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於脫模的蝸母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12-12 20:20:25 2

本實用新型涉及蝸母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便於脫模的蝸母模具。
背景技術:
蝸母是一種呈圓筒狀,且在其內側面上形成有螺旋紋的機械元件,蝸母可通過多種生產方式加工生產,如注塑成型。採用注塑模具對蝸母進行生產加工後,在開模過程中由鏈條轉動固定式抽芯脫模,在開模及脫模過程中容易造成粘模,導致產品需要進行二次重壓,使得模芯容易產生壓損不良,影響生產效率,增加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便於脫模的蝸母模具,採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減少蝸母在脫模過程中發生粘模現象,減少產品二次重壓的次數,進而提高蝸母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於脫模的蝸母模具,包括在下模板頂面設置的模胚和在所述模胚上方設置的脫模結構;在所述模胚的頂面上形成有用於容納蝸母的、且呈圓柱形槽體的型腔;所述脫模結構包括機座、電機、軸承和蝸杆齒芯;所述機座可上下移動設於所述下模板的上方,所述電機和軸承的外圈均固定於所述機座上;所述蝸杆齒芯通過所述電機傳動;所述蝸杆齒芯的一端為蝸杆,另一端固定於所述軸承的內圈處,可相對於所述軸承旋轉,令所述蝸杆的一端旋進所述蝸母的螺紋處;所述蝸杆齒芯的軸向與所述型腔的軸向一致,且所述蝸杆齒芯位於所述型腔的正上方。
優選的,在所述蝸杆齒芯的外側面套有擋板,在所述擋板上設有用於容納所述蝸杆齒芯的蝸杆的螺紋槽。
優選的,所述下模板的型腔、軸承和蝸杆齒芯的數量均為兩個或兩個以上,所述蝸杆齒芯之間通過傳動齒輪與所述電機連接。
由上可見,應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在下模板的上方設有脫模結構,通過脫模結構的蝸杆齒芯旋進蝸母內,先進行一段固定行程,由電機帶動軸承旋轉將產品完全脫模,達到生產安全穩定,有效避免壓模隱患目的。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圖1中A處放大圖;
圖3為實施例圖1中B處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地描述。
在蝸母的開模過程中,現有技術是採用鏈條轉動進行抽芯脫模,在開模及脫模過程中容易造成粘模,導致產品需要進行二次重壓,使得模芯容易產生壓損不良,影響生產效率,增加了生產成本。
請參見圖1-3,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便於脫模的蝸母模具,該便於脫模的蝸母模具包括在下模板10頂面設置的模胚11和在模胚11上方設置的脫模結構20。
在模胚11的頂面上形成有用於容納蝸母30的、且呈圓柱形槽體的型腔111。脫模結構20包括機座21、電機22、軸承23和蝸杆齒芯24。機座21可上下移動設於下模板10的上方,電機22和軸承23的外圈均固定於機座21上,蝸杆齒芯24通過電機22傳動。
其中蝸杆齒芯24的一端為蝸杆241,另一端固定於軸承23的內圈處,可相對於軸承23旋轉,蝸杆齒芯24的軸向與型腔111的軸向一致,且蝸杆齒芯24位於型腔111的正上方。在蝸杆齒芯24的外側面套有擋板25,在擋板25上設有用於容納蝸杆齒芯24的蝸杆241的螺紋槽251,蝸杆齒芯24通過旋轉能夠旋進所述螺紋槽251內。
下模板10的型腔111、軸承23和蝸杆齒芯24的數量均為兩個或兩個以上,蝸杆齒芯24之間通過傳動齒輪與電機22連接。
本實施例提供的脫模模具應用在細水口模架結構,在蝸母脫模過程中,蝸母30位於下模板10的型腔111內,蝸杆齒芯24通過電機22的驅動旋轉,機座21下移至型腔111處,蝸杆齒芯24的蝸杆241旋轉並進入蝸母30的螺紋上,令蝸杆241與蝸母30連接,機座21上移一段固定行程,並帶動蝸母30從型腔111內脫離,電機21繼續工作,令蝸杆齒芯24的蝸杆241旋進當擋板25的螺紋槽251內,蝸杆241上的蝸母30在擋板25的阻擋下,從蝸杆241上脫離,完成蝸母30的脫模,達到生產安全穩定,有效避免壓模隱患目的。
以上所述的實施方式,並不構成對該技術方案保護範圍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實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該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