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電容器生產的貼片機傳動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03:42:34 3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容器生產設備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電容器生產的貼片機傳動裝置。
背景技術:
表面貼裝技術(英文全稱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簡稱SMT),是目前電子組裝行業裡最流行的一種技術和工藝。它是一種將無引腳或短引線表面組裝元器件(英文簡稱SMC/SMD,中文稱片狀元器件)安裝在印製電路板(英文全稱Printed Circuit Board,簡稱PCB)的表面或其它基板的表面上,再通過回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組裝的電路裝連技術。
貼片機是用來實現高速、高精度地貼放貼片元器件的設備,它配置在點膠機或絲網印刷機之後,通過移動貼裝頭把表面貼裝元器件準確地放置PCB焊盤上。貼片機是整個SMT生產設備中價值比重最大、技術含量最高、對整個組裝生產能力和效率影響最大的電子製造設備。
如今,作為首屈一指的全球電子信息產品製造基地,中國生產的許多電子電氣產品產量已位居全球第一位。伴隨著這製造業的浪潮,SMT技術在中國的計算機、網絡通信、消費電子以及汽車電子等產品中得到廣泛應用,中國的SMT產業正迎來發展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但是,我國的SMT設備研製水平還有待提高,目前,除了能製造出一定水平的絲印機、焊接和清洗設備外,還不能製造高性能貼片機系統裝備。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用於電容器生產的貼片機傳動裝置,提高貼片裝置的移動精度和穩固程度。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於電容器生產的貼片機傳動裝置,包括:
橫截面呈凹字型的基架,該基架包括底板和相對地設置於底板兩側的兩個側板;
分別設置於兩側板頂端上的第一導軌和第二導軌,第一導軌和第二導軌均沿側板的長度方向延伸,第一導軌和第二導軌上分別安裝有第一滑塊和第二滑塊,第一滑塊可沿第一導軌的長度方向相對於第一導軌來回移動,第二滑塊可沿第二導軌的長度方向相對於第二導軌來回移動;
經安裝板連接第一滑塊的第一氣缸、和經安裝板連接第二滑塊的第二氣缸,第一氣缸的活塞杆和第二氣缸的活塞杆均位於底板的正上方,第一氣缸的活塞杆的延伸方向與第二氣缸活塞杆的延伸方向相反;
分別設置於兩側板頂端上的第一傳動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第一傳動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均包括平行於第一導軌的傳動絲杆,傳動絲杆上套接有絲杆螺母,傳動絲杆的一端連接一電機的轉軸,絲杆螺母連接位於同一側板上的第一滑塊或第二滑塊;
貼片裝置,該貼片裝置的一側經安裝板連接第一氣缸的活塞杆末端,該貼片裝置的另一側經安裝板連接第二氣缸的活塞杆末端;
設置於底板上的第三導軌,該第三導軌沿側板的長度方向延伸,第三導軌上安裝有可沿第三導軌來回移動的第三滑塊,該第三滑塊上安裝有加工平臺。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側板經過卡扣結構與底板連接,側板上設置有沿垂直方向分布的卡扣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改進,側板上設置有標示側板高度的刻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兩組活塞杆延伸方向相反的氣缸同時工作,該兩組氣缸的活塞杆活動方向互相平行,一組氣缸延伸的同時另一組氣缸收縮,兩組運動方向相反但平行的氣缸使貼片裝置的移動方向更加水平,有利於提高貼片精度;由電機驅動,通過絲杆傳動機構實現貼片裝置沿側板長度方向的移動,絲杆傳動同時兼具高精度、可逆性和高效率的特點,進一步提高傳動精度;側板經過卡扣結構連接底板,並且側板上設置有沿垂直方向分布的卡扣架構,可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高度連接側板和底板,並且側板上還標示有刻度,方便拆卸和使用;可結合PLC控制系統進行使用,從而大大提高貼片傳動的自動化程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基架;11、底板;12、側板;121、刻度;2、卡扣結構;31、第一導軌;32、第二導軌;33、第三導軌;41、第一滑塊;42、第二滑塊;51、第一氣缸;52、第二氣缸;6、貼片裝置;7、加工平臺;8、傳動絲杆;9、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一種用於電容器生產的貼片機傳動裝置,包括基架1、導軌、氣缸、傳動機構和貼片裝置6,基架1的橫截面呈凹字型,該基架1包括底板11和相對地設置於底板11兩側的兩個側板12,側板12經過卡扣結構2與底板11連接,側板12上設置有沿垂直方向分布的卡扣結構2,側板12上設置有標示側板12高度的刻度121;第一導軌31和第二導軌32分別設置於兩側板12的頂端上,第一導軌31和第二導軌32均沿側板12的長度方向延伸,第一導軌31和第二導軌32上分別安裝有第一滑塊41和第二滑塊42,第一滑塊41可沿第一導軌31的長度方向相對於第一導軌31來回移動,第二滑塊42可沿第二導軌32的長度方向相對於第二導軌32來回移動;第一氣缸51經安裝板連接第一滑塊41,第二氣缸52經安裝板連接第二滑塊42,第一氣缸51的活塞杆和第二氣缸52的活塞杆均位於底板11的正上方,第一氣缸51的活塞杆的延伸方向與第二氣缸52活塞杆的延伸方向相反;第一傳動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分別設置於兩側板12的頂端上,第一傳動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均包括平行於第一導軌31的傳動絲杆8,傳動絲杆8上套接有絲杆螺母(未圖示),傳動絲杆8的一端連接一電機9的轉軸,絲杆螺母(未圖示)連接位於同一側板12上的第一滑塊41或第二滑塊42;貼片裝置6的一側經安裝板連接第一氣缸51的活塞杆末端,該貼片裝置6的另一側經安裝板連接第二氣缸52的活塞杆末端;底板11上設置有第三導軌33,該第三導軌33沿側板12的長度方向延伸,第三導軌33上安裝有可沿第三導軌33來回移動的第三滑塊(未圖示),該第三滑塊(未圖示)上安裝有加工平臺7。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由電機9驅動,在傳動機構的作用下使貼片裝置6隨第一氣缸51和第二氣缸52沿側板12的長度方向進行移動;並且第一氣缸51和第二氣缸52配合進行活塞杆的伸縮,從而實現貼片裝置6沿側板12的厚度方向進行移動;同時,底板11上的加工平臺7可沿側板12的長度方向進行移動,從而實現貼片裝置6的精準移動,配合PLC控制系統進行使用,可大大提高貼片傳動的自動化程度。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於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