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離合裝置的絞車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03:52:47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絞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離合裝置的絞車。
背景技術:
絞車是採用捲筒纏繞鋼絲繩或鏈條以提升或牽引重物的輕小型起重設備,又稱為卷揚機。絞車可單獨使用,也可作起重、築路和礦井提升等機械中的組成部分,因操作簡單、繞繩量大、移動方便而廣泛使用。主要應用於建築、水利工程、林業、礦山、碼頭等的物料升降或平拖。
為了節約時間,當需要鋼絲繩快速脫出時。需要在絞車捲筒和傳動之間加裝離合裝置。傳統的帶有離合裝置的絞車是將離合器設置在絞車捲筒中或者與減速機輸出端相連接,這樣會在機械設計中將離合器的制動扭矩計算的非常大,摩擦片、彈簧的數量和油缸的大小也會隨之增加,在離合器裝置體積增大的同時也會使絞車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幅度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的技術中絞車離合器設計過大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機械結構緊湊,離合裝置的制動扭矩小,安全可靠的帶離合裝置的絞車,方便操作,有利於提高絞車離合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帶離合裝置的絞車,包括機架、捲筒、動力裝置、行星齒輪箱和離合裝置,行星齒輪箱和離合裝置安裝在機架上,捲筒與行星齒輪箱的外殼連接,離合裝置包括離合輸入軸、活塞、摩擦片、離合輸出軸筒、離合器殼體和離合器端蓋。離合輸入軸一端通過聯軸器與動力裝置的輸入軸構成傳動連接,將離合輸入軸與動力輸入軸連接,這樣在設計離合器制動扭矩時只需將動力輸入扭矩作為參數,而非減速機的輸入扭矩作為參數,使得離合器扭矩減小,同時大大減小了摩擦片和彈簧數量。活塞套設在離合輸入軸另一端部,實現活塞沿離合輸入軸的軸向移動。摩擦片包括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第二摩擦片通過軸承壓板與活塞連接,第一摩擦片與離合輸出軸筒一端固定連接,離合器接合狀態時,活塞通過軸承壓板將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和離合輸出軸筒軸向相互壓緊。離合輸出軸筒通過第一軸承套裝在離合輸入軸上,使得機械結構更加緊湊,同軸度高,離合輸出軸筒的另一端與行星齒輪箱輸入軸嚙合構成傳動連接。當摩擦片壓緊時,離合輸入軸和離合輸出軸筒結合充當行星齒輪箱的中心太陽輪作用,使整個機構在動力裝置的動力輸入軸帶動下正常運轉;當摩擦片鬆開時,離合輸入軸和離合輸出軸筒脫離,動力輸入軸僅帶動離合輸入軸空轉,離合輸出軸筒隨行星齒輪箱和捲筒自由轉動,實現絞車的離合功能。
離合器殼體通過第二軸承和第三軸承安裝在離合輸出軸筒外側,並固定安裝在機架上,其上開設有進油口;離合器外殼起保護和對捲筒同軸定位作用,其開設的進油口用於進入液壓油控制活塞軸向運動,壓緊或鬆開摩擦片。
離合器端蓋密閉安裝在離合器殼體一端,其與活塞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離合輸入軸的端部通過第四軸承與離合器端蓋連接。離合器端蓋用於同軸固定離合輸入軸,並利用與活塞之間的壓縮彈簧抵壓活塞。
進一步地,行星齒輪箱為殼轉式行星減速機。行星齒輪箱與離合裝置同軸設置,離合輸入軸一端通過聯軸器和軸承貫通同軸安裝在行星齒輪箱內,並與動力輸入軸傳動連接,使整體結構更加緊湊,並保證行星齒輪箱與離合裝置實現較高的同軸度,保證運轉時的穩定性。殼轉式行星齒輪箱是由與行星輪嚙合的齒輪外殼作為轉動輸出機構,有利於保證該設備在傳動過程中的穩定性。
進一步地,捲筒一端通過螺釘與行星齒輪箱外殼固定連接,其另一端通過第五軸承與離合器殼體連接,行星齒輪箱為殼轉式行星減速機,捲筒由行星齒輪箱的外殼帶動轉動。
進一步地,離合輸出軸筒一端部為外齒輪結構,與行星齒輪箱的行星齒輪嚙合構成傳動連接。離合輸出軸筒與行星齒輪箱的輸入軸傳動連接,實現將離合裝置的傳動過程設置在動力輸入軸與減速機之間,在相同的功率下,離合裝置傳動的轉速提高,進而實現降低離合裝置扭矩的目的。
進一步地,離合器殼體包括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通過螺釘連接,第二殼體上開設有進油口。離合器殼體為兩部分,便於裝配加工。
進一步地,離合器殼體與活塞之間形成環狀液壓腔,液壓腔與進油口連通。利用液壓腔進油推動活塞運動。
進一步地,活塞外端部開設有彈簧腔,壓縮彈簧安裝在彈簧腔內。彈簧腔與液壓腔隔離,當進油口進油,液壓腔內油壓大於壓縮彈簧的壓力時,活塞和軸承板相對於液壓腔反向運動,壓緊壓縮彈簧,使第一摩擦片與第二摩擦片分離,離合輸出軸筒和離合輸入軸脫離,動力裝置的動力輸入軸帶動離合輸入軸空轉,離合輸出軸筒隨行星齒輪箱和捲筒自由轉動,實現力和制動功能,方便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進一步地,軸承壓板與活塞之間安裝有第六軸承和第七軸承,第六軸承為平面軸承。第七軸承為徑向滾動軸承,軸承壓板與活塞之間同時存在軸向的移動和轉動運動,利用第七軸承實現相對轉動運動,利用第六軸承實現軸向平移。將活塞與離合輸出軸筒之間的運動靈活傳動。
進一步地,聯軸器通過第八軸承安裝在行星齒輪箱一端空腔內,並與行星齒輪箱同軸設置。用於固定連接動力裝置的離合裝置的聯軸器,與行星齒輪箱通過軸承緊密安裝在行星齒輪箱內,使運動過程相互不幹擾,並使得機械結構緊湊穩定。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帶離合裝置的絞車將離合裝置的輸入軸直接與動力裝置的動力輸入軸傳動連接,使得離合裝置的制動扭矩減小,減少了離合器摩擦片和彈簧的數量,大大提高了離合裝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實用新型的絞車,整體機械結構合理緊湊、同軸度高、裝配方便,利用液壓和壓縮彈簧控制活塞運動實現制動、離合動作,方便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動力輸入軸;2、行星齒輪箱;3、機架;4、捲筒;5、第五軸承;6、離合器殼體;7、第二軸承;8、第三軸承;9、離合輸出軸筒;10、第一摩擦片;11、第二摩擦片;12、軸承壓板;13、進油口;14、第六軸承;15、第七軸承;16、離合器端蓋;17、活塞;18、離合輸入軸;19、第四軸承;20、彈簧腔;21、壓縮彈簧;22、液壓腔;23、第一軸承;24、聯軸器;25、第八軸承;61、第一殼體;62、第二殼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但不局限於說明書上的內容。
如圖1所示的一種帶離合裝置的絞車,包括機架3、捲筒4、動力裝置、行星齒輪箱2和離合裝置,行星齒輪箱2的固定端通過螺釘固定在機架3上,該固定端與行星齒輪箱2的外殼通過軸承活動連接,行星齒輪箱2為殼轉式行星減速機,其原太陽輪輸入軸由離合裝置的離合輸入軸筒9代替,行星齒輪箱2的中間有貫通的空腔,通過軸承安裝有聯軸器24;捲筒4一端通過螺釘與行星齒輪箱2的外殼固定連接,捲筒4的另一端通過第五軸承5與離合器殼體6活動連接,由行星齒輪箱2的外殼帶動捲筒4繞軸旋轉。
本實用新型的離合裝置包括離合輸入軸18、活塞17、摩擦片、離合輸出軸筒9、離合器殼體6和離合器端蓋16,離合裝置的離合器殼體6通過螺釘固定安裝在機架3上。離合輸入軸18一端通過聯軸器24與動力裝置的動力輸入軸1構成傳動連接,該聯軸器24通過第八軸承25安裝在行星齒輪箱2的貫通的空腔內,並與行星齒輪箱2同軸設置,使得整體機械結構緊湊,同軸度高。
離合裝置的活塞17套設在離合輸入軸18另一端部,活塞17外端部即朝向離合器端蓋16一端開設有彈簧腔20,壓縮彈簧21安裝在彈簧腔20內,離合器端蓋16通過壓縮彈簧21與活塞17抵接。
軸承壓板12與活塞17之間安裝有第六軸承14和第七軸承15,第六軸承14為平面軸承。第七軸承15為軸向滾動軸承,實現軸承壓板12的靈活轉動和軸向移動動作。
摩擦片包括第一摩擦片10和第二摩擦片11,第二摩擦片11通過軸承壓板12與活塞18連接,實現活塞12運動帶動第二摩擦片11運動,第一摩擦片10與離合輸出軸筒9一端固定連接,當活塞12將第一摩擦片10與第二摩擦片11壓緊時,離合輸入軸18與離合輸出軸筒9固定連接,同步轉動。
離合輸出軸筒9通過第一軸承23套裝在離合輸入軸18上,當第一摩擦片10和第二摩擦片11分離時,離合輸入軸18與離合輸出軸筒9獨立轉動。離合輸出軸筒9的另一端部為外齒輪結構,與行星齒輪箱2輸入端的行星齒輪嚙合構成傳動連接。
離合器端蓋16密閉安裝在離合器殼體6一端,其與活塞17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21,離合輸入軸18的端部通過第四軸承19與離合器端蓋16活動連接。
離合器殼體6通過第二軸承7和第三軸承8安裝在離合輸出軸筒9外側,並通過螺釘固定安裝在機架3上,殼體上開設有進油口13;離合器殼體6與活塞17之間形成環狀液壓腔22,液壓腔22與進油口12連通,彈簧腔20與液壓腔23隔離,油壓形成對活塞17相反的推力,通過進油口12壓入液壓油,推動活塞17軸向運動,壓緊摩擦片,由液壓控制活塞17的位置,從而控制離合裝置的離合制動動作。為了更方便的裝配和密封,離合器殼體6包括第一殼體61和第二殼體62,第一殼體61與第二殼體62通過螺釘連接,進油口13開設在第二殼體62上,進油口13與液壓腔22連通。
本實用新型中的離合裝置,當摩擦片壓緊時,離合輸入軸18和離合輸出軸筒9結合充當行星齒輪箱2的中心太陽輪作用,使整個機構在動力裝置的動力輸入軸1帶動下正常運轉;當摩擦片鬆開時,離合輸入軸18和離合輸出軸筒9脫離,動力輸入軸1僅帶動離合輸入軸18空轉,而離合輸出軸筒9隨行星齒輪箱2和捲筒4自由轉動,實現絞車的離合功能。其離合輸入軸18與動力輸入軸1連接,這樣在設計離合器制動扭矩時只需將動力輸入扭矩作為參數,而非減速機的輸入扭矩作為參數,使得離合裝置傳動扭矩減小,可大大減小了摩擦片和彈簧數量。
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方式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是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列。