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分區設置結構的計算機機殼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16:34:14 1
專利名稱:具有分區設置結構的計算機機殼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分區設置結構的計算機機殼,尤指一種令計算機構件簡易組裝並可分區隔熱的具有分區結構的計算機機殼。
背景技術:
傳統的計算機構件,依其功能主要區分為電源供應器P、主要構件M以及擴充裝置E等三大類,其中,電源供應器P主要是供應主要構件M以及擴充裝置E適當的電壓,而該主要構件是指主機板M1、中央處理器M2、適配卡M3等構件,而擴充裝置是指光碟機E1、刻錄機E2等構件。
已知的計算機機殼,雖具備依前述各構件的功能不同而裝設於機殼內部的不同位置,但,其效果卻十分有限,原因在於各區域由於皆為半開放狀態,導致各連接線材容易散亂於各區域間,而造成機殼內部雜亂,就維修質量來說,由於組成各計算機構件的PCB板上的IC晶片體積較小,因此,在雜亂的機殼空間當中,不僅無法有效率地清除灰塵,若欲拆組零件時,亦容易受到其它周邊線材或零件的幹擾;就散熱效果來說,雜亂的機殼內部,不僅容易阻礙機殼進氣及排氣的風路,導致氣流於機殼內部產生渦流,造成熱能停滯於機殼內部,故,熱能滯留淤機殼內時間勢必變長,而影響散熱效率,甚至造成整體的計算機系統因過熱而當機。
因此,如何發揮計算機構件分區安裝的概念,使計算機系統達到簡易拆組維修及最佳散熱的效能,乃為本實用新型所鑽研的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具有分區設置結構的計算機機殼,可將各機殼的內部空間區分為多個獨立空間,並依各計算機構件的特性及功能不同,而選擇安裝於各獨立空間之中,以避免計算機構件於拆組時,受到周圍構件的幹擾,令各空間依所裝設的構件得有效隔熱以及採取最佳的散熱方式,同時達到節省機殼空間的效果。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分區設置結構的計算機機殼,該機殼內分區設置電源供應器、計算機主要構件以及擴充裝置,該計算機機殼包含一機殼本體,其具有由前側板、後側板、左側板、右側板、上側板以及下側板構成的內部空間,其特點是所述內部空間分隔為多個用以供各計算機構件設置的獨立空間。
所述獨立空間分為供計算機主要構件設置的第一獨立空間、及供該電源供應器以及該擴充裝置設置的第二獨立空間。所述第二獨立空間又區分為供電源供應器設置的第三獨立空間、及供擴充裝置設置的第四獨立空間。
所述第一獨立空間位於該機殼內部空間的上半部。所述第二獨立空間位於相對於該第一獨立空間的下方。
所述獨立空間之間設有至少一導線信道,各計算機構件所延伸的線材通過該導線信道與相鄰獨立空間內的裝置相連接,以進行訊號傳輸連接,例如電源供應器的電源導線需透過該第三與第一獨立空間的導線信道,並插接位於第一空間的主機板;而電源供應器所延伸的其它電源導線,透過該第三與第四獨立空間的導線信道,而插接位於第四獨立空間擴充裝置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1.透過將機殼分隔為至少二獨立空間,使計算機構件得依功能而分設於各獨立空間中,藉以達到最佳的空間配置,而減少空間的浪費,且令維修者得於維修時,僅需開啟特定的獨立空間,而避免其它受到不相干構件影響,以增進維修效率。
2.透過將機殼分隔為至少二獨立空間,可依據各構件的功能及特性,而設定最佳的散熱方式。
圖1為已知機殼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與計算機機殼內的構件的分解示意圖;圖3為圖2的組合示意圖;圖4為與側板之分解示意圖。
標號說明
10機殼本體 101第一獨立空間102第二獨立空間 103第三獨立空間1031排風扇 104第四獨立空間1041出風11前側板12後側板13左側板14右側板15上側板L線材T導線信道 P電源供應器P1散熱風扇 M主要構件M1主機板M2中央處理器M3適配卡E擴充裝置E1光碟機 E2刻錄機H 通氣孔 F風扇具體實施方式
現茲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加以說明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
請參閱圖2-圖3,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分區設置結構的計算機機殼,用以將計算機的構件依其功能,而分區放置電源供應器P、主要構件M以及擴充裝置E,其中主要構件M指構成計算機的主要組件,例如主機板M1、中央處理器M2、適配卡M3等等,而所謂擴充裝置E指擴充計算機系統的額外功能,例如,讀取光碟的光碟機E1、刻錄光碟的刻錄機E2等,在此先行敘明;請參閱圖4,本實用新型具有分區設置結構的計算機機殼,其包含一機殼本體10,其內部空間是由前側板11、後側板12、左側板13、右側板14、上側板15以及下側板(圖中未示)所組成,該機殼內部分隔至少二獨立空間,用以供前述的各構件設置,避免零件因拆組時相互幹擾,而該等獨立空間分別為第一獨立空間101及第二獨立空間102;其中,該第一獨立空間101供前述的主要構件M設置,如主機板、中央處理器、適配卡等等,故,該空間須著重進氣及出氣口的氣場流暢程度,因此,於第一獨立空間101中,其最佳設置位置設於計算機機殼本體10的上半部,亦即,第一獨立空間101位於由前述的五片側板(前側板11、後側板12、左側板13、右側板14以及上側板15)圍合的內部空間的上半部,使得裝設於該空間的構件產生的熱能,於第一時間內由各側板上所設的通氣孔H排出,而本實施例中是於上側板15設一大風扇F,如圖4所示,透過其產生的氣流,由上往下吹入該空間之中,並由位於各側邊的前側板11、後側板12、左側板13以及右側板14上所設的通氣孔H,將熱能順利排出;請參閱圖2,該第二獨立空間102於本實施例中,相對地位於第一獨立空間101的下方位置,並分隔為第三及第四獨立空間(103、104),其中,該第三獨立空間103是供電源供應器P設置,由於,現今的電源供應器P上皆附散熱風扇P1,因此,該獨立空間只需著重排風效果,用以將該電源供應器P排放的熱能快速地排出該空間之中,於本實施例中,該空間可於所對應的側板上設至少一排風扇1031,用以將該電源供應器P產生的熱能主動且快速地排出於該機殼本體10外部;而該第四獨立空間104,是供擴充裝置E裝設,由於所設的擴充裝置E較於前述構件下,其所產生的熱能並不高,故,使用者亦可選擇不裝設風扇,而僅預留出風口1041,如圖4所示,或是於第三及第四獨立空間(103、104)之間的分隔板上設至少一出風口(圖中未示),使擴充裝置E產生的熱能得由第三獨立空間103的排風扇1031排出。
此外,由於各計算機構件間必須透過線材L,才能將訊號及適用的直流電源傳導至各構件之間,使計算機系統得以正常運作,故相鄰獨立空間之間必須設有一導線信道T,用以供線材L穿置而通往相鄰的該獨立空間之中,以連接相關的構件;而欲維修或調整於計算機構件時,僅需視該構件欲裝設的位置,而開啟所裝設的獨立空間進行維修,可有效避免於此過程中受到無關構件的幹擾而損及其周圍的構件。
以上所述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但此等實施例非用來限定其實施的範圍。故及,凡依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的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含於本申請專利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分區設置結構的計算機機殼,該機殼內分區設置電源供應器、計算機主要構件以及擴充裝置,該計算機機殼包含一機殼本體,其具有由前側板、後側板、左側板、右側板、上側板以及下側板構成的內部空間,其特徵在於所述內部空間分隔為多個用以供各計算機構件設置的獨立空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區設置結構的計算機機殼,其特徵在於所述獨立空間分為供計算機主要構件設置的第一獨立空間、及供該電源供應器以及該擴充裝置設置的第二獨立空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區設置結構的計算機機殼,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獨立空間又區分為供電源供應器設置的第三獨立空間、及供擴充裝置設置的第四獨立空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區設置結構的計算機機殼,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獨立空間位於該機殼內部空間的上半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區設置結構的計算機機殼,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獨立空間位於相對於該第一獨立空間的下方。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區設置結構的計算機機殼,其特徵在於所述獨立空間之間設有至少一導線信道,各計算機構件所延伸的線材通過該導線信道與相鄰獨立空間內的裝置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分區設置結構的計算機機殼,用以分區裝置電源供應器、計算機主要構件以及擴充裝置,其中,該計算機機殼包含一機殼本體,其具有由前側板、後側板、左側板、右側板、上側板以及下側板所構成的內部空間;該機殼內部空間分隔為至少二獨立空間,其中第一獨立空間供主要構件設置,而第二獨立空間則供計算機的電源供應器以及擴充裝置設置,以避免零件拆組或散熱時相互幹擾,而達到簡易拆組以及分區隔熱的效果。
文檔編號G06F1/16GK2909353SQ20062001840
公開日2007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24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24日
發明者林君儒 申請人:保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