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缸懸浮式導向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12 16:15:07 1
專利名稱:油缸懸浮式導向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缸懸浮式導向機構,屬於鑄造澆注線緩衝油缸懸浮式導向機構,特別涉及澆注線緩衝油缸的導向機構。
背景技術:
在鑄造行業中,由於澆注線的緩衝油缸一般都採用導套和導杆式作為油缸的導向機構,是容易受到鐵水和粉塵的侵蝕,如果緩衝油缸受到飛濺的鐵水和粉塵的影響,勢必對緩衝油缸導杆、導套造成磨損,久而久之形成積屑瘤,使油缸的導套、導杆研死,如果不及時處理會造成大量的停車臺時和備件的浪費。由於澆注線緩衝油缸採用這種導向形式,在鑄造造型線的澆注線發生鐵水飛濺到導杆上造成機械抱死的情況較多,致使造型自動線的停臺升高,成為主要矛盾。長期以來,國內和國際上的造型線大多採用導杆和導套作為油缸的導向機構, 這種導向方式作為冷加工和環境汙染不高的地方有可行性,但是對於鑄造造型自動線的澆注線來說,由於外界條件的影響,這種方式的導向具有很多缺陷,極不適用在造型線澆注線上使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油缸懸浮式導向機構,從根本上解決了澆注線油缸的導向問題,避免了因鐵水等問題造成的設備停臺,為質量上水平、生產上能力起到良好的作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油缸懸浮式導向機構,由懸浮導向支架、懸浮導向橫梁、導向走輪、走輪支架、螺釘、導向支架底座、限位固定鍵、導向支架底座、底板限位板組成,其特徵在於懸浮導向支架底端與導向支架底座固定連接,限位固定鍵按在導向支架底板頂面與導向支架底座固定連接,導向支架底座左右兩端與底板限位板固定連接, 懸浮導向支架上端與走輪支架通過螺釘固定連接,走輪支架左右各有一個導向走輪,兩個導向走輪之間為懸浮導向橫梁。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具有動作靈敏、導向效果好、便於調整、方便維修、故障率低;因此這套懸浮式導向機構,在自動造型線上的油缸導向形式上具有普遍的推廣意義。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油缸懸浮式導向機構,由懸浮導向支架1、懸浮導向橫梁2、導向走輪3、走輪支架4、螺釘5、導向支架底座6、限位固
3定鍵7、導向支架底座8、底板限位板9組成,其特徵在於懸浮導向支架1底端與導向支架底座6固定連接,限位固定鍵按在導向支架底板8頂面與導向支架底座6固定連接,導向支架底座6左右兩端與底板限位板9固定連接,懸浮導向支架1上端與走輪支架4通過螺釘 5固定連接,走輪支架4左右各有一個導向走輪3,兩個導向走輪3之間為懸浮導向橫梁2。如圖2所示,這套懸浮式導向機構安裝在油缸緩衝頭上,根據砂箱的高度安裝懸浮導向橫梁,防止在砂箱進箱時對導向機構的幹涉;先組裝導向走輪3與走輪支架4,導向走輪3可以通過懸浮導向橫梁2滑動,根據導向支架的高度安裝懸浮導向橫梁2,保證水平位置,調整間隙後將橫梁進行固定,將導向支架底板8焊接在油缸緩衝頭上並找正中心位置,通過導向支架底板8將本實用新型與油缸緩衝頭固定,底板限位板9起到限位作用,保證油缸在伸出和返回時的準確性,在搬運車運動時油缸伸出,搬運車到位後緩衝缸也伸出到位,減少了油缸的等待時間,提高了設備效率。這套機構的發明和應用解決了自動造型線,長期以來一直沿用的導杆和導套作為油缸的導向機構的方法,從根本上消除了導杆、導套研死的設備停臺。這套機構結構簡單、 動作性能好,製造成本低、便於維修。自這套機構安裝以來四線的設備效率大大提高,它是一個用最小的投入,爭取到最大產出典型技術創新案例。特別是在自動造型線的澆注線上這種懸浮式導向機構有著特殊的推廣意義。
權利要求1.油缸懸浮式導向機構,由懸浮導向支架、懸浮導向橫梁、導向走輪、走輪支架、螺釘、 導向支架底座、限位固定鍵、導向支架底座、底板限位板組成,其特徵在於懸浮導向支架底端與導向支架底座固定連接,限位固定鍵按在導向支架底板頂面與導向支架底座固定連接,導向支架底座左右兩端與底板限位板固定連接,懸浮導向支架上端與走輪支架通過螺釘固定連接,走輪支架左右各有一個導向走輪,兩個導向走輪之間為懸浮導向橫梁。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缸懸浮式導向機構,其特徵在於懸浮導向支架底端與導向支架底座固定連接,限位固定鍵按在導向支架底板頂面與導向支架底座固定連接,導向支架底座左右兩端與底板限位板固定連接,懸浮導向支架上端與走輪支架通過螺釘固定連接,走輪支架左右各有一個導向走輪,兩個導向走輪之間為懸浮導向橫梁。其從根本上解決了澆注線油缸的導向問題,避免了因鐵水等問題造成的設備停臺,為質量上水平、生產上能力起到良好的作用。具有動作靈敏、導向效果好、便於調整、方便維修、故障率低;因此這套懸浮式導向機構,在自動造型線上的油缸導向形式上具有普遍的推廣意義。
文檔編號B22C9/24GK202137337SQ20112017963
公開日2012年2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31日
發明者張忠山, 楊斌, 紀少峰, 邵玉國, 郎偉峰, 馬同剛 申請人: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