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規格產品檢重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12 14:08:37 2

本實用新型屬於產品包裝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規格產品檢重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對於多品種產品無法在同一流水生產線上區分出重量的偏差,成品因不同規格分別在流水線上單線人工檢重,員工勞動強度大。因此,尋找一種可實現多規格整箱產品混合在線檢重,區分出不同類別的產品,且稱量誤差小,減少稱重人員,提高產品檢重可靠性;結構簡單,易於維護;設備的工作狀態穩定的多規格產品檢重裝置,是本領域目前刻不容緩的事情。
技術實現要素:
為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多品種產品無法在同一流水生產線上區分出重量的偏差,成品因不同規格分別在流水線上單線人工檢重,員工勞動強度大的技術瓶頸,從而提出一種可實現多規格整箱產品混合在線檢重,區分出不同類別的產品,且稱量誤差小,減少稱重人員,提高產品檢重可靠性的多規格產品檢重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規格產品檢重裝置,所述裝置從啟動端開始順序為:高阻力拉距機構、過渡機構、重量檢測機構、剔除機構;各個機構之間依次電連接。
優選的,所述的多規格產品檢重裝置,其中,所述的高阻力拉距機構上設置有伺服電機、第一傳輸帶、啟動檢測光眼。
優選的,所述的多規格產品檢重裝置,其中,所述的過渡機構上設置有起驅動作用的第一變頻電機、第二傳輸帶、雷射掃描裝置、阻擋檢測光眼、 啟動掃描光眼;用於識別出通過重量檢測機的成品條形碼的啟動掃描光眼。
優選的,所述的多規格產品檢重裝置,其中,所述的重量檢測機上設置有起驅動作用的第二變頻電機、第三傳輸帶、稱重裝置。
優選的,所述的多規格產品檢重裝置,其中,所述的稱重裝置包括:報警器、動態檢重秤、動態檢重秤操作屏;
所述報警器位於動態檢重秤操作屏上方,所述動態檢重秤操作屏位於動態檢重秤的上方。
更為優選的,所述的多規格產品檢重裝置,其中,所述的剔除機構包括滾筒傳輸裝置和剔除裝置、第三變頻電機,所述剔除裝置設置在滾筒傳輸裝置上。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採用分散集合的輸送方式,使不同成品集中到一條生產線上;在生產線上安裝條碼閱讀器對成品箱的條形碼進行識別,區分出成品的不同類型;利用重量檢測機對經過的成品箱進行稱重;利用條碼閱讀器識別出的條碼和重量檢測機的重量數據與預設值對比,超出偏差值的成品由系統自動區分;從而減少稱重人員,提高產品檢重可靠性;實現了多規格整箱產品混合在線檢重,結構簡單,易於維護;且設備的工作狀態穩定;具有極大的市場價值和經濟前景。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是實施例中多規格產品檢重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中高阻力拉距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實施例中過渡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實施例中重量檢測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實施例中剔除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1-高阻力拉距機構;2-過渡機構;3-重量檢測機構;4-剔除機構;5-第一傳輸帶;6-啟動檢測光眼;7-伺服電機;8-第二傳 輸帶;9-雷射掃描裝置;10-啟動掃描光眼;11-阻擋檢測光眼;12-第一變頻電機;13-第三傳輸帶;14-報警器;15-動態檢重秤操作屏;16-動態檢重秤;17-第二變頻電機;18-剔除裝置;19-滾筒傳輸裝置;20-第三變頻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多規格產品檢重裝置,整體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述,圖中右邊為裝置的起始端,從右往左依次為:高阻力拉距機構1、過渡機構2、重量檢測機構3、剔除機構4;各個機構之間依次電連接。
所述的高阻力拉距機構1為高阻力拉距皮帶線,設置有第一傳輸帶5、伺服電機7、啟動檢測光眼6;高阻力拉距機構1起輸送作用;
所述的過渡機構2為過渡平皮帶線,起分隔成品作用,設置有起驅動作用的第二傳輸帶8、第一變頻電機12、雷射掃描裝置9、阻擋檢測光眼11、啟動掃描光眼10;所述啟動掃描光眼10用於識別出通過重量檢測機的成品條形碼;
所述的重量檢測機構為重量檢測機,用於檢測單個成品的重量,設置有起驅動作用的第二變頻電機17、稱重裝置;所述的稱重裝置包括:第三傳輸帶13、報警器14、動態檢重秤16、動態檢重秤操作屏15;所述報警器14位於動態檢重秤操作屏15上方,所述動態檢重秤操作屏15位於動態檢重秤16的上方。
所述的剔除機構4為帶剔除裝置的滾筒線,起到輸送成品和剔除重量偏差的產品,設置有滾筒傳輸裝置19、第三變頻電機20和剔除裝置18,所述剔除裝置18設置在滾筒傳輸裝置19上。
工作原理:
將貨品放在高阻力拉距機構1,第一傳輸帶5在伺服電機7的驅動下對貨品進行傳輸,將其輸送到過渡機構2上;當啟動檢測光眼6和阻擋檢測光眼11同時檢測到有貨品存在的時候,即代表過渡機構2上的流量太大,高阻力拉距機構1會停止輸送貨品,從而阻擋物品放行,減緩貨品的擁擠傳輸。
過渡機構2上的第二傳輸帶8在第一變頻電機12驅動下將貨品平穩的輸 送到重量檢測機3上,避免成品在輸送的過程中對重量檢測機3的稱重影響;並且,過渡機構2上的雷射掃描裝置9中的條碼閱讀器識別出通過重量檢測機構3的貨品條形碼,並將條形碼信息傳送至動態檢重稱16的控制系統中,調出此貨品的重量預設值。
重量檢測機上3的第三傳輸帶13在第二變頻機17的驅動下,將貨品輸送到動態檢重秤16上,然後對貨品進行稱重,測出貨品的重量值,並將此重量值傳送至控制系統中與預設值進行對比,並將貨品輸送到剔除機構4上。動態檢重秤16上稱重的貨品不符合重量預設值的由剔除裝置18排出,符合重量預設值的成品在第三變頻機20的驅動下由滾筒傳輸裝置19輸送至下一個生產線。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並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於本實用新型創造的保護範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