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紀念九一八演講稿:勿忘國恥
2023-12-10 18:58:32 1
【篇一】面對已經過去的84個九一八,勿忘國恥,我們思考的應當、更深。
其一,勿忘國恥,當思國運。走進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讓人深思的莫過於「國運」二字。從高聳的殘歷碑到蜿蜒的展廳,如同是用一串串「難」字勾畫出的國難圖,國家的災難、民族的苦難、抗爭的磨難……撫今追昔,百感化作一念:當苦日子離去的時間越久遠,當富日子光臨的越急匆,我們心繫國家、民族的命運,如何才能讓國恥一去不復返?歷史告訴我們,國家與民族的興衰成敗,需要全國人民的齊心支撐,需要把十三億人的力量凝集起來。
其二,勿忘國恥,當思發展。78年前,我國經濟落後也是造成國門洞開、列強入侵的一個重要原因。看昨天知國恥,看今天想國興,看明天盼國強。只有致力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為了不再成「弱肉」,為了不再被「強食」,我們必須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大踏步地向前追趕。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我國經濟總體規模雖然比較大,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還排在世界100位之後。面對現實,倍感發展之急迫,不思發展就如同當年的不抵抗,有發展才談得上民族尊嚴,才能在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中,使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真正巍峨挺立。
其三,勿忘國恥,當思憂患。古往今來,我們的民族不乏「憂論」:憂國憂民、居安思危、先憂後樂、進亦憂退亦憂等等。憂,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然而,這個道理似乎沒有「直奔主題」,沒有落實到目的上—憂患是為了國強,而自強又必須先進。如今,我國人民先進意識大大增強,國家也正在欣欣向榮地強大起來。這是個大醒、大幸。然而,世界風雲變幻,「落後就要挨打」還將是一個長久而嚴酷的現實。因此,面對78年後的九一八,正如中央領導同志指出,「居安思危」應成為我們須臾不可忘卻的憂患意識。
史路迢迢,多有一鑑:「兢兢以強,迤迤乃亡」;「盛世不怠,奮發圖強。唯有人人不怠,才有舉國不怠,我們民族才能長盛不衰,明天才會更加美好。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篇二】歷史老人孤零零地守望著祖國歲月的變遷,當年的硝煙瀰漫化作了今天的靜默無言,他的臂膀依然堅強地背負著飛駛的火車,他的眼眸一直飽含著未乾的血淚……
9月18日,這是一個令中華兒女痛徹心扉的日子。日本關東軍炮轟東北軍駐地瀋陽北大營,發動了對我國東北的大規模武裝進攻,策劃並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由於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大好河山風雲失色,淪於敵手。從此,3000萬東北同胞在此後的14年中過著飽受凌辱的亡國奴生活。然而,對一個民族最嚴重的摧殘不是摧殘他的肉體,而是摧殘他的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惟一的根與魂。
今天,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們能否清醒地堅守自己的文化家園?
三尺講臺是我們平凡而狹小的崗位,三尺講臺卻是我們文化戰場最廣闊最堅定的陣地。我,就是這個陣地上又一位新的戰士!畢業典禮上的那一幕,至今還深深地映在我的腦海裡。面對鮮豔的五星紅旗,我舉起握緊的左拳莊嚴宣誓:「為教育事業奮鬥終身!」言到此時,淚水奪眶而出。是對母校的眷戀,是對恩師的感激,是對同窗的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種強烈的神聖感和使命感!「奮鬥終身」就意味著一輩子嗎?是的,就是一輩子!我很幸運,這一輩子的起點是在這裡,在育才這片熱土上!這裡有我欽佩的前輩、師長,這裡有優良的光榮傳統,這裡有一種樸實而偉大的精神,叫做奉獻!這一個月的工作讓初為人師的我嘗到了苦頭。身邊的同事都把疲倦藏在微笑的背後,我還有什麼理由說累呢?這一個月的工作讓初上講臺的我嘗到的甜頭。夜深人靜,一盞檯燈,一個鬧鐘,一支鋼筆……可是,孩子的一次漂亮作業,家長的一個感激電話就會讓我精神百倍,困意全無。這就是一個新教師最真實,最樸素,最舒心的快樂!
耐得住寂寞的人生才是充實的人生!沒有哪一個崗位能像教育這樣聚集了全社會的關注與期待;沒有哪一個工作能像教育這樣深刻地影響著民族的未來;更沒有哪一項事業能像教育事業這樣清醒地堅守著文化家園。
又到「九一八」,再談血淚史。紀念「九一八」是為了不忘國恥,是為了不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是為了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感動,總有一種精神催我們前行。歷史老人依舊在前行,我們依舊需要努力,只是為了那段不容忘卻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