裝置替代人體觸感(便意),實現了精準醫療,填補患者感官缺失帶來的缺陷,本實用新型還通過設置具有防滑環31的球囊30,將造口栓牢固在患者體內,同時設置圓盤40將造口栓黏貼在患者體表,不但遮擋造口避免傷口外露的不便,還隔斷造口和外界的接觸,防止感染。患者在使用本實用新型的同時,除日常生活外還能進行大部分運動(如遊泳等),本實用新型結合精準醫療和人性化服務為一體,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較大的推廣前景。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